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老年消费教育指导手册之保健食品篇
老年消费教育指导手册
前 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消费领域中老年消费所占比例 越来越大,老年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老年消 费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 弱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骗取老年人财产, 致使有的老年人为此倾家荡产甚至付出生命。日前,九部委联合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进行专项整治。
中国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肩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协组织的法定职责,为了引导老年 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产业 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下半年在全国开展老年消费教育活动并编印了 这本老年消费教育手册,加强老年消费的正面教育引导。
老年消费者是一个特殊消费群体,老年消费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 注。在这本老年消费教育手册中,主要围绕与老年消费者密切相关的 医疗保健、投资理财、旅游出行、养老生活等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 结合侵犯老年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或消费陷阱等,分保健食品篇、 金融理财篇、旅游出行篇、养老生活篇四个层面进行了分类编辑,以 此提醒老年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老年消费问题具有深层次社会原因,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 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创新老年消费教育方式,建立老年 消费教育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老年消费教育工作水平,更好地满足老 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构建和谐、有序、健康的消费环境。
中国消费者协会
2017年7月
防范消费陷阱 科学理性消费
保健食品篇
一、科学认识保健食品
什么是保健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给出的表述是:保健食 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 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 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 食品。
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的主要区别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特殊种类,界于其他食品和药品之间。 1.保健食品强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而其他食品强调提供营养成分。
2.保健食品具有规定的食用量,而其他食品一般没有食用量 的要求。
3.保健食品根据其保健功能的不同,具有特定适宜人群和不 适宜人群,而其他食品一般不进行区分。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
1.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 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 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 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 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保健食品按照规定的食用量食用,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急 性、亚急性和慢性危害。药品可以有毒副作用。
3.使用方法不同:保健食品仅口服使用,药品可以有注射、 涂抹等方法。
4.可以使用的原料种类不同:有毒有害物质不得作为保健食 品原料。
目前我国批准的保健食品只有27种功能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只有27项特定保健功能,经注册 批准的保健食品都在批准文件中对可声称的具体表述进行了明确 规定,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超出批准的内容、虚 假夸大声称产品功效等问题,如批准的辅助降血糖的产品被宣传 成可以代替降糖药物,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则被号称具有防癌、抗 癌功能等等。
此外,市场上普通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效的现象也很普遍。 如各种酒类标称为“保健酒”,并宣称具有养生和壮阳功能;饼 干则宣称养胃,饮料标称为可以提神醒脑等。还有产品宣称“治 疗高血压”“对膝关节有保护作用”“补肾壮阳”“对更年期综 合征有改善作用”等等,而这些均不属于国家允许的27种功能范 围之列:
1.增强免疫力;2.辅助降血脂;3.辅助降血糖;4.抗氧化;5.辅助改善记忆;6.缓解视疲劳;7.促进排铅;8.清咽;9.辅助降 血压;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缓解体力疲劳;13.提高 缺氧耐受力;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减肥;16.改善 生长发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营养性贫血;19.对化学性肝 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20.祛痤疮;21.祛黄褐斑;22.改善皮肤 水分;23.改善皮肤油分;24.调节肠道菌群;25.促进消化; 26.通便;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正确认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食进健字”的保 健食品为2003年之前卫生部审批的,相应信息可到卫生部网站查 询;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的保健食品的相关信息可以登录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sda.gov.cn)保健食品数据库 查询(数据查询→保健食品→国产或进口),与上述批准文号不 符或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未查询到的产品 不是经过批准的保健食品。
具体标示为: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食 健字+(年代号)+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食健进字+(年代 号)+顺序号”或“卫进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下面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字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 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 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下面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字样。
二、保健食品消费误区
误区一:保健品能治病
说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 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 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对症,一定要根据身体 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如 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 则危及生命。
误区二:拿保健品当饭吃
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 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不太科学。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 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 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 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 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误区三:过量服用保健品
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 还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 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 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 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部分滋 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误区四:撇开医生胡乱买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正确 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 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 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 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 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 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误区五:价格越贵越好
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作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 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 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的投入少之又 少。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 好的。同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 然畸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 前者差多少。
误区六:迷信“高科技”
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纳米、量子、磁场、生物 电、基因、干细胞等)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消费 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例如某干细胞 产品宣称可以治疗癌症、脑萎缩、帕金森、艾滋病、老年痴呆等 众多疑难杂症,可以使60岁的老人用后全身皮肤光滑像婴儿,白 里透红,可以使不育不孕者治愈怀孕,男性前列腺者服用三天治 愈……事实上,干细胞目前多运用于医疗领域,应属于医药生物 方面的产品。目前,在我国,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可的只有造血 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白血病的治疗,而不少企业却打着干细胞 的名义忽悠老年消费者。
