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食品众生相:"甩"、"倒"、"亏"、”跨”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在整体行业延续下滑的颓势下,“甩”、“倒”、“亏”、“跨”成为2016年食品行业四大关键词。
“甩”者如中粮、达能等食品巨头,开始频繁脱手亏损业务;“倒”者如美味七七、净雅酒店,因运营不善等原因未能撑过行业冬天;“亏”者如皇台、锐澳,多因无法跟上行业调整步调而身陷被动;“跨”者如雏鹰农牧、合生元,在多元发展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本周,新京报《新食品》周刊盘点了2016年在“甩”、“倒”、“亏”方面极具代表性的食品企业,剖析其背后真实原因,希冀后来者在新的一年避开这些弯路。
最大动静
中粮从“买买买”转“卖卖卖”
在宁高宁执掌期间,中粮集团先后发起50多起并购重组。外部并购涉及新疆屯河、华润酒精、深宝恒、五谷道场、蒙牛等公司,重组整合了中土畜、中谷、华粮集团,试图成为遍布全球、覆盖全产业链的国际大粮商。
而自赵双连继任以来,中粮集团启动“瘦身健体”计划,由最初的“买买买”迅速向“卖卖卖”转型,连续抛售了金帝食品、君顶酒庄、五谷道场等多项业务。
2016年1月,叱咤国内25年的巧克力品牌金帝食品被母公司中国食品(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以6.11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中粮集团旗下华高置业。12月,金帝食品又被福建好邻居以2.06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
2016年4月,中粮君顶酒庄有限公司、山东中粮君顶酒业有限公司挂牌出让君顶酒庄55%的股权,转让价格仅为1元。但财务数据显示,该酒庄对外欠账总额达5亿多元,中标者需承担其3.92亿元的债务。9月,君顶二股东隆华集团宣布以1元价格接盘,同时偿还折扣后共计3亿元的债务。业内认为,成立10年之久、曾被视为中粮继“长城”后进军国内高端葡萄酒市场的君顶酒庄,在原二股东接盘后的结局仍有待观察。
与找到接盘者的金帝、君顶相比,同被中粮甩卖的五谷道场可谓压力巨大。2016年11月25日,中粮集团将五谷道场100%股权及5367万元债权挂牌出售。财务数据显示,五谷道场2015年收入约1.26亿元,亏损1.93亿元;资产总计1.18亿元,负债却高达9.27亿元,目前仍处于出售状态。
事实上,连续多年亏损,让中粮旗下这些曾经的明星企业成为市场弃儿。除受行业整体下滑影响外,与中粮未对收购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不无关系。按照中国食品管理层在投资者会议上的说法,目前在饮料、厨房食品、酒类等品类中,还有一些工厂和合营企业未能创造价值,接下来要加快处置。这意味着,中粮的“卖卖卖”计划还将继续下去,不少大手笔买进的品牌仍前途未卜。
最能施谋
达能收购甩卖皆有深意
跨国巨头也紧跟“大甩卖”的步伐。2016年以来,法国达能集团不断精简在华奶粉品牌。今年3月,达能宣布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金装可瑞康奶粉,未来重点布局旗下爱他美、诺优能两大品牌。5月,达能集团正式向雅士利出售多美滋中国全部股权,收购价格约11.2亿元。
分析认为,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达能提前甩掉包袱“也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对于达能出售乐百氏,业内却持不同看法。
2016年11月15日,达能集团向新京报记者确认,因“调整业务发展策略需要”,将乐百氏品牌及6家乐百氏工厂整体出售给盈投控股。
早在2000年3月,达能一举收购乐百氏92%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作为食品行业不多的“驰名商标”,彼时乐百氏是饮料行业成长迅速的企业之一,旗下曾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如乐百氏奶、AD钙奶、纯净水等。然而收购近16年来,乐百氏在达能手中并未做大做强,反而迅速萎缩。达能不断剥离乐百氏旗下业务板块,仅剩的饮用水市场份额也不断下滑。
业内质疑,达能为保护旗下水品牌“益力”有意将乐百氏“边缘化”,最终导致乐百氏品牌没落。然而乐百氏衰落了,益力却未发展起来,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不念旧
统一终结与健力宝11年联姻
被誉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被统一集团结束了长达11年的联姻。2016年11月28日,统一宣布将向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出售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100%股权。据报道,完成此次出售统一可获利约3.43亿元,投资增值达2.5倍。
分析认为,除健力宝集团授予健力宝贸易品牌专属授权于今年12月到期外,当前饮料市场不景气、健力宝运营难度加大及投资回报减弱才是最根本原因。
