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力提效用好1万亿元国债(政策问答·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于两年内分批安排使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1万亿元国债资金覆盖哪些领域?如何强化资金监管、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本次增发国债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资金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使用,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
2023年12月,财政部分两批共下发8025亿元增发国债资金预算,主要用于支持京津冀等12个省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支持1336个县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以及修复灾毁农田共5400万亩;支持30个省份45个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等。
“在项目选择上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要严格落实“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要相匹配,防止资金闲置、沉淀,确保资金拨付到位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
加强国债资金监管,对于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至关重要。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财政系统将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等系统,对增发国债资金的分配下达、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对虚报冒领、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违规搞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建设以及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行为,从严从重查处问责。”王建凡说。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增发1万元国债资金全部投入使用以后,将积极带动国内需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项目监管,着力把项目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充分发挥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积极作用。
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于两年内分批安排使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1万亿元国债资金覆盖哪些领域?如何强化资金监管、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本次增发国债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资金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使用,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
2023年12月,财政部分两批共下发8025亿元增发国债资金预算,主要用于支持京津冀等12个省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支持1336个县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以及修复灾毁农田共5400万亩;支持30个省份45个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等。
“在项目选择上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要严格落实“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要相匹配,防止资金闲置、沉淀,确保资金拨付到位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
加强国债资金监管,对于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至关重要。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财政系统将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等系统,对增发国债资金的分配下达、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对虚报冒领、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违规搞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建设以及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行为,从严从重查处问责。”王建凡说。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增发1万元国债资金全部投入使用以后,将积极带动国内需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项目监管,着力把项目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充分发挥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积极作用。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