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解读
一、《实施方案》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工作目标,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持续完善慢性病防治政策支持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配合,对居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发病情况进行监测,深入研究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持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早诊早治、科普宣教和能力培训,取得一定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地生效,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方案》有哪些主要特点?
《实施方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当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短板,进一步完善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成效,确保“健康中国行动”有关目标落到实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集中各方力量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从源头入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二是注重关口前移,坚持预防为主,聚焦健康全过程。立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以健康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风险因素控制,完善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康复服务的一体化全流程管理。
三是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着力探索拓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服务范围,加大早诊早治力度,持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工作。同时,建立更加紧密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三、《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含什么?
《实施方案》明确了2023-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并提出了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需达到的目标,并围绕工作目标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一方面要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健康政策;另一方面要树立个人健康观念,加强健康监测。
二是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向公众提供权威健康知识,拓展健康知识传播渠道,丰富健康资讯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
三是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监测,不断提高监测质量。拓展监测网络,持续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提高监测效率及质量,规范信息管理,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四是强化关口前移,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三高共管”力度以及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力度;加强综合评估,拓展机会性筛查;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技术指南、操作规范;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新模式,推广智能化预防与诊疗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
五是完善急救体系,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断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畅通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或)临床路径。
六是加强科技创新攻关,解决防控关键技术问题。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和协同网络建设,持续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整体科技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为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四、《实施方案》有哪些保障措施?
为保障各项目标的实现,《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责任,明确职责和分工。二是加强统筹协调,与各项健康中国专项行动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形成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强大合力。三是狠抓督促落实,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督促指导,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切实保障防治工作效果。
一、《实施方案》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工作目标,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持续完善慢性病防治政策支持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配合,对居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发病情况进行监测,深入研究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持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早诊早治、科普宣教和能力培训,取得一定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地生效,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方案》有哪些主要特点?
《实施方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当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短板,进一步完善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成效,确保“健康中国行动”有关目标落到实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集中各方力量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从源头入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二是注重关口前移,坚持预防为主,聚焦健康全过程。立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以健康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风险因素控制,完善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康复服务的一体化全流程管理。
三是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着力探索拓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服务范围,加大早诊早治力度,持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工作。同时,建立更加紧密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三、《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含什么?
《实施方案》明确了2023-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并提出了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需达到的目标,并围绕工作目标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一方面要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健康政策;另一方面要树立个人健康观念,加强健康监测。
二是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向公众提供权威健康知识,拓展健康知识传播渠道,丰富健康资讯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
三是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监测,不断提高监测质量。拓展监测网络,持续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提高监测效率及质量,规范信息管理,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四是强化关口前移,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三高共管”力度以及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力度;加强综合评估,拓展机会性筛查;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技术指南、操作规范;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新模式,推广智能化预防与诊疗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
五是完善急救体系,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断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畅通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或)临床路径。
六是加强科技创新攻关,解决防控关键技术问题。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和协同网络建设,持续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整体科技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为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四、《实施方案》有哪些保障措施?
为保障各项目标的实现,《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责任,明确职责和分工。二是加强统筹协调,与各项健康中国专项行动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形成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强大合力。三是狠抓督促落实,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督促指导,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切实保障防治工作效果。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