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线访谈

“质量•机制•文化”系列在线访谈——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科技创新 全面推进特种设备质量和安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10月27日 00:00 信息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质量、机制、文化”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院长林树青,欢迎林院长的到来!

【林树青】: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 10-27 09:30 ]

【主持人】:节目一开始,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特检院科研工作开展的历程。

【林树青】:中国特检院自197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31年了,30多年来,我们的科技工作始终围绕检验检测技术与综合评价方法两条主线,针对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工业管道、埋地管道、大型游乐设施、大型储罐群、长管拖车气瓶等事故预防技术中存在的关键、共性、突出问题,引领行业开展联合攻关,为政府安全监察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 10-27 09:35 ]

【主持人】:做本期节目之前,我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中国特检院的科研工作从“七五”就开始了,请您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林树青】:中国特检院从“七五”的预研课题“带缺陷压力容器安全性评定研究”启步,到“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在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估与爆炸预防技术研究”、“九五”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在役工业压力管道安全评估与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技术研究”、“十五”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埋地燃气管道及工业特殊承压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其滚动课题“城市燃气管道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和“十一五”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保持了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 10-27 09:39 ]

【主持人】:从“七五”到“十一五” 咱们的科研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并且一直在创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林树青】:在科研的层次上,从对一个课题的预研究上升为包括5个课题在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在研究内容上,从锅炉、压力容器扩展到八大类特种设备全覆盖;在研究队伍上,从个别单位的十几个人参与到100多个单位、包括八类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技术领域相关学科、专业的600多人,初步建立起了以中国特检院为核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技术机构广泛参与,产学研、老中青相结合和富于创新、充满活力、动态稳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科技队伍。 [ 10-27 09:42 ]

【主持人】:从科研的层次到研究的内容和研究队伍上,都有变化,越变越强。三十年来,特种设备科技工作从零开始,到现在逐渐成长壮大,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饱含着特检科技工作者艰辛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 30年来我们中国特检院一定取得了很多成绩。

【林树青】:30年来,我们共参加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财政专项、质检总局和其它部位科研计划类、企业委托科研以及各类技改计划在内的科研项目190多项。自“七五”以来,共突破了19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120多项研究成果,制修订技术标准或规范100多项,共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一等奖18项,省部级二等奖17项,省部级三等奖20项。成果的应用对保障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有效降低事故率、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同时,推动了行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不但实现了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工作的滚动发展,而且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发展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 10-27 09:46 ]

【主持人】:中国特检院30多年的发展真是硕果累累!在这30年中,中国特检院狠抓科技创新,应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林院长您能把咱们开展科技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林树青】:30年来,坚持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坚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既是中国特检院走科技强院之路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检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几代中国特检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极为宝贵的经验。牢固树立“人才是根本、组织是保障、基地是依托、协作是方向”的理念,狠抓人才、组织和基地建设,创新协作机制,是中国特检院科研工作取得成绩的基本经验。 [ 10-27 09:48 ]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 “人才是根本、组织是保障、基地是依托、协作是方向”,这个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林树青】:好的。第一,人才是根本。作为仅有150名正式编制、年财政拨款仅140万元的质检事业单位,与其他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相比,中国特检院引进人才的难度之大和受到的制约之多不言而喻。为了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只能通过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来吸引人才。近年来,我院实行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以及职称、身份和行政级别相分离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加大科研激励政策力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团队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10月,我院从事主业的员工3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0人,研究员12人,高级职称68人,中级职称8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4人;拥有博士/博士后20人,硕士139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74%,初步建立了结构配比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此外,我院与全国许多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于2001年建立了质检系统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培养了博士后7人(含在站),其中一部分已经成长为中国特检院的业务骨干。

第二,组织是保障。近年来,中国特检院相继成立了国家安监总局储罐检测检验中心、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联合组建了中检安世仿真研究中心、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研究实验室和燃油燃气燃烧器测试中心,整体并购和划转了中国有色工程总院游乐设施检测站、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中国特种设备公众信息网。通过这些举措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特检院的业务领域和发展空间,吸引了一批高级人才加盟,增强了我院的综合实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探索事业部管理模式和实施扁平化管理等措施,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营造了良好的科研软环境,为我院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基地是依托。将中国特检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化科研院所,成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发展的领头羊,既是质检总局的明确要求,也是我院的发展目标。为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创新基地的建设,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优先项目的实施,尽管存在体制和资金障碍,我院及时启动了科研试验基地的建设项目。中国特检院自筹资金购置了108亩科研试验基地建设用地,提出并上报了包括建设13个科研试验中心56个实验室的科研试验基地建设规划。为保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除联合建设电梯和起重机械实验室,中国特检院还临时租用场地建立了材料高温性能实验室、燃油燃气燃烧器性能实验室、大型储油罐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研究平台。

