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口罩的防护原理和选购佩戴注意事项
全民防控疫情,口罩是从医院到家庭最关心的商品。最近,钟南山院士也在号召大家,不要去疯抢N95口罩,把它留给真正需要的医护人员。那么,到底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戴什么类型的口罩?佩戴口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带着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主任钱辉。
网络口罩热文存在多处错误
近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转了一篇关于如何选购口罩的文字,阅读量非常高。但是,钱辉却给记者指出了这篇热文中存在的4个严重错误:
一是专业术语中所说的医用防护口罩,包括N95型医用口罩,但不包括KN95型口罩;二是从口罩分类看,没有所谓的防雾霾口罩,正确说法应为日常防护型口罩,执行的标准应该是GB-T 32610,而并非文中说的GB2626-2006;三是N95是口罩类型,不是产品名称,更不是3M公司的专属产品;四是文中提到的“正规口罩都有LA认证和QS标签”,这种说法不对,LA属于自愿性认证,QS准入已于2019年取消。
口罩并不复杂
在钱辉看来,很多人眼中神秘的口罩其实很简单:“说到底就是布”。据他介绍,不管是医用口罩还是工业用防护口罩,其主材料都一样,就是熔喷无纺布(材质多为聚丙烯),然后再根据产品类型,添加PP纺粘、PET涤纶针刺棉等材料。口罩的防护能力取决于两方面:过滤性能和防护效果。过滤性能主要靠材料,防护效果取决于口罩与面部的贴合度,比如鼻夹、耳带的设计等等。
很多人在买口罩的时候都会被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等一堆名词给绕得有点晕,甚至有的口罩外包装上也没有明确写清属于什么口罩。针对此,钱辉提供了一个好办法,即认准口罩外包装的执行标准,从数字就能分辨其到底是哪种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YY/T0969-2013;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N95口罩GB2626-2006+NIOSH认证;KN95口罩GB2626-2006。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医疗管理机构的建议,对于医护工作者等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建议使用:通过NIOSH认证的N95(对于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医用口罩;符合中国标准的医用防护口罩和KN95级别防护口罩(对于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通过FFP2认证(对于油性颗粒物和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4%)或KF94认证的口罩。
而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日常防护没必要选择防护级别那么高的口罩,因为防护级别越高,相对来说,戴起来的舒适度就越低。对于这个问题,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采访时也强调说,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就能够阻挡大部分的病毒和污染物,对于普通防护来说足够用了。
口罩不能洗
虽然专家都建议口罩是4到6个小时就得换,但是很多网友为了节省口罩,想出了消毒后二次使用的“妙招”,包括用微波炉高温杀菌、用蒸锅蒸、用烤箱烤等等。但是在钱辉看来,这些办法都不提倡,“从安全的角度,绝对不建议防护口罩二次利用”。
钱辉说,之所以口罩戴几个小时后就建议更换,是因为口罩内水汽过多会降低防护效果。前文提到,口罩的过滤材料是熔喷无纺布,这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吸附的原理来阻隔病毒、粉尘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如果长时间处于湿度较大的环节中,熔喷布的静电吸尘能力会被破坏,从而降低口罩的过滤效率,导致防护效果降低。同样,用水洗或者用高温蒸煮,也会使熔喷无纺布的静电吸附功能丧失,“那就真成了一块布了。”另外,研究表明,口罩吸附的污染物(病毒、细菌)会分布在口罩的表面和内部,目前没有办法通过消毒来完全杀灭细菌并保留阻隔功能。
口罩也有保质期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来不及买或者买不到口罩,只能戴上好几年前买的口罩。甚至有网友说,自己戴的还是2003年非典时期买的口罩。
钱辉表示,口罩也是有保质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容易导致口罩材料性质发生变化、破坏熔喷布的静电吸附能力,导致口罩过滤效率大大降低,从而失去防护作用。因此口罩企业一般都会在外包装上标准保质期或使用年限,一般是2~5年。他们在实验室测试发现,以N95型口罩为例,存放5年之后,防护效果大概要下降65%左右。