作为国内首款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健力宝于2005年10月被统一集团全资收购,推出多个品牌,如“健力宝1984”、“阳光果葩”和“苹果西打”等新品;注册商标也多达70多个,包括“多漾水”、“轰茶君”、“妙泡”等,但并未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多品牌策略并不成功。
据报道,健力宝2015年的销售额仅15亿元左右,相比2014年下滑10%。2013-2015财年,统一收入分别为233.28亿元、224.88亿元和221.01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
业内认为,统一自身业绩不佳加之健力宝表现乏善可陈,使统一对健力宝失去了耐心,最终将其剥离。
最干脆果断
卖食品不如卖房 恒大“一锅甩”
2016年9月28日,恒大集团发布公告,以27亿元人民币分别向3个买家出售粮油、乳制品、矿泉水业务,并将专注于主业房地产及其他相关业务。
耐人寻味的是,恒大食品板块的最终接盘者是一水的“门外汉”。其中,矿泉水业务收购方为深圳市三维都灵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和Lipu(HongKong)Limited,作价18亿元。乳业收购方为深圳市明晟都灵商贸有限公司及SunlightProperty Management Limited,作价3亿元。粮油业务收购方则为深圳涞涞涞实业有限公司,作价6亿元。
外界普遍认为,这笔买卖对恒大来说比较划算。数据显示,恒大在此次出售完成后预计将获得57亿元的收益。而在粮油等非房地产领域,恒大集团截至2014年才累计投入了64.2亿元。事实上,恒大集团在食品板块的糟糕运营从其财务数据上可见一斑,其粮油、乳业、矿泉水于2016年8月底前经审核净负债约33亿元。
戏剧性的是,恒大集团曾在2015年宣称粮油、乳业、矿泉水、健康四大产业将于3年内在香港陆续分拆上市,仅恒大冰泉就要创下3年内卖出300亿元销售额的纪录。但上述目标未实现前,恒大集团便提前退出,继续专注于房地产本业,足以证明业内那句戏言——“卖水不如卖房”。
2016食品众生相:亏
今年以来,伴随新一轮消费升级,食品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受行业跟风及高定位影响,鸡尾酒龙头品牌锐澳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断崖式下跌;在上市白酒企业普遍扭亏为盈的大趋势下,皇台酒业却因股东内讧及调整滞后逆势而亏;乳业大佬蒙牛虽自身业绩飘红,却终究抵不过子公司雅士利拖累,八年来业绩首次预亏……尽管这些食品企业的亏损原因及程度各有不同,但终究摘不掉“亏”的帽子。
亏得速度最快
锐澳从红极一时到“跳崖”式速跌
从2015年初的爆发性增长,到2016年的跌落“神坛”,曾红极一时的锐澳预调鸡尾酒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迎来了巨额亏损,使其成为今年亏得最“快”的食品企业。
数据显示,锐澳母公司百润股份2015年净利达5亿多元,而至今年前三季度亏损已超过1亿元,同比去年下跌114.90%,业绩呈“跳崖”式下跌。
2014年底,预调鸡尾酒迅速蹿红。锐澳鸡尾酒借势营销,从热门电视剧植入广告到赞助综艺节目,“地毯式”的广告轰炸为锐澳带来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彼时甚至有分析称,预调酒行业将成为食品行业又一大蓝海,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一片红火下,2015年,百润股份49.45亿元收购了上海巴克斯酒业有限公司100%股权,锐澳预调鸡尾酒随即成为其旗下品牌。同时,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黑牛等企业也纷纷上马了预调酒项目。
出人意料的是,进入2016年,百润股份连续亏损,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企业也已暂停了预调鸡尾酒项目。业内分析认为,预调鸡尾酒技术含量低、门槛低、成本低却售价昂贵,是其没能真正赢得年轻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加之多家企业一窝蜂地涌入,使整个行业迅速供大于求,风光不再。
亏得最有借口
中国粮油连亏三年归因于宏观经济
在粮油加工行业,众多中小型“卖油郎”们总是在嘉吉、丰益国际、中粮集团等国际大粮商的阴影下艰难生存。不过自2016年以来,不少粮油巨头纷纷“翻船”,交出的财务报告均出现亏损或营收下滑情况。
今年8月,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上半年度业绩报告,其收入407亿港元,同比增长4%,但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净亏损达2.23亿港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亏损2.69亿港元。
中国粮油连续三年将亏损原因归结于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实际上,替其业绩“背锅”的还有各个板块的业绩下滑。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受大豆、豆粕等油脂原料的震荡涨跌,中国粮油油籽加工业务毛利额减少21.9%至17.625亿港元;生化及生物燃料业务受主要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影响,收入同比减少56.203亿港元。
