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质检系统“双查双保”百日打假联合行动首战告捷
首战第一个月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3亿元 捣毁制假窝点1090个 立案查处案件1.3万件 移送司法机关13起
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以“查假冒伪劣、保生活安全”、“查热销商品、保假日经济”为主题,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百日打假联合行动的第一个月,全国质检系统主动出击,直捣已经掌握的制假贮假窝点,掀起了百日行动的第一高潮,取得了首战告捷的良好开端。统计显示,当月全国质检系统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 2.3 亿元,捣毁制假窝点 1090 个,立案查处案件 1.3 万件,其中十万元以上大案 50 起,移送公安机关 13 起。
这次百日打假联合行动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全国质检系统统一行动,发挥整体合力,形成强大声势
在总局统一部署下,各省(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迅速行动,对本地打假工作进行了再动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发动群众摸排了一批制假售假案源线索,为首战告捷奠定基础。
11 月 20 日 这一天全国 31 个省统一行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和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 70622 人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 659 个,占百日行动第一个月捣毁窝点总数一半以上,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 5707 万元,立案查处案件 3098 起,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 6 起。
二、针对老百姓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和“黑心棉”制品重拳出击
首战结果显示,食品和“黑心棉”制品这两类案件占查处案件和货值金额的四分之一,端掉窝点数占近百分之四十,并显示出一些特点。
食品制假有十大特点:一是分布广。全国 31 个省(区、市)都存在不同程度食品制假现象。二是地点不定。造假地点变化多端,多数都在管理比较薄弱的城乡结合部。三是无照、无标生产。几乎所有制假窝点都无任何证照,无产品标准。四是手段简陋。不具备生产条件,卫生环境极差,制假手段大多简陋、粗糙;但某些产品的造假设备有成一定规模,并向西部扩散倾向,如兰州市局在一个体制假糖果窝点,现场查获全自动枕式糖果包装机、搅拌机、传送机、封口机各一台,这种情况过去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五是添加非食用物质。造假者公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如添加吊白块、矿物油、非食用色素、滑石粉、用工业盐腌制食品等。六是滥用添加剂。滥用、过量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色素、焦亚硫酸钠等。七是回收超期变质食品再加工出售。八是品种繁杂。但主要是人们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如肉类、豆制品、奶制品、酱制品、糖果类等。九是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主要是把已生产产品的生产日期标注为未到的时间。十是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国内其他厂家的各种知名品牌。这一现象在糖果类食品制假中尤为突出。
“黑心棉”制假特点:一是分布广。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市)都发现程度不同的“黑心棉”制假问题。二是季节性强。随着冬季絮棉制品销售旺季到来,一些制假分子利欲熏心,趁机大肆制售“黑心棉”坑害消费者。三是原料来源多。“黑心棉”多用工业废料、棉籽壳、废纱布、烂棉花等废弃物。四是多为集团消费。“黑心棉”销售流向多为学校、矿区、医院集团购买。
三、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在突出食品和“黑心棉” 两类产品打假的同时,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对其它一些产品如印制假标识、假包装物的违法行为、假冒伪劣汽车配件案件、土炼油、劣质螺纹钢等制假违法活动出现反弹的情况等,及时组织专项打击,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防止死灰复燃。累计查获这部分假冒伪劣产品货值 1.8 亿元。
首战第一个月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3亿元 捣毁制假窝点1090个 立案查处案件1.3万件 移送司法机关13起
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以“查假冒伪劣、保生活安全”、“查热销商品、保假日经济”为主题,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百日打假联合行动的第一个月,全国质检系统主动出击,直捣已经掌握的制假贮假窝点,掀起了百日行动的第一高潮,取得了首战告捷的良好开端。统计显示,当月全国质检系统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 2.3 亿元,捣毁制假窝点 1090 个,立案查处案件 1.3 万件,其中十万元以上大案 50 起,移送公安机关 13 起。
这次百日打假联合行动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全国质检系统统一行动,发挥整体合力,形成强大声势
在总局统一部署下,各省(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迅速行动,对本地打假工作进行了再动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发动群众摸排了一批制假售假案源线索,为首战告捷奠定基础。
11 月 20 日 这一天全国 31 个省统一行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和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 70622 人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 659 个,占百日行动第一个月捣毁窝点总数一半以上,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 5707 万元,立案查处案件 3098 起,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 6 起。
二、针对老百姓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和“黑心棉”制品重拳出击
首战结果显示,食品和“黑心棉”制品这两类案件占查处案件和货值金额的四分之一,端掉窝点数占近百分之四十,并显示出一些特点。
食品制假有十大特点:一是分布广。全国 31 个省(区、市)都存在不同程度食品制假现象。二是地点不定。造假地点变化多端,多数都在管理比较薄弱的城乡结合部。三是无照、无标生产。几乎所有制假窝点都无任何证照,无产品标准。四是手段简陋。不具备生产条件,卫生环境极差,制假手段大多简陋、粗糙;但某些产品的造假设备有成一定规模,并向西部扩散倾向,如兰州市局在一个体制假糖果窝点,现场查获全自动枕式糖果包装机、搅拌机、传送机、封口机各一台,这种情况过去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五是添加非食用物质。造假者公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如添加吊白块、矿物油、非食用色素、滑石粉、用工业盐腌制食品等。六是滥用添加剂。滥用、过量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色素、焦亚硫酸钠等。七是回收超期变质食品再加工出售。八是品种繁杂。但主要是人们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如肉类、豆制品、奶制品、酱制品、糖果类等。九是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主要是把已生产产品的生产日期标注为未到的时间。十是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国内其他厂家的各种知名品牌。这一现象在糖果类食品制假中尤为突出。
“黑心棉”制假特点:一是分布广。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市)都发现程度不同的“黑心棉”制假问题。二是季节性强。随着冬季絮棉制品销售旺季到来,一些制假分子利欲熏心,趁机大肆制售“黑心棉”坑害消费者。三是原料来源多。“黑心棉”多用工业废料、棉籽壳、废纱布、烂棉花等废弃物。四是多为集团消费。“黑心棉”销售流向多为学校、矿区、医院集团购买。
三、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在突出食品和“黑心棉” 两类产品打假的同时,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对其它一些产品如印制假标识、假包装物的违法行为、假冒伪劣汽车配件案件、土炼油、劣质螺纹钢等制假违法活动出现反弹的情况等,及时组织专项打击,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防止死灰复燃。累计查获这部分假冒伪劣产品货值 1.8 亿元。
- 广东省湛江市集中销毁58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2024-06-18)
- 广州:450吨侵权假冒商品被集中销毁(2024-06-18)
- 货值约3900万元!广东佛山集中销毁一批侵权假冒伪劣商品(2024-06-18)
- 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开展(2024-06-17)
- 严打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3年知识产权执法十大典型案件…(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