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决定》每日问答 | 如何理解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形成合理的就医和诊疗格局。分级诊疗体系是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形成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可概括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国际上研究认为,约80%的疾病可通过初级卫生保健得以有效处置解决。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让群众能够就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并接受相关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病情超出基层诊疗处置能力时,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病情缓解稳定后需要继续治疗康复的,再转回基层进行治疗康复,方便群众在家门口获得需要的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包括分级诊疗体系在内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在推动基层首诊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发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3年,全国累计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3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门急诊诊疗人次占到52%。在促进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方面,大力发展医疗联合体,在城市建设医疗集团,在县域打造紧密型医共体,以薄弱专科和重大疾病诊疗为重点,组建专科联盟,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引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协同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8万余个,双向转诊人次数超过3032万,形成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患者双向转诊的新局面。在加强急慢分治方面,建立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胸痛、卒中、创伤等急诊急救中心,提高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开展家庭病房、上门护理等居家服务,更有效地满足急危重症与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群众就医的分级分层分流。实践证明,分级诊疗体系是先进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医疗费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和服务下沉,把城乡居民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制度保障。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虽然在我国已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距离党中央部署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未来5年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期,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来加快建设。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分级诊疗目标,认真落实《决定》部署,集中力量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力度,稳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健全薪酬、编制、职称等政策,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壮大基层高质量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务能力。二是以资源下沉为重点,健全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支持帮扶基层的长效机制。按照“统筹布局、分区包片”的原则,深化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组织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县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基层巡回医疗制度,促进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共享。推广远程医疗和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延伸。三是以紧密型医共体为重点,加强协同服务和统一管理。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形成人财物紧密结合的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促进资源共享、机构联动、信息互通、服务衔接。以重点疾病为切入点,为居民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四是以落实功能定位为重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加强地市级医院专科建设,发挥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突出其县域龙头地位,建设一批重点中心卫生院,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县域范围内就诊率。五是以引导医疗资源和患者合理流动为重点,推进医保支付和价格机制改革。发挥价格、医保报销政策对群众就诊的杠杆引导作用,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建设。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形成合理的就医和诊疗格局。分级诊疗体系是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形成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可概括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国际上研究认为,约80%的疾病可通过初级卫生保健得以有效处置解决。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让群众能够就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并接受相关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病情超出基层诊疗处置能力时,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病情缓解稳定后需要继续治疗康复的,再转回基层进行治疗康复,方便群众在家门口获得需要的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包括分级诊疗体系在内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在推动基层首诊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发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3年,全国累计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3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门急诊诊疗人次占到52%。在促进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方面,大力发展医疗联合体,在城市建设医疗集团,在县域打造紧密型医共体,以薄弱专科和重大疾病诊疗为重点,组建专科联盟,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引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协同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8万余个,双向转诊人次数超过3032万,形成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患者双向转诊的新局面。在加强急慢分治方面,建立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胸痛、卒中、创伤等急诊急救中心,提高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开展家庭病房、上门护理等居家服务,更有效地满足急危重症与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群众就医的分级分层分流。实践证明,分级诊疗体系是先进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医疗费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和服务下沉,把城乡居民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制度保障。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虽然在我国已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距离党中央部署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未来5年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期,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来加快建设。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分级诊疗目标,认真落实《决定》部署,集中力量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力度,稳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健全薪酬、编制、职称等政策,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壮大基层高质量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务能力。二是以资源下沉为重点,健全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支持帮扶基层的长效机制。按照“统筹布局、分区包片”的原则,深化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组织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县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基层巡回医疗制度,促进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共享。推广远程医疗和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延伸。三是以紧密型医共体为重点,加强协同服务和统一管理。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形成人财物紧密结合的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促进资源共享、机构联动、信息互通、服务衔接。以重点疾病为切入点,为居民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四是以落实功能定位为重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加强地市级医院专科建设,发挥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突出其县域龙头地位,建设一批重点中心卫生院,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县域范围内就诊率。五是以引导医疗资源和患者合理流动为重点,推进医保支付和价格机制改革。发挥价格、医保报销政策对群众就诊的杠杆引导作用,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建设。
- 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四个加快”——国家发改委谈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情况(2025-01-04)
- 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读高质量发展亮点(2025-01-04)
- “占优补优”,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2025-01-04)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去年推进高质量发展情况——“对推动今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充满信心”(2025-01-04)
- “五个严禁”“八个不得”……国办发文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20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