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专利,国办发文!
10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从提升专利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这些要点值得关注——
关于盘活存量专利
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
建立市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全覆盖。
由高校、科研机构组织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依托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统一线上登记入库。
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按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促成供需对接。
基于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评价、专利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愿的反馈情况,识别存量专利产业化潜力,分层构建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
加强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等各方协同,根据存量专利分层情况,采取差异化推广措施。
针对高价值存量专利,匹配政策、服务、资本等优质资源,推动实现快速转化。
在盘活存量专利的同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活动中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与企业联合攻关,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
关于打通专利转化关键堵点
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
探索高校和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模式,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
对达成并备案的专利开放许可,依法依规予以技术合同登记认定。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
强化职务发明规范管理,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
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条款审查,合理约定权利归属与收益分配。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多种途径筹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资金和运营基金。
推动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代理等服务招标机制。
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涉及专利的考核中,要突出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的导向,避免设置专利申请量约束性指标,不得将财政资助奖励政策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
在各级各类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要将专利的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不得直接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条件。
出台中央企业高价值专利工作指引,引导企业提高专利质量效益。
启动实施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加强跟踪监测和评价反馈,对于授权超过5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专利,国家可以无偿实施,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无偿实施,促进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高价值专利产出和实施。
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加强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一体推进专利保护和运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关于加快专利价值实现
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
推动专项支持的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规范化培育和投后管理。
支持开展企业上市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加强与证券交易所联动,有效降低上市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
以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为主体,协同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和发现一批弥补共性技术短板、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推动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加快形成市场优势。
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遵循市场规则,建设运营重点产业专利池。
深入实施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出台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指引,推动创新主体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
面向未来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鼓励探索专利开源等运用新模式。
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
加快完善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平台,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作为衡量专利转化实施情况的基础依据。
围绕专利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中的实际贡献,制定出台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国家标准,分产业领域开展统一认定。
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健全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核算与发布机制,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监测评价。
关于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
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
完善专利权转让登记机制,完善专利开放许可相关交易服务、信用监管、纠纷调解等配套措施。
创新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运用模式。
优化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运用网络。
建立统一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推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专利转化供需信息一点发布、全网通达。
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相关基础数据统计发布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鼓励开发智能化评估工具。
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进出口等各类数据集成和监测机制。
2024年底前,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与专利转让、许可登记备案信息共享,扩大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实施许可备案覆盖面。
关于金融支持及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知识产权融资信贷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广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管理风险补偿基金等机制安排,优化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模式。
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范围。
完善全国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扩展数据共享范围。
探索创业投资等多元资本投入机制,通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专利产业化的资金支持,支持以“科技成果+认股权”方式入股企业。
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的“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
完善知识产权保险服务体系,探索推行涉及专利许可、转化、海外布局、海外维权等保险新产品。
落实好支持专利转化运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各地区要加大专利转化运用投入保障,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专利转化运用。
关于构建良好服务生态、营造良好环境
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
引导树立以促进专利产业化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提供集成化专利转化运用解决方案。
培育一批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家型人才,参与服务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助力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转化运用。
加大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供给,鼓励开发好使管用的信息服务产品。
面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精准对接活动。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优化升级,到2025年,高质量建设2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畅通知识产权要素国际循环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贸易。
加快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推出更多技术进出口便利化举措,引导银行为技术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外汇结算服务。
鼓励海外专利权人、外商投资企业等按照自愿平等的市场化原则,转化实施专利技术。
建立健全国际大科学计划知识产权相关规则,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纵深发展。
探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等开展专利推广应用和普惠共享,鼓励国际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开放实施。
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健全便民利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
加强宣传引导和经验总结,及时发布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
10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从提升专利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这些要点值得关注——
关于盘活存量专利
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
建立市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全覆盖。
由高校、科研机构组织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依托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统一线上登记入库。
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按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促成供需对接。
基于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评价、专利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愿的反馈情况,识别存量专利产业化潜力,分层构建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
加强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等各方协同,根据存量专利分层情况,采取差异化推广措施。
针对高价值存量专利,匹配政策、服务、资本等优质资源,推动实现快速转化。
在盘活存量专利的同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活动中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与企业联合攻关,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
关于打通专利转化关键堵点
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
探索高校和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模式,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
对达成并备案的专利开放许可,依法依规予以技术合同登记认定。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
强化职务发明规范管理,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
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条款审查,合理约定权利归属与收益分配。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多种途径筹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资金和运营基金。
推动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代理等服务招标机制。
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涉及专利的考核中,要突出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的导向,避免设置专利申请量约束性指标,不得将财政资助奖励政策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
在各级各类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要将专利的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不得直接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条件。
出台中央企业高价值专利工作指引,引导企业提高专利质量效益。
启动实施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加强跟踪监测和评价反馈,对于授权超过5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专利,国家可以无偿实施,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无偿实施,促进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高价值专利产出和实施。
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加强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一体推进专利保护和运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关于加快专利价值实现
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
推动专项支持的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规范化培育和投后管理。
支持开展企业上市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加强与证券交易所联动,有效降低上市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
以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为主体,协同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和发现一批弥补共性技术短板、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推动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加快形成市场优势。
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遵循市场规则,建设运营重点产业专利池。
深入实施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出台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指引,推动创新主体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
面向未来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鼓励探索专利开源等运用新模式。
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
加快完善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平台,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作为衡量专利转化实施情况的基础依据。
围绕专利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中的实际贡献,制定出台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国家标准,分产业领域开展统一认定。
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健全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核算与发布机制,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监测评价。
关于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
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
完善专利权转让登记机制,完善专利开放许可相关交易服务、信用监管、纠纷调解等配套措施。
创新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运用模式。
优化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运用网络。
建立统一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推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专利转化供需信息一点发布、全网通达。
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相关基础数据统计发布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鼓励开发智能化评估工具。
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进出口等各类数据集成和监测机制。
2024年底前,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与专利转让、许可登记备案信息共享,扩大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实施许可备案覆盖面。
关于金融支持及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知识产权融资信贷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广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管理风险补偿基金等机制安排,优化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模式。
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范围。
完善全国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扩展数据共享范围。
探索创业投资等多元资本投入机制,通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专利产业化的资金支持,支持以“科技成果+认股权”方式入股企业。
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的“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
完善知识产权保险服务体系,探索推行涉及专利许可、转化、海外布局、海外维权等保险新产品。
落实好支持专利转化运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各地区要加大专利转化运用投入保障,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专利转化运用。
关于构建良好服务生态、营造良好环境
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
引导树立以促进专利产业化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提供集成化专利转化运用解决方案。
培育一批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家型人才,参与服务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助力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转化运用。
加大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供给,鼓励开发好使管用的信息服务产品。
面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精准对接活动。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优化升级,到2025年,高质量建设2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畅通知识产权要素国际循环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贸易。
加快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推出更多技术进出口便利化举措,引导银行为技术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外汇结算服务。
鼓励海外专利权人、外商投资企业等按照自愿平等的市场化原则,转化实施专利技术。
建立健全国际大科学计划知识产权相关规则,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纵深发展。
探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等开展专利推广应用和普惠共享,鼓励国际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开放实施。
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健全便民利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
加强宣传引导和经验总结,及时发布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