第四,协作是方向。针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涉及学科多、应用领域广、社会公益性强、科技资源分散等特点,“八五”以来,以国家科技计划课题为纽带,以“发挥特长、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为原则,中国特检院开始探索建立开放式的“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平台”和“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为了引领行业共同发展,我院先后在上海、常州、乌鲁木齐、西安、武汉等地建立了8个固定式长管拖车检验站,先后在南京、宁波、上海、广西、沈阳等地建立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中心,并与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等联合建立了结构仿真、电梯、起重机械、燃油燃气燃烧器实验室和承压设备材料实验室联盟。我院还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借助中欧定期磋商机制,开展中欧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标准比较研究;借助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与日本三浦工业株式会社就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水处理技术达成合作协议;与英国劳氏船级社签订了有关RBI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通过以上合作,不断提升了自身实力,推动了行业进步,也增强了“中国特检”的国际话语权。 [ 10-27 09:55 ]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我们对特检院 “人才是根本、组织是保障、基地是依托、协作是方向” 这个理念有了一个了解。今年是“十一五”即将结束 “十二五”即将开始,承上启下的一年,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刚刚过去的五年,我们中国特检院都做了哪些工作?

【林树青】:“十一五”期间,我们的科研工作可以说就专注做了一件事,而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即开展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的研究。

“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是针对特种设备事故预防领域中的共性、关键性突出问题,围绕生命线工程(长输管线、城市管网以及战略储备用大型储油罐)、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和电站锅炉长周期运行以及典型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寿命评价技术和检测监测技术以及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技术展开的研究。其由5个课题组成,其中4个课题围绕我国法定监管的8大类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寿命评价技术和检测监测技术两条主线而设置,一个课题围绕特种设备科学监管支撑技术而设置。

这个项目在111个单位、786名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和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解决了203项关键技术、取得了46项综合成果、提出了46项新方法、研制了25件技术标准或规范、研制了18台套新设备、申请了35项发明专利、获得了26项软件著作权、发表了440篇论文、出版了5部专著、培养了193名硕士/博士、建立了77个试验基地和成果应用示范点。 [ 10-27 10:01 ]

【主持人】:看来咱们的特种设备科技工作在“十一五”期间获得大丰收,那么“十一五”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情况如何呢?

【林树青】:“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46项成果中的40项,已在全国2200多公里埋地管道、110多台大型储罐、200多套石化成套装置、20多台电站锅炉、70多套大型游乐设施、170多台大型起重机械、30多台电梯、40多条索道、10多台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和安全、风险、寿命评价和江苏省、深圳市、淄博市、南京市质监局的安全监察业绩评价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和工程应用,效果良好,社会效益重大。同时,为企业带来了3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 10-27 10:05 ]

【主持人】:“十一五”特色技术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您能举一个典型的案例吗?

【林树青】:“十一五”期间,我们研发了一系列特色技术、独创技术,攻克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以石化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体系研究和工程应用(RBI技术)为例,我作简要的介绍。

该项成果以承压类成套装置为研究对象,经过大量的工程试用、数据积累和研究分析,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技术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基础数据库。与国外相应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包括引入制造质量修正因子、以剩余寿命代替设计寿命、对局部减薄因子采用极限分析理论(凹坑理论)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本涵盖典型炼油和化工成套装置的基于风险的检验指导技术文件。通过评估方法、数据库与技术文件的整合集成,形成了我国的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体系,改变了我国在RBI技术领域长期无自己的技术方法、无国家标准可依的局面。

应用该成果,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二百多套重要装置进行了设备损伤模式判别和基于风险的检验,突出了设备的薄弱环节和管理重点,使检验更加具有针对性,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其中的一套燕山石化乙烯裂解装置实施RBI检验就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成果应用总经济效益已经超过20亿元。

在该技术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风险的检验法规标准体系框架,为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检验理念的重大转变,2009年正式实施的国家法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已经采纳RBI技术方法,未来将创造更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10-27 10:11 ]

【主持人】:“十一五”特色技术确实创造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了解到,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备,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和中国特检院共同倡导的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已于去年的12月24日成立。建立平台的初衷是什么呢?