这也代表了近年来粮油加工行业的低迷现状。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消费低迷、大宗商品原料价格跌宕频繁等因素影响,不少粮油加工企业运营成本一路走高,开工率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库存压力,大多出现利润下滑和持续亏损的情况。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中国粮油油籽加工、米面业务均存在经营模式老化、品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粮油行业高度开放的竞争态势与其他企业的多元化品牌战略,中国粮油的经营模式和销售团队思路并没有跟上潮流。
亏得最不可理解
皇台酒业回暖大势下仍深陷泥潭
由于受高端消费限制及“塑化剂”事件影响,白酒行业一度陷入低谷。经过几年“深度调整”, 今年以来白酒企业的业绩先后回暖,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实现了盈利,唯有皇台酒业仍深处亏损泥潭。
因2013年、2014年连续亏损而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ST皇台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08亿元,净利同比下降76倍。对于亏损原因,*ST皇台称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公司计提预计负债增加营业外支出;二是番茄制品行业受出口市场影响价格下降;三是酒类销售市场增加投入。
此外,皇台酒业内部也是风波不断。今年以来,多名高管辞职,又因涉“财务造假”受证监会处罚,股东间曾多次内讧甚至对簿公堂。皇台酒业“保壳”之路更加渺茫。
业内分析认为,外部跟不上酒业调整,内部股东内讧,是皇台遭遇一系列动荡的根本原因。我国酒业目前进入白热化恶性竞争阶段,单纯靠资本运作已无法重新振兴。皇台太过注重资本运作,而忽略渠道下沉和市场调整,由此造成了如今的没落。
亏得史上最冤
蒙牛受子公司联营公司拖累首次预亏
经历一系列变革后,乳业大佬蒙牛早已身处世界乳业20强。然而受子公司雅士利及联营公司现代牧业等拖累,蒙牛时隔八年后甚至首次预亏,无疑成为今年亏得最“冤”的食品企业。
2016年12月15日,蒙牛乳业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业绩将出现亏损。然而就蒙牛自身而言,其2016年整体销售成绩超出预期,且下半年预计增速高于上半年。“预亏主要是受雅士利经营状况拖累。”无论在公告里还是回应中,蒙牛都透露出了这一主要原因。
2013年6月,蒙牛以120多亿港元的溢价收购雅士利。然而雅士利业绩一直萎靡不振。2015年,雅士利净利为1.18亿元,同比下降52.47%;今年上半年,雅士利净利约1500万元,同比下降80.06%。
早在去年,蒙牛营收就出现了首次下滑。当时业内普遍认为,是雅士利的糟糕表现拖了蒙牛后腿。2015年蒙牛净利润为23.67亿元,其中雅士利仅为蒙牛贡献了0.36亿元的利润,同比2014年下降了70%。
另一方面,并入雅士利的多美滋中国业绩也并不理想。此前业内曾预计,蒙牛很可能凭借旗下雅士利、多美滋、君乐宝三大品牌跃居国产奶粉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多美滋中国净销售额已从2012年的56.83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4.17亿元;其2015年亏损8.39亿元,相比2012年下降幅度超过200%。
蒙牛方面表示,雅士利面临着品牌老化及渠道转型的巨大挑战,目前正在完成渠道转型。
随着蒙牛总裁卢敏放调整蒙牛组织架构,张平出任雅士利新任总裁,雅士利转型效果究竟如何,蒙牛何时不再受雅士利拖累,还要看两家公司明年的业绩表现。
2016食品众生相:倒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2016年,一些食品企业在经历辉煌后,悲怆地走向了谢幕。以美味七七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在烧完70亿风投后集体迎来倒闭潮;以净雅为代表的高端餐饮在缺乏创新中走向末路;准确预测“猪周期”却抵挡不住进口猪肉低价冲击的众益达,终因所囤猪肉过期在库存而倒下……
纵观这些已倒闭或正在倒下的食品企业,无一不在运营上出现问题,要么面对行业危机缺乏变革,要么单纯依靠资本输血而缺乏持续盈利能力,要么系企业管理战略出现严重失误。
最奇葩之倒
众益达准确预测猪周期 大量囤肉却资金链断裂
2016年可谓史上“最强猪周期”,“二师兄”价格火速上涨,凡跟“猪”有关的企业几乎都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河南漯河众益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却因准确预测了此轮猪周期而出现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其在二级市场被摘牌,还被证监会发文警告,成为倒得最奇葩的食品企业。
今年4月,众益达因现金流断裂已暂停生产,仅保留20名员工维持公司基本运转,但公司管理层未及时对外披露此信息。在主办券商申万宏源匆匆跑到现场走访调查后,众益达才于7月份对外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
