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破“量子产品”谎言须从社会管理入手
对大部分人来说,还不知道“量子”是什么的时候,“量子内衣”“量子床垫”“量子眼镜”“量子饮料”等“量子产品”就已经耳熟能详了。在搜索网站上输入“量子产品”,辟谣、科普的新闻报道中总会夹杂着“量子产品”的广告推广;在贴吧论坛中,有企业回答了“量子产品是真的吗”的问题:量子产品是真的,是运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与量子理论相结合而生产出来的,可以纠正紊乱细胞的磁场,达到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目的,使得身体所有细胞有充足的氧气……
看到这里,笔者也只能苦笑了。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辟谣,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通信专家潘建伟就在采访中明确提醒:“现在民间有一些厂家利用量子的概念来推荐量子包装的保健品。这些几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骗上当。”但科学的声音总会被花样更多、声势更大、传播更广泛的广告所湮没。
有评论认为,击破“量子产品”谎言需要加大科普力度。这话没错,毕竟让大家更多了解量子物理,就不会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但问题在于,与经典物理不同,量子物理难以通俗化、科普化。经典物理中的理论往往与日常生活经验一致,即便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适当的方式也能够让大家了解、明白。可量子物理已经超出了日常生活经验,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人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和想象——曾有位物理学家说,从开始用日常语言表述量子物理那一刻,就已经错了。
不仅如此,即便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科普量子物理,这个问题也难以靠科学的方式来解决。毕竟,广告的受众上至耄耋,下至垂髫,这让科普的工作相当艰难。毕竟,辟谣了“量子内衣”,还有“量子水”;辟谣了“量子水”,马上又会出现“量子袜子”……辟谣的速度总是赶不上“量子产品”面世的速度。
在笔者看来,击破“量子产品”谎言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社会管理问题。在公开可见的报道中,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从来没有被科学鉴定过,广告文案只是一些科技名词的无逻辑堆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做证明材料”就可以被认定为虚假广告。那么,在科学家多次辟谣“量子产品”不靠谱之后,为什么这些虚假广告还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络上?是监管部门不知道科学家的辟谣,是管理方式和手段跟不上社交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还是“民不举、官不究”的懒政。
对某些网络平台而言,又是否尽到审查的责任?《广告法》还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那么,对这些网络平台而言,如果已经能够对广告实行精准推送、具有对核心词进行筛选的能力,所谓“技术跟不上”“识别有难度”又从何说起呢?这些问题,恐怕不能只靠科学给出解决方法。
对大部分人来说,还不知道“量子”是什么的时候,“量子内衣”“量子床垫”“量子眼镜”“量子饮料”等“量子产品”就已经耳熟能详了。在搜索网站上输入“量子产品”,辟谣、科普的新闻报道中总会夹杂着“量子产品”的广告推广;在贴吧论坛中,有企业回答了“量子产品是真的吗”的问题:量子产品是真的,是运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与量子理论相结合而生产出来的,可以纠正紊乱细胞的磁场,达到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目的,使得身体所有细胞有充足的氧气……
看到这里,笔者也只能苦笑了。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辟谣,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通信专家潘建伟就在采访中明确提醒:“现在民间有一些厂家利用量子的概念来推荐量子包装的保健品。这些几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骗上当。”但科学的声音总会被花样更多、声势更大、传播更广泛的广告所湮没。
有评论认为,击破“量子产品”谎言需要加大科普力度。这话没错,毕竟让大家更多了解量子物理,就不会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但问题在于,与经典物理不同,量子物理难以通俗化、科普化。经典物理中的理论往往与日常生活经验一致,即便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适当的方式也能够让大家了解、明白。可量子物理已经超出了日常生活经验,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人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和想象——曾有位物理学家说,从开始用日常语言表述量子物理那一刻,就已经错了。
不仅如此,即便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科普量子物理,这个问题也难以靠科学的方式来解决。毕竟,广告的受众上至耄耋,下至垂髫,这让科普的工作相当艰难。毕竟,辟谣了“量子内衣”,还有“量子水”;辟谣了“量子水”,马上又会出现“量子袜子”……辟谣的速度总是赶不上“量子产品”面世的速度。
在笔者看来,击破“量子产品”谎言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社会管理问题。在公开可见的报道中,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从来没有被科学鉴定过,广告文案只是一些科技名词的无逻辑堆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做证明材料”就可以被认定为虚假广告。那么,在科学家多次辟谣“量子产品”不靠谱之后,为什么这些虚假广告还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络上?是监管部门不知道科学家的辟谣,是管理方式和手段跟不上社交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还是“民不举、官不究”的懒政。
对某些网络平台而言,又是否尽到审查的责任?《广告法》还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那么,对这些网络平台而言,如果已经能够对广告实行精准推送、具有对核心词进行筛选的能力,所谓“技术跟不上”“识别有难度”又从何说起呢?这些问题,恐怕不能只靠科学给出解决方法。
- “茅台航班”没茅台 谁来兑现承诺(2024-08-08)
- 西双版纳曼洲酒店被判退一赔三(2024-02-23)
- 警惕“虚假投资电影”新型骗局(2024-02-07)
- 成都武侯熹亚医美“花式营销” 消费者质疑欺诈三倍索赔(2023-11-23)
- 美联教育等“跑路”企业上信用黑榜(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