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期盼质量提升
有关研究机构预计,2010年中国大陆数字阅读市场可能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各种产品销售量预计300万台左右,出口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0%,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数字阅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烦恼”———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在北京举行的“书·报·刊数字化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布数据称,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业总产值已达795亿元人民币,首度超过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电子图书读者总数更突破了1亿人。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也渐成风潮,这改变了出版业的生存方式,也深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生活,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数字阅读异军突起
如今,在地铁、机场、快餐店等场所,经常可以见到手持手机或电纸书阅读器等各种数字阅读终端设备的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18周岁至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比例达24.6%。而这批人,并不仅由年轻人构成。前不久,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电子书展柜前,不仅中青年人在试用各类电子阅读器,不少老年人也驻足流连。数字阅读正在逐渐走向大众化的普及阶段。以电纸书为例,2009年中国大陆电纸书阅读器销量约为70万台,如果按照平均售价2000元人民币计算,整体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4亿元人民币,有关研究机构预计,2010年中国大陆电纸书市场可能会出现爆炸式增长,销售量预计300万台左右,出口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0%,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预测,今年数字出版的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大关。
产业竞争烽烟四起
目前中国的网民已超4亿,手机用户则超7亿,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极具发展潜力。据介绍,目前全球大约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生产或计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阅读器,其中我国大陆地区有41家,港台地区3家,国外有36家。国内41家企业中,除汉王等硬件制造商外,作为传统出版单位的中国出版集团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也推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正呈现着烽烟四起的态势。而对于传统的出版社和传统媒体而言,数字阅读的兴起,在带来挑战的同时,同样也意味着可观的机会。据报道,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都成立了数字出版或数字媒体事业部(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数字出版发展规划。同样,传统媒体也在进行数字发行的战略布局,而来自汉王的消息则显示,已有《京华时报》、《环球时报》等数十种报纸登陆汉王书城,报纸均在当天凌晨3点左右就全部更新完成,用户每天早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将当天的这些报纸下载到自己的阅读器上,随时随地阅读。对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投来关注目光的并不仅是国内企业,手握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国外同业开始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亚马逊公司在去年就将中国列入了其无线电子图书阅读器的推广范围。
产品质量何时“雄起”
当前,我国的数字阅读产业链已现全面发展之势,但业内人士仍可感到存在很多隐忧,“不要出现一哄而上,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又马上转入低潮。”一些业内专家,对不讲质量的“乱上马”非常担心。
内容是关键问题。在张毅君看来,目前呈现的数字内容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纸质图书,同质化趋向明显。一位读者对此深有感触:“我的不少朋友都买了电子阅读器或是附带电子书功能的电子词典,虽然品牌各不相同,但我借来一看,里面预装的电子书都大同小异,甚至连错别字都一样。”这样的质量,怎么能够持久吸引消费者?
当然,数字阅读的产品质量不仅表现在内容这个“软件”质量上,在硬件质量上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要让数字阅读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发展,还有许多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有质量才能有“发展”
数字阅读是现代人几乎每天都在接触的新事物,然而过去获得的大多是感性认识,我们今天刊发这篇报道,就是希望大家对数字阅读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推动这一新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数字阅读爆炸式增长,展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数字阅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软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产品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速度不匹配。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没有质量的产品不仅没有未来,就是当下也赚不了多少钱,只能做“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事情。因此,一个新的产业、新的产品的发展,必须从起步阶段就要重视质量,有质量保障不仅能走得更远,还可以赚得更多。
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质量的保障。数字阅读今天遇到的“烦恼”,也许会成为其他新兴产品明天遇到的问题,希望我们今天对数字阅读产业的报道,能够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有所启迪。
有关研究机构预计,2010年中国大陆数字阅读市场可能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各种产品销售量预计300万台左右,出口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0%,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数字阅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烦恼”———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在北京举行的“书·报·刊数字化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布数据称,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业总产值已达795亿元人民币,首度超过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电子图书读者总数更突破了1亿人。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也渐成风潮,这改变了出版业的生存方式,也深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生活,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数字阅读异军突起
如今,在地铁、机场、快餐店等场所,经常可以见到手持手机或电纸书阅读器等各种数字阅读终端设备的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18周岁至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比例达24.6%。而这批人,并不仅由年轻人构成。前不久,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电子书展柜前,不仅中青年人在试用各类电子阅读器,不少老年人也驻足流连。数字阅读正在逐渐走向大众化的普及阶段。以电纸书为例,2009年中国大陆电纸书阅读器销量约为70万台,如果按照平均售价2000元人民币计算,整体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4亿元人民币,有关研究机构预计,2010年中国大陆电纸书市场可能会出现爆炸式增长,销售量预计300万台左右,出口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0%,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预测,今年数字出版的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大关。
产业竞争烽烟四起
目前中国的网民已超4亿,手机用户则超7亿,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极具发展潜力。据介绍,目前全球大约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生产或计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阅读器,其中我国大陆地区有41家,港台地区3家,国外有36家。国内41家企业中,除汉王等硬件制造商外,作为传统出版单位的中国出版集团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也推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正呈现着烽烟四起的态势。而对于传统的出版社和传统媒体而言,数字阅读的兴起,在带来挑战的同时,同样也意味着可观的机会。据报道,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都成立了数字出版或数字媒体事业部(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数字出版发展规划。同样,传统媒体也在进行数字发行的战略布局,而来自汉王的消息则显示,已有《京华时报》、《环球时报》等数十种报纸登陆汉王书城,报纸均在当天凌晨3点左右就全部更新完成,用户每天早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将当天的这些报纸下载到自己的阅读器上,随时随地阅读。对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投来关注目光的并不仅是国内企业,手握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国外同业开始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亚马逊公司在去年就将中国列入了其无线电子图书阅读器的推广范围。
产品质量何时“雄起”
当前,我国的数字阅读产业链已现全面发展之势,但业内人士仍可感到存在很多隐忧,“不要出现一哄而上,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又马上转入低潮。”一些业内专家,对不讲质量的“乱上马”非常担心。
内容是关键问题。在张毅君看来,目前呈现的数字内容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纸质图书,同质化趋向明显。一位读者对此深有感触:“我的不少朋友都买了电子阅读器或是附带电子书功能的电子词典,虽然品牌各不相同,但我借来一看,里面预装的电子书都大同小异,甚至连错别字都一样。”这样的质量,怎么能够持久吸引消费者?
当然,数字阅读的产品质量不仅表现在内容这个“软件”质量上,在硬件质量上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要让数字阅读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发展,还有许多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有质量才能有“发展”
数字阅读是现代人几乎每天都在接触的新事物,然而过去获得的大多是感性认识,我们今天刊发这篇报道,就是希望大家对数字阅读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推动这一新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数字阅读爆炸式增长,展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数字阅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软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产品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速度不匹配。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没有质量的产品不仅没有未来,就是当下也赚不了多少钱,只能做“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事情。因此,一个新的产业、新的产品的发展,必须从起步阶段就要重视质量,有质量保障不仅能走得更远,还可以赚得更多。
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质量的保障。数字阅读今天遇到的“烦恼”,也许会成为其他新兴产品明天遇到的问题,希望我们今天对数字阅读产业的报道,能够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有所启迪。
- 质检总局:严厉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违法行为(2011-02-18)
- 全国质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求 统一认识 狠抓落实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2011-02-17)
- “以人为本”做好党风廉政工作(2011-02-17)
- 质检总局春节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国家质检总局食品专家介绍汤圆元宵选购常识(2011-02-16)
- 一手抓业务 一手抓队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