误区七:功能越多越好
很多消费者都认为保健食品功能越多越好,其实这也是一个 被诱导了的误区。
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具有调节机体功 能的功能性产品两大类。营养素补充剂指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 素、矿物质而不是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 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 险。此类产品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误区八:把普通食品当保健食品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与保健食品包装外观相似的普通食 品。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是要认准“蓝帽子”,二是要 学会辨别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批号和普通食品许可证号。普通 食品许可证号标识,此前消费者最熟悉的就是QS标志。根据新 的规定,食品QS标志将在2018年10月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 而代之的是“SC”编号,今后消费者买食品要认准“SC”编号!
“SC”是食品生产许可编号,是与企业对应的唯一编码,能够实 现食品的追溯。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SC(“生产”的汉语拼音 字母缩写)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数字从左至右依次为:3位 食品类别编码、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2位市(地)代 码、2位县(区)代码、4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
误区九:驼奶、羊奶就一定比牛奶好
近几年,驼奶、羊奶……追随着牛奶悄然进入消费者视线。 在厂商口中,这些奶比牛奶更胜一筹,比如驼奶宣称能让乙肝转 阴、降低高血压、治疗糖尿病等;羊奶也被宣传为“最接近人 奶”的“奶中之王”,对过敏症、胃肠疾病、支气管炎症或身体 虚弱的人群疗效显著。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管 是牛奶、羊奶还是驼奶,都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它们的成 分不尽相同,可奶毕竟只是食谱的一部分,对人体健康真正起作 用的,不是某一种奶,而是整体的膳食结构。因此,这些奶之间 的差异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很难进行简单比较。
误区十:速成动物使用添加剂多不能吃
近些年,速成鸡、速成猪、速成鸭等被用于餐饮,已是普遍 现象。但是,关于这些速成动物的各种谣传也是此起彼伏。比如 近年来流传甚广的“速成鸡”“激素鸡”“6翅8腿鸡”等,业内 多位专家均指出,人们对肉鸡存在一个误解:一般认为鸡饲养到 半年以上发育成熟才出栏,而白羽肉鸡40多天就可出栏,此时体 重也已达2.5公斤左右,对此很多消费者极其不理解,事实上,这 正是百年来世界各国的育种专家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正如人的寿命虽能够达百年,但生长最快的时期是最初的婴 幼儿时期。实际上白羽肉鸡40多天出栏时并未达到性成熟,尚处 于幼年阶段。产业界选择使白羽肉鸡40多天出栏是因为此时蛋白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肉质最嫩而易被人体吸收、最有益人 类健康,产品(如翅、腿、胸肉)规格统一,最方便烹饪加工食 用。同时,此阶段的饲料报酬率最高,料肉比最低,经济效益最 佳。针对家禽、家畜在喂养上,人们一直存在误解:认为吃饲料 长大的就不好,吃粮食长大的才叫健康,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 所谓的饲料本身就是粮食制成的,一般是用玉米,还有榨完油后 的豆粕等东西制成,还有一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是给动物补钙 补磷等微量元素的,以帮助动物更好地生长。
目前,养殖业最大的问题是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肯定会用 的,如果休药期没控制好,可能会有一定影响。生活中,去正规 市场或商超选择大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在质量上是有一定保障 的。
误区十一:迷信保健品能保人长寿
很多老年人热衷买保健品,希望通过这些保健品延长自己 的寿命,其实是不明智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寿命与四 大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占15%;二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占 17%;三是医疗卫生水平,占8%;四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占60%。调查显示,长寿老人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其实是很随意 的,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些人基本不吃肉、也有人 要顿顿有肉。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心态平和;起居有规律, 睡眠质量好;饮食有节,不挑食;喜欢劳动,闲不住等。所有长 寿老人都认为心态好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因素。
误区十二:认为吃长寿地区的食品就能长寿
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被称为“长寿之乡”,并衍生出许多 “长寿食品”。然而,因“长寿食品”夸大宣传遭消费者投诉的 情况却时有发生。例如,早在2009年底,广西巴马正中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正中巴马火麻酥”、巴马千百年健康食品有限 公司生产的“墨米香酥”、五谷杂粮长寿养生产品天然坊生产的 “长寿龟苓膏”等因消费者投诉宣传各种药效和疗效,被当地工 商部门查处。事实上,“长寿食品”多为普通食品。
误区十三:认为声称具有“壮阳”功能的保健品
真的“壮阳” 有不少保健食品直接或隐晦声称具有“壮阳”功能。国家食 药监总局提醒:目前,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功能除 国家公布的27项外,不包括补肾壮阳、活血通络、益气固本、滋 阴壮阳、滋补肾阳、壮阳补肾等相关功能。原卫生部和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从未批准过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律属于假冒保健食品。
误区十四:认为声称具有“补脑”功能的保健品真的“补脑”
在保健食品销售中,有不少产品宣称具有各种“补脑”功 能。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国家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 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 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 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理性消费,谨防受骗,切忌相信个 别不法企业的虚假夸大宣传。
三、如何识别虚假广告
保健品虚假广告的形式
一是锁定目标群体。广播电视上的虚假广告一般都是针对 农村消费者和城里退休的老年消费者,利用这两个群体比较崇 拜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的权威性的心理,认为在这些媒介上播 放广告的企业,也包括他们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 的。
二是包装宣传。一些保健品企业投放的广告,很多都会伪装 成软文形式。比如电视的保健品广告,很多保健品企业并不会单 纯以广告形式投放,而是购买时段,做成养生类节目。节目大多 数时间在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培养固定的观众群,在观众中建立 起权威感之后,才会搭售自己的产品。而广播节目中的保健品广 告,很多会包装成消费者和专家问答的形式,但其实这些专家都是假的,而打电话进来的消费者也是假的。报纸的形式也差不多, 很多保健品企业,会购买整个版面,之后包装成新科技产品的报 道。为了增加宣传效果,这类虚假广告基本上都会在广告中制造虚 假的医学权威,比如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世界医学专家、北京等各 大医学院的教授等等。
面对虚假广告,以下几种心态要不得
因为广告商精确地定位了那些“即使不相信也会说服自己相 信”的老年群体,所以以下几种心态要不得:
1. 抱有侥幸心理型:嗯,好像不靠谱,可万一是真的呢……
2.树立更低的比较对象型:管他呢,电视里总比街头推销的可 信点儿吧……
3.盲目自信型:我xx岁了,什么没见过/我是xx专业的,我对 xx研究很深,不会被骗的……
4.自我说服型:我认为在某种条件下,它应该/可能/也许有 效,它的原理应该/可能/也许是这样的……
鉴别虚假保健品广告的最有效方式
很多保健品在宣传过程中,冒充药品欺诈消费者。看到广告上 的商品,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www.sda.gov. cn)上,查询它到底属于药品还是食品,如果属于食品,就说明根 本不具备任何医学上的疗效,这种方式最可靠。有些境外的产品, 可以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上查询它的属性。当然,如果连国家食 药监总局的批号都没有,那就更是假冒伪劣产品了。
此外,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以及与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 性做比较的产品,就更不能相信了。
虚假广告常用字眼
1.“根治”“疗效最佳”“包治百病”“补脑降糖”等。
2.以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XX协会”或者专 家、医生、患者的名义作证明等。
3.有奖销售、让利销售、“某某指定产品”“某某专用产品”等。
4.“吃了……就”“康复”“消失”等。
虚假广告宣传常用语
1.60天远离高血压;1个疗程,头不晕了;3个疗程,不但血压 平稳,多年的高血脂、脂肪肝也好了。
2.很多慢性病全面改善,病情全面康复,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身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了,白发变黑,恢复年轻态。
3.两个月瘦了60斤;十几天就能恢复理想体重;三高基本都能 得到缓解等。
4.不到15天,血压降下来了,畏寒肢冷消失,睡眠香甜;三个 月后,偏瘫的肢体运动正常,晕眩耳鸣消失,视物不清,脖子僵硬 等问题也消失了。
5.使用当天,感觉身体有了劲,走路不踩棉花;使用三个疗 程,降糖针或吃药明显减少,不再嘴馋,敢吃能睡,平稳控糖,恢 复糖代谢。
《广告法》明确保健食品不宜进行的广告宣传
1.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2.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3.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4.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
5.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国家出重拳整治食品保健品欺诈
