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质量管理创新发展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质检总局在线访谈。前不久,质检总局召开了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对“十二五”及2015年质检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十三五”和2016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如何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加强宏观质量管理?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王海东副司长做客访谈,为网友详细解读。欢迎王司长。
【王海东副司长】:你好!在新常态下,党中央提出了要以提到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抓好质量工作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非常高兴参加总局在线访谈,与大家在线交流质量工作。
【记者】:前不久,质检总局成功组织召开了全国质检工作会议,请您谈一谈您的感受。
【王海东副司长】:这次质检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质检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学习了中央有关会议精神,传达了王勇国务委员的重要批示,支树平局长代表总局党组作了工作报告,梅克保副局长作了总结讲话。这次会议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不仅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质检工作取得的成绩,还深刻分析了质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中央对质检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提出了“十三五”质检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为新时期质检工作指明了方向,给全系统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士气。质量司正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到位。
【记者】:“十二五”时期,质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您能不能结合支局长的工作报告,为我们讲一讲“十二五”时期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
【王海东副司长】:作为宏观质量管理部门,质量司坚决贯彻总局党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扎实履行质量管理职责,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支局长在报告中提到的基本建成大质量工作机制、批准设立中国质量奖等等,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王海东副司长】:一是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推动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伟目标,强化了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了由17个部门组成的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宏观质量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能力进一步加强;成功召开了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广泛开展“质量月”等质量活动,营造了浓厚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为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王海东副司长】:二是质量管理措施更加健全。我们实施了品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设立中国质量奖并成功组织了两届质量奖评选工作,树立了一批质量管理标杆,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开创性的实施了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质量考核体系,大幅强化了地方政府抓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注重引导企业加强诚信自律,形成了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采集链条,探索实施了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制度,已公示企业标准53422项,声明企业达1.8万多家。
【王海东副司长】:三是质量管理领域大幅拓展。发布实施了汽车“三包”规定,建立了与医院联动的产品伤害监测网络,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拓展开展服务业质量管理,协同运用规划、标准、扶持政策、质量监测等手段加强服务质量管理,组织开展了11个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华东6省1市服务质量监测,首次发布我国服务业质量报告,率先在景区、旅行社、饭店、商场等领域推动服务质量升级试点,促进了服务业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升级。另外,还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质量统计分析工作机制,形成了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和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为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起到积极作用。广泛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全国28个省116个城市积极争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2个城市已经创建成功,推动城市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
【王海东副司长】:总体来讲,“十二五”时期质量管理的手段进一步丰富,宏观质量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全社会的质量发展意识大幅强化,基本形成了质量社会共治格局。取得这些成绩与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向关心和支持质量管理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在今后能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质量管理工作!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非常高兴质量管理工作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这么丰硕的成果。如今,我们正迈向“十三五”,支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是质检系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攻坚时期。请问王司长,质量管理工作在“十三五”时期有哪些工作目标?
【王海东副司长】:围绕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报告中关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质量司进行了认真研究谋划。
【王海东副司长】:“十三五”时期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质量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体系,健全大数据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培训500名政府质量工作分管领导和10000名企业法人,全民质量素质显著提升,推动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50个、知名品牌示范区50个,培育100个国际知名品牌、500个国内品牌,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8%,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5,让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记者】:我注意到,您刚刚提到的目标中,有很多是量化的目标。可以看的出,质量司提出这些目标是经过了认真研究的,也体现出了质量司对贯彻会议精神、完成这些目标的信心和决心。那么请问王司长,这些目标我们如何来实现呢?
【王海东副司长】:工作目标确定以后,工作就相对明确了,关键就是要怎么落实。为了确保实现预期目标,质量司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五大任务。
【王海东副司长】:一是推进质量促进立法,争取“十三五”期间提交人大审议,强化质量发展的法治支撑。
【王海东副司长】:二是创新宏观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质量基础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质量管理整体效能。
【王海东副司长】:三是拓展服务业质量管理职能,健全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实施服务质量提升与监测基础建设工程。
【王海东副司长】:四是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依靠质量提升,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升中国品牌的价值和效应。五是加强质量和效益研究,做好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城市发展质量分析等研究工作,服务政府决策和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王司长,您刚刚提到了质量促进立法工作。我注意到支局长在工作报告中也强调重点开展质量促进法立法研究。您能不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质量促进立法的相关情况?
