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创新挑战 促进科技向善——这份文件将进一步规范科技伦理审查
近年来,“AI换脸”“基因编辑婴儿”等社会热点广受关注。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近日印发了《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立足我国科技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特点,重点解决科技伦理审查职责不明确、程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的正确方向。
——科技伦理审查为何如此重要?
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不断强化科技伦理治理,就是为了解决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加速融合的“双刃剑”效应。
为确保科技向善,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至关重要。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提出了完善科技伦理审查规则流程,健全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设立标准、登记制度,建立科技伦理审查结果专家复核机制等具体要求。
在遵循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防范化解科技创新活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科技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
——划定了哪些监管范围和管理职责?
据参与审查办法制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印发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是覆盖各领域科技伦理审查的综合性、通用性规定,对科技伦理审查的基本程序、标准、条件等提出统一要求,为各地方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创新主体等组织开展科技伦理审查提供了制度依据。
《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划定了科技伦理审查的主要范围,重点是可能影响人的合法权益和动物福利以及对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公共秩序、可持续发展等带来伦理风险的科技活动。提出要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客观评估、审慎对待不确定性和技术应用风险。
《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还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地方和各类创新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了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和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登记制度,对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及调查处理分工等作出规定。
——将对科技活动和科技人员产生哪些影响?
此次出台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明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按照职责权限和隶属关系建立本系统、本地方科技伦理审查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修订本系统、本地方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细则等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对纳入清单管理的科技活动的专家复核机制。
分析人士认为,这进一步为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开展科技伦理审查工作明确了分工。
同时,科技部还将加强国家科技伦理管理信息登记平台建设,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加强科技伦理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开展科技伦理审查工作将更加便捷高效。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类创新主体要切实履行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健全本单位科技伦理审查监管机制,加强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强对本单位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和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科技类社团可制定本领域的科技伦理审查具体规范和指南,为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提供细化指导。
此外,科技人员自身应更加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规范,及时学习科技伦理知识,提高科技伦理意识,按要求申请伦理审查,关注科技活动中的伦理风险变化,遇到问题及时报告。
近年来,“AI换脸”“基因编辑婴儿”等社会热点广受关注。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近日印发了《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立足我国科技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特点,重点解决科技伦理审查职责不明确、程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的正确方向。
——科技伦理审查为何如此重要?
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不断强化科技伦理治理,就是为了解决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加速融合的“双刃剑”效应。
为确保科技向善,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至关重要。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提出了完善科技伦理审查规则流程,健全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设立标准、登记制度,建立科技伦理审查结果专家复核机制等具体要求。
在遵循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防范化解科技创新活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科技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
——划定了哪些监管范围和管理职责?
据参与审查办法制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印发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是覆盖各领域科技伦理审查的综合性、通用性规定,对科技伦理审查的基本程序、标准、条件等提出统一要求,为各地方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创新主体等组织开展科技伦理审查提供了制度依据。
《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划定了科技伦理审查的主要范围,重点是可能影响人的合法权益和动物福利以及对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公共秩序、可持续发展等带来伦理风险的科技活动。提出要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客观评估、审慎对待不确定性和技术应用风险。
《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还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地方和各类创新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了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和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登记制度,对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及调查处理分工等作出规定。
——将对科技活动和科技人员产生哪些影响?
此次出台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明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按照职责权限和隶属关系建立本系统、本地方科技伦理审查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修订本系统、本地方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细则等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对纳入清单管理的科技活动的专家复核机制。
分析人士认为,这进一步为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开展科技伦理审查工作明确了分工。
同时,科技部还将加强国家科技伦理管理信息登记平台建设,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加强科技伦理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开展科技伦理审查工作将更加便捷高效。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类创新主体要切实履行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健全本单位科技伦理审查监管机制,加强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强对本单位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和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科技类社团可制定本领域的科技伦理审查具体规范和指南,为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提供细化指导。
此外,科技人员自身应更加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规范,及时学习科技伦理知识,提高科技伦理意识,按要求申请伦理审查,关注科技活动中的伦理风险变化,遇到问题及时报告。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