【林树青】: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目前,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还存在不足,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责任还不够明确,定位还不够清晰,技术支撑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制约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的科学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提高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凝聚行业的科技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结构,协同攻关,在实现行业整体进步的同时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建立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的出发点在于——全面提高我国特种设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改善特种设备行业科技创新环境,减少科研资源重复投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特种设备科技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 10-27 10:15 ]

【主持人】:那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的建立有什么创新点?

【林树青】:无论是从平台的设计理念、主体内涵还是其运作机制来看都具有创新意义。

一是设计理念新颖。进一步将科技对特检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进一步突出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了资源整合力度,从认识落实到载体上,从理念转变到实践上,对于建立科研工作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主体内涵丰富。平台既关注自然科学领域,追求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科技进步,又重视社会科学领域,全面思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其研究主体实现了“硬科学”与“软科学”相结合,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赋予了科技工作丰富的内涵,为平台运行注入了生命力。

三是运作机制科学。平台科研课题的确立机制、组织攻关机制、经费筹措机制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与共享机制等等,都体现了用科技推动和引领事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这些机制的建立并实践,必将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科学监管水平的整体提升和“中国特检”品牌的培育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 10-27 10:19 ]

【主持人】:这一年中平台建设的进展情况怎么样?开展了哪些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林树青】:平台现有理事成员单位31家。中国特检院作为平台理事长单位,还是秘书处的挂靠的单位。在质检总局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平台理事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平台已经建立了组织架构,成立了秘书处。平台各项规章制度已逐步建立,各项工作正常运转。2010年5月15日,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第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2011年度科研项目申报指南(试行)》;签署了2011年度科研项目预算经费协议书;开通了“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信息网”。平台还多次组织了特种设备检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作为2010年质检科技大会支持活动之一,平台还于今年9月组织举办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十二五’科技发展高层论坛”,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形成了完整的科研链条,探索了科研的长效机制,必将为促进特种设备科技工作,提升特种设备整体工作水平,提高行业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特检”品牌,以及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的形成深化发挥重要作用。 [ 10-27 10:24 ]

【主持人】: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特检院作为国家级的特种设备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建设建成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建设这个基地的必要性有哪些?

【林树青】:为了更好地履行“保安全、促发展”的重要职责,发挥好国家级特种设备检测研究机构的技术支撑、公益服务和引领发展的作用,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我院加快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种设备检测研究机构。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以及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划和要求,结合行业需求和我院实际,经科学论证,我院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建设该基地具有四个方面的必要性:一是切实落实国家领导人重要指示和国家有关规划的需要;二是立足国情有效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需要;三是落实责任有效促进特种设备节能降耗的需要;四是加强行业龙头机构建设、引领和促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需要。 [ 10-27 10:27 ]

【主持人】:基地建设的规模如何?

【林树青】:该基地拟申请建设资金1.99亿元,总建筑面积57743平方米,包括特种设备材料评价与研究中心、特种设备结构评价与研究中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评价与研究中心、锅炉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中心、压力容器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中心、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中心、电梯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中心、起重机械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中心、游乐设施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中心、客运索道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中心、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测与评价试验中心、特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及安全附件型式试验中心、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测试与评价试验中心等13个中心和56个实验室。 [ 10-27 10:30 ]

【主持人】: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有哪些?

【林树青】:基地建设将以国内现有研究试验条件为基础,以中国特检院为依托,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交叉、人才汇聚的综合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满足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相关法规标准对试验测试、技术鉴定、事故诊断等保障性的基本要求,并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试验条件与平台,填补国内空白。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建成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国家实验室。合国内优势力量开展系统性科学研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科技发展长效机制,增强我国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我国政府安全与节能科学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科技支撑。

建成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国家工程中心。针对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领域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不断推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寿命和能效评价新方法,不断推出特种设备安全与能效检验检测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满足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和能效评价的需要,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与能效检验检测行业的科技进步。

建成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国际认可实验室。围绕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与国际权威机构建立广泛和深入的联系,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技术交流,促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进与吸收,开展检测方法的国际比对与互认,参加国际标准制定,增加我国在特种设备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帮助中国特种设备企业走向世界。

建成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诊断预防及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中心。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原因诊断、模式分析、机理研究和预测预防技术研究,实现对全国特种设备事故预防预警、应急管理与事故调查,综合管理特种设备应急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地方及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工作,并承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 10-27 10:35 ]

【主持人】:目前,基地的建设情况怎么样?

