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矢志造福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人民”这个逻辑起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更有质量。
站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立场
立场问题向来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的根本问题,关系到政党、组织的性质和基本属性。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所有实践始终以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为目标,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和动因来面对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始终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以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党领导改革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好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挑战,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围绕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持续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深刻回答了改革“为了谁”的问题,生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握改革的价值旨归,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谋划制定落地举措,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坚持人民立场中行稳致远。
汇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伟力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宇下”的“知屋漏者”,是“草野”的“知政失者”。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才能确保全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中国波澜壮阔的几千年历史就是由中国人民书写的,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人民,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能够逐渐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不断蓬勃前进。进入新时代,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通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得以实现的,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不断完成。
这次全会文件的起草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典范。2023年11月27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议题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和部分干部群众意见。各方面提出191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作出221处修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他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其中很多的经验做法,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归纳出的第一手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好指导实践活动。只要我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和理论智慧。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带着问题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来到群众身边,积极与群众谈心交心,建立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善于通过调查研究、互联网平台、政务热线等各种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
突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共享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新时代肇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深刻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新时代以来,党推动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扩容下沉到社保、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我们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单列“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部分,且在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始终是一个“人”字。在推进全会精神落实上,要更加做好“人”的文章,注重从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中找准结合点、着力点、落脚点,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改革的实绩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具品质。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标准作为可监督、可比较的规范,是衡量工作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尺度,对改革的评价确立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是评价中国改革成效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推进的改革事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依据,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标准,这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和改革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坚持以正确政绩观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深刻认识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统一的,对上负责、对下负责都要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处理好“谋”与“做”的关系,谋划拟定改革措施要注重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坚决避免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的决策方式,对于改革的做法、改革的效果也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表扬,而是要充分听取群众评议,确保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既要坚持对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急事急办、应改快改,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注重打基础、挖源头、利长远,着眼标本兼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改革以制度等形式固定下来,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良好的大环境,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白皓]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矢志造福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人民”这个逻辑起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更有质量。
站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立场
立场问题向来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的根本问题,关系到政党、组织的性质和基本属性。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所有实践始终以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为目标,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和动因来面对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始终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以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党领导改革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好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挑战,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围绕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持续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深刻回答了改革“为了谁”的问题,生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握改革的价值旨归,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谋划制定落地举措,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坚持人民立场中行稳致远。
汇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伟力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宇下”的“知屋漏者”,是“草野”的“知政失者”。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才能确保全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中国波澜壮阔的几千年历史就是由中国人民书写的,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人民,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能够逐渐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不断蓬勃前进。进入新时代,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通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得以实现的,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不断完成。
这次全会文件的起草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典范。2023年11月27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议题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和部分干部群众意见。各方面提出191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作出221处修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他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其中很多的经验做法,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归纳出的第一手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好指导实践活动。只要我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和理论智慧。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带着问题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来到群众身边,积极与群众谈心交心,建立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善于通过调查研究、互联网平台、政务热线等各种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
突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共享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新时代肇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深刻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新时代以来,党推动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扩容下沉到社保、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我们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单列“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部分,且在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始终是一个“人”字。在推进全会精神落实上,要更加做好“人”的文章,注重从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中找准结合点、着力点、落脚点,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改革的实绩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具品质。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标准作为可监督、可比较的规范,是衡量工作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尺度,对改革的评价确立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是评价中国改革成效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推进的改革事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依据,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标准,这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和改革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坚持以正确政绩观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深刻认识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统一的,对上负责、对下负责都要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处理好“谋”与“做”的关系,谋划拟定改革措施要注重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坚决避免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的决策方式,对于改革的做法、改革的效果也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表扬,而是要充分听取群众评议,确保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既要坚持对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急事急办、应改快改,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注重打基础、挖源头、利长远,着眼标本兼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改革以制度等形式固定下来,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良好的大环境,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白皓]
- 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2025-01-10)
- 群众如何安置?房屋缘何受损严重?下一步重点在哪?相关部门回应关切(2025-01-10)
- 《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文件解读(2025-01-10)
- 电子计价秤技术新规出台 强化防作弊要求(2025-01-10)
- 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