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贴息比例提至1.5%——更多“真金白银”激励经营主体更新设备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接连迎来积极政策信号。
近日,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经营主体实施设备更新行动,纳入相关部门确定的备选项目清单,且银行向其发放的贷款获得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支持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
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又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对符合《通知》条件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中央财政贴息从每年1个百分点提高到每年1.5个百分点,贴息期限2年,贴息总规模200亿元。
这系列举措是对“优化金融支持”的具体落实。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关于“优化金融支持”的内容提到,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
“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部署,旨在让经营主体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是加快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说,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可以降低企业设备更新融资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有效放大政策激励和引导效果。
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前期相关财政贴息政策收效良好,广受经营主体关注和欢迎。按照《方案》有关要求,出台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利于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形成央地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有利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促进宏观政策向微观主体有效传导,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实现政府和市场“同频共振”。
丁明磊也认为,近期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支持范围,确保资金用于真正需要支持的项目。这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投资意愿、激发投资活力,促进经济循环,增强市场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贴息政策以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促进经营主体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重点支持先进产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市场条件。
“两个预拨”提振信心
财政贴息资金实行“两个预拨”机制,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财政部向各省级财政部门提前下达预算,预拨贴息资金。省级财政部门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21家商业银行落实贴息政策,定期向其省级分支机构预拨贴息资金,后续根据实际贷款情况据实结算。21家商业银行在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资金后,向经营主体收取利息时扣除预拨部分的利息,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丁明磊分析,“两个预拨”机制能更好提振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心、积极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根据《通知》,银行向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按照相关贷款资金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此前有关贴息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少数优惠信贷资金沉淀在经营主体账户中,未及时划付至供应商账户,影响政策实施效果。此次,中央财政完善贴息标准,明确按照相关贷款资金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予以贴息,对沉淀的优惠信贷资金不予贴息,意在更好引导经营主体及时划付资金,加速资金流转,加快经济循环,加力形成投资和消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又联合发布《措施》,将中央财政贴息比例提至1.5%,加力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政策协同形成合力
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变为支持经营主体的“真金白银”?怎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为推动财政贴息政策落到实处、早见成效,财政部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强化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协同,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撬动作用,与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多方统筹配合、协同发力,推动政策提质增效。
上述负责人说,大规模设备更新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任务重、要求高。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经营主体自愿申请、银行自主审贷;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财政、发展改革和行业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加强协同联动,及时共享财政贴息、备选企业名单、项目清单、再贷款清单等信息,合力支持金融机构加大相关贷款投放。
该负责人还提到,财政部门将主动履责,会同发展改革、行业管理及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经营主体了解贴息政策和操作流程。21家商业银行作为落实贴息政策的重要执行者,也要积极作为、下沉服务,落细落实各项支持措施,主动对接经营主体,有效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丁明磊建议,要加强资金信息管理。财政、发展改革、行业管理和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及时获取和传递有关贴息资金使用的信息。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贴息资金的拨付速度,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支持企业设备更新项目顺利开展。
“要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收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适用性和有效性。”丁明磊说,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贴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高效。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接连迎来积极政策信号。
近日,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经营主体实施设备更新行动,纳入相关部门确定的备选项目清单,且银行向其发放的贷款获得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支持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
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又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对符合《通知》条件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中央财政贴息从每年1个百分点提高到每年1.5个百分点,贴息期限2年,贴息总规模200亿元。
这系列举措是对“优化金融支持”的具体落实。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关于“优化金融支持”的内容提到,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
“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部署,旨在让经营主体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是加快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说,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可以降低企业设备更新融资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有效放大政策激励和引导效果。
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前期相关财政贴息政策收效良好,广受经营主体关注和欢迎。按照《方案》有关要求,出台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利于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形成央地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有利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促进宏观政策向微观主体有效传导,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实现政府和市场“同频共振”。
丁明磊也认为,近期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支持范围,确保资金用于真正需要支持的项目。这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投资意愿、激发投资活力,促进经济循环,增强市场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贴息政策以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促进经营主体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重点支持先进产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市场条件。
“两个预拨”提振信心
财政贴息资金实行“两个预拨”机制,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财政部向各省级财政部门提前下达预算,预拨贴息资金。省级财政部门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21家商业银行落实贴息政策,定期向其省级分支机构预拨贴息资金,后续根据实际贷款情况据实结算。21家商业银行在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资金后,向经营主体收取利息时扣除预拨部分的利息,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丁明磊分析,“两个预拨”机制能更好提振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心、积极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根据《通知》,银行向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按照相关贷款资金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此前有关贴息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少数优惠信贷资金沉淀在经营主体账户中,未及时划付至供应商账户,影响政策实施效果。此次,中央财政完善贴息标准,明确按照相关贷款资金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予以贴息,对沉淀的优惠信贷资金不予贴息,意在更好引导经营主体及时划付资金,加速资金流转,加快经济循环,加力形成投资和消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又联合发布《措施》,将中央财政贴息比例提至1.5%,加力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政策协同形成合力
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变为支持经营主体的“真金白银”?怎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为推动财政贴息政策落到实处、早见成效,财政部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强化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协同,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撬动作用,与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多方统筹配合、协同发力,推动政策提质增效。
上述负责人说,大规模设备更新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任务重、要求高。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经营主体自愿申请、银行自主审贷;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财政、发展改革和行业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加强协同联动,及时共享财政贴息、备选企业名单、项目清单、再贷款清单等信息,合力支持金融机构加大相关贷款投放。
该负责人还提到,财政部门将主动履责,会同发展改革、行业管理及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经营主体了解贴息政策和操作流程。21家商业银行作为落实贴息政策的重要执行者,也要积极作为、下沉服务,落细落实各项支持措施,主动对接经营主体,有效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丁明磊建议,要加强资金信息管理。财政、发展改革、行业管理和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及时获取和传递有关贴息资金使用的信息。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贴息资金的拨付速度,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支持企业设备更新项目顺利开展。
“要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收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适用性和有效性。”丁明磊说,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贴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高效。
- “1+6”改革制度体系再造银行外汇展业流程——专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2024-12-28)
- 交通“加速度”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当前交通运输发展(2024-12-28)
- 如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2025年政策着力点(2024-12-28)
- 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工业和信息化部详解2025年发力重点(2024-12-28)
- 新华时评:去掉过度检查的"病根",让好政策变成真福利(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