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打假行动

质检与共和国同行:新中国60年执法打假工作纪实

2011年11月01日 15:27 信息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60年来,中国的假冒伪劣是经济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60年来,打假治劣是一部铿锵有力的诗篇。

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劣质军用物资到劣质奶粉,从“五反”运动直到声势浩大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从1952年黑心资本家王康年、田文华被枪决到今天三鹿集团高管服刑,60年间,假冒伪劣产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如影随形;60年间,新中国的执法打假事业一路风雨、一路高歌,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剧目。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从我国第一支打假队伍组建至今,全国质监部门累计立案查处案件360万余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470亿元。

通过执法打假,铲除假冒伪劣产品,质监部门为提升地区的产品形象和区域经济质量、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反五反下重拳 质量出现新局面

“五毒”等名词,对于今天的青年人已经陌生了。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偷工减料”、“劣质产品”、“不法奸商”,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反”运动,开启了新中国打假事业的帷幕。从此,打击假冒伪劣成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共同关心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私营工商业受到党和政府的保护,但一些不法资本家不仅偷税漏税,而且在承建国家工程、完成加工定货任务中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仅以抗美援朝军用物资为例,他们有的把用废胶、次胶制造的一穿就断底的胶鞋、用方铁等制造的一刨就断裂的铁镐、用油桶皮制造的一铲就卷刃的铁锨卖给志愿军;有的丧尽天良地用臭牛肉、坏牛肉、死猪肉制成罐头,用坏鸡蛋、胡萝卜粉制成蛋粉,用发霉的面粉制成饼干,在咸菜中掺进砂子,供应朝鲜前线,使志愿军不仅不能吃饱、吃好,甚至中毒致死;还有的制造劣质青霉素,有的用从垃圾堆里拾取的腐烂棉花制成急救包,以高价卖给志愿军。这些劣质药品和带有病菌的急救包,在抢救伤员时,非但无效,而且造成不该致残的致残、不该牺牲的牺牲。

北京大众被服皮件厂经理史敏在给志愿军赶制抗美援朝所用的物资时,把原规定的掷弹筒带的宽度缩减了1/2;做的机枪垫肩根本遮不过膀背,致使70%的定货因不能使用而成了废品。

个别不法资本家利欲熏心,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1952年1月26日,中共党中央发出指示,一场大规模的“五反”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始了,偷工减料行为遭到了沉重打击。在“五反”运动中,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中山公园组织临时法庭,公审贪污犯。1952年,王康年和另外一个黑心资本家田文华在“五反”运动中被枪决。俩人被枪决后,中国货物市场上出现了几十年的好局面。

全国打假一盘棋 质监冲在第一线

1978年,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经济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而假冒伪劣产品又开始死灰复燃,新的造假分子开始蠢蠢欲动。

1978年,国务院分别批准成立国家计量总局和国家标准总局,明确国家标准总局的任务之一是“督促检查标准的贯彻执行”。1979年,国务院发布《标准化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国家标准总局和省、直辖市、自治区标准局负责管理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1986年《计量法》实施,这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赋予计量部门行政执法权的第一部法律。这些重大举措标志着执法打假工作开始进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日常化工作中。

1988年,在安徽金坛县发生了假种子案件,农民上万亩庄稼颗粒无收,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转发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严厉惩处经销伪劣商品责任者意见的通知》。这也是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打假文件。

1992年,国务院为协调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局、农业部、卫生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打假工作,成立了全国打假办公室。1992年7月20日,召开第一次“全国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电话会议”。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也日益猖獗,假烟、假酒、假药、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豆腐渣”工程、拼装汽车……无所不有。

1998年1月23日,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医院接到了一名危重病人,症状是呕吐、头疼、瞳孔散大、呼吸困难,这名病人还没来得及进入抢救室就死亡了。当时值班的医生万万没有想到,一起震惊全国的假酒中毒案发生了,而且朔州市成为这起案件的重灾区。震惊全国的朔州假酒案,共造成了222人中毒,29人死亡,案件甚至牵动了中南海,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曾3次打电话过问此事。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制假售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报告指出:1998年我国市场上充斥的假冒伪劣商品总额高达1329.27亿元,对国家税收所造成的损失达到245.7亿元,而当年我国走私总额为1540亿元,再加上盗版图书、光盘等产品,实际上我国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的总量已经大大高于走私数额,各种假货屡禁不止,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社会公害。

联合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打假行动,势在必行。2000年10月,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国务院成立了全国打假工作协调小组,开展了全国打假联合行动。全国打假工作协调小组由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19个有关部门组成,全国打假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从此,打假工作全国一盘棋,质监部门成为打假的中坚机构和核心部门。质监部门在肩负打假联络和组织协调职责的同时,勇敢地站在打假第一线,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和拼搏实干的劲头取得了累累硕果。