最近,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食 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方案》提 出,加大对食品功能声称广告违法和虚假宣传的监管处罚力度。 依法加强广告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查处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 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对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的监 督检查,督促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切实履行广告审查责任。严 肃查处食品广告中虚假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效宣传等违法违 规行为,对食品作虚假宣传且情节严重的,依照《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条第五款的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决定暂停销售该食品,并向社会公布;仍然销售该食品 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 违法销售的食品,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于涉及欺 诈和虚假宣传的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责令停止播出、下线,并 通报相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四、常见消费陷阱
陷阱一:野医游商瞎忽悠
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在街头巷尾碰到一些打着“祖传秘 方”“包治百病”旗号的“游医”, 声称某种方法别人都没 有,只有自己有,甚至在网上,在学术刊物上都查不到。然后发 放一些印刷精美的免费小册子,重点介绍自己的“祖传秘方”。 结果,一些老年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而上当受骗。
提醒:这些骗子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 所谓的祖传秘方,实际上往往是用一些无毒无害植物剁碎或是磨 粉,或者是用番薯、土豆、淮山、豆子等食物切片晒干染色磨粉 之类的方法经过处理后,把上述物质再掺些辣椒粉、花椒粉、薄 荷粉等辛辣刺激的物质,让人吃起来味道特殊,味蕾和神经受刺 激,掩盖部分病症。这样的骗子经常是游方行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所谓的祖传秘方肯定是无任何治疗作用的。
陷阱二:广告明星充专家
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 幌子,邀请一些广告“明星”,比如被媒体曝光的“广告神医” 胡祖秦、刘洪斌等专职“广告演员”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 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 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 品。
提醒:对“老年人讲座”留个心眼儿,多对照生活常识想 想,实在无法判断,也要采取“拖”的方式,弄清楚产品的真实 面目再出手也不迟。
陷阱三:养生讲座当铺垫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对老年人以 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提醒:不可过分贪图小利,天上不会掉馅饼。
陷阱四:夸大功效要天价
非法组织者一般选择在菜市场附近、集贸市场附近、公园晨 练的老年人,他们谎称受医院委托,正在开展一项对老年疾病普 查的“心脑康复工程”,该活动由“中国老年×病预防中心”和 “中国第×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等。组织者请老年人填写“健康 状况普查表”,与他们攀谈,逐步了解老人的家庭人员组成、家 庭收入、健康状况等,圈定“潜在客户”,最后,他们向家庭经 济情况较好的老年人发放免费体验卡,根据此前的健康调查,有 针对性地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花高价购买。
提醒: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 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彻底根 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 险”“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老年人往 往非常“恨病”,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 理,“老人想听什么就说什么。”
陷阱五:免费体验藏猫腻
一些不良商家经常打着所谓的“专家”名号进行所谓的“义 诊”活动,先是免费讲课,再进行免费量血压、血脂等常规检 查,假称老年人患有某种“严重疾病”,最后利用老年人听到病 情六神无主的状态,适时地推销保健品。建议老年人先购买一个 疗程,并告诉老年人食用一个疗程后,其还会再来做免费问诊。 二次问诊,结果是病情好转,建议老年人接着购买该保健品,如此周而复始。
提醒:要认清“专家”的资质,去正规医院看病就医。要特 别防范所谓的“专家”实际上就是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是穿了个白 大褂而已,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千万不要被这种所谓的 “免费体验”所诱惑,要知道“免费午餐”背后肯定暗藏猫腻。
陷阱六:亲情拉拢为牟利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特点,有些不良 无信的营销公司则雇佣人员,采用嘘寒问暖、上门陪伴、聊天、 做家务等方式,通过所谓亲情服务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温 情麻痹,随后高价推销保健食品,使老年人“无法拒绝”“心甘 情愿”地的自掏腰包买其功效夸大的暴利保健食品。
提醒: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 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买了一堆自己不需要或是 没有效果的产品,造成了财产损失和身体的损害。
陷阱七:小恩小惠是诱饵
利用“免费试用”“免费套餐”“赠送体检”等小恩小惠吸 引老年人,最后要求老年人购买其价格高昂的产品。
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 半价促销等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否则可能会吃大亏。
陷阱八:试吃试用套住你
骗局中,最普遍被不法商人使用的“试吃试用”也是屡屡得 逞。针对老年人比较节俭的特点,一些商家会采用试吃试用的方 法,告诉老年人可以先试吃几天。在试吃的过程中,会有专人跟 踪问访试吃情况,在问访中,不停地向老年人灌输该产品如何如 何好,然后向老年人诉苦自己工作如何不容易,完不成业绩公司会如何如何等,面对态度诚恳的小伙子小姑娘,几次下来,很多 好心老年人就觉得“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而且也试吃过了, 没什么不适感觉,掏钱购买水到渠成。
提醒: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保健品推销员,老年人不要碍于 面子不好回绝。实在回绝不了,就用一些诸如“过两天再说”之 类的语言先应付过去,然后离开“是非之地”。
陷阱九:名头吹嘘不靠谱
“买保健品国家给补贴,买的越多补贴越多,货到付款不 用担心!”很多销售人员打着各种组织(中国XX协会、国家百岁 工程、国家XX养老公益援助工程等)或国家补贴(健康工程、惠 民工程)的旗号,让老年人觉得不买产品都是吃亏。此外,某些 不法商家还会冒充“国家卫计委”向家境贫寒、久病缠身的老年 人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 助,进行欺骗误导。
提醒:2017年初,媒体刊登了脑力智宝骗局,提供被骗信息 的数十位老人都是被“补贴”这一套路所骗,买一箱4万元的产 品自己只需要花1万元,其他都是“国家”补贴,这种骗局很容 易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
陷阱十:科技幌子难分辨
保健品销售展会一般在高级酒店租一个厅或在公司会议室举 行,老人入场后将接受“名医”讲课“洗脑”。一般公司老板会 先渲染公司实力有多强,例如,与XX大学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 所邀请的名医名气如何大。讲座形式虽老套,内容却不断升级。 讲座引入很多生物科技、量子科学、激光治疗时髦概念。打“科 技牌”是保健品会销常用套路。
提醒:保健食品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 识。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保健食品。
陷阱十一:会员优惠暗下套
一些不良商家向老年人承诺购买保健品成为其会员后,不但 产品价格可优惠,如果介绍朋友过来,还能有高额回扣,诱骗老 年人成为会员后带朋友过来购买保健品。
提醒:面对各种诱惑,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陷阱十二:饥饿营销使损招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 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提醒: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供不应求的广告宣传,要理性观 察分析、不要跟风、不要被假象蒙蔽、理性购买。
五、典型投诉案例
类型一:轻信广告
案例1:张先生现年84岁,因年高患有耳聋,急切想回到有 声世界。一天某报广告介绍了一本书,说有方法能治好耳聋。该 书宣称:耳鸣耳聋一服药根治,无论什么性质的耳聋3个月保证 彻底治好,重获新生。张先生根据报纸上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销 售人员。销售人员跟张先生保证3个月治好耳聋,治不好可以退 款。由于治病心切,加之有退款承诺,张先生相信了销售人员的 话,先后花了3975元买了3个月的药,结果连吃3个月却没有一点 效果。事后,张先生找销售人员索要退款遭拒,销售人员不承认 有退款承诺。
提醒:面对带有“根治”“彻底治好”等字眼的广告,老年 朋友一定要当心。造成耳聋的原因有很多,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 疗,多听取医生的意见,根据医嘱有针对性的治疗。
案例2:杨先生现年82岁,是一名离休干部,34岁时发现高 血压,此后就间断性地吃药。因高血压要长期吃药,杨先生称, 退休后就常年吃降压药,西药、中药偏方不管多难吃的都吃过, 始终未彻底治愈。近几年失眠越来越严重,入睡很困难,不久 前,杨先生在电视上看到某某降压片的广告,让其非常高兴,喜 出望外,觉着终于有高血压病的克星了。因为非常适合病情,费 用又可以承受,杨先生抱着很大的希望,买了4盒,但让人失望 的是,杨先生吃了一个半月没有一点效果,每天睡觉还是离不开安定片。杨先生这才恍悟,广告说得神乎其神,什么当天吃香睡 好、3天血压下降、15天血压正常、动脉硬化好转等等,全是吹 牛。
提醒:高血压作为一种老年常见病,最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听医 嘱,按时服药。平时注意养成“低盐、清淡”的饮食习惯即可。
案例3:居住在吉林某养老院的一群八九十岁的老人写信到 消协投诉,她们在某电视台看到一则推销热能裤的广告,宣称该热 能裤是利用火山岩磁力碳高新技术生产的,冬季雪天穿上在外面骑 自行车能保持28度,对老年寒腿、关节炎最适合。她们订购穿在身 上后才发现所谓“热能裤”并非像广告宣传的那样,冬天穿上此裤 外面还要加一条棉裤才行,而且质量很差,没穿几天就坏了。
提醒: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 医院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正规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 一定辅助治疗和补充能量作用,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类型二:贪小便宜上大当
案例:一位北京80岁的李先生在取自家订阅的报纸时发现 内夹有一张广告宣传单,称凡年满60岁均可免费听健康讲座,夫妻同时报名优先办理,而且听讲座还送东西:免费申请领取价值 7680元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一台;免费申请领取价值2360元五行养 生表一块;免费申请领取价值298元智能手杖一根;免费申请领 取价值128元智能暖手宝一个。老先生一看这么多免费项目就报 名参加了该活动。活动中有专家讲课,授课后老先生以7680元买 了两台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及3张过滤网,也得到了赠送的3件物 品,高高兴兴地回了家。通过试机,发现其中一台空气净化器存 在质量问题。老先生细细回忆整个销售活动,才反应过来自己上 当受骗了。购买时销售公司没有给发票,他不知道销售公司的具 体名称和地址。当他联系销售人员想要退货时,销售人员已不再 接听他的电话。
提醒:仔细分析不法商家的骗术并不高明,无非就是送面、 送油、送老年人用的智能拐杖;搞优惠促销活动,免费组织老年 人听健康讲座。老年人得到实惠时就放松了警惕,在不知不觉中 进入了不法商家布下的骗局中。投诉者中不乏有退休的大学教 授、中学教师、工程师和老干部。(以上案例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
