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请陌生人“代吃”?“社交消费”图什么?
你花钱,让不认识的人来替你吃饭、喝饮料。如果说这也是一门生意,也许有的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却在电商平台上发现,确实有人发帖称可以有偿为别人“代体验”。那么这种生意真的有人光顾吗?
调查:可“代吃”多种食品 买家可自选呈现方式
北京青年报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发现确实有网友发帖称可以“代吃”,而这样的网友并不只是一两个人。北青报记者在该平台输入“代吃”二字,有约百条结果。
在这些发布了“代吃”广告的人中,有的注明只限于代喝奶茶;有的则限制了代吃的地点;有的申明除了危害健康和不能吃的东西外,其余都可代吃。
收费也是五花八门。从0.5元到四五十元不等。而在众多发帖者给出的开展“代吃”的理由中,“免去买家排队和长胖的烦恼”高居榜首。
但是,当北青报记者准备体验一把“代吃”服务时,却发现不少发帖者挂出“代吃”贴只是为了好玩。
当然,也有真实的“代吃”服务。北青报记者在联系了20多个发帖人后,终于有一位回应称自己可以帮人“代吃”,并贴出了此前与客户的对话来证明业务确实存在。
北青报记者也以消费者的身份体验了一把“代吃”服务。在选定了“代吃”的品牌和产品后,卖家表示可以选北青报记者喜欢的呈现方式,视频、照片都可以,是不是需要她露脸也要说清楚。
而这次“代吃”的费用是奶茶的价格+5元。在约定的时间,北青报记者收到了卖家发来的购买、吃播和带有日期的奶茶视频以及两张趣味图片,代表这次服务已经完成。
体验:真实“代吃”者多为学生 乐趣在于社交
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一业务,这位卖家告诉北青报记者,主要是给自己喝奶茶找一个理由。她表示自己是奶茶重度爱好者,但也知道奶茶不大健康,因此很矛盾,而如果为了做生意喝奶茶就另当别论了。
也并不是所有的“代吃”从业者都是为了爱好。北青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一位在东北的“代吃”者,她表示她是看网上有人做才开始做这一行的,并将其视为一个新职业。这位“代吃”者表示,“代吃”服务看似无厘头,但是为了满足各种顾客的要求,对自己也是挑战,她认为这是体验社会。
“有的人找代吃并不是因为自己不能吃,而是看别人吃得香自己就高兴。当然也有的人就是为了拿到素材发朋友圈或者做小视频,也有的人就是为了聊会儿天。”一位四川的卖家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已经服务过十余名顾客,很少有人找“代吃”就是为了知道某新品到底是什么味儿。
在她看来其实大多数顾客最享受的是在和她讨论如何吃、吃到什么程度、如何拍小视频这个环节上。“享受的是沟通的乐趣和最后的成品,而并不是吃本身。”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代吃”者均是在校学生。
分析:“社交消费”图新鲜 “代体验”只是一阵风潮
其实不只是“代吃”“代喝”,北青报记者还发现不少网友发帖称可以代玩游戏、代“撸猫”等等。
市场营销人士表示“代体验”服务看似无厘头,但这与在网上看直播,围观别人吃饭、掏耳朵一样,都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娱乐化服务,属于精神层面的需求。
这种社交需求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求表达、放大、满足,是互联网推动了“社交消费”,市场也乐得“投其所好”。
通过购买服务,人们得到的是一些精神方面的满足,“代体验”服务更像是花钱买一份“体验报告”。
“代吃”等消费现象的背后,除了90后、00后年轻人可能喜欢猎奇新事物以外,也有商家借助新媒体、新平台进行营销传播的考虑。
而“社交消费”虽然新鲜、有趣、互动性强,但社交话题和热点来得快、去得快,基本不会出现“重复消费”。很多时候是游戏、跟风和炒作的产物,很难成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消费模式,因此很难称其是一种新兴服务消费,只能算作一种市场灵感。
你花钱,让不认识的人来替你吃饭、喝饮料。如果说这也是一门生意,也许有的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却在电商平台上发现,确实有人发帖称可以有偿为别人“代体验”。那么这种生意真的有人光顾吗?
