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囤补剂、防脱发……健康消费渐成中国年轻人“刚需”
因为在镜子里发现自己发顶不够蓬松,刚上大一的南京女孩雅丽在“双11”当天赶紧补单了一款能防止脱发的“头盔”,完成了这个月“血拼”的最大一单支出。
“头盔”并不是中国年轻人在“双11”购物车里唯一新奇的健康投资品。秋梨膏棒棒糖、发热卫生巾、胶原蛋白吹风机、免疫力软糖……尽管专家声称不少产品功效只是营销“噱头”,但年轻人依然乐于拥抱这些产品带来的安慰感——为健康而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刚需”。
“我也知道全靠外力实现身体健康不靠谱。但买了这些东西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我也有好好爱自己。”雅丽说。
进入11月以来,以“双11”为代表的消费大潮折射着民生百态。大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催动健康消费更加火热,且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和西部地区;健康消费的用户“画像”正越来越年轻化,其中“00后”“95后”更青睐创新型健康产品。
“健康消费年轻化的背后,是年轻一代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折射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升级。”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电商首席运营官赵子强说,“90后”“00后”与上一代人的健康观念大为不同:上一代是“治和补”,而年轻一代则是“养和防”。
作为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往年同仁堂线上、线下只是销售燕窝、虫草、海参等高端滋补品和礼盒产品。为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特点,今年“双11”他们开发出一批即食、便捷、价格门槛更低的轻滋补产品,比如枸杞原浆、“1g”虫草、即冲燕窝等,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同样验证了这一点。“双11”期间,体检套餐、医用敷料、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即食燕窝和安全套,成为天猫医药“‘95后’最爱买的健康类单品”前五位。京东健康上,医疗服务类消费增幅迅猛,其中疫苗类服务增长20倍,口腔保健服务增长12倍。苏宁超市的医药品类增长突出,特别是家用医疗器械,如紫外线消毒灯、血糖仪、血压计、小型按摩器等,销量持续火爆。
打疫苗、囤补剂、防脱发、忙健身……这一届年轻人,已在健康消费的路上越走越远。“熬最晚的夜、吃最贵的保健品”的朋克式养生渐渐过时,“带着父母一起养生”成为新趋势。
“我给自己入手了一台跑步机,还给爸妈和自己都买了高端体检套餐,包含一些常见癌症筛查。”北京“80后”张伟对记者说,疫情极大冲击了他的健康理念,以前是“有病治病”,现在则是“健康管理”,以后也会坚持给家人每年做一次深度体检。
“今年‘双11’可能是近10年来,健康类商品需求最旺盛的时刻。”有天猫医药的商家感叹,疫情不仅改变了大家的消费习惯,也更新了消费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消费还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阿里健康的大数据显示,小城市的健康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大城市,其中,安徽省宣城市人均健康消费额增长了136%,远远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在“95后”人均健康消费小城市排行榜中,揭阳市、温州市、赣州市、保定市、阜阳市位列前五名。
“买买买”同时,“年轻人不敢看体检报告”“‘90后’成植发主力”等话题冲上热搜,也引发了人们对年轻人健康问题的关注。
“我今年20多岁,我的肩膀47岁,我的膝盖51岁,我的背60多岁,我的腰快90岁了,我的很多头发已经入土为安……”有网友如此调侃自己的“散装身体”。一份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仅两成白领认为身体状况良好。健康问题已实实在在成为年轻人的困扰。
“年轻人养生的形式不拘一格,但科学理念和良好习惯的内核不能改变。”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检医生戴瑛提醒说,健康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背后,也折射出疾病年轻化、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盛行、社会压力加大健康焦虑等诸多问题。
中国抗癌协会的相关报告指出,当前年轻人饮食偏重“红肉”,摄入过多高脂、高油、多盐食物,生活“不洁”,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引发癌症发病年轻化的高危因素。
对此,戴瑛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年轻人追求健康应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比如不要长期熬夜,面对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加强平日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食绿色健康食品等。
因为在镜子里发现自己发顶不够蓬松,刚上大一的南京女孩雅丽在“双11”当天赶紧补单了一款能防止脱发的“头盔”,完成了这个月“血拼”的最大一单支出。
