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大质量工作机制促出口蔬菜质量提升

2010年07月14日 18:46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近年来,慈溪局以“四个建立”为核心在出口蔬菜源头管理中积极探索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在发挥地方政府负总责作用,加强质量监管部门联动,增强企业质量意识的同时,企业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蔬菜种植户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依靠政府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慈溪局自2008年起建立“慈溪市进出口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牵头,召集经发、外经贸、质监、海关、农业、财税、科技等职能部门共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该制度是地方政府负总责的重要抓手。市政府充分重视检验检疫部门在会议中提出的实施农产品基地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建议并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慈溪已有出口蔬菜区域化管理备案基地14个,面积9000余亩。为帮助基地提高管理水平市政府出台两项措施:一是为区域化基地配备大学生作管理员,每人每月补贴1000余元。二是基地一旦通过区域化基地备案可获得五万元奖金用以提高软硬件水平。这些惠农措施帮助慈溪区域化备案基地管理日趋完善。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联席会议还能及时了解到新的食品风险信息、出口蔬菜基地动态信息,从而能够及时应对和配合。

联合部门建立质量监管合作交流平台

慈溪局与慈溪市农业局共同搭建合作平台。一是搭建农产品备案基地共同监管平台,采取共同考核备案、联合日常监管、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数据共享等合作机制。2009年以来共联合考核蔬菜基地14个,联合监管40余次,互通风险信息20余份。二是搭建农业投入品流通市场联合执法平台。该局派遣执法人员参与农业稽查大队执法活动,对流通领域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开展联合检查、检测,并实现执法情况互通共享。三是搭建联合培训平台。在蔬菜基地植保员培训中共派培训师资、编写培训资料,实现培训成果互认。四是搭建蔬菜基地认证平台,推动区域内GAP认证。慈溪局拉动认证公司和农业部门为种植户开展认证培训和提供经济补贴。短短两年,慈溪出口蔬菜基地GAP认证证书从0增长到17张。

抓住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保证机制

慈溪局积极引导出口蔬菜生产企业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企业主动加强对所属基地的自检自控,每批蔬菜原料均由企业实验室检测合格方可入厂加工。企业还投入人力物力加强检测实验室建设。2008年以来,检企每年开展一次“比对试验”和检测人员考试,数据不准的实验室和检测人员进行整改。检企还共抓企业植保员能力提升,实行上述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经常性地进行植保员业务能力现场测试。

建立源头监管、企业自控、成品把关的监管网络

慈溪局努力探索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工作重心由检验向监管倾斜,构建源头监控、企业自控、成品把关的检验监管网络。在源头管理环节上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重点监管农业投入品管理,充分利用残留监控和抽样检测的监管手段,努力加大原料抽检比例,把农残风险控制在源头。督促企业对原料和成品实施批批检测。检验检疫部门对成品实施重点检测。据统计,2007年至2009年蔬菜原料农残监控的阳性结果比率分别为2%、0.8%和0.4%。出口蔬菜产品的检验检疫不合格率分别为1.01%、0.6%和0.2%,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出口蔬菜原料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得到提升的不仅是出口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基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高。以慈溪市成达农场为例。去年上半年,慈溪市青刀豆、毛豆等出口蔬菜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5角钱左右,成达农场种植的这两种蔬菜,平均价格每公斤能卖到9角钱,高出市场销售价近80%。2009年的纯收入比2008年高出近50%。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