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快推进
1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近年来,新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顺利实施,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专利审查政策标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和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480.5万件、4512.2万件,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制定实施,专利开放许可等制度加快落地,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持续加强。
据介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通过建立高标准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启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方面,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均超99%,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实现“应开放尽开放”。
此外,我国还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设立中国办事处和上海仲裁与调解中心,合作建设101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实现244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履约,促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我国是数据资源和数字经济大国。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并开展了相关试点。目前,已有8个省市开展了地方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上线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累计向经营主体颁发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超过2000份。各试点地方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已超过11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在提升审查质量效率方面,申长雨说:“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一支2万多人的审查员队伍,建成了国际先进的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构建了多种审查模式,专利商标审查周期达到相同审查制度下的国际先进水平,审查质量稳步提升。”
2021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启动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并审结两批12件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说:“今年,我局针对受理的第二批10件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的案件,依法依规开展审理,最终涉案双方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案件依法结案。这种通过行政途径推动当事人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达成专利交叉许可的处置方式,高效定分止争,促进互惠共赢,为相关行业解决专利纠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版权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我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达8.4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1%。在加强新业态版权整治方面,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负责人汤兆志介绍,今年以来,各级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删除网络侵权链接25万余条、处置侵权账号4万余个,推动建立新业态保护版权良好秩序。通过开展院线电影版权保护专项行动、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等,加强对网络视频、音乐、文学等重点领域和直播、电商等传播平台的版权重点监管,为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申长雨说,2022年以来,已有22个省份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已达成许可近万项。目前还在进一步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盘活存量专利,向民营企业匹配推送专利技术,促成技术供需对接和成果转移转化。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全国布局建设了10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备案企业超过12万家。
此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成为助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4950.3亿元,同比增长52.9%。其中,融资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质押项目占71.6%,惠及中小企业1.8万家,同比增长41.7%。
申长雨表示,下一步,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将从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切实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国际合作4个方面,进一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1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近年来,新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顺利实施,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专利审查政策标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和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480.5万件、4512.2万件,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制定实施,专利开放许可等制度加快落地,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持续加强。
据介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通过建立高标准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启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方面,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均超99%,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实现“应开放尽开放”。
此外,我国还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设立中国办事处和上海仲裁与调解中心,合作建设101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实现244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履约,促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我国是数据资源和数字经济大国。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并开展了相关试点。目前,已有8个省市开展了地方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上线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累计向经营主体颁发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超过2000份。各试点地方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已超过11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在提升审查质量效率方面,申长雨说:“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一支2万多人的审查员队伍,建成了国际先进的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构建了多种审查模式,专利商标审查周期达到相同审查制度下的国际先进水平,审查质量稳步提升。”
2021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启动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并审结两批12件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说:“今年,我局针对受理的第二批10件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的案件,依法依规开展审理,最终涉案双方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案件依法结案。这种通过行政途径推动当事人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达成专利交叉许可的处置方式,高效定分止争,促进互惠共赢,为相关行业解决专利纠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版权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我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达8.4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1%。在加强新业态版权整治方面,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负责人汤兆志介绍,今年以来,各级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删除网络侵权链接25万余条、处置侵权账号4万余个,推动建立新业态保护版权良好秩序。通过开展院线电影版权保护专项行动、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等,加强对网络视频、音乐、文学等重点领域和直播、电商等传播平台的版权重点监管,为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申长雨说,2022年以来,已有22个省份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已达成许可近万项。目前还在进一步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盘活存量专利,向民营企业匹配推送专利技术,促成技术供需对接和成果转移转化。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全国布局建设了10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备案企业超过12万家。
此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成为助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4950.3亿元,同比增长52.9%。其中,融资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质押项目占71.6%,惠及中小企业1.8万家,同比增长41.7%。
申长雨表示,下一步,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将从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切实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国际合作4个方面,进一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 市场监管总局试点委托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质效稳步提升(2024-10-22)
-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业态新模式食品安全行政指导会(2024-10-22)
- 技术联动专家联审!两部门合力推动特殊食品行业创新发展(2024-10-22)
- 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第二次推进会召开(2024-10-20)
- 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交流推进会在京召开(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