【林树青】:2007年我院通过质检总局购地批准、基建立项,完成了选地和购地等相关工作。2008年5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立项。2009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评审中心对我院顺义试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评审,评审后我院先后四次补充相关材料,并与评审中心进行了多次沟通。201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可了我院顺义试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并正式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项目。2010年4月21日,由中国特检院组织建设的“国家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建设规划方案接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评审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的总体情况良好,我院已按照要求,上交了各项补充材料。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 10-27 10:38 ]

【主持人】:由此看来,基地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建成之后也将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们期待基地早日建成建好。我了解到,由中国特检院牵头组织实施的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工作已全面开始实施,具体情况怎么样?

【林树青】:今年9月13日,由我院牵头组织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年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纲要》、《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等各项《纲要》的总体要求,紧抓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的重要领域之一——特种设备安全1个主题,按照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原则,沿着诊断评价技术、检测监测技术、法规标准技术和科学监管技术4条主线,覆盖8类特种设备,保持持续不断的攻关态势,开展监测、预警、预防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早期发现与防范能力,逐步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事故预防技术体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为实现我国特种设备到2015年“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下、死亡率控制在0.38人/万台以下”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该项目包括6个课题,设置了93项任务,项目将提出69项新方法,研制16套新设备,转化15项标准,预计申请发明专利22项。 [ 10-27 10:42 ]

【主持人】:希望我们的目标早日实现,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有哪些技术关键、难点和创新点?

【林树青】:该项目的技术关键、难点和创新点主要有四个:一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需要的风险管理理论;二是,将风险管理的理论科学地应用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诊断评价技术,并得到成功的推广应用;三是,将研究并得以成功应用的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和诊断评价技术转化成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四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成功构建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技术体系。 [ 10-27 10:44 ]

【主持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现后将产生什么作用?

【林树青】: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该项目得成果通过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采用,使政府监管方式方法和管理理念发生转变,提高监管能效和安全水平,降低管理运行成本;二是,该项目的成果应用将使安全技术要求、评价准则等更加适应社会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和振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该项目通过攻克特种设备安全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提升特种设备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综合实力,培养一支优秀的特种设备科技人才队伍。 [ 10-27 10:51 ]

【主持人】:“十二五”开局良好,形势喜人。 “十二五”期间,中国特检院在整体科研工作方面,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有哪些?

【林树青】:“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一个中心,即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坚持两个面向,即面向政府做好技术支持,面向社会做好技术服务;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建成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5个特种设备重点学科;二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具有工程院院士受荐资格的专家1-2名,培养国家级专家15-20名,研究员50名,副高级技术职称150名,博士、硕士、本科人数分别占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10%、40%、45%;三是在科研成果方面,攻克50项新技术新方法,获得国家级奖励2-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0项,科研成果转化率不低于80%,全国布点联建的联合实验室达到12个,全国布点联建的分支技术机构10个,组织建设完善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平台每年组织实施科研项目80-100项,平台科研运作资金达到3-5亿元;四是在技术装备建设方面,技术装备原值达到5-8亿元;五是重点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基地包括13个试验中心,共56个实验室;六是在软实力建设方面,形成以浓厚健康的学术氛围和自主创新风气为特色的特检文化,引领行业打造“中国特检”国际知名品牌。 [ 10-27 10:55 ]

【主持人】:我们在这里预祝这些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对于未来的科研工作,林院长有什么计划和想法?

【林树青】:中国特检院的科研工作将一如既往地围绕特种设备安全这一主题循环式发展、螺旋式上升,通过准确把握科技需求方向,科学协调技术先进性与工程适用性,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应用,尽快将科技成果纳入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快推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安全技术要求、评价准则、检验检测技术等更加适应社会技术进步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使政府安全监管工作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作用。 [ 10-27 10:57 ]

【主持人】:去年是中国特检院30年华诞,我听说,为了谋划未来发展,特检院还研究制定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林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林树青】:在去年,正值中国特检院建院30周年之际,我们研究制定了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2010-2019),明确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19年建院40周年之际,把中国特检院建设成为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领域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开放型权威检测研究机构。“十二五”已经到来,各项科研工作正在全面高效推进,科技协作平台正在建设中不断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中国特检院“国家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面临当前的良好局势,我们坚信,在质检总局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特检院一定能够在科技强院的历史征程中,取得更好更多的成绩,为全面推进特种设备质量和安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做新贡献。 [ 10-27 10:59 ]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就结束了。非常感谢林院长做客我们的节目和我们的网友进行交流。

【林树青】: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对中国特检院的关心和关注。 [ 10-27 11:02 ]

【主持人】:谢谢林院长!谢谢各位网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10-27 11:02 ]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