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调查研究 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特约请三位专家学者围绕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历史依据、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等进行研讨,与读者共享。
嘉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 刘靖北
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韩振峰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刘西忠
主持人
记者 曲一琳
1.调查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主持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内容和宝贵品格。请各位专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谈谈理解与认识。
韩振峰:要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必须搞清楚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重要理论品质。做到实事求是,关键是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通过调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佳途径。其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任何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要检验这种认识和理论正确与否,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践。调查研究本质上就是在实践过程中把通过实践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总结,最后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我们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等,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最后,调查研究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就是以这一基本原理为基点的,调查研究实际上也是对我们党关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体现。由此看来,调查研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刘靖北: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这一观点既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指明了方向,又为我们不断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方面,通过深入调查弄清“实事”,全面掌握丰富、真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去“求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调查研究也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调查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因此,应统筹当前和长远,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把调查研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使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
刘西忠:我们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调查研究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大兴调查研究,推动领导干部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也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善于调查研究,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求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发展取向,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宝贵精神品格。
2.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
主持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请各位学者就此谈谈具体看法。
刘西忠: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在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次从中央层面部署大兴调查研究,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方针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例如:1941年8月,针对当时党内对于调查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对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作出了具体详细的指导。1961年初,在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这一年,中央领导同志相继深入基层第一线,摸清实际情况,制定“农业六十条”等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候道路抉择的制胜法宝,是党带领人民战胜重重困难挑战的重要密码。
韩振峰:的确如此,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帮助我们党认清国情现状、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围绕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农村农民问题、革命根据地建设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重要文章。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为了在全党兴起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关于农村调查》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进行过多次调查研究,仅在1956年上半年,他就在43天内听取了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写出《论十大关系》这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强调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012年12月,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多次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调研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为全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树立了光辉典范。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真贫、扶真贫,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制定精准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赴长江沿线考察,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等等。十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到了许多啃掉“硬骨头”、越过“险滩”的具体路径。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3.新时代调查研究的深远意义与推进路径
主持人:新时代新征程,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对此,调查研究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韩振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浪考验。中国式现代化犹如一艘在大海中勇毅前行的巨轮,要想使这艘巨轮达到理想的彼岸,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详细摸清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前进途中的各种优势因素、有利因素了然于胸,在“知己知彼”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在积极应对各种风浪考验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通过调查研究,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现实创造和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能进一步领略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性和时代性,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好“六个如何始终”问题,也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这些“独有难题”的表现形态、形成原因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同时通过调查研究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刘靖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只有深入扎实地调查研究,把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的基本状况、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和各种影响搞清楚,并作出精准分析和深入研判,才能为制定正确决策提供坚实基础,防止和减少我们的工作失误。当前,国内外形势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对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还知之不深,迫切需要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领导干部应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有力的贯彻落实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也是一个抓好落实、推动工作的过程。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现在的关键是狠抓落实。领导干部必须沉下去,深入做好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通过督查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培养和总结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盘,通过检查工作敦促整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调查研究也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虚心求教,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共饮一壶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积极回应群众所关切的热点问题,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从而使调查研究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呢?