众益达在新三板挂牌不到一年,主营生猪屠宰加工,年屠宰能力150万头,主要向三全食品、嘉乐食品等企业提供猪肉原料。2014年和2015年,众益达经营较平稳,其营收分别为4.63亿元和3.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6.68万元和1201.5万元。
公司管理层早在2015年2月就准确预测到了此轮“猪周期”,认为未来猪肉价格将会大幅上涨,于是向外借债大肆囤积猪肉。仅在去年年初,众益达便向漯河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借款2000万元,到2015年底已囤积了价值1.04亿元的猪肉。
当时猪肉的采购价为12元/公斤,到2015年8月生猪出栏价格已突破18元/公斤,至2016年初更是突破了21元/公斤。以此来算,众益达囤积的猪肉价格上涨了75%,库存至少可以盈利7800万元。
然而千算万算,众益达唯独忽略了进口猪肉。该公司负责人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6年春节一过风向大变,主要客户纷纷转向采购更便宜的进口猪肉,等管理层想采取补救措施为时已晚。按照众益达今年7月发布的公告,其超过一年库龄的猪肉多达1028吨,已经有31.4%的库存肉过期。
吃了大亏后,众益达决定从美国、丹麦等国进口低价猪肉,以满足大客户对低价原料的需求,并与大型上市公司合作寻求并购重组,但此时已经回天乏力。今年11月1日,其主办券商申万宏源发布公告称,众益达迟迟未能披露2016年半年度报告,已被终止挂牌。
11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对漯河众益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由于众益达已于2016年4月底停产,没有及时将这一重大事项进行披露,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问题,河南证监局决定对其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
最坑钱之倒
生鲜电商疯狂烧钱后集体退热
在经历2015年的资本狂欢后,生鲜电商行业于2016年迎来了集体倒闭潮。
2016年4月,知名电商美味七七贴出一纸破产清算通知,称公司运作出现严重困难,没有资金支付包括员工3月份薪资和社保在内的所有债款,如符合破产条件将依法申请破产。在经历1个月的调查评估后,意向接盘者家乐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因美味七七部分资产无法顺利移交而放弃收购,最后以五折价格为消费者兜底兑换了美味七七预付卡146万元。
这是2016年首起生鲜电商破产案例,除揭开美味七七自身运营不善、高管批评亚马逊与成为资本股东内斗、员工指责高管私设公司套现等内部矛盾外,也暴露出整个生鲜电商面临的三大问题——依靠资本迅速建立重资产设施,以低价补贴扩张用户规模,以漂亮数字拉升下轮融资估值。在资本热情散去后,缺乏盈利能力的生鲜电商将面临“断奶死”的考验。
青年菜君今年7月则被曝拖欠员工薪资长达2个月并计划破产清算,公司管理层试图抛售中央工厂、用户数据等业务实现资金回笼。目前,青年菜君的官方网站已经无法正常打开,截至记者发稿其公司创始人也并未对善后措施及后续运营作出回应。
此外,还有一些生鲜电商或压缩规模或频繁换帅。今年3月,任职不到一年的顺丰优选CEO连志军离职并加盟海尔,这已经是顺丰优选4年内第四次换帅;7月,天天果园宣布全面关闭线下门店,结束了“前置仓+门店”业务模式的探索;同期,沱沱工社CEO杜非宣布离职,其网站也相继缩减供应品类并全面退缩至北京市场……
根据中国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的研究,2015年前后约有70亿元的风险投资涌入生鲜电商,但资本热捧也给行业带来了非理性局面,各家相继以低价补贴为竞争模式冲击销量,以更好获得下一轮融资。
“整个行业在资本驱动下出现了巨大泡沫,但一直无法找出实现自我盈利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不可避免会走向关门。”洪涛说。
最守旧之倒
净雅受限传统思维无力回天
与“过把瘾就死”的生鲜电商相比,高端餐饮2016年的表现只能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
2016年12月1日,高端餐饮品牌净雅大酒店北京最后一家门店关停,其集团总经理张桂君坦言,因受传统思维局限、缺乏勇气改变,拥有28年历史的净雅濒临死亡。
被称为“鲁菜盟主”的净雅创办于1988年,作为高端餐饮业的标杆,其人均消费曾一度接近2000元,单桌消费动辄超过2万元。鼎盛时期,净雅在全国开设了26家门店,拥有22家全资控股公司,经营横跨山东、北京、辽宁、河南四地,2011年总资产已超过18亿元。
随着高端餐饮遇冷,净雅营收出现断崖式下跌。其2011年、2012年净利均过亿,2015年则亏损了9324万元。在此期间,净雅做过多种尝试,如开发新品牌“么豆捞”,投资“天天见面”地铁餐车,收购经济型火锅品牌、地铁餐饮公司、团膳、低端中餐、机场餐饮等,但未能挽救颓势。
事实上,2014年净雅就已经存在欠薪现象,伴随关店而来的会员卡消费也引发纠纷。张桂君透露,净雅传统门店未来将全部关停,仅在各地保留1-2家精品小店。同时将和小南国品牌开启互联网家宴项目,拟以物业、人员等入股方式清偿拖欠工资和兑现会员卡消费。
事实上,自2012年高端餐饮业遇冷以来,湘鄂情、俏江南、金钱豹等都遭遇了重创。餐饮连锁品牌战略顾问王冬明表示,诸多高端餐饮转型失败主要源于之前的重资产投资,一旦利润下降,房租、人工等成本持续走高,其转型之路就会困难重重。随着私人会所、高端商务餐饮的兴起,以商务需求为主的高端餐饮消费需要的是特色服务与产品。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在整体行业延续下滑的颓势下,“甩”、“倒”、“亏”、“跨”成为2016年食品行业四大关键词。
