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政策问答·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3年,我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前11个月,全国一、二手房合计交易量实现同比正增长,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今年将如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加强预售资金监管,防止出现新的交付风险;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地方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房企总部所在城市政府和项目公司所在城市政府责任,坚决追回被抽调的预售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抓好“金融16条”及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各项政策落实。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目前,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从结构上看,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大部分地方债务水平也不高,并有较多资源和手段化解债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运用债务重组、置换等手段,分类施策化解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
——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近年来,经过持续改革化险,高风险银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已经较2019年峰值时压降几乎过半,存量高风险银行的改革方向和化险思路已经明确,正在稳步推动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风险较高的中小银行,要实施高强度监管,逐步使相关风险收敛。同时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一行一策”,谋划实施改革化险的路径以及相应举措,多措并举稳妥有序化解和处置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3年,我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前11个月,全国一、二手房合计交易量实现同比正增长,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今年将如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加强预售资金监管,防止出现新的交付风险;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地方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房企总部所在城市政府和项目公司所在城市政府责任,坚决追回被抽调的预售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抓好“金融16条”及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各项政策落实。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目前,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从结构上看,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大部分地方债务水平也不高,并有较多资源和手段化解债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运用债务重组、置换等手段,分类施策化解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
——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近年来,经过持续改革化险,高风险银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已经较2019年峰值时压降几乎过半,存量高风险银行的改革方向和化险思路已经明确,正在稳步推动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风险较高的中小银行,要实施高强度监管,逐步使相关风险收敛。同时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一行一策”,谋划实施改革化险的路径以及相应举措,多措并举稳妥有序化解和处置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