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质量强省要脚踏实地
——学习《质量发展纲要》的几点体会
提 要
《质量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顺利实现了质量“振兴”向“发展”的过渡,是质量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主管质量的政府工作部门,如何做好质量工作,关键还是要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着力抓好宏观质量管理、名牌发展战略、标准化体系建设、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等工作。
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作为质量强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顺利实现了质量“振兴”向“发展”的过渡,是质量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使质量工作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客观分析了新时期新阶段安徽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同时强调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加速提升全省产业整体水平。作为主管质量的政府部门,如何做好质量工作的二次接力,关键还是要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围绕《纲要》精神,结合安徽实际,谋在质监、干在质监,着力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宏观质量管理这个前提。宏观质量管理是对区域、行业总体质量状况加强分析和管理,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学习国务院《纲要》基础上,编制完成的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省质量发展的重点和措施。继续推进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为全省企业树立卓越质量标杆。突出建设质量强省的目标,注意实施“质量强市(县)、质量强企、质量强业”活动与质量强省活动的有机衔接,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和宏观质量管理,形成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二、抓好名牌发展战略这个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讲,品牌代表着质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要把名牌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加大对名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激发全社会的名牌创建热情,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名牌创建的工作格局。要围绕培育壮大安徽省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在对全省所有行业、企业筛选的基础上,编制名牌培育规划,加大引导鼓励扶持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产品的保护、开发等手段,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要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为手段,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尽快培育一批区域特色突出、质量标准水平先进、品牌带动辐射作用强、集聚效应明显的知名品牌示范区。
三、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这个基础。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完善标准化体系是做好质量强省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安徽省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突出抓好建立安徽省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安徽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等重点工作。加快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创新研制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进技术标准,建立一批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四、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这个关键。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质量进步的生力军,更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工作,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要切实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一把手”的质量安全教育力度,帮助企业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要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争取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在稳定高质量的环境中稳中求胜,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推行“一票否决”质量安全责任制,做到人人明确责任、个个严把质量关。
五、抓好质量安全监管这个核心。没有质量“安”省,就没有质量“兴”省、质量“强”省。因此,要建立企业质量安全定期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毫不松懈地抓好乳制品、酒类、添加剂等重点产品整治活动,坚决遏制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行为。深化风险监测工作,扩大品种和项目,切实做到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快速响应、快速研判、及时处置、科学发布、全面应对的能力。
六、抓好检验检测能力这个根本。保障质量安全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凭数据说话,靠技术执法。探索建设安徽检验检测科技产业园。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在合肥市探索建设检验检测集中园区,打造国内较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推进国家家电产品质检中心建设,新争取1~2家国家级质检中心获准筹建。围绕安徽省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完善省级质检中心的规划布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优势产业等领域,优化检测资源配置,满足产品质量监管和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实验室分类管理工作制度,探索名牌实验室创建工作,引导实验室争创卓越绩效奖。
七、抓好质量诚信体系这个难点。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全过程监管的重要基础,在保障质量安全方面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要大力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培育“诚实守信”质量文化,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全社会质量信用意识。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应用平台,实现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工业、统计等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有效性。要建立完善质量信用评价制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以及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推动信用安徽建设。
八、抓好政府主导作用这个保证。各级政府是推动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最积极因素、最重要力量,指导质量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对质量工作统筹规划,并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区、本行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力度,从资金、人才和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为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和文化、舆论氛围。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质量发展的直接参与者,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能,推动质量发展。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密切协调配合,资源共享,联合执法,形成环环相扣的质量监管的强大合力。
——学习《质量发展纲要》的几点体会
提 要
《质量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顺利实现了质量“振兴”向“发展”的过渡,是质量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主管质量的政府工作部门,如何做好质量工作,关键还是要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着力抓好宏观质量管理、名牌发展战略、标准化体系建设、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等工作。
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作为质量强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顺利实现了质量“振兴”向“发展”的过渡,是质量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使质量工作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客观分析了新时期新阶段安徽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同时强调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加速提升全省产业整体水平。作为主管质量的政府部门,如何做好质量工作的二次接力,关键还是要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围绕《纲要》精神,结合安徽实际,谋在质监、干在质监,着力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宏观质量管理这个前提。宏观质量管理是对区域、行业总体质量状况加强分析和管理,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学习国务院《纲要》基础上,编制完成的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省质量发展的重点和措施。继续推进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为全省企业树立卓越质量标杆。突出建设质量强省的目标,注意实施“质量强市(县)、质量强企、质量强业”活动与质量强省活动的有机衔接,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和宏观质量管理,形成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二、抓好名牌发展战略这个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讲,品牌代表着质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要把名牌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加大对名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激发全社会的名牌创建热情,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名牌创建的工作格局。要围绕培育壮大安徽省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在对全省所有行业、企业筛选的基础上,编制名牌培育规划,加大引导鼓励扶持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产品的保护、开发等手段,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要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为手段,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尽快培育一批区域特色突出、质量标准水平先进、品牌带动辐射作用强、集聚效应明显的知名品牌示范区。
三、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这个基础。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完善标准化体系是做好质量强省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安徽省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突出抓好建立安徽省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安徽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等重点工作。加快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创新研制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进技术标准,建立一批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四、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这个关键。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质量进步的生力军,更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工作,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要切实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一把手”的质量安全教育力度,帮助企业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要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争取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在稳定高质量的环境中稳中求胜,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推行“一票否决”质量安全责任制,做到人人明确责任、个个严把质量关。
五、抓好质量安全监管这个核心。没有质量“安”省,就没有质量“兴”省、质量“强”省。因此,要建立企业质量安全定期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毫不松懈地抓好乳制品、酒类、添加剂等重点产品整治活动,坚决遏制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行为。深化风险监测工作,扩大品种和项目,切实做到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快速响应、快速研判、及时处置、科学发布、全面应对的能力。
六、抓好检验检测能力这个根本。保障质量安全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凭数据说话,靠技术执法。探索建设安徽检验检测科技产业园。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在合肥市探索建设检验检测集中园区,打造国内较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推进国家家电产品质检中心建设,新争取1~2家国家级质检中心获准筹建。围绕安徽省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完善省级质检中心的规划布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优势产业等领域,优化检测资源配置,满足产品质量监管和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实验室分类管理工作制度,探索名牌实验室创建工作,引导实验室争创卓越绩效奖。
七、抓好质量诚信体系这个难点。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全过程监管的重要基础,在保障质量安全方面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要大力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培育“诚实守信”质量文化,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全社会质量信用意识。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应用平台,实现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工业、统计等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有效性。要建立完善质量信用评价制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以及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推动信用安徽建设。
八、抓好政府主导作用这个保证。各级政府是推动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最积极因素、最重要力量,指导质量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对质量工作统筹规划,并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区、本行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力度,从资金、人才和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为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和文化、舆论氛围。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质量发展的直接参与者,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能,推动质量发展。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密切协调配合,资源共享,联合执法,形成环环相扣的质量监管的强大合力。
- 宁夏出台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2-12-04)
- 武汉质监在党旗下奋进(2012-11-28)
- 全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知识竞赛试题(2012-08-09)
- 学习《质量发展纲要》的几点认识(2012-08-03)
- 追求卓越 创新发展(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