调查:可“代吃”多种食品 买家可自选呈现方式
北京青年报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发现确实有网友发帖称可以“代吃”,而这样的网友并不只是一两个人。北青报记者在该平台输入“代吃”二字,有约百条结果。
在这些发布了“代吃”广告的人中,有的注明只限于代喝奶茶;有的则限制了代吃的地点;有的申明除了危害健康和不能吃的东西外,其余都可代吃。
收费也是五花八门。从0.5元到四五十元不等。而在众多发帖者给出的开展“代吃”的理由中,“免去买家排队和长胖的烦恼”高居榜首。
但是,当北青报记者准备体验一把“代吃”服务时,却发现不少发帖者挂出“代吃”贴只是为了好玩。
当然,也有真实的“代吃”服务。北青报记者在联系了20多个发帖人后,终于有一位回应称自己可以帮人“代吃”,并贴出了此前与客户的对话来证明业务确实存在。
北青报记者也以消费者的身份体验了一把“代吃”服务。在选定了“代吃”的品牌和产品后,卖家表示可以选北青报记者喜欢的呈现方式,视频、照片都可以,是不是需要她露脸也要说清楚。
而这次“代吃”的费用是奶茶的价格+5元。在约定的时间,北青报记者收到了卖家发来的购买、吃播和带有日期的奶茶视频以及两张趣味图片,代表这次服务已经完成。
体验:真实“代吃”者多为学生 乐趣在于社交
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一业务,这位卖家告诉北青报记者,主要是给自己喝奶茶找一个理由。她表示自己是奶茶重度爱好者,但也知道奶茶不大健康,因此很矛盾,而如果为了做生意喝奶茶就另当别论了。
也并不是所有的“代吃”从业者都是为了爱好。北青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一位在东北的“代吃”者,她表示她是看网上有人做才开始做这一行的,并将其视为一个新职业。这位“代吃”者表示,“代吃”服务看似无厘头,但是为了满足各种顾客的要求,对自己也是挑战,她认为这是体验社会。
“有的人找代吃并不是因为自己不能吃,而是看别人吃得香自己就高兴。当然也有的人就是为了拿到素材发朋友圈或者做小视频,也有的人就是为了聊会儿天。”一位四川的卖家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已经服务过十余名顾客,很少有人找“代吃”就是为了知道某新品到底是什么味儿。
在她看来其实大多数顾客最享受的是在和她讨论如何吃、吃到什么程度、如何拍小视频这个环节上。“享受的是沟通的乐趣和最后的成品,而并不是吃本身。”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代吃”者均是在校学生。
分析:“社交消费”图新鲜 “代体验”只是一阵风潮
其实不只是“代吃”“代喝”,北青报记者还发现不少网友发帖称可以代玩游戏、代“撸猫”等等。
市场营销人士表示“代体验”服务看似无厘头,但这与在网上看直播,围观别人吃饭、掏耳朵一样,都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娱乐化服务,属于精神层面的需求。
这种社交需求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求表达、放大、满足,是互联网推动了“社交消费”,市场也乐得“投其所好”。
通过购买服务,人们得到的是一些精神方面的满足,“代体验”服务更像是花钱买一份“体验报告”。
“代吃”等消费现象的背后,除了90后、00后年轻人可能喜欢猎奇新事物以外,也有商家借助新媒体、新平台进行营销传播的考虑。
而“社交消费”虽然新鲜、有趣、互动性强,但社交话题和热点来得快、去得快,基本不会出现“重复消费”。很多时候是游戏、跟风和炒作的产物,很难成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消费模式,因此很难称其是一种新兴服务消费,只能算作一种市场灵感。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
- 酸奶能加热后再喝吗(2024-10-10)
- 你的“小电驴”将迎新升级(2024-10-10)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
- 话费套餐“升易降难”是消费侵权(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