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消委会:六招绕过电信消费“坑”
5月17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了电信消费的投诉数据及维权难点,同时发出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电信消费中要注意六方面的内容。
管理手机流量费用,规避Wi-Fi“坑”。消费者使用无线局域网络(WLAN/ Wi-Fi)最好关闭手机显示页面的数据开关。当WLAN/Wi-Fi信号不稳定或较弱时,手机会自动搜索并切换到移动数据网络,产生流量费用。消费者在局域网络信号不好的环境上网,要时刻关注手机流量的使用情况,可随时通过电信运营企业的客服中心或网上营业厅等查询,避免流量超出套餐标准而产生额外费用。
过户销号应取消相关业务,规避关联“坑”。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以手机号码注册淘宝、京东等网站用户名,或办理会员卡、关联银行卡、微信账号及委托银行代扣代缴业务。办理手机过户或销号时,应及时取消此前利用该手机号码办理的相关业务,避免手机号码再次启用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确保自身信息安全。
仔细核对套餐业务信息,规避套餐“坑”。消费者在办理套餐业务时,应仔细了解所办套餐业务的资费情况以及所有附加条件,核对无误后保留业务清单,避免工作人员告知不清或故意隐瞒等原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套餐服务或省钱的噱头迷惑,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基本的、实用的服务项目,对于套餐有变动的,应立即查询并联系客服进行确认。
不轻信街头高额送话费摊贩,规避送费“坑”。街头摊贩以“充话费送话费”“高额回报率”等宣传广告为噱头,吆喝招揽消费者充话费,让不少路过消费者上当受骗。这些摊贩往往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消费者上当受骗后,进行维权时,常常无从寻找。消费者充值话费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充值,不轻信流动摊贩和不知名的网站,更不要轻信“充多少送多少”这种营销广告,查询余额也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
关注个人信息安全,规避信息泄露“坑”。在接到陌生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聊天,或电子邮件中涉及欠费、中奖、刷银行卡、汇款、积分兑换、银行手机客户端升级、交通违章查询等信息或链接时,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急于按对方要求进行下一步操作,要通过正规渠道向官方网站和客服人员求证,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避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办理有关业务需要提交个人信息时,应坚持“最少必须”原则。要注意提醒家中老人、孩子保护家庭信息。
增强防范意识,规避电信诈骗“坑”。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心理,地毯式群发虚假信息,侵害面广,造成社会危害极大。消费者接到不确定的电话、短信,要格外警惕,反复核实,即便是熟知的号码也可能是伪基站。凡涉及汇款、转账等资金往来的,更要保持清醒谨慎,经常关注公安等部门公布、揭露的电信诈骗案例及各种新型的诈骗伎俩。
5月17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了电信消费的投诉数据及维权难点,同时发出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电信消费中要注意六方面的内容。
管理手机流量费用,规避Wi-Fi“坑”。消费者使用无线局域网络(WLAN/ Wi-Fi)最好关闭手机显示页面的数据开关。当WLAN/Wi-Fi信号不稳定或较弱时,手机会自动搜索并切换到移动数据网络,产生流量费用。消费者在局域网络信号不好的环境上网,要时刻关注手机流量的使用情况,可随时通过电信运营企业的客服中心或网上营业厅等查询,避免流量超出套餐标准而产生额外费用。
过户销号应取消相关业务,规避关联“坑”。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以手机号码注册淘宝、京东等网站用户名,或办理会员卡、关联银行卡、微信账号及委托银行代扣代缴业务。办理手机过户或销号时,应及时取消此前利用该手机号码办理的相关业务,避免手机号码再次启用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确保自身信息安全。
仔细核对套餐业务信息,规避套餐“坑”。消费者在办理套餐业务时,应仔细了解所办套餐业务的资费情况以及所有附加条件,核对无误后保留业务清单,避免工作人员告知不清或故意隐瞒等原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套餐服务或省钱的噱头迷惑,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基本的、实用的服务项目,对于套餐有变动的,应立即查询并联系客服进行确认。
不轻信街头高额送话费摊贩,规避送费“坑”。街头摊贩以“充话费送话费”“高额回报率”等宣传广告为噱头,吆喝招揽消费者充话费,让不少路过消费者上当受骗。这些摊贩往往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消费者上当受骗后,进行维权时,常常无从寻找。消费者充值话费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充值,不轻信流动摊贩和不知名的网站,更不要轻信“充多少送多少”这种营销广告,查询余额也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
关注个人信息安全,规避信息泄露“坑”。在接到陌生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聊天,或电子邮件中涉及欠费、中奖、刷银行卡、汇款、积分兑换、银行手机客户端升级、交通违章查询等信息或链接时,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急于按对方要求进行下一步操作,要通过正规渠道向官方网站和客服人员求证,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避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办理有关业务需要提交个人信息时,应坚持“最少必须”原则。要注意提醒家中老人、孩子保护家庭信息。
增强防范意识,规避电信诈骗“坑”。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心理,地毯式群发虚假信息,侵害面广,造成社会危害极大。消费者接到不确定的电话、短信,要格外警惕,反复核实,即便是熟知的号码也可能是伪基站。凡涉及汇款、转账等资金往来的,更要保持清醒谨慎,经常关注公安等部门公布、揭露的电信诈骗案例及各种新型的诈骗伎俩。
- 选购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电子门锁(2024-10-10)
- 书包:提质升级大有可为——开学季·学生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一(2024-09-04)
- 茶饮甜品频现跨界营销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要“流量”更要“留量”(2024-08-27)
- 政策助力 让房车出行、低空旅游进入寻常百姓家(2024-08-20)
- 7月汽车保值率报告发布 豪华品牌更保值(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