【王海东副司长】:总局高度重视质量促进立法工作。虽然我国建立了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等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更多的侧重于质量安全的监管,在推动质量发展方面缺乏一部牵头抓总的法律。制定质量促进法,就是要将政府质量激励、国家质量统计分析制度、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等宏观质量管理政策措施法制化,形成全社会推动质量发展的格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设质量强国。近两年,我们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了质量促进法立法专题研究,起草完成了两份《质量促进法》草案,深圳等地区也开展地方质量促进立法实践。
【王海东副司长】:下一步,将在前期开展的立法研究基础上,尽快组建质量促进立法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立法思路和框架体系,争取尽早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论证项目。另外,我们还将指导和推动有立法权的地区开展质量促进立法实践,为国家质量促进立法积累经验,推动尽快出台这部质量大法。
【记者】:品牌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我们注意到,支局长的工作报告中对加强品牌建设进行了重点部署,请问王司长我们将具体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品牌发展?
【王海东副司长】:我国品牌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是经济强国,但还不是品牌大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品牌建设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具体举措,我们主要从四个层面全面加强品牌建设。
【王海东副司长】:第一,在企业层面,充分发挥广大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提升质量水平,提高品牌价值与效应。我们将继续指导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为广大企业提供品牌建设的技术咨询和专业服务,促进我国广大企业创建品牌。
【王海东副司长】:第二,在区域层面,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品牌建设、创建知名品牌,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区域知名品牌。我们将深入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的303个园区申请创建,225个园区获批筹建,40个园区获得命名。
【王海东副司长】:第三,在国家层面,加强品牌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做好政策指导。我们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研究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共同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在每年制定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中都对当年的品牌建设重点任务和措施进行明确。
【王海东副司长】:第四,在国际层面,我们与美国、德国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导国家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的制定,借助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品牌价值评价技术委员会秘书国的机遇,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国际互认,助推中国品牌走出去。
【记者】:支局长的工作报告中把“提升服务业质量”作为今年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的四项工作之一。为什么总局这么重视服务业质量工作?
【王海东副司长】:支局长在今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服务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但普遍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准确地反映了当前我们国家的国情,必须高度重视服务质量工作。
【王海东副司长】:从经济转型来看,我国产业占据了“微笑曲线”中间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环节,但缺乏研发设计、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高端服务业。强化优质服务供给,将会给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和价值提升带来放大效应。从产业发展来看,进入新常态,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但我国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旅游养老等服务短缺,大量需求流向“海外”,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2014年达1599亿美元,同比增长34.9%。
【王海东副司长】: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为“中国服务”注入质量的内涵。从民生保障来看,近10年来,我国服务类万人投诉量从2004年的1.13件大幅攀升至2014年的2.08件,增幅为84.07%,即将超过工业产品万人投诉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国民福利改善。
【王海东副司长】:从国际惯例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继工业革命以后的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即“服务革命”,各大经济体普遍将提升服务质量作为重要政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质量政策措施,保持与加大了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不重视服务业质量工作,就会落后时代需求,错失许多发展机遇。
【记者】:“十三五”时期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质量管理司在服务业质量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王海东副司长】:质量司将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要求,紧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旋律,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质量治理体系。
【王海东副司长】: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六个“抓”:一是抓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互动,建立“宏观管理+行业监管+质量提升”的传导机制与工作体系。
【王海东副司长】:二是抓标准。制定一批服务业质量基础通用性标准,带动提升各服务行业标准水平,提升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与国际化程度。
【王海东副司长】:三是抓标志。探索建立“优质服务承诺标志与管理”制度,以优质承诺与市场选择引领服务质量升级,培育一批能够代表“中国服务”优质形象的品牌与企业。
【王海东副司长】:四是抓监测。针对旅游、银行、快递等竞争性服务行业持续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分析。针对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重点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城市群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制度。
【王海东副司长】:五是抓提升。实施服务标杆引领计划,联合有关部门在旅游、物流、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服务质量升级试点,进一步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王海东副司长】:六是抓基础。完善服务业质量规章制度,完善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平台。我们希望能够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符合经济规律、反映时代潮流的现代服务质量治理体系,打造一批以质量效率型增长为内核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使“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共同构成产业振兴和中国腾飞的双翼。
【记者】:据了解,总局从2014年开始联合有关部委对各省级政府实施质量工作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问王司长,我们今后将如何进一步发挥质量工作考核的导向作用?
