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线访谈

努力提高质量监督水平 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2016年02月03日 08:14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gzcy/zxft/zjft/jds/

努力提高质量监督水平 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专访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梅建华

【主持人】:梅司长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采访。前不久,质检总局召开了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对“十二五”及2015年质检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十三五”和2016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请谈谈您的体会。

【梅建华司长】:这次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质检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质检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质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中央对质检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提出了“十三五”质检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为新时期质检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催人奋进。产品质量监督司正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努力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

【主持人】:“十二五”时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亮点很多,得到多方肯定。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梅建华司长】:“十二五” 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生动实践,为产品质量监督履职尽责、创新发展提供了宽广舞台。全系统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作为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坚决贯彻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的部署要求,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梅建华司长】:一是在转变监管理念中实现新发展。全系统自觉把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监管为民理念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弘扬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监管为民的价值理念,干部队伍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监管理念更加科学,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监管成效更加明显。特别是主动作为、从严监管渐成风尚,做到了抽查不降低标准,许可不照顾人情,坚决维护消费者质量利益,为促进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组织对10.11万家企业生产的10.94 万批次产品实施国家监督抽查,对不合格产品涉及的1.12万家(次)生产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并公开曝光。组织对5.6万家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对7960家不符合发证条件的生产企业不予许可,不予许可率达到14.2%。同时,推动监管模式更加注重宏观管理和风险管理,从管产品拓展到管企业、管行业、管产业,由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

【梅建华司长】:二是在提升监管效能中取得新突破。过去的五年,是全系统严格监管职责、提升监管效能的五年。五年来,全系统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机构监管等职能作用,将有限监管资源向更加关注事关人身财产安全、质量问题突出的重点产品转变,监管重点更加突出。推动消费品安全监管成为质检系统聚焦的“三大安全”之首,全系统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强化处置为核心,以保障安全为底线,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促进了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加强风险管理,初步建立起以风险信息采集为基础、风险监测为手段、风险评估为支撑、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紧密围绕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组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上线运行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风险监测系统,采取“神秘买家”抽样方式,加强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努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从“量”的增长转变到“质”的飞跃。

【梅建华司长】:三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收获新成效。全系统把改革创新作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永恒主题,大力推进监管制度改革,监管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核心,以激发市场活力、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目标,最大限度取消审批项目,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生产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免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取消获证企业年度审查。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完善监督抽查法规体系,制定发布234类产品抽查实施规范,建立随机抽查机制,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改革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工作,取消机动车安检机构数量和布局限制,实现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在深化这三项传统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检验机构分类考核评价、产品质量监督问题约谈、产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等新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监督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

【梅建华司长】:四是在推进多元共治中探索新实践。全系统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动产品质量政府一元监督向社会多元治理转变,着力构建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格局。围绕儿童用品、电线电缆、车用汽柴油、装饰装修材料、厨房用具、纺织服装、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等20多类重点产品和电子商务产品集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转型升级。对内,着力凝聚监管合力,综合运用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分类监管、问题约谈等职能手段,集中解决突出产品质量问题;对外,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和有关企业,联合行动,综合施治,推动形成部门联动、政策牵引、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五年来,总局先后联合工信、环保、水利、商务、工商、公安等25个部门和行业协会,针对不同产品开展联合行动,培育和创建了一批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发挥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各地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针对支柱产业情况,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自选动作,有力增强了抓质量的效果。实践证明,质量提升行动既是全系统主动作为、有为有效的重要体现,也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2015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情况。

【梅建华司长】: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系统全力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梅建华司长】:一是强化质量监管有力度。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机构监管等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消费品、工业品、食品相关产品、电子商务领域质量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强质量状况分析,强化质量责任追溯,依法加强后处理工作。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24505家企业生产的25345批次产品,省级监督抽查共抽查10万余家企业生产的12.7万批次产品,不合格检出率均有提高。严格生产许可审批,发放生产许可证8882张,不予许可企业1500家。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儿童用品和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质量违法案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对19177批次产品进行风险监测,组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调查,及时发布风险警示。加强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对16845批次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对19587批次产品开展风险监测。组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开展电商产品质量专项抽查和线上线下对比抽查,对不合格产品追溯生产源头,努力净化网络购物环境。组织对机动车安检机构明查暗访,对3961家安检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加强检验机构工作质量监管,对1132家检验机构进行分类评价。

