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出国研学趋热 “教育旅游”如何游学兼得?
近年来,不少家长们选择利用暑期让孩子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中国的海外研学旅行市场越发火热。对于火爆的出国研学热,专家表示,家长需理性选择,准备充分,而业内人士则呼吁规范市场发展。
出国研学旅行市场火热 欧美国家线路预定爆满
近日,一则孩子向母亲抱怨“全班只有我还没有出过国”的新闻引发众议。而孩子之所以抱怨,是因为其所在的小学班级同学大都有海外研学经历,自己没能去觉得“丢人”,但研学的费用又让母亲犯了难。
孩子嘴里“全班只有我还没有出过国”的背后,是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中兴起的海外研学、游学热。
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学生在1.8亿,游学、夏令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这其中,越来越多中国家庭青睐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赴海外研学的主力军以青少年为主,且研学风潮正日益低龄化。
长期在美国工作生活的周博,目前就是研学项目“美国天才营”(talent pier) 的合伙人。据他介绍,今年6至8月份以来,他所在的团队已接待近8个团,每个团的学生人数有100多人。
记者在咨询国内某旅游平台的研学旅行项目时,也同样得到“线路火爆”的回应,目前欧美国家的研学旅行已全线爆满,现在如需预定,最快也得等到9月份以后。
研学火热:家长心存忧虑 业内人士吁市场要规范
伴随着中小学生出国研学旅行火热,不少家长愿花出高价,为子女的教育打开国际视野。
在北京工作的冯璐(化名)最近也有了这样的打算,但看着自己才上5年级的孩子,她心理泛起嘀咕:“参团的学生万一年龄段不分,课业水平不一,孩子跟着团里的朋友学坏了,那就不好了。”
而对于目前市面上的研学机构,冯璐也担心其中是否存在猫腻,怕自己被坑。冯璐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曾送孩子出国研学的的李峰(化名)就有这种被坑的遭遇。
怀着让孩子开眼界、长见识的初衷,去年,李峰给8岁的儿子报名了日本的研学项目,10天时间,花去18000元人民币。
研学结束,李峰认为这个钱花的有点冤:“住宿条件不好,学习交流的效果也没有达到,时间全浪费在坐大巴车上了。”
据李峰描述,孩子在日本研学期间,住宿并不像事前项目介绍的那样住酒店,而是7~8个孩子挤在一个房间,且房间都定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地方,故白天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赶路上。
而最令李峰不满的,是儿子出国研学的交流学习目的没达到。李峰表示,虽然项目里写了去日本的小学交流,“但这家小学所有学生加起来还不到60人,知名度也不高,我不觉得这样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周博作为长期在美国进行研学项目的从业者,他也对记者坦露,目前国内一些国外研学平台的确存在乱象,国内快速兴起的出国研学市场亟待进行规范。
“一些平台所说的研学,其实就是去大学里参观一圈,还有机构所谓的教学,就是在海外旅游的基础上,再在国外给学生随意报个培训班,敷衍了事。”
周博说,研学是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的融合,要兼顾“游”与“学”,研学项目要让孩子的海外之旅有真收获,让家长的教育投入有真回报。
专家:选择出国研学,家长需理性选择、充分准备
针对研学旅行,教育部等11部门在2016年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而针对出境研学,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已下发《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
在这份指南中,境外研学旅行被界定为,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在学期中或者假期以集体旅行和集中住宿方式,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境外学习语言和其他短期课程、开展文艺演出和交流比赛、访问友好学校、参加夏(冬)令营等开拓学生视野、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
按照《指南》,境外研学旅行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应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
对于当前国内的出国研学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海外研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这有助于让孩子打开眼界,拓宽视野,接受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一种良性的教育方式。
但孙云晓也提醒家长,面对海外游学热,家长应该理性选择,和孩子一起进行论证,讨论到底需要去哪里,用什么方式去学习。
“到了国外,孩子应该看什么,体验什么,用什么方式生活,准备工作越充分,孩子收获越大。” 孙云晓说。
近年来,不少家长们选择利用暑期让孩子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中国的海外研学旅行市场越发火热。对于火爆的出国研学热,专家表示,家长需理性选择,准备充分,而业内人士则呼吁规范市场发展。