【王海东副司长】: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从2014年开始实施,已连续开展两年。从这两年的工作情况来看,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质量意识,突出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了质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各地积极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以质量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引领和推动了地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王海东副司长】:“十三五”时期,我们将认真总结前两年考核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坚定不移地用好质量考核这个“指挥棒”,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更好地推动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
【王海东副司长】:重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优化完善,第一,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联席成员单位以及总局各司局质量信息共享,推动多源质量信息融合。
【王海东副司长】:第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第三方调查测评,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加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效果。
【王海东副司长】:第三,是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争取将考核结果报中组部纳入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同时对考核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宣传和推广。
【记者】:请问王司长在2016年我们还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王海东副司长】:除了刚刚提到的质量促进立法、质量品牌建设、质量工作考核、服务业质量提升以外,质量司在2016年还将围绕支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质量诚信体系、质量统计分析等工作,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我们将尽快制定总局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方案,依托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推进总局两委、各司局及其他部委间的信用信息互联共享。研究制定《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推动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另外,充分利用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这个平台,与相关部门制定并签署《严重质量违法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推进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对违法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我们将着力推进“三包”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开展售后服务质量测评,督促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践行产品质量承诺。建立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构建基于统计性质的产品伤害监测网络,完善产品伤害监测报告发布机制,实施产品安全预警和风险通报等措施,避免系统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试点开展“三包”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强化产品质量提升的社会保障。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质量统计分析工作。重点将开展国家质量基础能力指数等质量指标研究,健全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对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开展调查,探索建立企业质量管理状况直报系统,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进一步整合质检内部大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外部宏观经济数据,完善制造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和披露机制。尤其是要深入挖掘微观质量和宏观经济质量的内在联系,为破解质量发展难题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我们将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搭建城市创建经验交流的平台,做好创建城市的申述论证、验收和复查工作。同时开展“城市发展质量指数”专项研究,构建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争取纳入国家统计序列,定期分类开展城市发展质量测评比对和综合分析,形成发布分析报告,推动城市提升发展内涵,实现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全国“质量月”活动。2016年我们将联合更多部门、行业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动员更多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质量月活动,推动全社会重视质量、追求质量。我们将以“质量月”为抓手,努力构建质量发展合力。推动构建部门联合、地方联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将以“质量月”为平台,深入推进质量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形式,把“质量月”活动办出声势、办出特色,培育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以“质量月”为契机,提升全社会质量素养。进一步推动质量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质量素质和技能,造就一批质量意识强、质量素质高的一线工人队伍。要通过“质量月”,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提升全民质量意识。
【记者】:感谢王司长的解读,让我们对全国质检会议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好,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取得新成绩。谢谢王司长。
【王海东副司长】:好的,谢谢!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质检总局在线访谈。前不久,质检总局召开了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对“十二五”及2015年质检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十三五”和2016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如何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加强宏观质量管理?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王海东副司长做客访谈,为网友详细解读。欢迎王司长。
【王海东副司长】:你好!在新常态下,党中央提出了要以提到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抓好质量工作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非常高兴参加总局在线访谈,与大家在线交流质量工作。
【记者】:前不久,质检总局成功组织召开了全国质检工作会议,请您谈一谈您的感受。
【王海东副司长】:这次质检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质检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学习了中央有关会议精神,传达了王勇国务委员的重要批示,支树平局长代表总局党组作了工作报告,梅克保副局长作了总结讲话。这次会议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不仅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质检工作取得的成绩,还深刻分析了质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中央对质检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提出了“十三五”质检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为新时期质检工作指明了方向,给全系统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士气。质量司正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到位。
【记者】:“十二五”时期,质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您能不能结合支局长的工作报告,为我们讲一讲“十二五”时期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
【王海东副司长】:作为宏观质量管理部门,质量司坚决贯彻总局党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扎实履行质量管理职责,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支局长在报告中提到的基本建成大质量工作机制、批准设立中国质量奖等等,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王海东副司长】:一是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推动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伟目标,强化了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了由17个部门组成的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宏观质量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能力进一步加强;成功召开了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广泛开展“质量月”等质量活动,营造了浓厚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为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王海东副司长】:二是质量管理措施更加健全。我们实施了品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设立中国质量奖并成功组织了两届质量奖评选工作,树立了一批质量管理标杆,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开创性的实施了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质量考核体系,大幅强化了地方政府抓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注重引导企业加强诚信自律,形成了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采集链条,探索实施了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制度,已公示企业标准53422项,声明企业达1.8万多家。
【王海东副司长】:三是质量管理领域大幅拓展。发布实施了汽车“三包”规定,建立了与医院联动的产品伤害监测网络,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拓展开展服务业质量管理,协同运用规划、标准、扶持政策、质量监测等手段加强服务质量管理,组织开展了11个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华东6省1市服务质量监测,首次发布我国服务业质量报告,率先在景区、旅行社、饭店、商场等领域推动服务质量升级试点,促进了服务业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升级。另外,还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质量统计分析工作机制,形成了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和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为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起到积极作用。广泛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全国28个省116个城市积极争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2个城市已经创建成功,推动城市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
【王海东副司长】:总体来讲,“十二五”时期质量管理的手段进一步丰富,宏观质量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全社会的质量发展意识大幅强化,基本形成了质量社会共治格局。取得这些成绩与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向关心和支持质量管理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在今后能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质量管理工作!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非常高兴质量管理工作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这么丰硕的成果。如今,我们正迈向“十三五”,支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是质检系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攻坚时期。请问王司长,质量管理工作在“十三五”时期有哪些工作目标?