“头盔”并不是中国年轻人在“双11”购物车里唯一新奇的健康投资品。秋梨膏棒棒糖、发热卫生巾、胶原蛋白吹风机、免疫力软糖……尽管专家声称不少产品功效只是营销“噱头”,但年轻人依然乐于拥抱这些产品带来的安慰感——为健康而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刚需”。
“我也知道全靠外力实现身体健康不靠谱。但买了这些东西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我也有好好爱自己。”雅丽说。
进入11月以来,以“双11”为代表的消费大潮折射着民生百态。大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催动健康消费更加火热,且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和西部地区;健康消费的用户“画像”正越来越年轻化,其中“00后”“95后”更青睐创新型健康产品。
“健康消费年轻化的背后,是年轻一代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折射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升级。”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电商首席运营官赵子强说,“90后”“00后”与上一代人的健康观念大为不同:上一代是“治和补”,而年轻一代则是“养和防”。
作为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往年同仁堂线上、线下只是销售燕窝、虫草、海参等高端滋补品和礼盒产品。为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特点,今年“双11”他们开发出一批即食、便捷、价格门槛更低的轻滋补产品,比如枸杞原浆、“1g”虫草、即冲燕窝等,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同样验证了这一点。“双11”期间,体检套餐、医用敷料、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即食燕窝和安全套,成为天猫医药“‘95后’最爱买的健康类单品”前五位。京东健康上,医疗服务类消费增幅迅猛,其中疫苗类服务增长20倍,口腔保健服务增长12倍。苏宁超市的医药品类增长突出,特别是家用医疗器械,如紫外线消毒灯、血糖仪、血压计、小型按摩器等,销量持续火爆。
打疫苗、囤补剂、防脱发、忙健身……这一届年轻人,已在健康消费的路上越走越远。“熬最晚的夜、吃最贵的保健品”的朋克式养生渐渐过时,“带着父母一起养生”成为新趋势。
“我给自己入手了一台跑步机,还给爸妈和自己都买了高端体检套餐,包含一些常见癌症筛查。”北京“80后”张伟对记者说,疫情极大冲击了他的健康理念,以前是“有病治病”,现在则是“健康管理”,以后也会坚持给家人每年做一次深度体检。
“今年‘双11’可能是近10年来,健康类商品需求最旺盛的时刻。”有天猫医药的商家感叹,疫情不仅改变了大家的消费习惯,也更新了消费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消费还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阿里健康的大数据显示,小城市的健康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大城市,其中,安徽省宣城市人均健康消费额增长了136%,远远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在“95后”人均健康消费小城市排行榜中,揭阳市、温州市、赣州市、保定市、阜阳市位列前五名。
“买买买”同时,“年轻人不敢看体检报告”“‘90后’成植发主力”等话题冲上热搜,也引发了人们对年轻人健康问题的关注。
“我今年20多岁,我的肩膀47岁,我的膝盖51岁,我的背60多岁,我的腰快90岁了,我的很多头发已经入土为安……”有网友如此调侃自己的“散装身体”。一份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仅两成白领认为身体状况良好。健康问题已实实在在成为年轻人的困扰。
“年轻人养生的形式不拘一格,但科学理念和良好习惯的内核不能改变。”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检医生戴瑛提醒说,健康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背后,也折射出疾病年轻化、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盛行、社会压力加大健康焦虑等诸多问题。
中国抗癌协会的相关报告指出,当前年轻人饮食偏重“红肉”,摄入过多高脂、高油、多盐食物,生活“不洁”,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引发癌症发病年轻化的高危因素。
对此,戴瑛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年轻人追求健康应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比如不要长期熬夜,面对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加强平日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食绿色健康食品等。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
- 酸奶能加热后再喝吗(2024-10-10)
- 你的“小电驴”将迎新升级(2024-10-10)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
- 话费套餐“升易降难”是消费侵权(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