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正在改变社会治理方式
旅游业如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做深化改革的破冰船,是值得好好深入研究的大课题。而全域旅游,从提出概念伊始,到今年全国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已经成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正改变着社会治理方式。
全域旅游,不是说游客到全域去旅游,也不是简单地指全域可以旅游,而是实施全域旅游的地方在体制机制改革、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资金配套上,以旅游为抓手或突破口,下一盘大棋。用旅游产业促进全域经济、全域公共服务、全域社会治方式的全面升级。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署名文章《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中,对全域旅游下了个定义: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新利18国际路线、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从该定义中不难看出,全域旅游已经走出了“小旅游”的格局,是对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创新,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体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要求,并提出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这些要求突出了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而全域旅游的提出及实践,正是以人为中心。
笔者在一些正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县的地方调研时,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地方在打造全域旅游时,共建共享的理念已经暗含其中。
全域旅游,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从政府治理上打破执法手段分割、管理部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体制弊端,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湖南省石门县为例,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领导班子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研究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同时,正在筹划将县旅游局独立设为县旅发委,由县长暂时兼任县旅发委主任。该县编制完成了《石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全县3970平方公里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和运营,在顶层设计上实现了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全域旅游,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除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去当地旅游,游客也能给当地人带去新的思想观念,让当地人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和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利于地区和谐发展。
全域旅游,正逐渐从“旅游+”,变成“+旅游”。“旅游+”是旅游主管部门想要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主动实践,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笔者在一些地方调研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产业主动选择了“+旅游”,形成新的业态。而这些新业态,通过对游客的主动服务和社会力量、当地居民的参与,带动了更多产业自发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激发社会活力。石门县通过全域旅游创建,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商务会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并将全域旅游创建与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旅游+”战略,逐步形成了“一业带动、多业融合、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2016年,旅游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0.86%上升到23%,带动相关产业投入近60亿元。
全域旅游,有利于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氛围。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既是服务者又是主人,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能更自觉地投入到当地的社会治理中,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全域旅游,可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旅游是一个环境友好型产业,且带动力强,既有利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又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全域旅游的发展,对社会和谐,理应而且正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如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做深化改革的破冰船,是值得好好深入研究的大课题。而全域旅游,从提出概念伊始,到今年全国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已经成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正改变着社会治理方式。
全域旅游,不是说游客到全域去旅游,也不是简单地指全域可以旅游,而是实施全域旅游的地方在体制机制改革、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资金配套上,以旅游为抓手或突破口,下一盘大棋。用旅游产业促进全域经济、全域公共服务、全域社会治方式的全面升级。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署名文章《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中,对全域旅游下了个定义: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新利18国际路线、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从该定义中不难看出,全域旅游已经走出了“小旅游”的格局,是对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创新,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体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要求,并提出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这些要求突出了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而全域旅游的提出及实践,正是以人为中心。
笔者在一些正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县的地方调研时,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地方在打造全域旅游时,共建共享的理念已经暗含其中。
全域旅游,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从政府治理上打破执法手段分割、管理部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体制弊端,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湖南省石门县为例,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领导班子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研究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同时,正在筹划将县旅游局独立设为县旅发委,由县长暂时兼任县旅发委主任。该县编制完成了《石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全县3970平方公里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和运营,在顶层设计上实现了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全域旅游,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除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去当地旅游,游客也能给当地人带去新的思想观念,让当地人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和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利于地区和谐发展。
全域旅游,正逐渐从“旅游+”,变成“+旅游”。“旅游+”是旅游主管部门想要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主动实践,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笔者在一些地方调研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产业主动选择了“+旅游”,形成新的业态。而这些新业态,通过对游客的主动服务和社会力量、当地居民的参与,带动了更多产业自发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激发社会活力。石门县通过全域旅游创建,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商务会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并将全域旅游创建与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旅游+”战略,逐步形成了“一业带动、多业融合、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2016年,旅游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0.86%上升到23%,带动相关产业投入近60亿元。
全域旅游,有利于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氛围。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既是服务者又是主人,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能更自觉地投入到当地的社会治理中,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全域旅游,可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旅游是一个环境友好型产业,且带动力强,既有利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又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全域旅游的发展,对社会和谐,理应而且正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