出国研学旅行市场火热 欧美国家线路预定爆满
近日,一则孩子向母亲抱怨“全班只有我还没有出过国”的新闻引发众议。而孩子之所以抱怨,是因为其所在的小学班级同学大都有海外研学经历,自己没能去觉得“丢人”,但研学的费用又让母亲犯了难。
孩子嘴里“全班只有我还没有出过国”的背后,是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中兴起的海外研学、游学热。
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学生在1.8亿,游学、夏令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这其中,越来越多中国家庭青睐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赴海外研学的主力军以青少年为主,且研学风潮正日益低龄化。
长期在美国工作生活的周博,目前就是研学项目“美国天才营”(talent pier) 的合伙人。据他介绍,今年6至8月份以来,他所在的团队已接待近8个团,每个团的学生人数有100多人。
记者在咨询国内某旅游平台的研学旅行项目时,也同样得到“线路火爆”的回应,目前欧美国家的研学旅行已全线爆满,现在如需预定,最快也得等到9月份以后。
研学火热:家长心存忧虑 业内人士吁市场要规范
伴随着中小学生出国研学旅行火热,不少家长愿花出高价,为子女的教育打开国际视野。
在北京工作的冯璐(化名)最近也有了这样的打算,但看着自己才上5年级的孩子,她心理泛起嘀咕:“参团的学生万一年龄段不分,课业水平不一,孩子跟着团里的朋友学坏了,那就不好了。”
而对于目前市面上的研学机构,冯璐也担心其中是否存在猫腻,怕自己被坑。冯璐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曾送孩子出国研学的的李峰(化名)就有这种被坑的遭遇。
怀着让孩子开眼界、长见识的初衷,去年,李峰给8岁的儿子报名了日本的研学项目,10天时间,花去18000元人民币。
研学结束,李峰认为这个钱花的有点冤:“住宿条件不好,学习交流的效果也没有达到,时间全浪费在坐大巴车上了。”
据李峰描述,孩子在日本研学期间,住宿并不像事前项目介绍的那样住酒店,而是7~8个孩子挤在一个房间,且房间都定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地方,故白天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赶路上。
而最令李峰不满的,是儿子出国研学的交流学习目的没达到。李峰表示,虽然项目里写了去日本的小学交流,“但这家小学所有学生加起来还不到60人,知名度也不高,我不觉得这样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周博作为长期在美国进行研学项目的从业者,他也对记者坦露,目前国内一些国外研学平台的确存在乱象,国内快速兴起的出国研学市场亟待进行规范。
“一些平台所说的研学,其实就是去大学里参观一圈,还有机构所谓的教学,就是在海外旅游的基础上,再在国外给学生随意报个培训班,敷衍了事。”
周博说,研学是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的融合,要兼顾“游”与“学”,研学项目要让孩子的海外之旅有真收获,让家长的教育投入有真回报。
专家:选择出国研学,家长需理性选择、充分准备
针对研学旅行,教育部等11部门在2016年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而针对出境研学,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已下发《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
在这份指南中,境外研学旅行被界定为,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在学期中或者假期以集体旅行和集中住宿方式,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境外学习语言和其他短期课程、开展文艺演出和交流比赛、访问友好学校、参加夏(冬)令营等开拓学生视野、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
按照《指南》,境外研学旅行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应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
对于当前国内的出国研学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海外研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这有助于让孩子打开眼界,拓宽视野,接受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一种良性的教育方式。
但孙云晓也提醒家长,面对海外游学热,家长应该理性选择,和孩子一起进行论证,讨论到底需要去哪里,用什么方式去学习。
“到了国外,孩子应该看什么,体验什么,用什么方式生活,准备工作越充分,孩子收获越大。” 孙云晓说。
- 夸大宣传无异于饮鸩止渴(2024-10-23)
- 9月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交车环节成为销售和售后弱项(2024-10-22)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
- 酸奶能加热后再喝吗(2024-10-10)
- 你的“小电驴”将迎新升级(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