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最近,两组关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引发外媒关注。一组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1%。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1.7%和51.2%,比上月上升2.3和1.7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另一组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991.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装备制造业利润稳定增长,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恢复提供重要支撑。
外媒报道称,随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工业生产保持稳定,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延续恢复态势,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健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至7月,从占比看,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5.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不断优化。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6个实现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行业利润自年初以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4个月增长,这对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利润增长,前7个月该领域利润同比增长12.8%。其中,锂离子电池制造和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6%和16%。
彭博社评论称,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进一步表明,在外需回升和中国政策刺激的双重支持下,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美国网约车服务运营商优步公司日前宣布,比亚迪将在全球范围内向优步供应10万辆电动汽车。据悉,双方合作将从欧洲和拉丁美洲开始,并逐步拓展至中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区。
彭博社分析预测,如果不计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产业,中国高科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从2018年的11%增至2026年的19%,如果计入上述“新三样”,这一比例到2026年将扩大至23%。
“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已经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塔斯社报道称,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正是经济质量水平得到提升的最直观体现。
宏观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
8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24年新加坡知识产权周上发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先期报告——全球前100科技集群排名报告显示,中国在城市科技集群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量上领跑全球,中国城市科技集群占据前100名中的26席,较去年增加2席,连续两年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规模上集中靠前,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武汉、杭州六大科技集群按照规模分列第二、三、五、九、十三、十四名;增速上表现抢眼,中国的科技集群再次展现出强劲的科技创新增长动能,在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和科研成果发布数量增速最快的2个集群是合肥和郑州,增速分别是22.7%和18.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科技创新集群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这些集群不仅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也在新兴经济体中逐步崛起。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制造提高“制造强国”成色,新基建集中发力改善民生,新质生产力支撑下的新服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中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宏观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据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近日报道,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将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至4亿元之间、年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至少获得5项与主要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或15项及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定义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十四五”期间培育1万家“小巨人”企业的目标已经实现。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报道称,中国的“小巨人”企业遍布联合国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中的所有行业类别,正在成为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商业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伊拉基表示,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中国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日前刊发题为《释放“新质生产力”:中国技术引领增长的战略》的文章指出,中国拥有强大而多样化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还有庞大且技术熟练的劳动力群体。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着力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为达成这一目标,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重点关注领域,中国大力推进“新三样”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的产业发展,以此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新质生产力为发展赋能
据路透社报道,得益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推动,中国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显著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日益尖端的技术正在改变中国各地制造业、汽车业、农业、教育、医疗和家庭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的面貌。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文章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被认为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关键。中国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完成经济增长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方向的全面转型。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日前刊文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正日益增强。西方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创新的摇篮,其成果应用在全球各地销售的产品上。
芬兰《赫尔辛基时报》网站报道说,中国把战略重点放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未来产业项目不断落地,标志着中国正在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体系转型。这一转型在改善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同时,也正在为全球科技进步树立新标杆。通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中国方案正在推动全球经济模式转变。
巴基斯坦《新闻报》网站刊文称,在过去20年间,中国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渐转型为高技能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先驱。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5G等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些新兴产业有望赋能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预计,中国在数字设备、卫星和高速列车等领域的制造实力也将持续增强。
最近,两组关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引发外媒关注。一组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1%。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1.7%和51.2%,比上月上升2.3和1.7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另一组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991.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装备制造业利润稳定增长,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恢复提供重要支撑。
外媒报道称,随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工业生产保持稳定,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延续恢复态势,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健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至7月,从占比看,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5.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不断优化。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6个实现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行业利润自年初以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4个月增长,这对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利润增长,前7个月该领域利润同比增长12.8%。其中,锂离子电池制造和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6%和16%。
彭博社评论称,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进一步表明,在外需回升和中国政策刺激的双重支持下,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美国网约车服务运营商优步公司日前宣布,比亚迪将在全球范围内向优步供应10万辆电动汽车。据悉,双方合作将从欧洲和拉丁美洲开始,并逐步拓展至中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区。
彭博社分析预测,如果不计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产业,中国高科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从2018年的11%增至2026年的19%,如果计入上述“新三样”,这一比例到2026年将扩大至23%。
“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已经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塔斯社报道称,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正是经济质量水平得到提升的最直观体现。
宏观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
8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24年新加坡知识产权周上发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先期报告——全球前100科技集群排名报告显示,中国在城市科技集群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量上领跑全球,中国城市科技集群占据前100名中的26席,较去年增加2席,连续两年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规模上集中靠前,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武汉、杭州六大科技集群按照规模分列第二、三、五、九、十三、十四名;增速上表现抢眼,中国的科技集群再次展现出强劲的科技创新增长动能,在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和科研成果发布数量增速最快的2个集群是合肥和郑州,增速分别是22.7%和18.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科技创新集群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这些集群不仅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也在新兴经济体中逐步崛起。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制造提高“制造强国”成色,新基建集中发力改善民生,新质生产力支撑下的新服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中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宏观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据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近日报道,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将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至4亿元之间、年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至少获得5项与主要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或15项及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定义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十四五”期间培育1万家“小巨人”企业的目标已经实现。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报道称,中国的“小巨人”企业遍布联合国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中的所有行业类别,正在成为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商业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伊拉基表示,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中国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日前刊发题为《释放“新质生产力”:中国技术引领增长的战略》的文章指出,中国拥有强大而多样化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还有庞大且技术熟练的劳动力群体。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着力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为达成这一目标,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重点关注领域,中国大力推进“新三样”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的产业发展,以此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新质生产力为发展赋能
据路透社报道,得益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推动,中国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显著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日益尖端的技术正在改变中国各地制造业、汽车业、农业、教育、医疗和家庭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的面貌。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文章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被认为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关键。中国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完成经济增长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方向的全面转型。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日前刊文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正日益增强。西方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创新的摇篮,其成果应用在全球各地销售的产品上。
芬兰《赫尔辛基时报》网站报道说,中国把战略重点放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未来产业项目不断落地,标志着中国正在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体系转型。这一转型在改善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同时,也正在为全球科技进步树立新标杆。通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中国方案正在推动全球经济模式转变。
巴基斯坦《新闻报》网站刊文称,在过去20年间,中国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渐转型为高技能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先驱。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5G等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些新兴产业有望赋能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预计,中国在数字设备、卫星和高速列车等领域的制造实力也将持续增强。
- 今年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2025-01-06)
-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2025-01-06)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2025-01-06)
- 加快审批上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2025-01-06)
- 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四个加快”——国家发改委谈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情况(20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