【梅建华司长】:二是狠抓质量提升有效果。主动发挥作用,凝聚各方力量,认真组织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提升促产业转型升级。全系统在做好10类重点产品规定动作的同时,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实际,主动确定自选动作,认真调查摸底,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围绕质量提升涉及的重点产品加强质量监督,检查企业38542家,抽查产品48350批次,约谈问题企业4838家。在排查不合格产品,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的同时,系统掌握产品质量状况,积极开展质量帮扶,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症结,精准发力,标本兼治。注重典型引路,树立示范标杆,培育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在同行业普遍低迷、经营比较困难的背景下,建筑防水卷材、嵊州厨具、随州危化车等一批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产销量不降反升,企业利税大幅增长,质量提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梅建华司长】:三是深化制度改革有突破。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推进产品质量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优化许可审批流程,压缩审批发证时限,对220家申请企业免于实地核查,全面落实免收生产许可审查费,减轻企业负担。改革监督抽查制度,全面修订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公开征集抽查产品目录建议,公开遴选承检机构,完善随机抽查机制,上线运行监督抽查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加强监督抽查数据分析,公布连续抽查合格企业名单,推出一批“中国好产品”,引导消费选购,提振消费信心。改革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制度,整合资格管理和资质认定,为实现一次申请、一个标准、一次审查奠定制度基础。积极参与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起草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食品相关产品安全事中事后监管。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十三五”时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

【梅建华司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把握“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准确研判形势,是谋划好今后工作的重要前提。我认为至少要从三个方面看待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

【梅建华司长】:一是经济新常态呼唤质量提升。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新常态下,中央提出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全系统要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使质量提升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放缓,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

【梅建华司长】:二是中国制造需要质量提升。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国之重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上还处在中低端水平。目前,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大调整,使我国制造业亟需构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这为我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外部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环境对制造业质量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制造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这为制造业质量升级提供了内生动力。全系统要坚持质量先行的指导原则,把加快制造业质量提升作为重要任务,努力为构建我国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优势作出积极贡献。

【梅建华司长】:三是人民群众普遍期待质量提升。当前,我国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重要阶段,但近年境外消费却屡创新高。特别是2015年以来,中国游客到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集中“扫货”现象屡有发生。这说明,广大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低端产品,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生活充满期待。面对依然严峻的产品质量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紧紧围绕消费升级制定措施,通过产品质量提升,提高供给质量,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主持人】:您对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总体上有什么考虑?

【梅建华司长】: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改革当先,以加强消费品和工业品质量监管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供给水平,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主持人】:

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系统在提高供给侧质量水平方面,要开展哪些工作?

【梅建华司长】:我们将围绕提高供给侧质量水平,大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中央明确提出,今年要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总局也明确提出,质检系统要集中力量,攥成“拳头”,会同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消费品安全是总局确定的“三大安全”之首,也是质量品牌提升的重中之重。

【梅建华司长】:全系统务必迅速行动起来,当好组织者和推动者,努力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一是高度重视上下联动。总局已经确定将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10种消费品作为全系统的重点产品。监督司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以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从各省局到各县(区)局,都要结合本区域实际,补充完善一批重要消费品,制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综合运用各项职能手段,打好“组合拳”,像打大会战一样去抓消费品质量提升。

【梅建华司长】:二是全面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力度,突出抽查与消费者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安全指标,加大抽查结果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抽查后处理工作,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对重点区域存在的突出质量问题,要专题报告地方政府组织综合治理,规范消费品质量市场秩序。

【梅建华司长】:三是帮扶企业提升质量保障能力。组织开展重点消费品生产企业质量保障能力调查和质量安全状况调查,掌握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开展企业帮扶行动,加强质量状况分析,帮助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能力。

【梅建华司长】:四是培育典型示范加强消费引导。坚持标本兼治、扶优治劣、典型示范的原则,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合、社会共治,推动消费品生产集聚区地方政府实施质量综合治理,积极培育和创建一批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解读。探索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监督制度,组织开展消费品重要性能指标比对工作,有效引导消费选择,回应社会关切。加大连续抽查合格消费品宣传力度,重塑国货形象,提振消费信心。

【梅建华司长】:五是完善监管制度实施综合治理。根据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状况,对消费品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对不同类别企业、不同风险产品的差别化监管措施,建立和完善消费品生产企业长效监管机制。加快建设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探索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消费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主持人】:在制造业质量升级方面有哪些工作打算?

