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场景 数字人民币离我们越来越近
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无须等待,没有手续费;交易实现可控匿名,保护消费者隐私……数字人民币正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近。专家表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潜力巨大。
碰一下,付款就完成了
“只要碰一下,付款就完成了,多方便呀。”今年60岁的刘先生,前些天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旅游,正巧碰上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老人手上戴着一款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手表,在商店购物时只需用手表碰一下商户POS机,付款就成功了。“这个‘钱包’好用。”指着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刘先生满是惊喜,他希望这种新的支付方式早日普及。
对商家特别是零售店来说,数字人民币带来了很大便利。最近,家住上海新镇宁菜市场附近的市民来此买菜时有新发现:每个摊位的微信、支付宝等收款码旁边,多了一个“数字人民币”支付码。摊主陈女士说:“每天的营业额自动回到银行账户,通过数字人民币给供货商和家人转账,实时到账,没有任何手续费,很实惠。”
啥是数字人民币?它本质上是由国家信用担保、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与纸钞硬币完全等价。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到2020年10月又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范围逐步有序扩大。
专家表示,数字人民币之所以广受关注,一大特点是方便快捷。由于只存在付款方和收款方,这种支付方式能实时到账;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和现金一样进行支付。更重要的是,由于实现了可控匿名,商户和第三方平台无权获取消费者的身份信息和支付数据,隐私性更高。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近日表示,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有着非常大的零售市场,数字人民币能够给公众、商家提供更方便有效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实现零售系统的升级换代。
将在实体经济领域显身手
“消费体验很好。”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市民徐女士前不久中签了238元的红包。她随即带着家人到一家接受数字人民币的火锅店消费。“支付方式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差不多。”徐女士说,现在一些餐饮、书店、超市、电商平台、地铁出行都支持数字人民币,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了。
在试点城市,随着多家银行深度参与其中,数字人民币已经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个使用场景,并产生了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与现钞双向兑换等支付模式。专家预计,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向电商、短视频等线上领域渗透,并在企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
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还可能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中国发展数字货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中国发展数字货币所需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
除了方便、安全,数字货币还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数字货币的大范围推广,将对现行的支付体系和货币格局带来重大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对记者说,进入数字货币时代,人们会更加喜欢支付、交易,因为数字货币带来了便利、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最大化,由此可能导致人们支付习惯、生活习惯、理财观念等发生变化。
梅新育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养成新的消费和支付习惯,数字货币将提升跨境结算效率。同时,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将加速,个性化解决方案变成可能,最终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
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接下来央行将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试点,扩大试点项目范围;二是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宋向清表示,数字货币主流化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主要原因在于,数字人民币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基本法律规范等尚需进一步规划、设计、论证、建设和检验,未来大规模落地应用有赖于相关生态的建立和完善。“数字人民币关乎金融系统稳定,关乎消费者对新货币的体验和信任,更关乎产业发展和经济形势,必须审慎决策、稳健起步。”宋向清说。
随着数字货币主流化,它会替代纸币、电子支付吗?穆长春对此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而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在可预见的将来,纸币、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将同时共存。(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彭训文)
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无须等待,没有手续费;交易实现可控匿名,保护消费者隐私……数字人民币正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近。专家表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潜力巨大。
碰一下,付款就完成了
“只要碰一下,付款就完成了,多方便呀。”今年60岁的刘先生,前些天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旅游,正巧碰上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老人手上戴着一款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手表,在商店购物时只需用手表碰一下商户POS机,付款就成功了。“这个‘钱包’好用。”指着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刘先生满是惊喜,他希望这种新的支付方式早日普及。
对商家特别是零售店来说,数字人民币带来了很大便利。最近,家住上海新镇宁菜市场附近的市民来此买菜时有新发现:每个摊位的微信、支付宝等收款码旁边,多了一个“数字人民币”支付码。摊主陈女士说:“每天的营业额自动回到银行账户,通过数字人民币给供货商和家人转账,实时到账,没有任何手续费,很实惠。”
啥是数字人民币?它本质上是由国家信用担保、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与纸钞硬币完全等价。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到2020年10月又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范围逐步有序扩大。
专家表示,数字人民币之所以广受关注,一大特点是方便快捷。由于只存在付款方和收款方,这种支付方式能实时到账;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和现金一样进行支付。更重要的是,由于实现了可控匿名,商户和第三方平台无权获取消费者的身份信息和支付数据,隐私性更高。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近日表示,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有着非常大的零售市场,数字人民币能够给公众、商家提供更方便有效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实现零售系统的升级换代。
将在实体经济领域显身手
“消费体验很好。”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市民徐女士前不久中签了238元的红包。她随即带着家人到一家接受数字人民币的火锅店消费。“支付方式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差不多。”徐女士说,现在一些餐饮、书店、超市、电商平台、地铁出行都支持数字人民币,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了。
在试点城市,随着多家银行深度参与其中,数字人民币已经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个使用场景,并产生了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与现钞双向兑换等支付模式。专家预计,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向电商、短视频等线上领域渗透,并在企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
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还可能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中国发展数字货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中国发展数字货币所需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
除了方便、安全,数字货币还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数字货币的大范围推广,将对现行的支付体系和货币格局带来重大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对记者说,进入数字货币时代,人们会更加喜欢支付、交易,因为数字货币带来了便利、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最大化,由此可能导致人们支付习惯、生活习惯、理财观念等发生变化。
梅新育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养成新的消费和支付习惯,数字货币将提升跨境结算效率。同时,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将加速,个性化解决方案变成可能,最终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
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接下来央行将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试点,扩大试点项目范围;二是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宋向清表示,数字货币主流化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主要原因在于,数字人民币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基本法律规范等尚需进一步规划、设计、论证、建设和检验,未来大规模落地应用有赖于相关生态的建立和完善。“数字人民币关乎金融系统稳定,关乎消费者对新货币的体验和信任,更关乎产业发展和经济形势,必须审慎决策、稳健起步。”宋向清说。
随着数字货币主流化,它会替代纸币、电子支付吗?穆长春对此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而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在可预见的将来,纸币、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将同时共存。(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彭训文)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
- 酸奶能加热后再喝吗(2024-10-10)
- 你的“小电驴”将迎新升级(2024-10-10)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
- 话费套餐“升易降难”是消费侵权(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