联合打假声势浩大,威慑力强,查处了大批大案要案:福建省石狮市非法拼装汽车案,查扣拼装假冒伪劣汽车300余辆,处理了43名违法分子,其中4人被判处无期徒刑;江西非法销售有毒猪油案,一名主犯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6名从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15年等。一时间人民拍手称快,造假分子闻之胆寒,制假售假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权威统计显示,全国打假联合行动的战果,有一半是质监部门取得的。联合打假中的出色表现使质监部门赢得了政府的认可、兄弟部门的尊敬、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赞誉,铸就了质监“打假主力军”的地位,同时也开创出质监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规范市场纵深行 专项打假见成效

200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明确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列入“十五”时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内容。也就在此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组建国家质检总局的重大决定,为质监部门执法打假工作的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001至今,执法打假成为质监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和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多个专项执法打假行动,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害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

食品专项活动组织了吊白块、奶粉、苏丹红、染色茶叶、蜂蜜掺假、桶装饮用水、植物油等多项食品专项打假行动,查处了用病死禽畜加工肉类产品、用工业乙醇和甲醇勾兑白酒、用淀粉生产劣质奶粉、食品添加“苏丹红”、“铅铬绿”染色茶叶等多起造成较大影响的食品造假案件。2005年组织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百区(县市城乡结合部)、千点(村镇加工点)、万户(小作坊和黑窝点)“百千万工程”,解决了一批区域性食品造假问题。

假化肥、假农药以及劣质农机配件等假冒伪劣农用生产资料,给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稳定都曾造成很大的伤害。自2002年以来,每年1月起,全国质监系统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资专项执法打假行动。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全国质监部门共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2.9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7.4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81起。

自2003年至今,由质检总局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公安、监察、建设、商务、工商、环保、林业、电力监管等部门,成立了全国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部际协调小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以建设用钢材、水泥、装饰装修材料等为重点的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联合行动,先后组织了粤闽赣湘桂、津冀鲁交界地区,多省、市、区联动打击取缔地条钢联合行动。地条钢生产猖獗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建筑钢材、扣件国家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全国质监部门共立案查处建材违法案件25万余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62.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113起。

与此同时,质监部门还整治了一批在全国产生恶劣影响的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和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市场。

打治结合求发展 被动工作变主动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2008年,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以一整段话,阐述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对执法打假工作在保障产品质量、服务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通过开展区域整治更加深入地融合到经济发展大局中,通过紧密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打假行动广泛地投入到社会发展中,执法打假工作的有效性、贡献率得到切实提升,质监执法打假工作已迎来了“打治结合、科学执法”的新阶段。

近年来,质监执法打假工作坚持“打击、整治、帮扶、规范、发展”的方针,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地区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快”向“又好又快”转变,推动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性产业优势。

质检总局对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以来,按照打击、整治、帮扶、规范、发展的方针,对某一类产品生产企业集中,但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制假售假现象的区域,通过集中整治区域性质量问题,推动区域内该类产品的质量水平跨上新台阶,并形成区域经济优势和产业集群发展。经过整治,区域内假冒伪劣产品少了,优质产品多了;小企业、小作坊少了,规模企业多了;无证生产的少了,产品合格率提高了;党委政府重视了,地方经济发展了。

江苏邳州市人造板企业开展区域整治,争创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成效显著。如今,该市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从整治前的41.7%提高到97.9%,人造板年产量达到800万立方米,其中出口量500万立方米,占全国的45%。

江苏常州横林镇强化木地板,经过整治,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从2004年初的70%,提高到了2007年底的92%,产品国内占有率达45%,出口量约占同类产品的41%。

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人造板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通过区域整治,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区域性质量问题专项整治、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在引导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临沭等典型的带动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主动开展整治、创建工作。

科技打假新手段 执法司法相衔接

一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单凭肉眼是很难辨别的,大多数质量指标都必须通过专业设备的检测获得,但是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费用很高、检验周期长。针对这种情况,以重庆质监局吕长富同志为代表的质监执法人员发挥技术优势,积极研究科技执法,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开发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快速检测技术,如食品快速辨假方法、电线电缆快速检测技术、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执法的有效性,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行政成本。

随着质检部门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为分散“风险”,造假分子一改过去集中造假、集中售假的方式,分散窝点,并不断转移窝点,逃避质检部门的打击。针对这种情况,质检部门推动省际间执法打假工作相互配合,开展区域联动打假,对造假窝点形成全面围歼的态势。如2007年开展了浙闽皖赣查处无证生产白酒省际执法联动战役,现场查封无证生产的成品白酒10.08吨,封存造酒原辅料7.7吨,没收或捣毁非法生产工具15套,取缔600多个物证生产场点,捣毁制假窝点16家。

实践证明,不但要捣毁造假分子的窝点,还要将他们绳之以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造假。因此,“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的机制”被写入了总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质检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按照国家要求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每年都有上百起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

打假治劣,正在质检部门的努力下,不断向着新的高度延伸。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