刘靖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对策,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第二,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坚守人民情怀,以百姓心为心,把人民当亲人,带着感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真正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反映群众的意见。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群众经验,汲取群众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多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坚决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避免增加基层负担。
第三,在真刀真枪真正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气神,越是艰险越向前,聚焦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找准根源和症结,形成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应加强统筹谋划,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通过调查研究,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努力突破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刘西忠: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次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搞调查研究,真正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提高各种工作能力的开路先锋、化解各类矛盾问题的宝剑利器,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拓展决策信息来源。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应该接通“五条线”。接通“天线”,加强思想理论修养,把握理论研究前沿,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把握;接通“地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民情,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接通“内线”,充分调动政策研究机构的积极性,推动分管部门、分管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现各类决策信息的集成;接通“外线”,在决策中善于“众筹”,发挥智库作用,打造一个集聚和发挥专家智慧的有效平台;接通“网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调研,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
创新调查研究范式。领导干部既要亲力亲为、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又要充分调动政策研究机构的作用,在多方调查研究结果的综合比较、相互验证中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既开展实地调查、座谈访谈,掌握一手资料,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注重在海量的大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学会“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韩振峰:调查研究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搞好调查研究,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二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对调查研究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学会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微观与宏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辩证关系,坚持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以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思路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效,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特约请三位专家学者围绕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历史依据、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等进行研讨,与读者共享。
嘉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 刘靖北
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韩振峰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刘西忠
主持人
记者 曲一琳
1.调查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主持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内容和宝贵品格。请各位专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谈谈理解与认识。
韩振峰:要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必须搞清楚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重要理论品质。做到实事求是,关键是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通过调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佳途径。其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任何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要检验这种认识和理论正确与否,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践。调查研究本质上就是在实践过程中把通过实践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总结,最后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我们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等,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最后,调查研究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就是以这一基本原理为基点的,调查研究实际上也是对我们党关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体现。由此看来,调查研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刘靖北: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这一观点既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指明了方向,又为我们不断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方面,通过深入调查弄清“实事”,全面掌握丰富、真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去“求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调查研究也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调查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因此,应统筹当前和长远,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把调查研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使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
刘西忠:我们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调查研究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大兴调查研究,推动领导干部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也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善于调查研究,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求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发展取向,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宝贵精神品格。
2.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
主持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请各位学者就此谈谈具体看法。
刘西忠: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在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次从中央层面部署大兴调查研究,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方针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例如:1941年8月,针对当时党内对于调查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对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作出了具体详细的指导。1961年初,在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这一年,中央领导同志相继深入基层第一线,摸清实际情况,制定“农业六十条”等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候道路抉择的制胜法宝,是党带领人民战胜重重困难挑战的重要密码。
韩振峰:的确如此,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帮助我们党认清国情现状、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围绕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农村农民问题、革命根据地建设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重要文章。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为了在全党兴起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关于农村调查》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进行过多次调查研究,仅在1956年上半年,他就在43天内听取了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写出《论十大关系》这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强调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012年12月,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多次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调研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为全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树立了光辉典范。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真贫、扶真贫,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制定精准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赴长江沿线考察,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等等。十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到了许多啃掉“硬骨头”、越过“险滩”的具体路径。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3.新时代调查研究的深远意义与推进路径
主持人:新时代新征程,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对此,调查研究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韩振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浪考验。中国式现代化犹如一艘在大海中勇毅前行的巨轮,要想使这艘巨轮达到理想的彼岸,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详细摸清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前进途中的各种优势因素、有利因素了然于胸,在“知己知彼”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在积极应对各种风浪考验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通过调查研究,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现实创造和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能进一步领略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性和时代性,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好“六个如何始终”问题,也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这些“独有难题”的表现形态、形成原因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同时通过调查研究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刘靖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只有深入扎实地调查研究,把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的基本状况、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和各种影响搞清楚,并作出精准分析和深入研判,才能为制定正确决策提供坚实基础,防止和减少我们的工作失误。当前,国内外形势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对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还知之不深,迫切需要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领导干部应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有力的贯彻落实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也是一个抓好落实、推动工作的过程。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现在的关键是狠抓落实。领导干部必须沉下去,深入做好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通过督查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培养和总结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盘,通过检查工作敦促整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调查研究也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虚心求教,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共饮一壶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积极回应群众所关切的热点问题,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从而使调查研究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呢?
刘靖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对策,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第二,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坚守人民情怀,以百姓心为心,把人民当亲人,带着感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真正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反映群众的意见。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群众经验,汲取群众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多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坚决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避免增加基层负担。
第三,在真刀真枪真正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气神,越是艰险越向前,聚焦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找准根源和症结,形成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应加强统筹谋划,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通过调查研究,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努力突破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刘西忠: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次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搞调查研究,真正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提高各种工作能力的开路先锋、化解各类矛盾问题的宝剑利器,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拓展决策信息来源。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应该接通“五条线”。接通“天线”,加强思想理论修养,把握理论研究前沿,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把握;接通“地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民情,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接通“内线”,充分调动政策研究机构的积极性,推动分管部门、分管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现各类决策信息的集成;接通“外线”,在决策中善于“众筹”,发挥智库作用,打造一个集聚和发挥专家智慧的有效平台;接通“网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调研,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
创新调查研究范式。领导干部既要亲力亲为、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又要充分调动政策研究机构的作用,在多方调查研究结果的综合比较、相互验证中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既开展实地调查、座谈访谈,掌握一手资料,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注重在海量的大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学会“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韩振峰:调查研究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搞好调查研究,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二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对调查研究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学会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微观与宏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辩证关系,坚持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以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思路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效,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