类型三:寺庙开展“养生课”
案例:重庆永川的58岁消费者张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到某地参 加某寺庙举办的“第二届身心灵自然疗愈7天之旅”活动,规模 将近百人。经了解,该活动是以关心老年人的健康为由,在寺庙 开展为期7天的自然疗愈,并在现场给学员们推销保健品。消费 者在报名前交纳200元押金,主要活动是听授课老师讲解养生, 食宿均在寺庙,并按寺庙规定的食谱就餐,用餐完毕后绕着寺庙 快速行走,保持沉默,在快速行走一个小时后,进入收功环节, 然后用力拍手、肩颈、腰椎等部位,口中高喊“完美生活,完美 健康”的口号。若无违规,七天结业后将返还押金。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生病,是一种假象,是你的心理在作祟,其实根本没有 病,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都不需要吃药,完全可以在7天里通 过以上方法治愈”。消费者张女士患有胃下垂病,医生告诫她不 能运动,饭后要休息,而授课老师告知消费者不能吃药,要快速 行走。张女士因个人身体原因,无法全程参加规定的活动而遭到 训斥,并要求她当着全体学员面上台认错。张女士认为这是对其 的人格侮辱,向当地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还押金。
提醒:经查,张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此次活动的组织者 是某市寺庙,所有押金由寺庙方收取,绵阳某健康管理咨询有 限公司为寺庙方邀请的进行健康咨询讲解,并在培训中高价推 销野生灵芝茶、眼药水、排毒饼干等保健品。此次参加培训的 学员有80余人,其中老年人和外地人居多,授课老师现场宣讲 的内容涉嫌虚假宣传。当地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有病一定 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要相信真科学,切勿听信伪科学或对 保健产品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不实说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 身和财产损失。(案例来自媒体公开报道)
类型四:集会式销售
案例:2016年7月,四川省石棉县消委会接到消费者代表投 诉,称经营者彭某在其经营场所每天举办3场集会,每场参与人 数300余人,已连续开展13天。向参会老年消费者播放宣讲其销 售的L牌软胶囊保健食品。宣讲内容包含“涉及疾病预防、治疗 功能”的广告,声称保健食品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高血压、心 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药用功效,诱使60余人共花费12余万元购买 L牌软胶囊。其中47名消费者有退货意愿,与经营者协商退货未 果,遂委托代表到石棉县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货。
提醒:本案是采用集会式方式向消费者推销保健品的典型 案例,经营者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治疗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 品功效,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科 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正确购买保健产品,提高辨假识假的能 力。(案例提供:四川省石棉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类型五:电视购物代收货款
案例:2015年4月中旬起至8月20日,四川省凉山州82岁的消 费者李某通过电视购物广告购买了某经营者销售的价值6200元的 治疗糖尿病药品,货到付款后,发现收到的是不具有糖尿病治疗 功效的保健食品。消费者与经营者联系协商退货事宜未果,经营 者声称若无效果可以加钱置换其他货品,以此种方式连续欺骗消 费者五次,骗取金额合计高达11360元。消费者通过电视购物广 告提供的地址只身前往北京寻找经营者,一无所获。消费者遂向 凉山州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货。
提醒:短短1年半时间,凉山州消委会就收到利用“代收货 款”业务,以“货到付款”为诱饵骗取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案例10起,只有3起投诉的货款侥幸被追回,其他的均无从 查找。老年消费者不能盲目地相信宣传资料和经营者的口头承 诺,对异地邮购方式选购产品应当谨慎,要核实相关产品信息和 经营者有效联系方式,防止造成财产损失。(案例提供:四川省凉山州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类型六:假冒名医来坑骗
案例:广东省江门市消费者钱老伯在2016年11月应邀参加 某生物有限公司组织的老人茶话会。活动中钱老伯被自称是国家 级老中医的“医生”诊断出患有肾中毒、肝上火等症状,“医 生”告诫他需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钱老伯被检查结果 吓坏了,“医生”乘机推荐其购买保健品——熊之源牌“熊胆 汁”,称服用后既养生又具有保肝、护肝、利胆溶石等作用,能
治百病。在对方的游说下,钱老伯花了74580元买了5盒。回家 后,钱老伯因怀疑产品功效便打电话要求退货,遭对方拒绝。
提醒:本案销售人员以“免费常规检查”为名,把消费者往 “身体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结论上作引导,让老年消费者产生错 误认识,进一步在哄、骗、吓的情况下购买一些作用不大或者有 损健康的产品,主观上存在误导的故意,客观上造成消费者不必 要的损失,依法应当追究责任。提醒老年人要理性对待商家的促 销活动,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或 轻信街头巷尾来历不明的讲座及产品推销,谨防不法商家以免费 试用、赠送产品等伎俩诱骗消费。(案例提供:广东省江门市消费者委员会)
类型七:恐吓式推销
案例:82岁的吴先生,2014年做了脑部手术后,身体状况 欠佳,经老同事介绍,在深圳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陆续购买了多 种不同名目的产品。2015年12月17日,该公司销售员再次以恐 吓性的方式向吴先生推销产品:“脑室闭合不全、脑瘫痪、脑休 克、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破裂,不预防就会脑死亡、脑痴呆。医院 治不好,我们能治好。”在对方的一连串攻势之下,老人家言 听计从地购买了该公司的姬松茸压片糖果55瓶,共计金额245000 元,平均每瓶4454元。2016年初,吴先生去医院做了全身复查, 主治医生称不用食用任何保健品。吴先生意识到被骗,多次和该 公司人员沟通,要求退还所有保健品费用,皆无果。
提醒:此案经多方努力,于2017年3•15期间作为典型案例在 媒体播出后,迫于各种压力,经营者主动联系消费者退回20万元 费用。该案例再次反映了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消费领域尤其 是保健品领域,仍面临诸多风险隐患,保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仍然任重道远。(案例提供: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六、如何正确选购保健食品
购买保健食品要提防这几个字眼
“迅速起效”。即使是药品,也不是都能迅速达到治疗效 果。如果服用后确实效果显著,可能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 成分,这些成分很可能廉价、副作用多,甚至可能已被淘汰。
“治疗多种疾病”。各种疾病的机理不同,对应的药物也有 区别。一种药品如果对应很多种疾病,往往意味着它的特异性不 强,作用温和,也就是效果不显著。保健品在这方面也类似,且 只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
“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 未完全攻克,不可能通过保健品彻底治愈。 “纯天然成分”。这往往是商家重点宣传的卖点,但大家应 注意,“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应合理使用。中药是 天然成分,但也要讲究药材的炮制和辨证施治。
“最新技术、最高科学”。 如果看到“最新技术”“最高 科学”这些绝对化的话语时也要警惕,因为这些字眼在包装盒上 不被批准使用,所以这些保健食品很可能是假冒的。此外,“祖 传秘方”等也是法律不许可使用的禁忌语。
如何正确识别和食用保健食品
1.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识(“蓝帽子”) 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通过官网查询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真伪情 况,有两种途径: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 查询→保健食品;2)保健食品批准产品信息手机查询系统。
2.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 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
3.购买保健食品要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忌盲目购 买食用。
4.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将保健食品作为灵丹妙药。
5.食用保健食品应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6.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 正常饮食。
7.不能食用超过所标示有效期和变质的保健食品。
8.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应到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商场、超 市、药店购买保健食品,不可随意听信推销。
警惕保健品添加药物成分
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用保健食品具有调节机体 功能作用。如果服用了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或许会有 显著“效果”,却也很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会危及生命。一 些保健品在宣传促销时,以患者“亲身经历”介绍产品功效、含 有产品功效的断言或保证、宣称功效与产品说明书不相符等,消 费者切莫轻信,以免上当受骗。此外,每个产品的成分、剂量和 品牌效应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切忌以价格高低来衡量保健效果 强弱。
小心保健食品中的这些中药成分
生活中,不少“不差钱”的老年人都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 改善身体状态。但一些保健品中可能藏着“药食同源”的中药,如果与正在服用的西药相遇,可能会影响健康。
所以,老年朋友在购买保健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健品 包装上的重要内容,如批准文号、功效成分、保健作用及保健功 能、适宜人群或不适宜人群、禁忌等。存在基础病正服用药物的 患者,吃保健品前和医生说明一下,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停用 保健品。
七、消费维权途径
如发现假冒或不合格保健食品,可以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记得保留购买的实物包装票据,记录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等相 关信息;如果所使用的产品宣传“治好了”某些慢性病时,就涉 及虚假宣传问题,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最好有录音、 录像等相关证据;如果遇到被设圈套购买高价保健食品或引诱汇 款的,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因为这已涉及到诈骗等 违法行为。
相关问题投诉电话如下:
消费维权投诉:12315
食品、药品投诉:12331
产品质量问题投诉:12365
价格问题投诉:12358
医疗服务投诉:12320
老年消费教育指导手册