另外,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各地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可市面上依旧是供应吃紧。钱辉说,除了此次防控疫情需求量特别大之外,口罩生产还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识”:医用口罩生产完之后,不能马上销售,需要等上十几天。这是因为我国标准要求,合格的医用口罩不得检出几种特定的致病菌和细菌、真菌菌落总数量不应超标,因此企业在生产医用口罩时一般都会用环氧乙烷等进行杀菌消毒。为了避免口罩上的消毒剂残留过多,影响使用,所以医用口罩生产出来之后一般都会放置一段时间,让消毒剂慢慢释放后再上市销售。而普通口罩因不需要消毒,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记者发现,为了让呼吸顺畅一些,很多人选择带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在钱辉看来,如果普通人群佩戴,确实可以让自己舒服一些,但是如果是疑似或确认感染的病人,千万不能带这种口罩,因为这样可能会将飞沫排出口罩,传染其他人。
1.选购时,应选择标识齐全,有正规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日期的产品。必要时可以查看其是否经过有资质检测机构的检测。
2.应根据所处实际使用环境,选择不同防护等级的口罩。普通场景下,建议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日常防护型口罩;病毒传染期建议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下则须选择KN95等级及以上的产品。
3.现在市面上口罩类型有好几种,比如折叠型、杯型、鱼型等,优先选择与自己面部贴合程度高的口罩。如果贴合不好,过滤效率再好的口罩,也无法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4.呼吸困难者(如哮喘、肺气肿患者)及儿童应谨慎戴口罩。
1.佩戴前先闻一闻,如果有刺鼻或其他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佩戴,保持松紧适宜。
2.优先选择佩戴舒适、呼吸阻力小、重量轻的产品。一次性口罩使用至规定时间后,应坚决丢弃;可更换滤片口罩应及时更换滤片。
3.雾霾天气出行时,不建议选用呼吸阻力较大的工业防尘口罩代替日常防护型口罩。因其呼吸阻力较大,长时间佩戴容易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
全民防控疫情,口罩是从医院到家庭最关心的商品。最近,钟南山院士也在号召大家,不要去疯抢N95口罩,把它留给真正需要的医护人员。那么,到底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戴什么类型的口罩?佩戴口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带着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主任钱辉。
网络口罩热文存在多处错误
近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转了一篇关于如何选购口罩的文字,阅读量非常高。但是,钱辉却给记者指出了这篇热文中存在的4个严重错误:
一是专业术语中所说的医用防护口罩,包括N95型医用口罩,但不包括KN95型口罩;二是从口罩分类看,没有所谓的防雾霾口罩,正确说法应为日常防护型口罩,执行的标准应该是GB-T 32610,而并非文中说的GB2626-2006;三是N95是口罩类型,不是产品名称,更不是3M公司的专属产品;四是文中提到的“正规口罩都有LA认证和QS标签”,这种说法不对,LA属于自愿性认证,QS准入已于2019年取消。
口罩并不复杂
在钱辉看来,很多人眼中神秘的口罩其实很简单:“说到底就是布”。据他介绍,不管是医用口罩还是工业用防护口罩,其主材料都一样,就是熔喷无纺布(材质多为聚丙烯),然后再根据产品类型,添加PP纺粘、PET涤纶针刺棉等材料。口罩的防护能力取决于两方面:过滤性能和防护效果。过滤性能主要靠材料,防护效果取决于口罩与面部的贴合度,比如鼻夹、耳带的设计等等。
很多人在买口罩的时候都会被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等一堆名词给绕得有点晕,甚至有的口罩外包装上也没有明确写清属于什么口罩。针对此,钱辉提供了一个好办法,即认准口罩外包装的执行标准,从数字就能分辨其到底是哪种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YY/T0969-2013;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N95口罩GB2626-2006+NIOSH认证;KN95口罩GB2626-2006。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医疗管理机构的建议,对于医护工作者等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建议使用:通过NIOSH认证的N95(对于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医用口罩;符合中国标准的医用防护口罩和KN95级别防护口罩(对于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通过FFP2认证(对于油性颗粒物和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4%)或KF94认证的口罩。
