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信息

“老三样”为啥风光不再?——东北“秋菜”进城现场直击

2016年10月24日 09:24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consume/hotnews/20161022/3950932.shtml

秋冬交替,存储“秋菜”是东北人的“规定动作”。白菜、土豆、大葱……在不少东北人的记忆中,这“老三样”是漫长冬季里餐桌上的“主菜”。但近几年,消费群体老龄化、消费量减少、新鲜蔬菜供应充足等原因让“老三样”风光不再,而菜农也开始谋划转型升级。

东北酸菜大名鼎鼎,初冬正是东北人腌渍酸菜的时节。大白菜经过改刀、洗净、控水、腌渍,再经过20天的充分发酵,就成了美味的酸菜。酸菜与猪肉炖煮,香味扑鼻、口感酸脆,是东北人冬季不可或缺的美食。

“现在大家买‘秋菜’可能也只是为了腌酸菜。”吉林省长春市市民刘永芳与往年一样买了10颗大白菜来腌酸菜,而土豆、大葱、萝卜等则是“能少买就少买,能不买就不买”。

10月1日-25日,长春“秋菜”集中上市。据了解,今年长春“秋菜”总产28亿多公斤,较去年增加约7亿公斤。为保证质量,长春农业部门加强对各产地“秋菜”的检测。但“秋菜”销售情况似乎寒风阵阵。“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吉林省农安县菜农王显和卖了十几年“秋菜”“将近一周才卖了4000多斤土豆,前两年一天就能卖这些,再早些年,一车一万多斤土豆一天就能卖完”。

一车接一车的白菜、土豆在路边静待售出。记者走访长春部分秋菜销售点发现,像王显和一样发愁的菜农或菜贩还有不少,其中不少都表示今年上市以来的销量不及十年前一天的销量,比去年也差了一大截。“以前一家冬天至少买六七捆大葱,现在一般也就买两三捆。”菜农沈显龙说。

为了迎合消费者,“秋菜”也在改变着,包装更迷你。现在市场上土豆一袋大约50斤,而前些年是用大麻袋装土豆,最少一袋100斤。“不少人嫌50斤还多,要我们拆开零卖。但零卖量太少,我们算不上账。”王显和说,为了能吸引消费者,他承诺免费送货上门,甚至可以帮着扛上楼。

消费群体老龄化。今年60岁的长春市民郝丽萍储备了不少萝卜、白菜、土豆等秋菜。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秋储大葱大约5毛钱一斤,而冬季鲜葱动辄六七元一斤,一冬天算下来,仅是做菜切葱花一项就能省下不少钱。事实上,不少中老人将储备“秋菜”视为入冬前的“仪式”,也是对那个物资短缺时代的回忆。

年轻消费者对“秋菜”并没有这么热爱。今年30岁出头的吉林省通化市市民季杰告诉记者,冬季购买新鲜蔬菜很方便,“冬天,市场里什么都买得到,何必储存‘秋菜’,就是要吃酸菜也有腌渍包装好的。”

曾几何时,在冬季吃上一根新鲜的黄瓜让人感慨,而今交通的发达让南菜北运快速便捷,东北的棚膜蔬菜更是在寒冬里带着露珠出现在餐桌。2014年,吉林省启动蔬菜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大中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建设,全省棚膜蔬菜总规模已超过110万亩,总产量超过440万吨。

面对“秋菜”销售的冷清,很多菜农已经开始调整蔬菜种植结构,瞄向反季菜,种点畅销的“新花样”。沈显龙决定冬天建两个温室大棚,种一些小白菜等新鲜蔬菜,等着春节上市卖个好价钱。“大伙生活好了,冬天要吃新鲜蔬菜,我就得紧跟着市场走。”沈显龙说。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