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养生、零添加……“网红月饼”真如你所想么?
鲍鱼、牛蛙、小龙虾、水果……月饼你吃什么馅儿?中秋临近,在朋友圈、各大购物网站上,一些打着“养生”“手工”招牌的“网红月饼”开始走俏。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月饼背后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等问题。相关人士建议,应加强对网络上诸如月饼等时令商品的监管,同时消费者在选购时也需明辨。
“网红月饼”真的全如“蜜语”么?
离中秋没有几天,朋友圈里的私厨月饼制作商家已经开启了预售模式,零添加、不含防腐剂是商家最常打的招牌。
“本来是冲着手工制作,结果买回来的月饼味道不对劲儿,蛋黄干得咬不动,感觉是陈馅儿。”陕西西安的张女士说,前几天她在一家私厨自制月饼微店上买了一盒手工月饼,“月饼宣称是‘零添加’,价格也不贵,买回来后才发现有种上当的感觉,剩下的月饼也只好扔掉。”
“当时主要是看到月饼包装简约时尚,又是零添加,符合我的审美和要求,加上朋友推荐,就想先买一盒试试。”张女士随后咨询了一位专业人士,对方表示,尽管一些卖家宣称月饼从饼皮到馅料全部为手工自制,无任何添加剂及防腐剂,但实际上,经原料带入产品的添加剂、防腐剂几乎不可避免。
记者还发现,一些“鲍鱼月饼”“养生月饼”的噱头也往往大于实质。
记者试图网购一款售价为268元的“鲍鱼月饼”。在其配料表中,记者看到标注为鲍鱼含量大于3%,但在追问之下,店家又解释称,鲍鱼是“鲍鱼味道,而非鲍鱼肉”。而一些消费者在另一家销售“鲍鱼月饼”的店铺下评论说“鲍鱼很少,像吃包子一样”。
此外,网店中一款“养生月饼”也销量不俗。在配料中明确标明含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材,并在宣传中声称该款月饼具有“调经化瘀、补中有通、滋阴不腻”的功效。
对此,陕西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理事、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张婳表示,从效果层面来讲,养生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疗程,但月饼是时令性食品,往往只吃一两次,想要达到一些功效是不可能的。
生产有标准,“网红月饼”可能“不靠谱”
据了解,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公布的月饼新标准中,对月饼的特色类别、加工工艺做了细化,甚至还对月饼命名做了要求,如莲蓉月饼的莲蓉类馅料中莲子的含量应该不低于60%;莲子含量为100%才能称为纯莲蓉;栗蓉类月饼的馅料中板栗含量不能低于60%;水果类月饼的馅料中水果及其制品的用量应不低于25%等。
记者从食药监部门采访了解到,企业若采用了该标准,月饼须按指导规范标准制作;企业也可以自行采用自己的标准进行生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一定要有在监管部门备案的标准,便于监管。
对于微商里售卖的主打“零添加”“纯手工制售”等概念的“私厨月饼”,业内人士介绍,如果这些“私厨月饼”不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及流通资质,则为“三无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纠纷,退货退款等维权难度较大。
对于一些宣称具有保健作用的月饼,如果生产企业没有申请注册保健食品产品批准文号,属于虚假违法产品,消费者可以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网站上查询批准文号,辨别真伪。
按照《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普通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
购买“网红月饼”需谨慎
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袁昌浩表示,鲍鱼、养生、手工月饼等在市场上走俏,反映出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监管措施滞后、群众鉴别能力不强,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钻监管空子,使得一些消费者误入圈套,蒙受损失。
当前,全国各地正掀起月饼等节令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北京市食药监局针对53家月饼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式抽检,并试点实施“节令食品日报制度”。贵州食药监局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检验,保证月饼市场安全,特别是中秋后,还将对生产企业的库存月饼等处置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防止企业利用回收原料再生产。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有执法人员谈到,虚假宣传若认定为网络虚假广告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应由广告发布者所在地的工商机关管辖,案件往往查办耗时多、证据取证难、责任追究难。此外,还需要跨区域执法协作,执法成本高。
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对“网红月饼”应提高警惕,不能只看包装,还要注意查看标签、生产日期等标识,买月饼选择有食品生产经营资质、信用评价高的商家,购买时要确认月饼的保质期,特别是一些现做现卖的月饼,更要确认寄送时间,以防过期。此外,还应留存相关购物凭证,以便退换货和维权。
伴随消费者购物需求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一些地方已启动通过大数据筛选跟踪网络案件,及时进行查处。执法人员建议,应完善治理体系,强化基层执法,动员社会参与,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强化广告导向监管,督促经营者自律以维护市场秩序。
袁昌浩说,产品良莠不齐的网络市场亟须监管部门严把审批关、流通关,重典治乱才能让不法分子产生“痛感”,给优质产品点赞,把不良奸商拉黑。
鲍鱼、牛蛙、小龙虾、水果……月饼你吃什么馅儿?中秋临近,在朋友圈、各大购物网站上,一些打着“养生”“手工”招牌的“网红月饼”开始走俏。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月饼背后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等问题。相关人士建议,应加强对网络上诸如月饼等时令商品的监管,同时消费者在选购时也需明辨。
“网红月饼”真的全如“蜜语”么?
