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打假维权

识破所谓“定制版”

2018年06月15日 10:06 信息来源: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6/13/content_7730451.htm

“相同的质量、更低的价格”“精选大牌、低价抢购”……每年的这个时候,电商之间都会打一波“促销大战”,而年中大促的重点之一就是家用电器。跟过去几年相比,虽然“先涨价后打折”的现象少了,但“电商定制版”“线上专供款”“网络专供版”却开始走俏。据媒体调查,部分电器虽然在线上较便宜,但却存在偷工减料的嫌疑;在食品、服装、鞋帽等产品中,这一情况也或多或少地存在。

“电商定制版”不必然意味着耍心眼、玩猫腻,这是新的销售环境决定的。在“前互联网时代”,同一款产品,在定价策略上更多考虑地域因素,比如店租、物流成本等,而互联网孵化了全新的渠道策略,让“全域比价”成为可能。这时候,消费者只在乎终端价格,如果线上和线下还是“同质同价”,线下显然就没有了竞争优势。因此生产者倾向于型号“微调”,通过节省用料成本,提供更符合互联网渠道的版本。这方面如果宣传无误,倒也称不上欺瞒消费者。比如华为手机将线上产品命名为“荣耀”系列,海尔将线上产品统一为“统帅”系列,这些商家的意图虽然是另外扶植品牌,但客观上也起到了提醒消费者的作用。

一些所谓“电商定制版”,思路完全是相反的。它们往往不去告知线上与线下的关键性区别,而是有意制造模糊和混乱。比如界面设计和线下款一模一样,在复杂的型号编码中只做小小的改动,营造“同款同质”的消费幻觉,除了细心者会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对比,大部分人都可能一笔带过,对此,你也只能称其为营销上的“不地道”。还有一些“定制版”,宣称是同款,日常使用察觉不出差别,但却在重要元件上“缩水”。不久前,浙江宁波新利体育最新官网网址做调查,通过不同渠道购买了某品牌电磁炉,结果拆开才发现,网购款比线下款少了一些电器元件;某冰箱的发泡层厚度,“电商定制版”更薄一些。这些差别不会写在介绍里,消费者也无法比对,但的确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是可以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同款不同质”的真正难题,在于有可能会形成电商平台里的“破窗效应”。就是说,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在这里,“同款不同质”的真相很难被察觉,特别是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做手脚,非专业人士几乎难以发现,如果没有强力手段介入,恐怕会纵容相关的行为。长此以往,“电商版”就有可能成为行业潜规则,弄虚作假、缺斤短两成为常态,在某种程度上,这甚至可以说是经过矫饰和美化的“网络假货”,倘以行业正品的名义肆虐横行,最终使得市场公信隐退、民众避之不及。

严格说来,“电商定制版”和线下售卖版,应该是两个不同型号的产品。治理“电商定制版”的“缩水”问题,关键在于通过实施多种手段,强化商家的责任意识。首先必须要保证质量合格,对于打着“同款”的牌子,在产品配置上有意缩水的行为,应该按照《产品质量法》等相关规定,严肃追究商家责任,并纳入黑名单的失信惩罚机制。其次,要强化宣传规范性,在重要环节上明示区分,不仅明确不同型号,还要专门设计“定制版”标识,点击就能查看和线下款的差别。最后,还要强化消委会和平台的保护机制,正视消费者关于此类案例的投诉,将其尽快纳入监管视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