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抢票软件:30万次仍抢不到 搭售加速包及意外险
2018年的春运抢票大幕已经拉开。1月14日起,铁路第一轮售票高峰已经掀起,返乡乘客之间的抢票战开始白热化。
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购票已成为一种常态,各大抢票软件推出的“加速包”服务也加剧了竞争。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抢票软件都默认搭售“加速包”及意外险,律师称这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抢票软件提供“加速包”服务的有效性、存储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及代购火车票的合法性也被质疑。
“加速包”有用吗?
实测:VIP抢票30万次仍没抢到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除了12306官方APP之外,智行火车票、高铁管家、巴士管家等火车票预订领域的APP活跃用户增长明显,环比增长27.69%,使用时长环比增长50.30%。
各大抢票APP平台的用户增长,很大部分归功于抢票功能——— 加速包,即能使用户加速抢票的工具。加速包费用从10元至50元不等,各平台都宣称购买越多的加速包,出票成功率越高。
以携程为例,加速包的抢票速度分为低速、快速、高速、极速、光速、VIP抢票六档。其中低速抢票无需支付费用,但显示普通网络,抢票成功率较低,剩下可选10元至50元不等的加速包。光速抢票为50元一份,显示使用500M光速网络通道,下单邀请好友加速后可升级为VIP加速包,显示为专属服务器优先抢票。
不少网友称,已经选购使用最高等级的加速包仍未抢到票。
南都记者使用携程对2月10日的某一车次进行抢票,当使用低速抢票时,页面显示5分钟内约抢票50次,而使用VIP抢票时,五分钟内抢票约600次。截至发稿,VIP抢票显示已抢30万余次,却仍未出票。南都记者使用了去哪儿旅行APP和订票助手APP的加速抢票服务也未能抢到票。
在“去哪儿网”APP的抢票攻略上显示,抢票速度升级越高,将会分配更多服务器和IP资源抢票,刷到余票概率更高,优先出票不排队。
“还是有用的,不是说找个理由坑钱。”一位在网络购票平台工作的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票源始终有限,又受到官方系统的限制,所以会推出加速包安排更多的人力和优先级去抢。但能否抢到有运气的成分。
“抢票,大概可以理解成雇了一帮人帮忙抢,但不一定行,抢不到平台会退钱。”该业内人士称,用户现在普遍认为买了加速包就一定得行,认知不是很同步。
当问到“是否可以用多个软件一起抢票”时,去哪儿网官方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可以在多个平台下重复订单,但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可能由于行程冲突而购票失败。同时,该客服也没有否定全出票成功的可能性。
有消费者表示,购买了加速包后,平台是否优先抢票并无证据可以表明。而抓住放票时机,在12306网站上“捡漏”,有时比使用抢票软件更快购得火车票。
1月19日上午,南都记者使用智行火车票APP查看从北京到武汉的高铁票,选票页面显示2月14日12时19分从北京出发的G517次车已售罄,可抢票,抢票成功率为45%。而同一时间,在12306官方APP页面显示2月14日的同一车次还有二等座出售。
对此,智行火车票客服人员表示,公司与12306不联网,余票信息无法实时更新,具体以实际购票信息为准。
是否涉嫌“搭售”?
平台:默认勾选“加速包”、意外险、酒店优惠券
“这是捆绑销售,自己没选加速包,它自动帮选了。”来自广东的陈女士告诉南都记者,1月17日在携程网上预订了5张从广州到秀山的火车票,购买时页面默认搭售30元一份高速抢票“加速包”。陈女士表示,购票时完全没注意有默认购买“加速包”,支付过程中也没有单独提示。
南都记者发现,春运购票期间,不少网络购票平台都存在一定程度默认搭售的行为。
在携程抢票、智行火车票等购票软件上,购票页面提供的“抢票加速”服务多数为默认勾选选项。在去哪儿网、途牛、驴妈妈页面上,出售火车票时分别存在默认勾选意外险、酒店优惠券等行为。
在购票成功之后,消费者通常才发现自己多支付了额外费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种隐性服务有诱导消费的嫌疑。
发现自己误买“加速包”后,陈女士希望退票能将加速包一起退掉。“我把票都退了,加速包的费用也退不了。”陈女士说,只能联系客服处理,对方称将把“加速包”费用在3个工作日内退还。
今年1月8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已明确提出进一步限制搭售购票等服务行为。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告诉南都记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
“在线平台提供给消费者的实际上是个格式合同,而法律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周浩表示,勾选会加重消费者的支出,应当明确指出,否则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及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周浩称,默认勾选实际就是捆绑销售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是否会泄露个人信息?