离中秋没有几天,朋友圈里的私厨月饼制作商家已经开启了预售模式,零添加、不含防腐剂是商家最常打的招牌。
“本来是冲着手工制作,结果买回来的月饼味道不对劲儿,蛋黄干得咬不动,感觉是陈馅儿。”陕西西安的张女士说,前几天她在一家私厨自制月饼微店上买了一盒手工月饼,“月饼宣称是‘零添加’,价格也不贵,买回来后才发现有种上当的感觉,剩下的月饼也只好扔掉。”
“当时主要是看到月饼包装简约时尚,又是零添加,符合我的审美和要求,加上朋友推荐,就想先买一盒试试。”张女士随后咨询了一位专业人士,对方表示,尽管一些卖家宣称月饼从饼皮到馅料全部为手工自制,无任何添加剂及防腐剂,但实际上,经原料带入产品的添加剂、防腐剂几乎不可避免。
记者还发现,一些“鲍鱼月饼”“养生月饼”的噱头也往往大于实质。
记者试图网购一款售价为268元的“鲍鱼月饼”。在其配料表中,记者看到标注为鲍鱼含量大于3%,但在追问之下,店家又解释称,鲍鱼是“鲍鱼味道,而非鲍鱼肉”。而一些消费者在另一家销售“鲍鱼月饼”的店铺下评论说“鲍鱼很少,像吃包子一样”。
此外,网店中一款“养生月饼”也销量不俗。在配料中明确标明含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材,并在宣传中声称该款月饼具有“调经化瘀、补中有通、滋阴不腻”的功效。
对此,陕西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理事、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张婳表示,从效果层面来讲,养生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疗程,但月饼是时令性食品,往往只吃一两次,想要达到一些功效是不可能的。
生产有标准,“网红月饼”可能“不靠谱”
据了解,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公布的月饼新标准中,对月饼的特色类别、加工工艺做了细化,甚至还对月饼命名做了要求,如莲蓉月饼的莲蓉类馅料中莲子的含量应该不低于60%;莲子含量为100%才能称为纯莲蓉;栗蓉类月饼的馅料中板栗含量不能低于60%;水果类月饼的馅料中水果及其制品的用量应不低于25%等。
记者从食药监部门采访了解到,企业若采用了该标准,月饼须按指导规范标准制作;企业也可以自行采用自己的标准进行生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一定要有在监管部门备案的标准,便于监管。
对于微商里售卖的主打“零添加”“纯手工制售”等概念的“私厨月饼”,业内人士介绍,如果这些“私厨月饼”不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及流通资质,则为“三无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纠纷,退货退款等维权难度较大。
对于一些宣称具有保健作用的月饼,如果生产企业没有申请注册保健食品产品批准文号,属于虚假违法产品,消费者可以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网站上查询批准文号,辨别真伪。
按照《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普通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
购买“网红月饼”需谨慎
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袁昌浩表示,鲍鱼、养生、手工月饼等在市场上走俏,反映出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监管措施滞后、群众鉴别能力不强,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钻监管空子,使得一些消费者误入圈套,蒙受损失。
当前,全国各地正掀起月饼等节令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北京市食药监局针对53家月饼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式抽检,并试点实施“节令食品日报制度”。贵州食药监局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检验,保证月饼市场安全,特别是中秋后,还将对生产企业的库存月饼等处置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防止企业利用回收原料再生产。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有执法人员谈到,虚假宣传若认定为网络虚假广告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应由广告发布者所在地的工商机关管辖,案件往往查办耗时多、证据取证难、责任追究难。此外,还需要跨区域执法协作,执法成本高。
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对“网红月饼”应提高警惕,不能只看包装,还要注意查看标签、生产日期等标识,买月饼选择有食品生产经营资质、信用评价高的商家,购买时要确认月饼的保质期,特别是一些现做现卖的月饼,更要确认寄送时间,以防过期。此外,还应留存相关购物凭证,以便退换货和维权。
伴随消费者购物需求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一些地方已启动通过大数据筛选跟踪网络案件,及时进行查处。执法人员建议,应完善治理体系,强化基层执法,动员社会参与,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强化广告导向监管,督促经营者自律以维护市场秩序。
袁昌浩说,产品良莠不齐的网络市场亟须监管部门严把审批关、流通关,重典治乱才能让不法分子产生“痛感”,给优质产品点赞,把不良奸商拉黑。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