前 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消费领域中老年消费所占比例 越来越大,老年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老年消 费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 弱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骗取老年人财产, 致使有的老年人为此倾家荡产甚至付出生命。日前,九部委联合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进行专项整治。
中国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肩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协组织的法定职责,为了引导老年 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产业 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下半年在全国开展老年消费教育活动并编印了 这本老年消费教育手册,加强老年消费的正面教育引导。
老年消费者是一个特殊消费群体,老年消费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 注。在这本老年消费教育手册中,主要围绕与老年消费者密切相关的 医疗保健、投资理财、旅游出行、养老生活等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 结合侵犯老年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或消费陷阱等,分保健食品篇、 金融理财篇、旅游出行篇、养老生活篇四个层面进行了分类编辑,以 此提醒老年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老年消费问题具有深层次社会原因,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 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创新老年消费教育方式,建立老年 消费教育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老年消费教育工作水平,更好地满足老 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构建和谐、有序、健康的消费环境。
中国消费者协会
2017年7月
防范消费陷阱 科学理性消费
保健食品篇
一、科学认识保健食品
什么是保健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给出的表述是:保健食 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 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 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 食品。
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的主要区别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特殊种类,界于其他食品和药品之间。 1.保健食品强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而其他食品强调提供营养成分。
2.保健食品具有规定的食用量,而其他食品一般没有食用量 的要求。
3.保健食品根据其保健功能的不同,具有特定适宜人群和不 适宜人群,而其他食品一般不进行区分。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
1.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 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 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 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 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保健食品按照规定的食用量食用,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急 性、亚急性和慢性危害。药品可以有毒副作用。
3.使用方法不同:保健食品仅口服使用,药品可以有注射、 涂抹等方法。
4.可以使用的原料种类不同:有毒有害物质不得作为保健食 品原料。
目前我国批准的保健食品只有27种功能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只有27项特定保健功能,经注册 批准的保健食品都在批准文件中对可声称的具体表述进行了明确 规定,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超出批准的内容、虚 假夸大声称产品功效等问题,如批准的辅助降血糖的产品被宣传 成可以代替降糖药物,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则被号称具有防癌、抗 癌功能等等。
此外,市场上普通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效的现象也很普遍。 如各种酒类标称为“保健酒”,并宣称具有养生和壮阳功能;饼 干则宣称养胃,饮料标称为可以提神醒脑等。还有产品宣称“治 疗高血压”“对膝关节有保护作用”“补肾壮阳”“对更年期综 合征有改善作用”等等,而这些均不属于国家允许的27种功能范 围之列:
1.增强免疫力;2.辅助降血脂;3.辅助降血糖;4.抗氧化;5.辅助改善记忆;6.缓解视疲劳;7.促进排铅;8.清咽;9.辅助降 血压;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缓解体力疲劳;13.提高 缺氧耐受力;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减肥;16.改善 生长发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营养性贫血;19.对化学性肝 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20.祛痤疮;21.祛黄褐斑;22.改善皮肤 水分;23.改善皮肤油分;24.调节肠道菌群;25.促进消化; 26.通便;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正确认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食进健字”的保 健食品为2003年之前卫生部审批的,相应信息可到卫生部网站查 询;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的保健食品的相关信息可以登录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sda.gov.cn)保健食品数据库 查询(数据查询→保健食品→国产或进口),与上述批准文号不 符或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未查询到的产品 不是经过批准的保健食品。
具体标示为: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食 健字+(年代号)+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食健进字+(年代 号)+顺序号”或“卫进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下面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字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 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 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下面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字样。
二、保健食品消费误区
误区一:保健品能治病
说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 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 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对症,一定要根据身体 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如 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 则危及生命。
误区二:拿保健品当饭吃
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 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不太科学。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 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 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 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 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误区三:过量服用保健品
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 还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 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 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 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部分滋 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误区四:撇开医生胡乱买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正确 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 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 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 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 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 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误区五:价格越贵越好
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作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 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 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的投入少之又 少。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 好的。同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 然畸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 前者差多少。
误区六:迷信“高科技”
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纳米、量子、磁场、生物 电、基因、干细胞等)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消费 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例如某干细胞 产品宣称可以治疗癌症、脑萎缩、帕金森、艾滋病、老年痴呆等 众多疑难杂症,可以使60岁的老人用后全身皮肤光滑像婴儿,白 里透红,可以使不育不孕者治愈怀孕,男性前列腺者服用三天治 愈……事实上,干细胞目前多运用于医疗领域,应属于医药生物 方面的产品。目前,在我国,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可的只有造血 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白血病的治疗,而不少企业却打着干细胞 的名义忽悠老年消费者。
误区七:功能越多越好
很多消费者都认为保健食品功能越多越好,其实这也是一个 被诱导了的误区。