“甩”者如中粮、达能等食品巨头,开始频繁脱手亏损业务;“倒”者如美味七七、净雅酒店,因运营不善等原因未能撑过行业冬天;“亏”者如皇台、锐澳,多因无法跟上行业调整步调而身陷被动;“跨”者如雏鹰农牧、合生元,在多元发展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本周,新京报《新食品》周刊盘点了2016年在“甩”、“倒”、“亏”方面极具代表性的食品企业,剖析其背后真实原因,希冀后来者在新的一年避开这些弯路。
最大动静
中粮从“买买买”转“卖卖卖”
在宁高宁执掌期间,中粮集团先后发起50多起并购重组。外部并购涉及新疆屯河、华润酒精、深宝恒、五谷道场、蒙牛等公司,重组整合了中土畜、中谷、华粮集团,试图成为遍布全球、覆盖全产业链的国际大粮商。
而自赵双连继任以来,中粮集团启动“瘦身健体”计划,由最初的“买买买”迅速向“卖卖卖”转型,连续抛售了金帝食品、君顶酒庄、五谷道场等多项业务。
2016年1月,叱咤国内25年的巧克力品牌金帝食品被母公司中国食品(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以6.11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中粮集团旗下华高置业。12月,金帝食品又被福建好邻居以2.06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
2016年4月,中粮君顶酒庄有限公司、山东中粮君顶酒业有限公司挂牌出让君顶酒庄55%的股权,转让价格仅为1元。但财务数据显示,该酒庄对外欠账总额达5亿多元,中标者需承担其3.92亿元的债务。9月,君顶二股东隆华集团宣布以1元价格接盘,同时偿还折扣后共计3亿元的债务。业内认为,成立10年之久、曾被视为中粮继“长城”后进军国内高端葡萄酒市场的君顶酒庄,在原二股东接盘后的结局仍有待观察。
与找到接盘者的金帝、君顶相比,同被中粮甩卖的五谷道场可谓压力巨大。2016年11月25日,中粮集团将五谷道场100%股权及5367万元债权挂牌出售。财务数据显示,五谷道场2015年收入约1.26亿元,亏损1.93亿元;资产总计1.18亿元,负债却高达9.27亿元,目前仍处于出售状态。
事实上,连续多年亏损,让中粮旗下这些曾经的明星企业成为市场弃儿。除受行业整体下滑影响外,与中粮未对收购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不无关系。按照中国食品管理层在投资者会议上的说法,目前在饮料、厨房食品、酒类等品类中,还有一些工厂和合营企业未能创造价值,接下来要加快处置。这意味着,中粮的“卖卖卖”计划还将继续下去,不少大手笔买进的品牌仍前途未卜。
最能施谋
达能收购甩卖皆有深意
跨国巨头也紧跟“大甩卖”的步伐。2016年以来,法国达能集团不断精简在华奶粉品牌。今年3月,达能宣布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金装可瑞康奶粉,未来重点布局旗下爱他美、诺优能两大品牌。5月,达能集团正式向雅士利出售多美滋中国全部股权,收购价格约11.2亿元。
分析认为,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达能提前甩掉包袱“也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对于达能出售乐百氏,业内却持不同看法。
2016年11月15日,达能集团向新京报记者确认,因“调整业务发展策略需要”,将乐百氏品牌及6家乐百氏工厂整体出售给盈投控股。
早在2000年3月,达能一举收购乐百氏92%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作为食品行业不多的“驰名商标”,彼时乐百氏是饮料行业成长迅速的企业之一,旗下曾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如乐百氏奶、AD钙奶、纯净水等。然而收购近16年来,乐百氏在达能手中并未做大做强,反而迅速萎缩。达能不断剥离乐百氏旗下业务板块,仅剩的饮用水市场份额也不断下滑。
业内质疑,达能为保护旗下水品牌“益力”有意将乐百氏“边缘化”,最终导致乐百氏品牌没落。然而乐百氏衰落了,益力却未发展起来,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不念旧
统一终结与健力宝11年联姻
被誉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被统一集团结束了长达11年的联姻。2016年11月28日,统一宣布将向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出售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100%股权。据报道,完成此次出售统一可获利约3.43亿元,投资增值达2.5倍。
分析认为,除健力宝集团授予健力宝贸易品牌专属授权于今年12月到期外,当前饮料市场不景气、健力宝运营难度加大及投资回报减弱才是最根本原因。
作为国内首款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健力宝于2005年10月被统一集团全资收购,推出多个品牌,如“健力宝1984”、“阳光果葩”和“苹果西打”等新品;注册商标也多达70多个,包括“多漾水”、“轰茶君”、“妙泡”等,但并未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多品牌策略并不成功。
