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审计整改报告三大看点
26日公布的2022年度审计整改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对于2022年度(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审计工作报告查出的问题,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共整改问题金额957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600多项,追责问责2540多人。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决定着审计监督最终效能。上一年度审计整改工作成效如何?有哪些新变化?“改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后续推进?记者采访了权威人士。
看成效: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
“查”不是目的,“改”才是关键。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海告诉记者,今年6月公布的202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所有问题及建议已全部纳入此次整改范围。本着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原则,审计署将审计发现问题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三种类型分别提出整改要求,共向138个地方、部门、单位印发整改通知和清单。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审计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推动审计整改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中有92%已完成整改,要求分阶段整改的问题总体进展顺利,要求持续整改的问题制定了措施和计划。
地方财政管理不严、中央部门所属单位问题多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形成损失浪费……此前,审计署围绕中央财政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重大项目实施进行了审计,并对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
整改报告显示:46个地区已将违规举借的196亿元隐性债务录入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系统,通过废除政府回购条款、支付拖欠工程款等偿还隐性债务110.21亿元,追责问责44人;针对利用中央部门职权或行业资源违规牟利、收费或转嫁摊派的问题,27家所属单位通过不再授予合作企业特许经营权、停止出借资质证书等整改2.95亿元;针对部分PPP项目形成损失浪费问题,各地稳妥处置进展缓慢或停工烂尾项目,调整项目投资方式、压缩投资规模或引入新经营主体等,推动14个项目取得明显进展……
林海表示,在2022年度的审计整改工作中,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解决了一些不利于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推动追赃挽损、节用裕民,更加彰显审计的独特监督作用。
看变化: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取得新突破
2022年以来,经中央审计委员会批准,审计机关积极探索构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既把握总体、努力做到全覆盖,又突出重点、以重点问题深入整改引领全面整改推进。报告显示,今年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具体来看,在督促被审计单位全面履行整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专项整改贯通协作更加顺畅高效:比如,关于“9省通过虚报校舍面积等多申领6.47亿元,10省未按规定办法分配6.35亿元”的问题,财政部、教育部在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中,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作为重点;重点督办范围得到有效拓展:审计署将300多起重大问题线索移送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查办或督办,尤其是针对经济纪律执行松弛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深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人大等各类监督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
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基础。202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关注的新问题以及审计建议中的一些新导向,通过审计整改更好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财政部继续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对2024年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开展审核,着力提升绩效评价报告质量,把审核结果与预算安排、绩效考核等挂钩;国家发展改革委强化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促进各项宏观政策衔接协同;科技部建立专业机构科研诚信黑名单,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审计发现问题涉及领域多、牵扯范围广。实践充分证明,很多问题的最终解决仅凭某一家单打独斗行不通,必须打好‘组合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表示,审计整改工作还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机统筹治已病和防未病、治当下和管长远的关系,以有力有效的审计整改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看后续:强化源头治理确保政令畅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今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受外部条件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制约,“改不到位”的现象依旧存在。整改报告显示,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还有部分尚未整改到位,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问题中也存在少数未及时整改、虚假整改、违规整改等。
汪德华认为,一方面,近年来审计查出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交织,有的甚至涉及国家治理体系层面,造成整改难度相应加大;另一方面,监督贯通协作还存在短板,有的部门对审计移送的重大问题线索查办、反馈不够及时,个别地方还将应由本级承担的整改责任向基层转嫁,对下级报送的整改结果查核不够严格,导致整改压力在传导中层层衰减。