专家: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安全风险
在网络抢票中,用户需要授权第三方抢票平台登录自己的12306账号,以使用用户的乘客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乘车人信息等。购票时,消费者通常都可以选择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来支付。
第三方抢票平台是否能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对此,携程公关部郭欣向南都记者表示,携程旅行网内部有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火车票的用户账号、密码等相关数据在传输和保存中始终处于加密状态,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都无法取得资料。
“登录过12306账号后,所有信息将被储存在该平台上,即使用户退出该平台,12306账号也不会自动退出。”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告诉南都记者,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火车票时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安全风险。
张威表示,抢票软件并不完全可靠,一些不知名的抢票软件缺乏网络监控技术或者失德失信,将无法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支付,也有可能造成财产账户的信息泄露。
在抢票软件之外,还有所谓的“抢票团队”人员通过Q 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帮助消费者购票。
南都记者通过名为“火车票”的Q Q群联系上一位代购火车票的人员,对方提出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及购买车次,3至5天内即可抢票成功。此时,用户自行登录12306账号购票,购票完成后支付给其50元至100元不等的佣金即可。
但这类“抢票人员”近日却遭到媒体报道伪造车票。北京市民李先生通过网上找人代买火车票,每张票加价100元,最后却遭遇“火车票合成神器”的欺骗,票面信息全部伪造。
“除了票面造假之外,火车票代买人员还可能制造‘钓鱼’网站,利用伪装成12306的虚假网站欺骗消费者付款买票。”张威提醒,消费者在购票过程中不应轻信网上的“抢票团队”,最好自行登录12306官网购票,如需使用第三方抢票平台,也应选择持续提供服务的大型互联网平台。
应对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安全风险,更重要的是执法监管不能缺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抢票软件可能涉及不法产业链。监管部门有责任依法依规打掉它,特别要注意上下游产业链里的“内应”。
是“网络黄牛”吗?
律师:属于合法代购,但造成购票不公平
作为购票主体的消费者们对于抢票软件的意见不一。
有的认为,关注抢票需要花费时间,抢票软件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专门的事应该找专门的人做。但不少消费者表示,抢票软件的存在,让不加钱的用户更难实现抢票,形成了一种新的购票规则,希望能叫停加价抢票。
抢票软件是“网络黄牛”吗?周浩告诉南都记者,抢票软件合法与否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区分代售与代购。
对于火车票的代售问题,《关于依法查处代售代办铁路客票非法加价和倒卖铁路客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有明确规定,铁路客票销售服务费5元封顶,在代售过程中,加价或变相收费属于价格违法。
“抢票软件与之具有本质区别,抢票软件实际是消费者委托平台,用更高的可能性获取车票,实际的买票行为还是消费者自己。”周浩认为,这种平台与消费者建立的委托代购法律关系,法律没有明确禁止。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常清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抢票网站提前购入车票,将其加价出售给用户,属倒卖车票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达到特定的数额构成倒卖车票罪。如果抢票网站并未购入车票,只是利用软件在铁路官网上帮用户买票,该行为我国现有法律并未禁止。
“依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该行为当前仍是合法的,行政或刑事处罚并无依据。”但王常清认为,不能排除今后立法将这种行为纳入“倒卖车票”“非法经营”“破坏计算机系统”等行政或刑事处罚的范围。
周浩表示,网络有偿抢票表面上符合市场经济,但实际上造成购票的不公平,“说是‘网络黄牛’一点不过分,只是目前缺乏法律的规制。”
2018年的春运抢票大幕已经拉开。1月14日起,铁路第一轮售票高峰已经掀起,返乡乘客之间的抢票战开始白热化。
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购票已成为一种常态,各大抢票软件推出的“加速包”服务也加剧了竞争。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抢票软件都默认搭售“加速包”及意外险,律师称这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抢票软件提供“加速包”服务的有效性、存储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及代购火车票的合法性也被质疑。
“加速包”有用吗?
