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信息

互联网产品“薅羊毛”时代一去不返了

2018年08月07日 10:26 信息来源:http://it.people.com.cn/n1/2018/0807/c1009-30212703.html

微信宣布8月1日起对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的每笔信用卡还款收取0.1%的服务费,此举影响了数亿绑卡微信用户。

绑定信用卡、一键还款、免手续费……这项对于不少微信用户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的便捷服务开征服务费,不免引发这样的疑问:下一项收费的服务是什么?在互联网产品上“薅羊毛”的时代是否一去不返了?

收费的焦虑——下一个收费的是什么项目

“手上有4张信用卡,全部绑定了微信支付自动还款,虽然0.1%的费率并不高,但我还是决定弃用微信支付了。”在得知微信对偿还信用卡的服务进行收费时,北京的张先生解绑了所有在微信上的银行卡,而摆在他面前的,还有支付宝、银联云闪付、京东金融等免收还款服务费的支付软件可供选择。

和张先生有同样焦虑的人并不少,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些用户认为微信当初使用多种奖励手段鼓励用户绑定信用卡,在用户养成习惯后突然收费,很不适应;还有一些用户则担忧,收费覆盖面从提现到信用卡还款,微信是否还有对其他免费产品进一步收费的计划。

腾讯方面表示,用户每笔还款都会产生支付通道手续费,腾讯财付通一直在投入手续费补贴。近年来,通道手续费成本随着信用卡还款业务的发展而迅速增长,为适当平衡成本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收费调整。

腾讯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已超8亿。知名互联网行业分析人士尹生认为,京东和阿里最大的利益来源是商品交易,因此它们有动力降低用户的支付成本以鼓励用户更多交易;而腾讯并没有自己的直接商品交易业务,无法通过交易的价值来覆盖金融服务的成本,因此会选择通过金融服务来获得营收。

是什么让互联网企业动起了“用户的奶酪”?

资深互联网行业分析师马继华认为,不论是收取提现手续费还是信用卡还款手续费,微信支付的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在为流量“扎紧袋口”——希望留住资金流,又不希望承担过多的经营成本。

不难发现,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求解“如何用最小投入来吸引最大用户流”这道题,从打车平台大战到外卖补贴之争,从共享单车的彩虹博弈到三色共舞,用户始终在经历从“薅羊毛”的狂喜到吐槽服务“越来越贵”的轮回之中。而促使互联网企业动起“用户的奶酪”心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巨额补贴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最让用户记忆犹新的应该是2014年掀起的打车平台的补贴大战。彼时,滴滴、快的和Uber的用户争夺持续白热化,单一打车平台日最高补贴额甚至达到了千万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巨额补贴的负效应进一步显现,公开报道显示,即使是当前最大的打车平台滴滴出行,也仍未在2018年到来前夕实现盈利。

——投资人的获利需求。“企业不是做公益,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要妄想在企业家身上薅羊毛。”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行业投资人表示,所有的投资都是建立在有回报的基础上,一些“无利可图”或边际效益趋零的服务会被叫停或被要求减小开支,因此尽管微信在信用卡还款上所承担的总成本也许并不高,但也会被纳入“节流”范围。

——消费升级的必然性。业内人士认为,从出门打车到家里叫好车等车到了再出门,互联网行业在改造用户生活习惯、促进用户消费模式升级上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当用户所付出的成本与接受的服务质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全行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既然收费,就要有收费服务的样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一些互联网平台修改了免费政策或取消了现金补贴,但受访者并没有感受到服务质量有明显提升。“过去抢红包经常能抢到5元8元的全场通用红包,现在只能抢到5角1元的了,还限制商家使用,用户体验明显差了。”杭州的胡先生向记者“吐槽”,现在在外卖平台上点一单外卖的成本明显高于过去,非但没有看到送餐服务质量提高,缺斤少两、送错餐品等情况反而多了,让人很不舒服。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既然选择向用户收费,企业也应该做到服务质量同步提高。收费与否、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费、针对哪些业务收费都将直接影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贸然选择收费而竞争对手并没有跟进,或者收费服务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并不能覆盖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将面临用户流失、失去市场份额的尴尬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企业可通过培育有忠诚度的客户群体,继续把企业事业做大,让企业公信力和品牌效力不断增值,“关键是心里有没有消费者,态度决定一切,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现代互联网企业才是王道。”

马继华则建议,用户要更加理性对待平台的补贴或免费政策,提前做好心理预期,考虑到将来是否愿意为平台的服务买单,毕竟不会永远有免费的午餐。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