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具有调节机体功 能的功能性产品两大类。营养素补充剂指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 素、矿物质而不是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 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 险。此类产品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误区八:把普通食品当保健食品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与保健食品包装外观相似的普通食 品。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是要认准“蓝帽子”,二是要 学会辨别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批号和普通食品许可证号。普通 食品许可证号标识,此前消费者最熟悉的就是QS标志。根据新 的规定,食品QS标志将在2018年10月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 而代之的是“SC”编号,今后消费者买食品要认准“SC”编号!
“SC”是食品生产许可编号,是与企业对应的唯一编码,能够实 现食品的追溯。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SC(“生产”的汉语拼音 字母缩写)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数字从左至右依次为:3位 食品类别编码、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2位市(地)代 码、2位县(区)代码、4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
误区九:驼奶、羊奶就一定比牛奶好
近几年,驼奶、羊奶……追随着牛奶悄然进入消费者视线。 在厂商口中,这些奶比牛奶更胜一筹,比如驼奶宣称能让乙肝转 阴、降低高血压、治疗糖尿病等;羊奶也被宣传为“最接近人 奶”的“奶中之王”,对过敏症、胃肠疾病、支气管炎症或身体 虚弱的人群疗效显著。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管 是牛奶、羊奶还是驼奶,都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它们的成 分不尽相同,可奶毕竟只是食谱的一部分,对人体健康真正起作 用的,不是某一种奶,而是整体的膳食结构。因此,这些奶之间 的差异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很难进行简单比较。
误区十:速成动物使用添加剂多不能吃
近些年,速成鸡、速成猪、速成鸭等被用于餐饮,已是普遍 现象。但是,关于这些速成动物的各种谣传也是此起彼伏。比如 近年来流传甚广的“速成鸡”“激素鸡”“6翅8腿鸡”等,业内 多位专家均指出,人们对肉鸡存在一个误解:一般认为鸡饲养到 半年以上发育成熟才出栏,而白羽肉鸡40多天就可出栏,此时体 重也已达2.5公斤左右,对此很多消费者极其不理解,事实上,这 正是百年来世界各国的育种专家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正如人的寿命虽能够达百年,但生长最快的时期是最初的婴 幼儿时期。实际上白羽肉鸡40多天出栏时并未达到性成熟,尚处 于幼年阶段。产业界选择使白羽肉鸡40多天出栏是因为此时蛋白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肉质最嫩而易被人体吸收、最有益人 类健康,产品(如翅、腿、胸肉)规格统一,最方便烹饪加工食 用。同时,此阶段的饲料报酬率最高,料肉比最低,经济效益最 佳。针对家禽、家畜在喂养上,人们一直存在误解:认为吃饲料 长大的就不好,吃粮食长大的才叫健康,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 所谓的饲料本身就是粮食制成的,一般是用玉米,还有榨完油后 的豆粕等东西制成,还有一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是给动物补钙 补磷等微量元素的,以帮助动物更好地生长。
目前,养殖业最大的问题是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肯定会用 的,如果休药期没控制好,可能会有一定影响。生活中,去正规 市场或商超选择大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在质量上是有一定保障 的。
误区十一:迷信保健品能保人长寿
很多老年人热衷买保健品,希望通过这些保健品延长自己 的寿命,其实是不明智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寿命与四 大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占15%;二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占 17%;三是医疗卫生水平,占8%;四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占60%。调查显示,长寿老人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其实是很随意 的,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些人基本不吃肉、也有人 要顿顿有肉。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心态平和;起居有规律, 睡眠质量好;饮食有节,不挑食;喜欢劳动,闲不住等。所有长 寿老人都认为心态好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因素。
误区十二:认为吃长寿地区的食品就能长寿
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被称为“长寿之乡”,并衍生出许多 “长寿食品”。然而,因“长寿食品”夸大宣传遭消费者投诉的 情况却时有发生。例如,早在2009年底,广西巴马正中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正中巴马火麻酥”、巴马千百年健康食品有限 公司生产的“墨米香酥”、五谷杂粮长寿养生产品天然坊生产的 “长寿龟苓膏”等因消费者投诉宣传各种药效和疗效,被当地工 商部门查处。事实上,“长寿食品”多为普通食品。
误区十三:认为声称具有“壮阳”功能的保健品
真的“壮阳” 有不少保健食品直接或隐晦声称具有“壮阳”功能。国家食 药监总局提醒:目前,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功能除 国家公布的27项外,不包括补肾壮阳、活血通络、益气固本、滋 阴壮阳、滋补肾阳、壮阳补肾等相关功能。原卫生部和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从未批准过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律属于假冒保健食品。
误区十四:认为声称具有“补脑”功能的保健品真的“补脑”
在保健食品销售中,有不少产品宣称具有各种“补脑”功 能。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国家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 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 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 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理性消费,谨防受骗,切忌相信个 别不法企业的虚假夸大宣传。
三、如何识别虚假广告
保健品虚假广告的形式
一是锁定目标群体。广播电视上的虚假广告一般都是针对 农村消费者和城里退休的老年消费者,利用这两个群体比较崇 拜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的权威性的心理,认为在这些媒介上播 放广告的企业,也包括他们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 的。
二是包装宣传。一些保健品企业投放的广告,很多都会伪装 成软文形式。比如电视的保健品广告,很多保健品企业并不会单 纯以广告形式投放,而是购买时段,做成养生类节目。节目大多 数时间在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培养固定的观众群,在观众中建立 起权威感之后,才会搭售自己的产品。而广播节目中的保健品广 告,很多会包装成消费者和专家问答的形式,但其实这些专家都是假的,而打电话进来的消费者也是假的。报纸的形式也差不多, 很多保健品企业,会购买整个版面,之后包装成新科技产品的报 道。为了增加宣传效果,这类虚假广告基本上都会在广告中制造虚 假的医学权威,比如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世界医学专家、北京等各 大医学院的教授等等。
面对虚假广告,以下几种心态要不得
因为广告商精确地定位了那些“即使不相信也会说服自己相 信”的老年群体,所以以下几种心态要不得:
1. 抱有侥幸心理型:嗯,好像不靠谱,可万一是真的呢……
2.树立更低的比较对象型:管他呢,电视里总比街头推销的可 信点儿吧……
3.盲目自信型:我xx岁了,什么没见过/我是xx专业的,我对 xx研究很深,不会被骗的……
4.自我说服型:我认为在某种条件下,它应该/可能/也许有 效,它的原理应该/可能/也许是这样的……
鉴别虚假保健品广告的最有效方式
很多保健品在宣传过程中,冒充药品欺诈消费者。看到广告上 的商品,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www.sda.gov. cn)上,查询它到底属于药品还是食品,如果属于食品,就说明根 本不具备任何医学上的疗效,这种方式最可靠。有些境外的产品, 可以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上查询它的属性。当然,如果连国家食 药监总局的批号都没有,那就更是假冒伪劣产品了。
此外,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以及与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 性做比较的产品,就更不能相信了。
虚假广告常用字眼
1.“根治”“疗效最佳”“包治百病”“补脑降糖”等。
2.以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XX协会”或者专 家、医生、患者的名义作证明等。
3.有奖销售、让利销售、“某某指定产品”“某某专用产品”等。
4.“吃了……就”“康复”“消失”等。
虚假广告宣传常用语
1.60天远离高血压;1个疗程,头不晕了;3个疗程,不但血压 平稳,多年的高血脂、脂肪肝也好了。
2.很多慢性病全面改善,病情全面康复,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身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了,白发变黑,恢复年轻态。
3.两个月瘦了60斤;十几天就能恢复理想体重;三高基本都能 得到缓解等。
4.不到15天,血压降下来了,畏寒肢冷消失,睡眠香甜;三个 月后,偏瘫的肢体运动正常,晕眩耳鸣消失,视物不清,脖子僵硬 等问题也消失了。
5.使用当天,感觉身体有了劲,走路不踩棉花;使用三个疗 程,降糖针或吃药明显减少,不再嘴馋,敢吃能睡,平稳控糖,恢 复糖代谢。
《广告法》明确保健食品不宜进行的广告宣传
1.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2.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3.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4.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
5.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国家出重拳整治食品保健品欺诈
最近,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食 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方案》提 出,加大对食品功能声称广告违法和虚假宣传的监管处罚力度。 依法加强广告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查处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 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对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的监 督检查,督促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切实履行广告审查责任。严 肃查处食品广告中虚假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效宣传等违法违 规行为,对食品作虚假宣传且情节严重的,依照《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条第五款的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决定暂停销售该食品,并向社会公布;仍然销售该食品 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 违法销售的食品,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于涉及欺 诈和虚假宣传的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责令停止播出、下线,并 通报相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四、常见消费陷阱