实测:VIP抢票30万次仍没抢到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除了12306官方APP之外,智行火车票、高铁管家、巴士管家等火车票预订领域的APP活跃用户增长明显,环比增长27.69%,使用时长环比增长50.30%。
各大抢票APP平台的用户增长,很大部分归功于抢票功能——— 加速包,即能使用户加速抢票的工具。加速包费用从10元至50元不等,各平台都宣称购买越多的加速包,出票成功率越高。
以携程为例,加速包的抢票速度分为低速、快速、高速、极速、光速、VIP抢票六档。其中低速抢票无需支付费用,但显示普通网络,抢票成功率较低,剩下可选10元至50元不等的加速包。光速抢票为50元一份,显示使用500M光速网络通道,下单邀请好友加速后可升级为VIP加速包,显示为专属服务器优先抢票。
不少网友称,已经选购使用最高等级的加速包仍未抢到票。
南都记者使用携程对2月10日的某一车次进行抢票,当使用低速抢票时,页面显示5分钟内约抢票50次,而使用VIP抢票时,五分钟内抢票约600次。截至发稿,VIP抢票显示已抢30万余次,却仍未出票。南都记者使用了去哪儿旅行APP和订票助手APP的加速抢票服务也未能抢到票。
在“去哪儿网”APP的抢票攻略上显示,抢票速度升级越高,将会分配更多服务器和IP资源抢票,刷到余票概率更高,优先出票不排队。
“还是有用的,不是说找个理由坑钱。”一位在网络购票平台工作的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票源始终有限,又受到官方系统的限制,所以会推出加速包安排更多的人力和优先级去抢。但能否抢到有运气的成分。
“抢票,大概可以理解成雇了一帮人帮忙抢,但不一定行,抢不到平台会退钱。”该业内人士称,用户现在普遍认为买了加速包就一定得行,认知不是很同步。
当问到“是否可以用多个软件一起抢票”时,去哪儿网官方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可以在多个平台下重复订单,但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可能由于行程冲突而购票失败。同时,该客服也没有否定全出票成功的可能性。
有消费者表示,购买了加速包后,平台是否优先抢票并无证据可以表明。而抓住放票时机,在12306网站上“捡漏”,有时比使用抢票软件更快购得火车票。
1月19日上午,南都记者使用智行火车票APP查看从北京到武汉的高铁票,选票页面显示2月14日12时19分从北京出发的G517次车已售罄,可抢票,抢票成功率为45%。而同一时间,在12306官方APP页面显示2月14日的同一车次还有二等座出售。
对此,智行火车票客服人员表示,公司与12306不联网,余票信息无法实时更新,具体以实际购票信息为准。
是否涉嫌“搭售”?
平台:默认勾选“加速包”、意外险、酒店优惠券
“这是捆绑销售,自己没选加速包,它自动帮选了。”来自广东的陈女士告诉南都记者,1月17日在携程网上预订了5张从广州到秀山的火车票,购买时页面默认搭售30元一份高速抢票“加速包”。陈女士表示,购票时完全没注意有默认购买“加速包”,支付过程中也没有单独提示。
南都记者发现,春运购票期间,不少网络购票平台都存在一定程度默认搭售的行为。
在携程抢票、智行火车票等购票软件上,购票页面提供的“抢票加速”服务多数为默认勾选选项。在去哪儿网、途牛、驴妈妈页面上,出售火车票时分别存在默认勾选意外险、酒店优惠券等行为。
在购票成功之后,消费者通常才发现自己多支付了额外费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种隐性服务有诱导消费的嫌疑。
发现自己误买“加速包”后,陈女士希望退票能将加速包一起退掉。“我把票都退了,加速包的费用也退不了。”陈女士说,只能联系客服处理,对方称将把“加速包”费用在3个工作日内退还。
今年1月8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已明确提出进一步限制搭售购票等服务行为。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告诉南都记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
“在线平台提供给消费者的实际上是个格式合同,而法律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周浩表示,勾选会加重消费者的支出,应当明确指出,否则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及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周浩称,默认勾选实际就是捆绑销售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是否会泄露个人信息?
