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抱怨购买网课很“水”无法退费 知识付费消费者如何维权
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愿意付费看电子书、听网课和看视频的人越来越多。不过,消费者购买知识付费产品面临维权难的问题。比如,一些网友抱怨,购买的网课很“水”,但是无法退费。知识付费时代,消费者如何维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购买过付费知识类产品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7%的受访者购买了需要付费的知识类产品后,遇到过不符合预期的情况,51.3%的受访者觉得购买付费知识产品维权不容易,61.6%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56.7%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内容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机制,调解纠纷。
受访者中,00后占0.9%,90后占34.5%,80后占51.8%,70后占10.7%。
74.7%受访者遇到过购买的付费知识类产品不符合预期的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大一学生苏桥(化名)下载过单词记忆、英语阅读等App,在问答平台也买过相关课程。“我之前买过一个关于解读‘悟空’暗物质粒子新发现的付费问答,听了之后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易懂,就没有听下去了。这个虽然确实和我预期不太一样,不过这是由于我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和兴趣不够强烈。一些英语学习类知识产品,有时可能太忙也没时间去仔细研究,感觉没有学到太多东西,实际上它还是有内容的,我认为这些是由于自己没有运用好这些学习平台。但我也曾经在一个平台上买了一个英语课程,后来发现教的是考试技巧,不是我想要的如何真正运用好英语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就比较‘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刘玉芳在微信上参与了每日英语学习“打卡”的课程,该课程先付费,当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全额退学费。“这对我起到了监督作用,我的英语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我一般都会买朋友推荐的课程,买了后悔的情况比较少”。
调查中,72.2%的受访者对知识类产品的体验较好,24.0%的受访者觉得一般,3.8%的受访者觉得不好。74.7%的受访者购买了需要付费的知识类产品后,遇到过不符合预期的情况,25.3%的受访者没遇到过。遇到以上情况,57.4%的受访者会通过申请退费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17.9%的受访者不会,24.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苏桥坦言,遇到付费知识产品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她一般不会维权。“毕竟我也没有买什么太贵的产品,而且我本身也比较怕麻烦,真要实打实维权我觉得成功性不大”。
如果觉得课程内容不好,刘玉芳会先联系客服,询问清楚信息,如果实在没有解决问题或与先前允诺的情况不一致,会通过申请退款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调查中,29.0%的受访者觉得知识付费维权容易,51.3%的受访者觉得不容易,19.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刘玉芳认为,目前购买付费知识产品维权不太容易。“一是大多付费知识产品价格不高,维权成本相对大,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二是目前知识或者说版权的付费使用,还没有一个很严格的交易体系,而且已经售卖出去的知识,消费者完全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和交易,这种权属关系的不明晰、不规范,买卖双方都难以说清,使得维权存在一定困难”。
61.6%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
知识付费产品存在哪些问题?62.0%的受访者指出存在不正当竞争,如刷榜、刷销量、刷评论,59.2%的受访者指出知识付费产品虚假宣传,正式内容和简介或广告严重不符,53.6%的受访者认为试听等内容具有误导性,49.1%的受访者认为前后期质量参差不齐,28.8%的受访者指出购买福利中的内容无法兑现,14.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知识侵权的问题。
“很多产品都用各种花里胡哨的广告来吸引消费者。但真正去体验就发现没有那么好。还有的虽然有试用期,不满意可以退款,但是可能前面和后面的内容水平相差非常大。”苏桥说。
解决知识付费产品维权难题,61.6%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56.7%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内容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机制,调解纠纷,56.1%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及时审查,处理平台上存在的不良内容,40.6%的受访者希望消费者的投诉可以得到及时解决,39.6%的受访者建议设置用户评价机制,31.8%的受访者认为可提供一定时间段或内容消费段内的无条件退款,19.1%的受访者建议对消费者使用知识内容的行为进行限定,建立版权保护体系。
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孙黎卿表示,首先要看这个平台给消费者设定了怎么样的解决渠道。“消费者也可以去问一下相关的律师,分析一下你的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
“现在有挺多产品会免费给消费者试用一部分,比如试听试看一下。”苏桥认为,这样的方式不错,但效果有限,“设置试用期,可能就有前后期内容不一的问题”。
刘玉芳认为,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台方应当对交易对象有一定的筛选,也要有评价和反馈渠道。另外,对于发生的交易纠纷,要有解决渠道和仲裁机制。对于消费者,消费前需要仔细思考,消费后如果发现被欺骗,应当积极维权,同时也要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反映给其他消费者。政府部门也要对知识付费平台进行监管,给消费者提供维权渠道,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孙黎卿认为,对于问答类付费知识产品,可以让这个领域的所有消费者来一起给这个回答者打分。“但是现在刷评的情况很多,也不能保证这样的方式就一定没有问题”。孙黎卿对记者说,知识付费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阅读价值的作品,这些东西的知识产权应该怎么划分,值得思考。“比如说平台将大量付费回答集结出版,那么收益是不是应该和那些回答者分享?这个分享不单是指钱,可能还会有对回答者提高等级等奖励。我相信,之后都会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