而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日常防护没必要选择防护级别那么高的口罩,因为防护级别越高,相对来说,戴起来的舒适度就越低。对于这个问题,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采访时也强调说,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就能够阻挡大部分的病毒和污染物,对于普通防护来说足够用了。
口罩不能洗
虽然专家都建议口罩是4到6个小时就得换,但是很多网友为了节省口罩,想出了消毒后二次使用的“妙招”,包括用微波炉高温杀菌、用蒸锅蒸、用烤箱烤等等。但是在钱辉看来,这些办法都不提倡,“从安全的角度,绝对不建议防护口罩二次利用”。
钱辉说,之所以口罩戴几个小时后就建议更换,是因为口罩内水汽过多会降低防护效果。前文提到,口罩的过滤材料是熔喷无纺布,这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吸附的原理来阻隔病毒、粉尘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如果长时间处于湿度较大的环节中,熔喷布的静电吸尘能力会被破坏,从而降低口罩的过滤效率,导致防护效果降低。同样,用水洗或者用高温蒸煮,也会使熔喷无纺布的静电吸附功能丧失,“那就真成了一块布了。”另外,研究表明,口罩吸附的污染物(病毒、细菌)会分布在口罩的表面和内部,目前没有办法通过消毒来完全杀灭细菌并保留阻隔功能。
口罩也有保质期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来不及买或者买不到口罩,只能戴上好几年前买的口罩。甚至有网友说,自己戴的还是2003年非典时期买的口罩。
钱辉表示,口罩也是有保质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容易导致口罩材料性质发生变化、破坏熔喷布的静电吸附能力,导致口罩过滤效率大大降低,从而失去防护作用。因此口罩企业一般都会在外包装上标准保质期或使用年限,一般是2~5年。他们在实验室测试发现,以N95型口罩为例,存放5年之后,防护效果大概要下降65%左右。
另外,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各地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可市面上依旧是供应吃紧。钱辉说,除了此次防控疫情需求量特别大之外,口罩生产还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识”:医用口罩生产完之后,不能马上销售,需要等上十几天。这是因为我国标准要求,合格的医用口罩不得检出几种特定的致病菌和细菌、真菌菌落总数量不应超标,因此企业在生产医用口罩时一般都会用环氧乙烷等进行杀菌消毒。为了避免口罩上的消毒剂残留过多,影响使用,所以医用口罩生产出来之后一般都会放置一段时间,让消毒剂慢慢释放后再上市销售。而普通口罩因不需要消毒,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记者发现,为了让呼吸顺畅一些,很多人选择带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在钱辉看来,如果普通人群佩戴,确实可以让自己舒服一些,但是如果是疑似或确认感染的病人,千万不能带这种口罩,因为这样可能会将飞沫排出口罩,传染其他人。
1.选购时,应选择标识齐全,有正规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日期的产品。必要时可以查看其是否经过有资质检测机构的检测。
2.应根据所处实际使用环境,选择不同防护等级的口罩。普通场景下,建议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日常防护型口罩;病毒传染期建议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下则须选择KN95等级及以上的产品。
3.现在市面上口罩类型有好几种,比如折叠型、杯型、鱼型等,优先选择与自己面部贴合程度高的口罩。如果贴合不好,过滤效率再好的口罩,也无法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4.呼吸困难者(如哮喘、肺气肿患者)及儿童应谨慎戴口罩。
1.佩戴前先闻一闻,如果有刺鼻或其他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佩戴,保持松紧适宜。
2.优先选择佩戴舒适、呼吸阻力小、重量轻的产品。一次性口罩使用至规定时间后,应坚决丢弃;可更换滤片口罩应及时更换滤片。
3.雾霾天气出行时,不建议选用呼吸阻力较大的工业防尘口罩代替日常防护型口罩。因其呼吸阻力较大,长时间佩戴容易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
- “针眼螃蟹”被注水是真是假(2024-09-05)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黄鳝真是“嗑药鱼”吗?(2024-09-05)
- 运动“能量包” 最美是香蕉 专家提醒:普通人应酌情适量食用(2024-08-15)
- 酱香型白酒新国标明年6月实施 消费者选择更多元(2024-08-06)
- 如何选购密封袋,21款密封袋测评结果来了(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