据报道,健力宝2015年的销售额仅15亿元左右,相比2014年下滑10%。2013-2015财年,统一收入分别为233.28亿元、224.88亿元和221.01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
业内认为,统一自身业绩不佳加之健力宝表现乏善可陈,使统一对健力宝失去了耐心,最终将其剥离。
最干脆果断
卖食品不如卖房 恒大“一锅甩”
2016年9月28日,恒大集团发布公告,以27亿元人民币分别向3个买家出售粮油、乳制品、矿泉水业务,并将专注于主业房地产及其他相关业务。
耐人寻味的是,恒大食品板块的最终接盘者是一水的“门外汉”。其中,矿泉水业务收购方为深圳市三维都灵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和Lipu(HongKong)Limited,作价18亿元。乳业收购方为深圳市明晟都灵商贸有限公司及SunlightProperty Management Limited,作价3亿元。粮油业务收购方则为深圳涞涞涞实业有限公司,作价6亿元。
外界普遍认为,这笔买卖对恒大来说比较划算。数据显示,恒大在此次出售完成后预计将获得57亿元的收益。而在粮油等非房地产领域,恒大集团截至2014年才累计投入了64.2亿元。事实上,恒大集团在食品板块的糟糕运营从其财务数据上可见一斑,其粮油、乳业、矿泉水于2016年8月底前经审核净负债约33亿元。
戏剧性的是,恒大集团曾在2015年宣称粮油、乳业、矿泉水、健康四大产业将于3年内在香港陆续分拆上市,仅恒大冰泉就要创下3年内卖出300亿元销售额的纪录。但上述目标未实现前,恒大集团便提前退出,继续专注于房地产本业,足以证明业内那句戏言——“卖水不如卖房”。
2016食品众生相:亏
今年以来,伴随新一轮消费升级,食品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受行业跟风及高定位影响,鸡尾酒龙头品牌锐澳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断崖式下跌;在上市白酒企业普遍扭亏为盈的大趋势下,皇台酒业却因股东内讧及调整滞后逆势而亏;乳业大佬蒙牛虽自身业绩飘红,却终究抵不过子公司雅士利拖累,八年来业绩首次预亏……尽管这些食品企业的亏损原因及程度各有不同,但终究摘不掉“亏”的帽子。
亏得速度最快
锐澳从红极一时到“跳崖”式速跌
从2015年初的爆发性增长,到2016年的跌落“神坛”,曾红极一时的锐澳预调鸡尾酒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迎来了巨额亏损,使其成为今年亏得最“快”的食品企业。
数据显示,锐澳母公司百润股份2015年净利达5亿多元,而至今年前三季度亏损已超过1亿元,同比去年下跌114.90%,业绩呈“跳崖”式下跌。
2014年底,预调鸡尾酒迅速蹿红。锐澳鸡尾酒借势营销,从热门电视剧植入广告到赞助综艺节目,“地毯式”的广告轰炸为锐澳带来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彼时甚至有分析称,预调酒行业将成为食品行业又一大蓝海,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一片红火下,2015年,百润股份49.45亿元收购了上海巴克斯酒业有限公司100%股权,锐澳预调鸡尾酒随即成为其旗下品牌。同时,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黑牛等企业也纷纷上马了预调酒项目。
出人意料的是,进入2016年,百润股份连续亏损,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企业也已暂停了预调鸡尾酒项目。业内分析认为,预调鸡尾酒技术含量低、门槛低、成本低却售价昂贵,是其没能真正赢得年轻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加之多家企业一窝蜂地涌入,使整个行业迅速供大于求,风光不再。
亏得最有借口
中国粮油连亏三年归因于宏观经济
在粮油加工行业,众多中小型“卖油郎”们总是在嘉吉、丰益国际、中粮集团等国际大粮商的阴影下艰难生存。不过自2016年以来,不少粮油巨头纷纷“翻船”,交出的财务报告均出现亏损或营收下滑情况。
今年8月,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上半年度业绩报告,其收入407亿港元,同比增长4%,但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净亏损达2.23亿港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亏损2.69亿港元。
中国粮油连续三年将亏损原因归结于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实际上,替其业绩“背锅”的还有各个板块的业绩下滑。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受大豆、豆粕等油脂原料的震荡涨跌,中国粮油油籽加工业务毛利额减少21.9%至17.625亿港元;生化及生物燃料业务受主要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影响,收入同比减少56.203亿港元。