【王海东副司长】:围绕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报告中关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质量司进行了认真研究谋划。
【王海东副司长】:“十三五”时期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质量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体系,健全大数据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培训500名政府质量工作分管领导和10000名企业法人,全民质量素质显著提升,推动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50个、知名品牌示范区50个,培育100个国际知名品牌、500个国内品牌,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8%,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5,让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记者】:我注意到,您刚刚提到的目标中,有很多是量化的目标。可以看的出,质量司提出这些目标是经过了认真研究的,也体现出了质量司对贯彻会议精神、完成这些目标的信心和决心。那么请问王司长,这些目标我们如何来实现呢?
【王海东副司长】:工作目标确定以后,工作就相对明确了,关键就是要怎么落实。为了确保实现预期目标,质量司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五大任务。
【王海东副司长】:一是推进质量促进立法,争取“十三五”期间提交人大审议,强化质量发展的法治支撑。
【王海东副司长】:二是创新宏观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质量基础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质量管理整体效能。
【王海东副司长】:三是拓展服务业质量管理职能,健全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实施服务质量提升与监测基础建设工程。
【王海东副司长】:四是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依靠质量提升,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升中国品牌的价值和效应。五是加强质量和效益研究,做好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城市发展质量分析等研究工作,服务政府决策和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王司长,您刚刚提到了质量促进立法工作。我注意到支局长在工作报告中也强调重点开展质量促进法立法研究。您能不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质量促进立法的相关情况?
【王海东副司长】:总局高度重视质量促进立法工作。虽然我国建立了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等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更多的侧重于质量安全的监管,在推动质量发展方面缺乏一部牵头抓总的法律。制定质量促进法,就是要将政府质量激励、国家质量统计分析制度、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等宏观质量管理政策措施法制化,形成全社会推动质量发展的格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设质量强国。近两年,我们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了质量促进法立法专题研究,起草完成了两份《质量促进法》草案,深圳等地区也开展地方质量促进立法实践。
【王海东副司长】:下一步,将在前期开展的立法研究基础上,尽快组建质量促进立法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立法思路和框架体系,争取尽早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论证项目。另外,我们还将指导和推动有立法权的地区开展质量促进立法实践,为国家质量促进立法积累经验,推动尽快出台这部质量大法。
【记者】:品牌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我们注意到,支局长的工作报告中对加强品牌建设进行了重点部署,请问王司长我们将具体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品牌发展?
【王海东副司长】:我国品牌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是经济强国,但还不是品牌大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品牌建设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具体举措,我们主要从四个层面全面加强品牌建设。
【王海东副司长】:第一,在企业层面,充分发挥广大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提升质量水平,提高品牌价值与效应。我们将继续指导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为广大企业提供品牌建设的技术咨询和专业服务,促进我国广大企业创建品牌。
【王海东副司长】:第二,在区域层面,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品牌建设、创建知名品牌,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区域知名品牌。我们将深入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的303个园区申请创建,225个园区获批筹建,40个园区获得命名。
【王海东副司长】:第三,在国家层面,加强品牌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做好政策指导。我们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研究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共同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在每年制定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中都对当年的品牌建设重点任务和措施进行明确。
【王海东副司长】:第四,在国际层面,我们与美国、德国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导国家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的制定,借助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品牌价值评价技术委员会秘书国的机遇,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国际互认,助推中国品牌走出去。
【记者】:支局长的工作报告中把“提升服务业质量”作为今年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的四项工作之一。为什么总局这么重视服务业质量工作?
