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有了崭新“施工图”
强化协同配合,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有了崭新“施工图”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手段和保护模式不断创新,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近日印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假冒伪劣、恶意侵权等行为出台一系列措施,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支撑。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有了崭新“施工图”。《方案》从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出发,致力于系统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谁来建”和“怎么建”等问题。《方案》提出了哪些目标任务?我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将出台哪些重点举措?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2023年9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会同上海市医保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建立医药采购专利侵权争议快速化解程序和企业自主承诺制度,严格保障司法判决和行政裁决的执行。
在山东,为探索破解电梯产业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难题,德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动成立跨区域的知识产权联盟“浙江南浔——山东宁津电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办、信息通报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促进创新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保护制度、保护手段和保护模式不断创新,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比如,近年来加快布局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就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它们为创新主体、经营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是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载体。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介绍,在这些机构的建设运行中,注重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地方保护体系建设相结合、与知识产权审查工作相结合,加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接,推动快速协同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全国已布局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1家,快速维权中心42家。全国主要的大城市、经济强市基本上建设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要小商品、快消商品产业集聚区基本建设了快速维权中心。
今年1至4月,全国知识产权快保护机构共受理维权案件3.5万件,平均办理周期2周;受理专利预审请求8.5万件,通过预审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内。目前,在快保护机构备案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超过15万家。
“《方案》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标准、执法司法、授权确权、保护管理、社会共治、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建设、能力支撑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郭雯表示,《方案》对于强化协同配合,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假冒伪劣、恶意侵权等行为,出台一系列措施
2023年4月,“伸缩手电筒”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何某向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提出处理请求,请求责令宁海某电塑厂立即停止制造、销售涉案侵权产品。宁海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根据涉案专利的专利权评价报告和网络平台成功维权记录,结合宁海某电塑厂承认涉案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抄袭何某专利产品的事实,依法采用简易程序审理,同步文书送达和证据调查环节,仅用28天即完成了案件审理,责令该电塑厂立即停止制造、销售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的手电筒,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模具,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将未售出的侵权产品投放市场。
近年来,假冒伪劣、恶意侵权等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广大经营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针对这些问题,《方案》出台一系列措施。
《方案》提出,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行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佟波介绍,专项行动对打击商标侵权等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作出重点部署,突出民生导向,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家居家装等为重点,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的侵权假冒,以及搭棚摆摊、特卖促销活动中销售假冒仿冒知名品牌商品等违法行为;对企业反映较多的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对于恶意侵权、情节严重侵权等行为,知识产权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备受关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丁广宇介绍:“在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技术类案件中,平均每件判赔额约1241万元,体现了对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2023年,全国法院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319件,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在江苏省泰州市,某娱乐公司由于侵犯音乐作品的放映权,招致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起诉。该公司在支付赔偿款项的同时,提出商量使用许可的意愿。当地的知识产权纠纷专职调解员找来双方当事人,并约见了音集协许可业务部门负责人,磋商赔偿许可并联解决。经过谈判,原告在坚持赔偿判决金额不变的前提下,对许可费用给予一定的优惠,双方达成一揽子解决的方案,完成了许可合同的网上签约。
社会共治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郭雯介绍,目前,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指导管理的调解组织达2000家;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送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0%;2023年,29个省(区、市)121家仲裁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仲裁工作,处理仲裁案件5249件,标的额超49亿元。
尚在探索的新领域、有待发展的新业态,往往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相关权益的确认和保护有一定的滞后性。《方案》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网络直播等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侵权活动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特点。淘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进一步完善内容和直播场景的线上维权,并持续为权利人的不同维权需求提供便捷的支持。截至2023年底,淘天集团知识产权平台权利人入驻量超69万,共计保护各类知识产权权利超过85万项。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上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极大提振了外资企业的投资信心。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表示:“我们将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估工作,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强化协同配合,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有了崭新“施工图”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手段和保护模式不断创新,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近日印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假冒伪劣、恶意侵权等行为出台一系列措施,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支撑。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有了崭新“施工图”。《方案》从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出发,致力于系统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谁来建”和“怎么建”等问题。《方案》提出了哪些目标任务?我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将出台哪些重点举措?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2023年9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会同上海市医保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建立医药采购专利侵权争议快速化解程序和企业自主承诺制度,严格保障司法判决和行政裁决的执行。
在山东,为探索破解电梯产业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难题,德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动成立跨区域的知识产权联盟“浙江南浔——山东宁津电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办、信息通报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促进创新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保护制度、保护手段和保护模式不断创新,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比如,近年来加快布局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就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它们为创新主体、经营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是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载体。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介绍,在这些机构的建设运行中,注重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地方保护体系建设相结合、与知识产权审查工作相结合,加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接,推动快速协同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全国已布局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1家,快速维权中心42家。全国主要的大城市、经济强市基本上建设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要小商品、快消商品产业集聚区基本建设了快速维权中心。
今年1至4月,全国知识产权快保护机构共受理维权案件3.5万件,平均办理周期2周;受理专利预审请求8.5万件,通过预审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内。目前,在快保护机构备案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超过15万家。
“《方案》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标准、执法司法、授权确权、保护管理、社会共治、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建设、能力支撑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郭雯表示,《方案》对于强化协同配合,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假冒伪劣、恶意侵权等行为,出台一系列措施
2023年4月,“伸缩手电筒”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何某向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提出处理请求,请求责令宁海某电塑厂立即停止制造、销售涉案侵权产品。宁海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根据涉案专利的专利权评价报告和网络平台成功维权记录,结合宁海某电塑厂承认涉案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抄袭何某专利产品的事实,依法采用简易程序审理,同步文书送达和证据调查环节,仅用28天即完成了案件审理,责令该电塑厂立即停止制造、销售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的手电筒,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模具,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将未售出的侵权产品投放市场。
近年来,假冒伪劣、恶意侵权等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广大经营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针对这些问题,《方案》出台一系列措施。
《方案》提出,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行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佟波介绍,专项行动对打击商标侵权等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作出重点部署,突出民生导向,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家居家装等为重点,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的侵权假冒,以及搭棚摆摊、特卖促销活动中销售假冒仿冒知名品牌商品等违法行为;对企业反映较多的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对于恶意侵权、情节严重侵权等行为,知识产权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备受关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丁广宇介绍:“在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技术类案件中,平均每件判赔额约1241万元,体现了对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2023年,全国法院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319件,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在江苏省泰州市,某娱乐公司由于侵犯音乐作品的放映权,招致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起诉。该公司在支付赔偿款项的同时,提出商量使用许可的意愿。当地的知识产权纠纷专职调解员找来双方当事人,并约见了音集协许可业务部门负责人,磋商赔偿许可并联解决。经过谈判,原告在坚持赔偿判决金额不变的前提下,对许可费用给予一定的优惠,双方达成一揽子解决的方案,完成了许可合同的网上签约。
社会共治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郭雯介绍,目前,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指导管理的调解组织达2000家;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送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0%;2023年,29个省(区、市)121家仲裁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仲裁工作,处理仲裁案件5249件,标的额超49亿元。
尚在探索的新领域、有待发展的新业态,往往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相关权益的确认和保护有一定的滞后性。《方案》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网络直播等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侵权活动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特点。淘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进一步完善内容和直播场景的线上维权,并持续为权利人的不同维权需求提供便捷的支持。截至2023年底,淘天集团知识产权平台权利人入驻量超69万,共计保护各类知识产权权利超过85万项。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上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极大提振了外资企业的投资信心。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表示:“我们将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估工作,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2025-01-07)
- 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2025-01-07)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5-01-07)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答记者问(2025-01-07)
-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