这也代表了近年来粮油加工行业的低迷现状。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消费低迷、大宗商品原料价格跌宕频繁等因素影响,不少粮油加工企业运营成本一路走高,开工率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库存压力,大多出现利润下滑和持续亏损的情况。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中国粮油油籽加工、米面业务均存在经营模式老化、品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粮油行业高度开放的竞争态势与其他企业的多元化品牌战略,中国粮油的经营模式和销售团队思路并没有跟上潮流。
亏得最不可理解
皇台酒业回暖大势下仍深陷泥潭
由于受高端消费限制及“塑化剂”事件影响,白酒行业一度陷入低谷。经过几年“深度调整”, 今年以来白酒企业的业绩先后回暖,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实现了盈利,唯有皇台酒业仍深处亏损泥潭。
因2013年、2014年连续亏损而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ST皇台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08亿元,净利同比下降76倍。对于亏损原因,*ST皇台称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公司计提预计负债增加营业外支出;二是番茄制品行业受出口市场影响价格下降;三是酒类销售市场增加投入。
此外,皇台酒业内部也是风波不断。今年以来,多名高管辞职,又因涉“财务造假”受证监会处罚,股东间曾多次内讧甚至对簿公堂。皇台酒业“保壳”之路更加渺茫。
业内分析认为,外部跟不上酒业调整,内部股东内讧,是皇台遭遇一系列动荡的根本原因。我国酒业目前进入白热化恶性竞争阶段,单纯靠资本运作已无法重新振兴。皇台太过注重资本运作,而忽略渠道下沉和市场调整,由此造成了如今的没落。
亏得史上最冤
蒙牛受子公司联营公司拖累首次预亏
经历一系列变革后,乳业大佬蒙牛早已身处世界乳业20强。然而受子公司雅士利及联营公司现代牧业等拖累,蒙牛时隔八年后甚至首次预亏,无疑成为今年亏得最“冤”的食品企业。
2016年12月15日,蒙牛乳业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业绩将出现亏损。然而就蒙牛自身而言,其2016年整体销售成绩超出预期,且下半年预计增速高于上半年。“预亏主要是受雅士利经营状况拖累。”无论在公告里还是回应中,蒙牛都透露出了这一主要原因。
2013年6月,蒙牛以120多亿港元的溢价收购雅士利。然而雅士利业绩一直萎靡不振。2015年,雅士利净利为1.18亿元,同比下降52.47%;今年上半年,雅士利净利约1500万元,同比下降80.06%。
早在去年,蒙牛营收就出现了首次下滑。当时业内普遍认为,是雅士利的糟糕表现拖了蒙牛后腿。2015年蒙牛净利润为23.67亿元,其中雅士利仅为蒙牛贡献了0.36亿元的利润,同比2014年下降了70%。
另一方面,并入雅士利的多美滋中国业绩也并不理想。此前业内曾预计,蒙牛很可能凭借旗下雅士利、多美滋、君乐宝三大品牌跃居国产奶粉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多美滋中国净销售额已从2012年的56.83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4.17亿元;其2015年亏损8.39亿元,相比2012年下降幅度超过200%。
蒙牛方面表示,雅士利面临着品牌老化及渠道转型的巨大挑战,目前正在完成渠道转型。
随着蒙牛总裁卢敏放调整蒙牛组织架构,张平出任雅士利新任总裁,雅士利转型效果究竟如何,蒙牛何时不再受雅士利拖累,还要看两家公司明年的业绩表现。
2016食品众生相:倒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2016年,一些食品企业在经历辉煌后,悲怆地走向了谢幕。以美味七七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在烧完70亿风投后集体迎来倒闭潮;以净雅为代表的高端餐饮在缺乏创新中走向末路;准确预测“猪周期”却抵挡不住进口猪肉低价冲击的众益达,终因所囤猪肉过期在库存而倒下……
纵观这些已倒闭或正在倒下的食品企业,无一不在运营上出现问题,要么面对行业危机缺乏变革,要么单纯依靠资本输血而缺乏持续盈利能力,要么系企业管理战略出现严重失误。
最奇葩之倒
众益达准确预测猪周期 大量囤肉却资金链断裂
2016年可谓史上“最强猪周期”,“二师兄”价格火速上涨,凡跟“猪”有关的企业几乎都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河南漯河众益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却因准确预测了此轮猪周期而出现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其在二级市场被摘牌,还被证监会发文警告,成为倒得最奇葩的食品企业。
今年4月,众益达因现金流断裂已暂停生产,仅保留20名员工维持公司基本运转,但公司管理层未及时对外披露此信息。在主办券商申万宏源匆匆跑到现场走访调查后,众益达才于7月份对外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
众益达在新三板挂牌不到一年,主营生猪屠宰加工,年屠宰能力150万头,主要向三全食品、嘉乐食品等企业提供猪肉原料。2014年和2015年,众益达经营较平稳,其营收分别为4.63亿元和3.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6.68万元和1201.5万元。