【王海东副司长】:支局长在今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服务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但普遍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准确地反映了当前我们国家的国情,必须高度重视服务质量工作。
【王海东副司长】:从经济转型来看,我国产业占据了“微笑曲线”中间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环节,但缺乏研发设计、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高端服务业。强化优质服务供给,将会给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和价值提升带来放大效应。从产业发展来看,进入新常态,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但我国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旅游养老等服务短缺,大量需求流向“海外”,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2014年达1599亿美元,同比增长34.9%。
【王海东副司长】: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为“中国服务”注入质量的内涵。从民生保障来看,近10年来,我国服务类万人投诉量从2004年的1.13件大幅攀升至2014年的2.08件,增幅为84.07%,即将超过工业产品万人投诉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国民福利改善。
【王海东副司长】:从国际惯例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继工业革命以后的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即“服务革命”,各大经济体普遍将提升服务质量作为重要政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质量政策措施,保持与加大了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不重视服务业质量工作,就会落后时代需求,错失许多发展机遇。
【记者】:“十三五”时期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质量管理司在服务业质量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王海东副司长】:质量司将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要求,紧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旋律,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质量治理体系。
【王海东副司长】: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六个“抓”:一是抓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互动,建立“宏观管理+行业监管+质量提升”的传导机制与工作体系。
【王海东副司长】:二是抓标准。制定一批服务业质量基础通用性标准,带动提升各服务行业标准水平,提升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与国际化程度。
【王海东副司长】:三是抓标志。探索建立“优质服务承诺标志与管理”制度,以优质承诺与市场选择引领服务质量升级,培育一批能够代表“中国服务”优质形象的品牌与企业。
【王海东副司长】:四是抓监测。针对旅游、银行、快递等竞争性服务行业持续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分析。针对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重点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城市群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制度。
【王海东副司长】:五是抓提升。实施服务标杆引领计划,联合有关部门在旅游、物流、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服务质量升级试点,进一步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王海东副司长】:六是抓基础。完善服务业质量规章制度,完善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平台。我们希望能够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符合经济规律、反映时代潮流的现代服务质量治理体系,打造一批以质量效率型增长为内核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使“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共同构成产业振兴和中国腾飞的双翼。
【记者】:据了解,总局从2014年开始联合有关部委对各省级政府实施质量工作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问王司长,我们今后将如何进一步发挥质量工作考核的导向作用?
【王海东副司长】: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从2014年开始实施,已连续开展两年。从这两年的工作情况来看,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质量意识,突出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了质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各地积极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以质量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引领和推动了地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王海东副司长】:“十三五”时期,我们将认真总结前两年考核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坚定不移地用好质量考核这个“指挥棒”,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更好地推动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
【王海东副司长】:重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优化完善,第一,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联席成员单位以及总局各司局质量信息共享,推动多源质量信息融合。
【王海东副司长】:第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第三方调查测评,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加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效果。
【王海东副司长】:第三,是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争取将考核结果报中组部纳入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同时对考核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宣传和推广。
【记者】:请问王司长在2016年我们还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王海东副司长】:除了刚刚提到的质量促进立法、质量品牌建设、质量工作考核、服务业质量提升以外,质量司在2016年还将围绕支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质量诚信体系、质量统计分析等工作,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我们将尽快制定总局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方案,依托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推进总局两委、各司局及其他部委间的信用信息互联共享。研究制定《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推动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另外,充分利用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这个平台,与相关部门制定并签署《严重质量违法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推进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对违法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我们将着力推进“三包”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开展售后服务质量测评,督促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践行产品质量承诺。建立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构建基于统计性质的产品伤害监测网络,完善产品伤害监测报告发布机制,实施产品安全预警和风险通报等措施,避免系统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试点开展“三包”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强化产品质量提升的社会保障。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质量统计分析工作。重点将开展国家质量基础能力指数等质量指标研究,健全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对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开展调查,探索建立企业质量管理状况直报系统,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进一步整合质检内部大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外部宏观经济数据,完善制造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和披露机制。尤其是要深入挖掘微观质量和宏观经济质量的内在联系,为破解质量发展难题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我们将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搭建城市创建经验交流的平台,做好创建城市的申述论证、验收和复查工作。同时开展“城市发展质量指数”专项研究,构建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争取纳入国家统计序列,定期分类开展城市发展质量测评比对和综合分析,形成发布分析报告,推动城市提升发展内涵,实现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王海东副司长】:关于全国“质量月”活动。2016年我们将联合更多部门、行业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动员更多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质量月活动,推动全社会重视质量、追求质量。我们将以“质量月”为抓手,努力构建质量发展合力。推动构建部门联合、地方联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将以“质量月”为平台,深入推进质量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形式,把“质量月”活动办出声势、办出特色,培育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以“质量月”为契机,提升全社会质量素养。进一步推动质量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质量素质和技能,造就一批质量意识强、质量素质高的一线工人队伍。要通过“质量月”,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提升全民质量意识。
【记者】:感谢王司长的解读,让我们对全国质检会议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好,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取得新成绩。谢谢王司长。
【王海东副司长】:好的,谢谢!
- 市场监管总局就优化企业开办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关情况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2021-04-29)
- 商务部召开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系列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2021-04-28)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0)》发布会(2021-04-28)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就《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2021-04-25)
- 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