对尚未完成整改等问题,林海表示,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已对后续整改工作作出安排。一是分类处理;二是强化源头治理,深挖问题根源,突出建章立制;三是加强追责问责,视情况将审计整改纳入领导干部政绩正负面清单,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从严问责,确保整改“动真格”。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能一阵风、走过场。”汪德华说,在深入分析审计查出问题“病根”的同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扛牢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从而推动整改合规到位、扎实有效,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26日公布的2022年度审计整改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对于2022年度(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审计工作报告查出的问题,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共整改问题金额957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600多项,追责问责2540多人。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决定着审计监督最终效能。上一年度审计整改工作成效如何?有哪些新变化?“改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后续推进?记者采访了权威人士。
看成效: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
“查”不是目的,“改”才是关键。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海告诉记者,今年6月公布的202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所有问题及建议已全部纳入此次整改范围。本着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原则,审计署将审计发现问题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三种类型分别提出整改要求,共向138个地方、部门、单位印发整改通知和清单。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审计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推动审计整改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中有92%已完成整改,要求分阶段整改的问题总体进展顺利,要求持续整改的问题制定了措施和计划。
地方财政管理不严、中央部门所属单位问题多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形成损失浪费……此前,审计署围绕中央财政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重大项目实施进行了审计,并对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
整改报告显示:46个地区已将违规举借的196亿元隐性债务录入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系统,通过废除政府回购条款、支付拖欠工程款等偿还隐性债务110.21亿元,追责问责44人;针对利用中央部门职权或行业资源违规牟利、收费或转嫁摊派的问题,27家所属单位通过不再授予合作企业特许经营权、停止出借资质证书等整改2.95亿元;针对部分PPP项目形成损失浪费问题,各地稳妥处置进展缓慢或停工烂尾项目,调整项目投资方式、压缩投资规模或引入新经营主体等,推动14个项目取得明显进展……
林海表示,在2022年度的审计整改工作中,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解决了一些不利于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推动追赃挽损、节用裕民,更加彰显审计的独特监督作用。
看变化: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取得新突破
2022年以来,经中央审计委员会批准,审计机关积极探索构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既把握总体、努力做到全覆盖,又突出重点、以重点问题深入整改引领全面整改推进。报告显示,今年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具体来看,在督促被审计单位全面履行整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专项整改贯通协作更加顺畅高效:比如,关于“9省通过虚报校舍面积等多申领6.47亿元,10省未按规定办法分配6.35亿元”的问题,财政部、教育部在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中,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作为重点;重点督办范围得到有效拓展:审计署将300多起重大问题线索移送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查办或督办,尤其是针对经济纪律执行松弛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深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人大等各类监督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
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基础。202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关注的新问题以及审计建议中的一些新导向,通过审计整改更好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财政部继续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对2024年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开展审核,着力提升绩效评价报告质量,把审核结果与预算安排、绩效考核等挂钩;国家发展改革委强化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促进各项宏观政策衔接协同;科技部建立专业机构科研诚信黑名单,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审计发现问题涉及领域多、牵扯范围广。实践充分证明,很多问题的最终解决仅凭某一家单打独斗行不通,必须打好‘组合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表示,审计整改工作还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机统筹治已病和防未病、治当下和管长远的关系,以有力有效的审计整改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看后续:强化源头治理确保政令畅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今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受外部条件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制约,“改不到位”的现象依旧存在。整改报告显示,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还有部分尚未整改到位,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问题中也存在少数未及时整改、虚假整改、违规整改等。
汪德华认为,一方面,近年来审计查出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交织,有的甚至涉及国家治理体系层面,造成整改难度相应加大;另一方面,监督贯通协作还存在短板,有的部门对审计移送的重大问题线索查办、反馈不够及时,个别地方还将应由本级承担的整改责任向基层转嫁,对下级报送的整改结果查核不够严格,导致整改压力在传导中层层衰减。
对尚未完成整改等问题,林海表示,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已对后续整改工作作出安排。一是分类处理;二是强化源头治理,深挖问题根源,突出建章立制;三是加强追责问责,视情况将审计整改纳入领导干部政绩正负面清单,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从严问责,确保整改“动真格”。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能一阵风、走过场。”汪德华说,在深入分析审计查出问题“病根”的同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扛牢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从而推动整改合规到位、扎实有效,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