专家: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安全风险
在网络抢票中,用户需要授权第三方抢票平台登录自己的12306账号,以使用用户的乘客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乘车人信息等。购票时,消费者通常都可以选择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来支付。
第三方抢票平台是否能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对此,携程公关部郭欣向南都记者表示,携程旅行网内部有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火车票的用户账号、密码等相关数据在传输和保存中始终处于加密状态,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都无法取得资料。
“登录过12306账号后,所有信息将被储存在该平台上,即使用户退出该平台,12306账号也不会自动退出。”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告诉南都记者,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火车票时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安全风险。
张威表示,抢票软件并不完全可靠,一些不知名的抢票软件缺乏网络监控技术或者失德失信,将无法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支付,也有可能造成财产账户的信息泄露。
在抢票软件之外,还有所谓的“抢票团队”人员通过Q 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帮助消费者购票。
南都记者通过名为“火车票”的Q Q群联系上一位代购火车票的人员,对方提出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及购买车次,3至5天内即可抢票成功。此时,用户自行登录12306账号购票,购票完成后支付给其50元至100元不等的佣金即可。
但这类“抢票人员”近日却遭到媒体报道伪造车票。北京市民李先生通过网上找人代买火车票,每张票加价100元,最后却遭遇“火车票合成神器”的欺骗,票面信息全部伪造。
“除了票面造假之外,火车票代买人员还可能制造‘钓鱼’网站,利用伪装成12306的虚假网站欺骗消费者付款买票。”张威提醒,消费者在购票过程中不应轻信网上的“抢票团队”,最好自行登录12306官网购票,如需使用第三方抢票平台,也应选择持续提供服务的大型互联网平台。
应对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安全风险,更重要的是执法监管不能缺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抢票软件可能涉及不法产业链。监管部门有责任依法依规打掉它,特别要注意上下游产业链里的“内应”。
是“网络黄牛”吗?
律师:属于合法代购,但造成购票不公平
作为购票主体的消费者们对于抢票软件的意见不一。
有的认为,关注抢票需要花费时间,抢票软件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专门的事应该找专门的人做。但不少消费者表示,抢票软件的存在,让不加钱的用户更难实现抢票,形成了一种新的购票规则,希望能叫停加价抢票。
抢票软件是“网络黄牛”吗?周浩告诉南都记者,抢票软件合法与否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区分代售与代购。
对于火车票的代售问题,《关于依法查处代售代办铁路客票非法加价和倒卖铁路客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有明确规定,铁路客票销售服务费5元封顶,在代售过程中,加价或变相收费属于价格违法。
“抢票软件与之具有本质区别,抢票软件实际是消费者委托平台,用更高的可能性获取车票,实际的买票行为还是消费者自己。”周浩认为,这种平台与消费者建立的委托代购法律关系,法律没有明确禁止。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常清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抢票网站提前购入车票,将其加价出售给用户,属倒卖车票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达到特定的数额构成倒卖车票罪。如果抢票网站并未购入车票,只是利用软件在铁路官网上帮用户买票,该行为我国现有法律并未禁止。
“依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该行为当前仍是合法的,行政或刑事处罚并无依据。”但王常清认为,不能排除今后立法将这种行为纳入“倒卖车票”“非法经营”“破坏计算机系统”等行政或刑事处罚的范围。
周浩表示,网络有偿抢票表面上符合市场经济,但实际上造成购票的不公平,“说是‘网络黄牛’一点不过分,只是目前缺乏法律的规制。”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