【梅建华司长】:我们将围绕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推动工业品质量共治。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中央明确提出要开展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提高工业品质量水平,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全系统要充分发挥质量监管作用,推动建立工业品质量共治格局。

【梅建华司长】:一是突出监管重点。要紧密围绕涉及公共安全、生产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原材料、建筑材料、机械等产品,紧密围绕涉及大气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的车用汽柴油、内燃机、煤炭、制冷设备、蓄电池等产品,紧密围绕直接影响制造业水平的工业机器人、高端生产装备、关键零部件等重大装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实际,积极探索工业品质量监管新途径,大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升级。

【梅建华司长】:二是强化质量监管。以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为切入点,按照“两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加强证后监管。对质量问题严重、整改不合格、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条件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加大曝光力度。结合监督检查情况,开展产品质量分析和帮扶行动,帮助企业查找质量问题,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在生产许可证管理中,认真审查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阻止企业使用落后工艺和设备,严把生产准入关。

【梅建华司长】:三是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积极推动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工业品质量综合治理,以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工作为突破口,宣传一批质量诚信领跑优秀企业,积极培育一批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和企业。

【梅建华司长】:四是推动行业自律。以电线电缆、建筑防水卷材、电网设备、机械等产品为试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大用户、技术机构在规范行业秩序、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开展以质量升级为内容的行业自律建设。总结钢铁、水泥行业质量安全评价试点经验,加快培育质量服务市场,发挥质量评价作用,促进工业品质量提升。

【主持人】:在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方面有哪些工作安排?

【梅建华司长】:我们将围绕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发挥生产许可制度约束作用。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是今年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全系统要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政策约束作用,严把生产源头关,严控新增产能,化解产能过剩,服务企业脱困升级。

【梅建华司长】:一是开展生产企业全面检查。以钢铁、水泥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获证企业质量检查和无证企业清查。重点检查获证企业的生产条件、产能和产品质量状况。对质量不合格、存在违规产能、不具备必要生产条件且整改复查不合格的获证企业,要严格执行吊销或撤销生产许可的规定。对无证生产企业,要报请地方政府予以关停。

【梅建华司长】:二是严控新增产能。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工作要求,对不符合清理整顿规范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得受理生产许可申请;对符合清理整顿规范要求的企业,要认真审查必备条件,严格许可审批;对不具备保障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企业,一律不予许可。

【梅建华司长】:三是帮扶企业脱困。积极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兼并重组。对重组僵尸企业和停产企业、以及实施减量化重组的企业,要优先受理变更申请;对不涉及搬迁和新发生产许可的企业,可免于实地核查。对因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兼并重组未能按时延续生产许可的获证企业,受理申请按期满延续处理;对借兼并重组之名,买卖、出租、转让生产许可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打击。

【主持人】:电子商务是新型业态、新生事物,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问题也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问题。今年将采取什么工作措施?

【梅建华司长】:我们今年将围绕助推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一是帮扶电商企业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控制度,提高进货把关能力。支持电商平台企业开展“中国质造”等活动。在电商平台试点运用产品信息“过滤”技术,快速锁定问题产品,构建网售产品质量“防火墙”。以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为基础,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以电商产品生产集聚区为重点,培育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以典型示范带动质量水平提升。

【梅建华司长】:二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作用。加强共享联盟运行机制建设,着力在信息互联互通和质量共享共治上下工夫,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分析、预警系统,用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质量违法失信行为实施精准打击。三是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办法,建立关键环节工作规范,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诚信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督促电商平台及时下架不合格产品,努力维护消费者质量权益。

【主持人】:

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质量管理制度,请问今年如何推进这项制度改革?

【梅建华司长】:我们将围绕提高质量治理能力,深化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改革,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监督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大力推进产品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梅建华司长】:在监督抽查制度改革方面,要围绕社会和民生需求,突出抽查重点,提高针对性。加强国家与地方监督抽查的统筹协调,加大联动抽查力度。落实随机抽查的要求,完善全过程管理。强化抽查结果分析利用,提高监督抽查制度的整体效能。

【梅建华司长】:在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方面,要认真做好取消和下放生产许可审批项目的衔接工作。全面修订生产许可实施细则,清理审批前置条件,建立审查机构年度检查和报告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许可审批全流程网上审批和电子审批,做到全过程留痕和监督。

【梅建华司长】: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改革方面,要加快制定风险监控工作管理办法和风险信息管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环节的工作规范。健全风险信息大数据采集体系,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

【梅建华司长】:在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制度改革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积极参与实施条例修订工作。完善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强化关键风险点控制,努力维护食品相关产品安全。

【梅建华司长】:在深化安检机构资格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要全面落实统一实施资格许可和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工作要求,完善安检机构监管机制,推动安检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主持人】:非常感谢梅建华司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梅建华司长】:谢谢主持人。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