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知行合一 弘扬优良学风
学风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深刻阐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知与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尚书》中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中的“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等,都表达了对知行关系的思考。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入手,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行关系作出了深入透彻的论述,提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认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在知与行的关系中,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重点和关键。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以知促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与动物消极地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意识和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自觉活动。人们必须首先对世界形成一定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效。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过“知先行后”“知是行的主意”等观点。同时,也要坚持以行促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古代哲人也高度重视行,比如,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明代王阳明主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等。
对于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坚持知行合一,弘扬优良学风,首先要夯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知”,在学术探索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然,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不是淡化理论思辨的重要性,而是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先进的理论工具分析和研究实际。具体来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术研究的根本任务。调查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际、以行促知的重要方式,也是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的重要路径。解决真问题,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洞察、分析、研究这一系列大问题、真问题,就要坚持调查研究、以行促知,将研究的触角深深植入新时代社会实践沃土,从中汲取学术研究的营养、发现理论创新的富矿,获取丰富、鲜活、一手的感性材料,总结提炼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直接经验,把这些直接经验和查阅文献、学术交流得来的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全面的认识。
学术研究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种需要学者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开展的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实在在研究探索真问题,提出解决真问题的真办法,才能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学术贡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杨玉成]
学风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深刻阐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知与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尚书》中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中的“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等,都表达了对知行关系的思考。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入手,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行关系作出了深入透彻的论述,提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认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在知与行的关系中,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重点和关键。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以知促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与动物消极地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意识和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自觉活动。人们必须首先对世界形成一定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效。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过“知先行后”“知是行的主意”等观点。同时,也要坚持以行促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古代哲人也高度重视行,比如,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明代王阳明主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等。
对于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坚持知行合一,弘扬优良学风,首先要夯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知”,在学术探索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然,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不是淡化理论思辨的重要性,而是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先进的理论工具分析和研究实际。具体来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术研究的根本任务。调查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际、以行促知的重要方式,也是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的重要路径。解决真问题,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洞察、分析、研究这一系列大问题、真问题,就要坚持调查研究、以行促知,将研究的触角深深植入新时代社会实践沃土,从中汲取学术研究的营养、发现理论创新的富矿,获取丰富、鲜活、一手的感性材料,总结提炼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直接经验,把这些直接经验和查阅文献、学术交流得来的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全面的认识。
学术研究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种需要学者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开展的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实在在研究探索真问题,提出解决真问题的真办法,才能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学术贡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杨玉成]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