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做“断臂维纳斯”?近2成消费者今年双十一不花钱
又到一年“剁手”季,今年的你还做“断臂维纳斯”吗?有调查显示,18.8%的消费者已经打定主意今年双十一不花一分钱,而在消费金额超出两万元的群体中,女性竟还不到男性一半。
年纪越小穿衣打扮花钱越多
《维度》近日联合腾讯理财发布有关双十一消费情况调查,数据显示,19.4%的95后在美妆护肤品类中花钱最多,几乎是60后的4倍。同时,年轻人更愿意为品牌附加价值买单,95后也是所有年龄段中在买衣服方面花钱最多的群体,占比36.32%,比60后高出一成多。
在购物类别上,《维度》称,绝大多数人会提前计划双十一购物相关事宜,在人们的预算清单中,服装鞋帽几乎是必选项,占比超过一半,达51.3%,其次是数码家电,占比超两成。
当问及在双十一期间,预计哪一品类将花费最多时,30.9%的消费者选择了服装鞋帽,数码家电则紧随其后,占比14.4%。
有趣的是,如果以性别进行区分,将钱花在服装鞋帽的男女比例不相上下。但20.19%的男性在数码家电中花费最多,这一数据是女性的2倍还多;19.8%的女性在美妆护肤一类中花费最多,是男性同比数据的10倍。
《维度》调查显示,有18.8%的消费者称今年双十一不会购物,男性表示双十一坚决不花钱的比例比女性高约12%。然而,在高消费领域里,男性并没有显得比女性理智,双十一预计消费超出两万元的,女性还不到男性的一半。《维度》表示,男性更多承担选购大件的责任,数码家电这类产品虽然常用件数不多,但单价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十一期间不花钱的人群中,每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人群占比超三成。其次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人群,占比28.41%。
优惠规则冗杂被诟病
年年征战双十一的90后子墨今年却偃旗息鼓。去年,子墨专门拉了个表格,各种对比计算,但还是被复杂的优惠规则搞得一头雾水,今年她发誓再也不看一眼。
实际上,双十一优惠规则过于冗杂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在《维度》联合腾讯理财的调查中,当问及双十一期间发生什么事最令你无法忍受时,22.8%的消费者选择了“优惠规则太繁杂根本搞不明白”,比例仅次于选择“双十一价格反而比平时还高”。此外,优惠力度大的根本抢不到,以及假货商品存质量问题这两种情况也饱受诟病,占比均超过一成。
此外,为抢拍商品而守候至零时的人群今年缩水不少。调查显示,超5成消费者称今年不会等到零时抢清购物车,还有34.1%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今年10月20日,双十一预售商品开放预订,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优惠商品抢不到的难题,也疏解了零点抢付高峰的网络拥堵问题。
虽然双十一依旧如火如荼的展开,但仍有46.1%的消费者认为如今的双十一已经变味,纷纷表示噱头大于实际。还有6.7%的人对双十一表现出强烈抵制态度,另有16.1%的人坦言,参加双十一本意是想省钱,但现在反而因为囤货造成了浪费。仅有8%的消费者认为双十一的优惠力度够大。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51.7%)认为,双十一已经成为节日,就像中秋节要吃月饼,购物节就一定要买东西。如今商场里也四处可见有关“双十一”的活动字样,到处充斥着买买买的气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双十一前夕召集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拼多多等13家网络经营企业开会,提出网络经营企业要在平台治理、信息披露、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逐条对照法律,规范自身经营行为。
北京市工商局11月5日也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警惕先涨价再降价的消费陷阱。在购买商品前,仔细阅读平台网站和商家的促销规则。对于预售产品,要注意“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定金”通常情况不予退还,尽量确定需求后再支付。并建议理性消费,提前拟定购物单,盲目冲动不可取。
又到一年“剁手”季,今年的你还做“断臂维纳斯”吗?有调查显示,18.8%的消费者已经打定主意今年双十一不花一分钱,而在消费金额超出两万元的群体中,女性竟还不到男性一半。
年纪越小穿衣打扮花钱越多
《维度》近日联合腾讯理财发布有关双十一消费情况调查,数据显示,19.4%的95后在美妆护肤品类中花钱最多,几乎是60后的4倍。同时,年轻人更愿意为品牌附加价值买单,95后也是所有年龄段中在买衣服方面花钱最多的群体,占比36.32%,比60后高出一成多。
在购物类别上,《维度》称,绝大多数人会提前计划双十一购物相关事宜,在人们的预算清单中,服装鞋帽几乎是必选项,占比超过一半,达51.3%,其次是数码家电,占比超两成。
当问及在双十一期间,预计哪一品类将花费最多时,30.9%的消费者选择了服装鞋帽,数码家电则紧随其后,占比14.4%。
有趣的是,如果以性别进行区分,将钱花在服装鞋帽的男女比例不相上下。但20.19%的男性在数码家电中花费最多,这一数据是女性的2倍还多;19.8%的女性在美妆护肤一类中花费最多,是男性同比数据的10倍。
《维度》调查显示,有18.8%的消费者称今年双十一不会购物,男性表示双十一坚决不花钱的比例比女性高约12%。然而,在高消费领域里,男性并没有显得比女性理智,双十一预计消费超出两万元的,女性还不到男性的一半。《维度》表示,男性更多承担选购大件的责任,数码家电这类产品虽然常用件数不多,但单价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十一期间不花钱的人群中,每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人群占比超三成。其次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人群,占比28.41%。
优惠规则冗杂被诟病
年年征战双十一的90后子墨今年却偃旗息鼓。去年,子墨专门拉了个表格,各种对比计算,但还是被复杂的优惠规则搞得一头雾水,今年她发誓再也不看一眼。
实际上,双十一优惠规则过于冗杂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在《维度》联合腾讯理财的调查中,当问及双十一期间发生什么事最令你无法忍受时,22.8%的消费者选择了“优惠规则太繁杂根本搞不明白”,比例仅次于选择“双十一价格反而比平时还高”。此外,优惠力度大的根本抢不到,以及假货商品存质量问题这两种情况也饱受诟病,占比均超过一成。
此外,为抢拍商品而守候至零时的人群今年缩水不少。调查显示,超5成消费者称今年不会等到零时抢清购物车,还有34.1%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今年10月20日,双十一预售商品开放预订,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优惠商品抢不到的难题,也疏解了零点抢付高峰的网络拥堵问题。
虽然双十一依旧如火如荼的展开,但仍有46.1%的消费者认为如今的双十一已经变味,纷纷表示噱头大于实际。还有6.7%的人对双十一表现出强烈抵制态度,另有16.1%的人坦言,参加双十一本意是想省钱,但现在反而因为囤货造成了浪费。仅有8%的消费者认为双十一的优惠力度够大。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51.7%)认为,双十一已经成为节日,就像中秋节要吃月饼,购物节就一定要买东西。如今商场里也四处可见有关“双十一”的活动字样,到处充斥着买买买的气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双十一前夕召集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拼多多等13家网络经营企业开会,提出网络经营企业要在平台治理、信息披露、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逐条对照法律,规范自身经营行为。
北京市工商局11月5日也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警惕先涨价再降价的消费陷阱。在购买商品前,仔细阅读平台网站和商家的促销规则。对于预售产品,要注意“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定金”通常情况不予退还,尽量确定需求后再支付。并建议理性消费,提前拟定购物单,盲目冲动不可取。
- 9月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交车环节成为销售和售后弱项(2024-10-22)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
- 酸奶能加热后再喝吗(2024-10-10)
- 你的“小电驴”将迎新升级(2024-10-10)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