陷阱一:野医游商瞎忽悠
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在街头巷尾碰到一些打着“祖传秘 方”“包治百病”旗号的“游医”, 声称某种方法别人都没 有,只有自己有,甚至在网上,在学术刊物上都查不到。然后发 放一些印刷精美的免费小册子,重点介绍自己的“祖传秘方”。 结果,一些老年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而上当受骗。
提醒:这些骗子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 所谓的祖传秘方,实际上往往是用一些无毒无害植物剁碎或是磨 粉,或者是用番薯、土豆、淮山、豆子等食物切片晒干染色磨粉 之类的方法经过处理后,把上述物质再掺些辣椒粉、花椒粉、薄 荷粉等辛辣刺激的物质,让人吃起来味道特殊,味蕾和神经受刺 激,掩盖部分病症。这样的骗子经常是游方行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所谓的祖传秘方肯定是无任何治疗作用的。
陷阱二:广告明星充专家
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 幌子,邀请一些广告“明星”,比如被媒体曝光的“广告神医” 胡祖秦、刘洪斌等专职“广告演员”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 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 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 品。
提醒:对“老年人讲座”留个心眼儿,多对照生活常识想 想,实在无法判断,也要采取“拖”的方式,弄清楚产品的真实 面目再出手也不迟。
陷阱三:养生讲座当铺垫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对老年人以 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提醒:不可过分贪图小利,天上不会掉馅饼。
陷阱四:夸大功效要天价
非法组织者一般选择在菜市场附近、集贸市场附近、公园晨 练的老年人,他们谎称受医院委托,正在开展一项对老年疾病普 查的“心脑康复工程”,该活动由“中国老年×病预防中心”和 “中国第×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等。组织者请老年人填写“健康 状况普查表”,与他们攀谈,逐步了解老人的家庭人员组成、家 庭收入、健康状况等,圈定“潜在客户”,最后,他们向家庭经 济情况较好的老年人发放免费体验卡,根据此前的健康调查,有 针对性地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花高价购买。
提醒: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 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彻底根 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 险”“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老年人往 往非常“恨病”,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 理,“老人想听什么就说什么。”
陷阱五:免费体验藏猫腻
一些不良商家经常打着所谓的“专家”名号进行所谓的“义 诊”活动,先是免费讲课,再进行免费量血压、血脂等常规检 查,假称老年人患有某种“严重疾病”,最后利用老年人听到病 情六神无主的状态,适时地推销保健品。建议老年人先购买一个 疗程,并告诉老年人食用一个疗程后,其还会再来做免费问诊。 二次问诊,结果是病情好转,建议老年人接着购买该保健品,如此周而复始。
提醒:要认清“专家”的资质,去正规医院看病就医。要特 别防范所谓的“专家”实际上就是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是穿了个白 大褂而已,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千万不要被这种所谓的 “免费体验”所诱惑,要知道“免费午餐”背后肯定暗藏猫腻。
陷阱六:亲情拉拢为牟利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特点,有些不良 无信的营销公司则雇佣人员,采用嘘寒问暖、上门陪伴、聊天、 做家务等方式,通过所谓亲情服务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温 情麻痹,随后高价推销保健食品,使老年人“无法拒绝”“心甘 情愿”地的自掏腰包买其功效夸大的暴利保健食品。
提醒: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 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买了一堆自己不需要或是 没有效果的产品,造成了财产损失和身体的损害。
陷阱七:小恩小惠是诱饵
利用“免费试用”“免费套餐”“赠送体检”等小恩小惠吸 引老年人,最后要求老年人购买其价格高昂的产品。
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 半价促销等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否则可能会吃大亏。
陷阱八:试吃试用套住你
骗局中,最普遍被不法商人使用的“试吃试用”也是屡屡得 逞。针对老年人比较节俭的特点,一些商家会采用试吃试用的方 法,告诉老年人可以先试吃几天。在试吃的过程中,会有专人跟 踪问访试吃情况,在问访中,不停地向老年人灌输该产品如何如 何好,然后向老年人诉苦自己工作如何不容易,完不成业绩公司会如何如何等,面对态度诚恳的小伙子小姑娘,几次下来,很多 好心老年人就觉得“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而且也试吃过了, 没什么不适感觉,掏钱购买水到渠成。
提醒: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保健品推销员,老年人不要碍于 面子不好回绝。实在回绝不了,就用一些诸如“过两天再说”之 类的语言先应付过去,然后离开“是非之地”。
陷阱九:名头吹嘘不靠谱
“买保健品国家给补贴,买的越多补贴越多,货到付款不 用担心!”很多销售人员打着各种组织(中国XX协会、国家百岁 工程、国家XX养老公益援助工程等)或国家补贴(健康工程、惠 民工程)的旗号,让老年人觉得不买产品都是吃亏。此外,某些 不法商家还会冒充“国家卫计委”向家境贫寒、久病缠身的老年 人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 助,进行欺骗误导。
提醒:2017年初,媒体刊登了脑力智宝骗局,提供被骗信息 的数十位老人都是被“补贴”这一套路所骗,买一箱4万元的产 品自己只需要花1万元,其他都是“国家”补贴,这种骗局很容 易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
陷阱十:科技幌子难分辨
保健品销售展会一般在高级酒店租一个厅或在公司会议室举 行,老人入场后将接受“名医”讲课“洗脑”。一般公司老板会 先渲染公司实力有多强,例如,与XX大学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 所邀请的名医名气如何大。讲座形式虽老套,内容却不断升级。 讲座引入很多生物科技、量子科学、激光治疗时髦概念。打“科 技牌”是保健品会销常用套路。
提醒:保健食品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 识。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保健食品。
陷阱十一:会员优惠暗下套
一些不良商家向老年人承诺购买保健品成为其会员后,不但 产品价格可优惠,如果介绍朋友过来,还能有高额回扣,诱骗老 年人成为会员后带朋友过来购买保健品。
提醒:面对各种诱惑,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陷阱十二:饥饿营销使损招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 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提醒: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供不应求的广告宣传,要理性观 察分析、不要跟风、不要被假象蒙蔽、理性购买。
五、典型投诉案例
类型一:轻信广告
案例1:张先生现年84岁,因年高患有耳聋,急切想回到有 声世界。一天某报广告介绍了一本书,说有方法能治好耳聋。该 书宣称:耳鸣耳聋一服药根治,无论什么性质的耳聋3个月保证 彻底治好,重获新生。张先生根据报纸上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销 售人员。销售人员跟张先生保证3个月治好耳聋,治不好可以退 款。由于治病心切,加之有退款承诺,张先生相信了销售人员的 话,先后花了3975元买了3个月的药,结果连吃3个月却没有一点 效果。事后,张先生找销售人员索要退款遭拒,销售人员不承认 有退款承诺。
提醒:面对带有“根治”“彻底治好”等字眼的广告,老年 朋友一定要当心。造成耳聋的原因有很多,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 疗,多听取医生的意见,根据医嘱有针对性的治疗。
案例2:杨先生现年82岁,是一名离休干部,34岁时发现高 血压,此后就间断性地吃药。因高血压要长期吃药,杨先生称, 退休后就常年吃降压药,西药、中药偏方不管多难吃的都吃过, 始终未彻底治愈。近几年失眠越来越严重,入睡很困难,不久 前,杨先生在电视上看到某某降压片的广告,让其非常高兴,喜 出望外,觉着终于有高血压病的克星了。因为非常适合病情,费 用又可以承受,杨先生抱着很大的希望,买了4盒,但让人失望 的是,杨先生吃了一个半月没有一点效果,每天睡觉还是离不开安定片。杨先生这才恍悟,广告说得神乎其神,什么当天吃香睡 好、3天血压下降、15天血压正常、动脉硬化好转等等,全是吹 牛。
提醒:高血压作为一种老年常见病,最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听医 嘱,按时服药。平时注意养成“低盐、清淡”的饮食习惯即可。
案例3:居住在吉林某养老院的一群八九十岁的老人写信到 消协投诉,她们在某电视台看到一则推销热能裤的广告,宣称该热 能裤是利用火山岩磁力碳高新技术生产的,冬季雪天穿上在外面骑 自行车能保持28度,对老年寒腿、关节炎最适合。她们订购穿在身 上后才发现所谓“热能裤”并非像广告宣传的那样,冬天穿上此裤 外面还要加一条棉裤才行,而且质量很差,没穿几天就坏了。
提醒: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 医院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正规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 一定辅助治疗和补充能量作用,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类型二:贪小便宜上大当
案例:一位北京80岁的李先生在取自家订阅的报纸时发现 内夹有一张广告宣传单,称凡年满60岁均可免费听健康讲座,夫妻同时报名优先办理,而且听讲座还送东西:免费申请领取价值 7680元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一台;免费申请领取价值2360元五行养 生表一块;免费申请领取价值298元智能手杖一根;免费申请领 取价值128元智能暖手宝一个。老先生一看这么多免费项目就报 名参加了该活动。活动中有专家讲课,授课后老先生以7680元买 了两台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及3张过滤网,也得到了赠送的3件物 品,高高兴兴地回了家。通过试机,发现其中一台空气净化器存 在质量问题。老先生细细回忆整个销售活动,才反应过来自己上 当受骗了。购买时销售公司没有给发票,他不知道销售公司的具 体名称和地址。当他联系销售人员想要退货时,销售人员已不再 接听他的电话。
提醒:仔细分析不法商家的骗术并不高明,无非就是送面、 送油、送老年人用的智能拐杖;搞优惠促销活动,免费组织老年 人听健康讲座。老年人得到实惠时就放松了警惕,在不知不觉中 进入了不法商家布下的骗局中。投诉者中不乏有退休的大学教 授、中学教师、工程师和老干部。(以上案例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
类型三:寺庙开展“养生课”