公司管理层早在2015年2月就准确预测到了此轮“猪周期”,认为未来猪肉价格将会大幅上涨,于是向外借债大肆囤积猪肉。仅在去年年初,众益达便向漯河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借款2000万元,到2015年底已囤积了价值1.04亿元的猪肉。
当时猪肉的采购价为12元/公斤,到2015年8月生猪出栏价格已突破18元/公斤,至2016年初更是突破了21元/公斤。以此来算,众益达囤积的猪肉价格上涨了75%,库存至少可以盈利7800万元。
然而千算万算,众益达唯独忽略了进口猪肉。该公司负责人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6年春节一过风向大变,主要客户纷纷转向采购更便宜的进口猪肉,等管理层想采取补救措施为时已晚。按照众益达今年7月发布的公告,其超过一年库龄的猪肉多达1028吨,已经有31.4%的库存肉过期。
吃了大亏后,众益达决定从美国、丹麦等国进口低价猪肉,以满足大客户对低价原料的需求,并与大型上市公司合作寻求并购重组,但此时已经回天乏力。今年11月1日,其主办券商申万宏源发布公告称,众益达迟迟未能披露2016年半年度报告,已被终止挂牌。
11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对漯河众益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由于众益达已于2016年4月底停产,没有及时将这一重大事项进行披露,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问题,河南证监局决定对其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
最坑钱之倒
生鲜电商疯狂烧钱后集体退热
在经历2015年的资本狂欢后,生鲜电商行业于2016年迎来了集体倒闭潮。
2016年4月,知名电商美味七七贴出一纸破产清算通知,称公司运作出现严重困难,没有资金支付包括员工3月份薪资和社保在内的所有债款,如符合破产条件将依法申请破产。在经历1个月的调查评估后,意向接盘者家乐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因美味七七部分资产无法顺利移交而放弃收购,最后以五折价格为消费者兜底兑换了美味七七预付卡146万元。
这是2016年首起生鲜电商破产案例,除揭开美味七七自身运营不善、高管批评亚马逊与成为资本股东内斗、员工指责高管私设公司套现等内部矛盾外,也暴露出整个生鲜电商面临的三大问题——依靠资本迅速建立重资产设施,以低价补贴扩张用户规模,以漂亮数字拉升下轮融资估值。在资本热情散去后,缺乏盈利能力的生鲜电商将面临“断奶死”的考验。
青年菜君今年7月则被曝拖欠员工薪资长达2个月并计划破产清算,公司管理层试图抛售中央工厂、用户数据等业务实现资金回笼。目前,青年菜君的官方网站已经无法正常打开,截至记者发稿其公司创始人也并未对善后措施及后续运营作出回应。
此外,还有一些生鲜电商或压缩规模或频繁换帅。今年3月,任职不到一年的顺丰优选CEO连志军离职并加盟海尔,这已经是顺丰优选4年内第四次换帅;7月,天天果园宣布全面关闭线下门店,结束了“前置仓+门店”业务模式的探索;同期,沱沱工社CEO杜非宣布离职,其网站也相继缩减供应品类并全面退缩至北京市场……
根据中国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的研究,2015年前后约有70亿元的风险投资涌入生鲜电商,但资本热捧也给行业带来了非理性局面,各家相继以低价补贴为竞争模式冲击销量,以更好获得下一轮融资。
“整个行业在资本驱动下出现了巨大泡沫,但一直无法找出实现自我盈利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不可避免会走向关门。”洪涛说。
最守旧之倒
净雅受限传统思维无力回天
与“过把瘾就死”的生鲜电商相比,高端餐饮2016年的表现只能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
2016年12月1日,高端餐饮品牌净雅大酒店北京最后一家门店关停,其集团总经理张桂君坦言,因受传统思维局限、缺乏勇气改变,拥有28年历史的净雅濒临死亡。
被称为“鲁菜盟主”的净雅创办于1988年,作为高端餐饮业的标杆,其人均消费曾一度接近2000元,单桌消费动辄超过2万元。鼎盛时期,净雅在全国开设了26家门店,拥有22家全资控股公司,经营横跨山东、北京、辽宁、河南四地,2011年总资产已超过18亿元。
随着高端餐饮遇冷,净雅营收出现断崖式下跌。其2011年、2012年净利均过亿,2015年则亏损了9324万元。在此期间,净雅做过多种尝试,如开发新品牌“么豆捞”,投资“天天见面”地铁餐车,收购经济型火锅品牌、地铁餐饮公司、团膳、低端中餐、机场餐饮等,但未能挽救颓势。
事实上,2014年净雅就已经存在欠薪现象,伴随关店而来的会员卡消费也引发纠纷。张桂君透露,净雅传统门店未来将全部关停,仅在各地保留1-2家精品小店。同时将和小南国品牌开启互联网家宴项目,拟以物业、人员等入股方式清偿拖欠工资和兑现会员卡消费。
事实上,自2012年高端餐饮业遇冷以来,湘鄂情、俏江南、金钱豹等都遭遇了重创。餐饮连锁品牌战略顾问王冬明表示,诸多高端餐饮转型失败主要源于之前的重资产投资,一旦利润下降,房租、人工等成本持续走高,其转型之路就会困难重重。随着私人会所、高端商务餐饮的兴起,以商务需求为主的高端餐饮消费需要的是特色服务与产品。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