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愿意付费看电子书、听网课和看视频的人越来越多。不过,消费者购买知识付费产品面临维权难的问题。比如,一些网友抱怨,购买的网课很“水”,但是无法退费。知识付费时代,消费者如何维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购买过付费知识类产品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7%的受访者购买了需要付费的知识类产品后,遇到过不符合预期的情况,51.3%的受访者觉得购买付费知识产品维权不容易,61.6%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56.7%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内容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机制,调解纠纷。
受访者中,00后占0.9%,90后占34.5%,80后占51.8%,70后占10.7%。
74.7%受访者遇到过购买的付费知识类产品不符合预期的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大一学生苏桥(化名)下载过单词记忆、英语阅读等App,在问答平台也买过相关课程。“我之前买过一个关于解读‘悟空’暗物质粒子新发现的付费问答,听了之后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易懂,就没有听下去了。这个虽然确实和我预期不太一样,不过这是由于我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和兴趣不够强烈。一些英语学习类知识产品,有时可能太忙也没时间去仔细研究,感觉没有学到太多东西,实际上它还是有内容的,我认为这些是由于自己没有运用好这些学习平台。但我也曾经在一个平台上买了一个英语课程,后来发现教的是考试技巧,不是我想要的如何真正运用好英语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就比较‘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刘玉芳在微信上参与了每日英语学习“打卡”的课程,该课程先付费,当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全额退学费。“这对我起到了监督作用,我的英语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我一般都会买朋友推荐的课程,买了后悔的情况比较少”。
调查中,72.2%的受访者对知识类产品的体验较好,24.0%的受访者觉得一般,3.8%的受访者觉得不好。74.7%的受访者购买了需要付费的知识类产品后,遇到过不符合预期的情况,25.3%的受访者没遇到过。遇到以上情况,57.4%的受访者会通过申请退费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17.9%的受访者不会,24.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苏桥坦言,遇到付费知识产品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她一般不会维权。“毕竟我也没有买什么太贵的产品,而且我本身也比较怕麻烦,真要实打实维权我觉得成功性不大”。
如果觉得课程内容不好,刘玉芳会先联系客服,询问清楚信息,如果实在没有解决问题或与先前允诺的情况不一致,会通过申请退款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调查中,29.0%的受访者觉得知识付费维权容易,51.3%的受访者觉得不容易,19.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刘玉芳认为,目前购买付费知识产品维权不太容易。“一是大多付费知识产品价格不高,维权成本相对大,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二是目前知识或者说版权的付费使用,还没有一个很严格的交易体系,而且已经售卖出去的知识,消费者完全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和交易,这种权属关系的不明晰、不规范,买卖双方都难以说清,使得维权存在一定困难”。
61.6%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
知识付费产品存在哪些问题?62.0%的受访者指出存在不正当竞争,如刷榜、刷销量、刷评论,59.2%的受访者指出知识付费产品虚假宣传,正式内容和简介或广告严重不符,53.6%的受访者认为试听等内容具有误导性,49.1%的受访者认为前后期质量参差不齐,28.8%的受访者指出购买福利中的内容无法兑现,14.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知识侵权的问题。
“很多产品都用各种花里胡哨的广告来吸引消费者。但真正去体验就发现没有那么好。还有的虽然有试用期,不满意可以退款,但是可能前面和后面的内容水平相差非常大。”苏桥说。
解决知识付费产品维权难题,61.6%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56.7%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内容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机制,调解纠纷,56.1%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及时审查,处理平台上存在的不良内容,40.6%的受访者希望消费者的投诉可以得到及时解决,39.6%的受访者建议设置用户评价机制,31.8%的受访者认为可提供一定时间段或内容消费段内的无条件退款,19.1%的受访者建议对消费者使用知识内容的行为进行限定,建立版权保护体系。
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孙黎卿表示,首先要看这个平台给消费者设定了怎么样的解决渠道。“消费者也可以去问一下相关的律师,分析一下你的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
“现在有挺多产品会免费给消费者试用一部分,比如试听试看一下。”苏桥认为,这样的方式不错,但效果有限,“设置试用期,可能就有前后期内容不一的问题”。
刘玉芳认为,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台方应当对交易对象有一定的筛选,也要有评价和反馈渠道。另外,对于发生的交易纠纷,要有解决渠道和仲裁机制。对于消费者,消费前需要仔细思考,消费后如果发现被欺骗,应当积极维权,同时也要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反映给其他消费者。政府部门也要对知识付费平台进行监管,给消费者提供维权渠道,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孙黎卿认为,对于问答类付费知识产品,可以让这个领域的所有消费者来一起给这个回答者打分。“但是现在刷评的情况很多,也不能保证这样的方式就一定没有问题”。孙黎卿对记者说,知识付费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阅读价值的作品,这些东西的知识产权应该怎么划分,值得思考。“比如说平台将大量付费回答集结出版,那么收益是不是应该和那些回答者分享?这个分享不单是指钱,可能还会有对回答者提高等级等奖励。我相信,之后都会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
- “茅台航班”没茅台 谁来兑现承诺(2024-08-08)
- 西双版纳曼洲酒店被判退一赔三(2024-02-23)
- 警惕“虚假投资电影”新型骗局(2024-02-07)
- 成都武侯熹亚医美“花式营销” 消费者质疑欺诈三倍索赔(2023-11-23)
- 美联教育等“跑路”企业上信用黑榜(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