案例:重庆永川的58岁消费者张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到某地参 加某寺庙举办的“第二届身心灵自然疗愈7天之旅”活动,规模 将近百人。经了解,该活动是以关心老年人的健康为由,在寺庙 开展为期7天的自然疗愈,并在现场给学员们推销保健品。消费 者在报名前交纳200元押金,主要活动是听授课老师讲解养生, 食宿均在寺庙,并按寺庙规定的食谱就餐,用餐完毕后绕着寺庙 快速行走,保持沉默,在快速行走一个小时后,进入收功环节, 然后用力拍手、肩颈、腰椎等部位,口中高喊“完美生活,完美 健康”的口号。若无违规,七天结业后将返还押金。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生病,是一种假象,是你的心理在作祟,其实根本没有 病,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都不需要吃药,完全可以在7天里通 过以上方法治愈”。消费者张女士患有胃下垂病,医生告诫她不 能运动,饭后要休息,而授课老师告知消费者不能吃药,要快速 行走。张女士因个人身体原因,无法全程参加规定的活动而遭到 训斥,并要求她当着全体学员面上台认错。张女士认为这是对其 的人格侮辱,向当地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还押金。
提醒:经查,张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此次活动的组织者 是某市寺庙,所有押金由寺庙方收取,绵阳某健康管理咨询有 限公司为寺庙方邀请的进行健康咨询讲解,并在培训中高价推 销野生灵芝茶、眼药水、排毒饼干等保健品。此次参加培训的 学员有80余人,其中老年人和外地人居多,授课老师现场宣讲 的内容涉嫌虚假宣传。当地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有病一定 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要相信真科学,切勿听信伪科学或对 保健产品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不实说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 身和财产损失。(案例来自媒体公开报道)
类型四:集会式销售
案例:2016年7月,四川省石棉县消委会接到消费者代表投 诉,称经营者彭某在其经营场所每天举办3场集会,每场参与人 数300余人,已连续开展13天。向参会老年消费者播放宣讲其销 售的L牌软胶囊保健食品。宣讲内容包含“涉及疾病预防、治疗 功能”的广告,声称保健食品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高血压、心 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药用功效,诱使60余人共花费12余万元购买 L牌软胶囊。其中47名消费者有退货意愿,与经营者协商退货未 果,遂委托代表到石棉县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货。
提醒:本案是采用集会式方式向消费者推销保健品的典型 案例,经营者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治疗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 品功效,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科 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正确购买保健产品,提高辨假识假的能 力。(案例提供:四川省石棉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类型五:电视购物代收货款
案例:2015年4月中旬起至8月20日,四川省凉山州82岁的消 费者李某通过电视购物广告购买了某经营者销售的价值6200元的 治疗糖尿病药品,货到付款后,发现收到的是不具有糖尿病治疗 功效的保健食品。消费者与经营者联系协商退货事宜未果,经营 者声称若无效果可以加钱置换其他货品,以此种方式连续欺骗消 费者五次,骗取金额合计高达11360元。消费者通过电视购物广 告提供的地址只身前往北京寻找经营者,一无所获。消费者遂向 凉山州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货。
提醒:短短1年半时间,凉山州消委会就收到利用“代收货 款”业务,以“货到付款”为诱饵骗取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案例10起,只有3起投诉的货款侥幸被追回,其他的均无从 查找。老年消费者不能盲目地相信宣传资料和经营者的口头承 诺,对异地邮购方式选购产品应当谨慎,要核实相关产品信息和 经营者有效联系方式,防止造成财产损失。(案例提供:四川省凉山州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类型六:假冒名医来坑骗
案例:广东省江门市消费者钱老伯在2016年11月应邀参加 某生物有限公司组织的老人茶话会。活动中钱老伯被自称是国家 级老中医的“医生”诊断出患有肾中毒、肝上火等症状,“医 生”告诫他需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钱老伯被检查结果 吓坏了,“医生”乘机推荐其购买保健品——熊之源牌“熊胆 汁”,称服用后既养生又具有保肝、护肝、利胆溶石等作用,能
治百病。在对方的游说下,钱老伯花了74580元买了5盒。回家 后,钱老伯因怀疑产品功效便打电话要求退货,遭对方拒绝。
提醒:本案销售人员以“免费常规检查”为名,把消费者往 “身体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结论上作引导,让老年消费者产生错 误认识,进一步在哄、骗、吓的情况下购买一些作用不大或者有 损健康的产品,主观上存在误导的故意,客观上造成消费者不必 要的损失,依法应当追究责任。提醒老年人要理性对待商家的促 销活动,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或 轻信街头巷尾来历不明的讲座及产品推销,谨防不法商家以免费 试用、赠送产品等伎俩诱骗消费。(案例提供:广东省江门市消费者委员会)
类型七:恐吓式推销
案例:82岁的吴先生,2014年做了脑部手术后,身体状况 欠佳,经老同事介绍,在深圳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陆续购买了多 种不同名目的产品。2015年12月17日,该公司销售员再次以恐 吓性的方式向吴先生推销产品:“脑室闭合不全、脑瘫痪、脑休 克、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破裂,不预防就会脑死亡、脑痴呆。医院 治不好,我们能治好。”在对方的一连串攻势之下,老人家言 听计从地购买了该公司的姬松茸压片糖果55瓶,共计金额245000 元,平均每瓶4454元。2016年初,吴先生去医院做了全身复查, 主治医生称不用食用任何保健品。吴先生意识到被骗,多次和该 公司人员沟通,要求退还所有保健品费用,皆无果。
提醒:此案经多方努力,于2017年3•15期间作为典型案例在 媒体播出后,迫于各种压力,经营者主动联系消费者退回20万元 费用。该案例再次反映了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消费领域尤其 是保健品领域,仍面临诸多风险隐患,保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仍然任重道远。(案例提供: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六、如何正确选购保健食品
购买保健食品要提防这几个字眼
“迅速起效”。即使是药品,也不是都能迅速达到治疗效 果。如果服用后确实效果显著,可能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 成分,这些成分很可能廉价、副作用多,甚至可能已被淘汰。
“治疗多种疾病”。各种疾病的机理不同,对应的药物也有 区别。一种药品如果对应很多种疾病,往往意味着它的特异性不 强,作用温和,也就是效果不显著。保健品在这方面也类似,且 只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
“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 未完全攻克,不可能通过保健品彻底治愈。 “纯天然成分”。这往往是商家重点宣传的卖点,但大家应 注意,“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应合理使用。中药是 天然成分,但也要讲究药材的炮制和辨证施治。
“最新技术、最高科学”。 如果看到“最新技术”“最高 科学”这些绝对化的话语时也要警惕,因为这些字眼在包装盒上 不被批准使用,所以这些保健食品很可能是假冒的。此外,“祖 传秘方”等也是法律不许可使用的禁忌语。
如何正确识别和食用保健食品
1.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识(“蓝帽子”) 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通过官网查询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真伪情 况,有两种途径: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 查询→保健食品;2)保健食品批准产品信息手机查询系统。
2.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 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
3.购买保健食品要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忌盲目购 买食用。
4.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将保健食品作为灵丹妙药。
5.食用保健食品应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6.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 正常饮食。
7.不能食用超过所标示有效期和变质的保健食品。
8.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应到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商场、超 市、药店购买保健食品,不可随意听信推销。
警惕保健品添加药物成分
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用保健食品具有调节机体 功能作用。如果服用了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或许会有 显著“效果”,却也很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会危及生命。一 些保健品在宣传促销时,以患者“亲身经历”介绍产品功效、含 有产品功效的断言或保证、宣称功效与产品说明书不相符等,消 费者切莫轻信,以免上当受骗。此外,每个产品的成分、剂量和 品牌效应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切忌以价格高低来衡量保健效果 强弱。
小心保健食品中的这些中药成分
生活中,不少“不差钱”的老年人都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 改善身体状态。但一些保健品中可能藏着“药食同源”的中药,如果与正在服用的西药相遇,可能会影响健康。
所以,老年朋友在购买保健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健品 包装上的重要内容,如批准文号、功效成分、保健作用及保健功 能、适宜人群或不适宜人群、禁忌等。存在基础病正服用药物的 患者,吃保健品前和医生说明一下,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停用 保健品。
七、消费维权途径
如发现假冒或不合格保健食品,可以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记得保留购买的实物包装票据,记录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等相 关信息;如果所使用的产品宣传“治好了”某些慢性病时,就涉 及虚假宣传问题,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最好有录音、 录像等相关证据;如果遇到被设圈套购买高价保健食品或引诱汇 款的,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因为这已涉及到诈骗等 违法行为。
相关问题投诉电话如下:
消费维权投诉:12315
食品、药品投诉:12331
产品质量问题投诉:12365
价格问题投诉:12358
医疗服务投诉:12320
- 选购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电子门锁(2024-10-10)
- 书包:提质升级大有可为——开学季·学生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一(2024-09-04)
- 茶饮甜品频现跨界营销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要“流量”更要“留量”(2024-08-27)
- 政策助力 让房车出行、低空旅游进入寻常百姓家(2024-08-20)
- 7月汽车保值率报告发布 豪华品牌更保值(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