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不手软 区域整治见成效
2014年,全国质检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农资打假下乡”、“质检利剑”行动和农资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农资打假工作。
截至2014年12月10日,全国质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8469人次,进入乡村16885个,进入农户42459个,抽查样品13689批次,接受农民咨询93782起,受理农民投诉举报855起,查办农资案件2135起,货值521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3起,减少农业生产损失6226万元。农资打假工作呈现出“打假行动有新作为、查办案件有新进展、区域整治工作有新成效”等显著特点。
重点区域整治 农资打假下乡
2014年“质检利剑”行动中,质检总局继续组织“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行动,对使用量大的化肥进行免费检测。在田间地头设置公示板,公布抽样检测结果和辖区农资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识假辨假知识和“12365”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农民咨询和举报,建立农资案件举报、受理、处置、反馈的快速通道。全国质检系统共组织宣传活动2344次,向农民发放宣传资料69万份。福建质监局在粮食主产区设立33个化肥免费检测收样点,免费为农民检测样品329批次;上海质监局结合现代都市农业特点,开展免费抽样送检活动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服务活动;山东质监局通过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会议等方式,向生产企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同时,各地质监部门按照总局部署,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农资打假战役,严查农资质量违法大案要案,查办农资质量违法大案要案80起。重点打击化肥产品有效养分含量不足、虚假标识和无证生产化肥、农药等违法行为。2014年3月5日,质检总局组织安徽、福建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质监局对前期暗访摸排的90个化肥案件线索开展集中查处,查办案件41起,查获假劣化肥1851吨,涉案货值252万元。同年6月,曝光了5起化肥偷减有效含量的典型案件。
核查集中区域 建立整治档案
2014年,质检总局组织各地质监部门对农资生产企业集中区域进行了核查,逐一建立区域整治工作档案。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19个省份确定了64个农资产品重点区域,涉及化肥、农药、农机和农膜等产品。同时,质检总局将河北栾城化肥区域性质量问题作为2014年全国农资开展集中整治的重点区域加强督查督导,并督促栾城县政府对质量违法行为反弹情况给予严厉打击。目前,该区域违法生产企业已经全部被取缔,栾城化肥质量违法“屡整不治”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新疆石河子的滴灌带经过整治,抽查合格率由整治前的67.9%提高到2014年的87.1%。
突破潜规则 建立新机制
2014年,质检总局根据行业协会反映,组织对化肥生产企业在水溶性肥料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肥效并逃避农药登记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揭露出这一行业潜规则,并及时通报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委。同时,各地质监部门均对此情况作了进一步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贵州质监局分析本省农资造假潜规则,并撰写农资专项分析报告在全省推广,及时发现套用生产许可证的潜规则和小微企业隐匿生产、即产即销的新趋势,成功查办相关大要案件3起。
在查办案件的同时,案件线索搜集机制进一步健全,打假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强化了部门联合挂牌督办。其中,质检总局与公安部联合督办了广西制售假劣药肥案,探索以卷查案的督查方式。甘肃质监局成立2个督查组赴14个地州市对2013年农资执法打假案卷进行了检查。2014年,各地质监部门共组织暗访活动1643次,摸排制假企业和窝点1464家。
由于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手段日益隐蔽和专业,农资打假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企业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利用所谓的新产品、新配方夸大其作用,做虚假宣传,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下一步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将以服务“三农”为主线,积极推动农资打假下乡行动。以查办农资大案要案为抓手,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农资打假战役,继续探索实施农资重点区域跟踪监测工作。
2014年,全国质检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农资打假下乡”、“质检利剑”行动和农资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农资打假工作。
截至2014年12月10日,全国质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8469人次,进入乡村16885个,进入农户42459个,抽查样品13689批次,接受农民咨询93782起,受理农民投诉举报855起,查办农资案件2135起,货值521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3起,减少农业生产损失6226万元。农资打假工作呈现出“打假行动有新作为、查办案件有新进展、区域整治工作有新成效”等显著特点。
重点区域整治 农资打假下乡
2014年“质检利剑”行动中,质检总局继续组织“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行动,对使用量大的化肥进行免费检测。在田间地头设置公示板,公布抽样检测结果和辖区农资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识假辨假知识和“12365”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农民咨询和举报,建立农资案件举报、受理、处置、反馈的快速通道。全国质检系统共组织宣传活动2344次,向农民发放宣传资料69万份。福建质监局在粮食主产区设立33个化肥免费检测收样点,免费为农民检测样品329批次;上海质监局结合现代都市农业特点,开展免费抽样送检活动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服务活动;山东质监局通过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会议等方式,向生产企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同时,各地质监部门按照总局部署,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农资打假战役,严查农资质量违法大案要案,查办农资质量违法大案要案80起。重点打击化肥产品有效养分含量不足、虚假标识和无证生产化肥、农药等违法行为。2014年3月5日,质检总局组织安徽、福建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质监局对前期暗访摸排的90个化肥案件线索开展集中查处,查办案件41起,查获假劣化肥1851吨,涉案货值252万元。同年6月,曝光了5起化肥偷减有效含量的典型案件。
核查集中区域 建立整治档案
2014年,质检总局组织各地质监部门对农资生产企业集中区域进行了核查,逐一建立区域整治工作档案。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19个省份确定了64个农资产品重点区域,涉及化肥、农药、农机和农膜等产品。同时,质检总局将河北栾城化肥区域性质量问题作为2014年全国农资开展集中整治的重点区域加强督查督导,并督促栾城县政府对质量违法行为反弹情况给予严厉打击。目前,该区域违法生产企业已经全部被取缔,栾城化肥质量违法“屡整不治”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新疆石河子的滴灌带经过整治,抽查合格率由整治前的67.9%提高到2014年的87.1%。
突破潜规则 建立新机制
2014年,质检总局根据行业协会反映,组织对化肥生产企业在水溶性肥料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肥效并逃避农药登记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揭露出这一行业潜规则,并及时通报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委。同时,各地质监部门均对此情况作了进一步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贵州质监局分析本省农资造假潜规则,并撰写农资专项分析报告在全省推广,及时发现套用生产许可证的潜规则和小微企业隐匿生产、即产即销的新趋势,成功查办相关大要案件3起。
在查办案件的同时,案件线索搜集机制进一步健全,打假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强化了部门联合挂牌督办。其中,质检总局与公安部联合督办了广西制售假劣药肥案,探索以卷查案的督查方式。甘肃质监局成立2个督查组赴14个地州市对2013年农资执法打假案卷进行了检查。2014年,各地质监部门共组织暗访活动1643次,摸排制假企业和窝点1464家。
由于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手段日益隐蔽和专业,农资打假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企业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利用所谓的新产品、新配方夸大其作用,做虚假宣传,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下一步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将以服务“三农”为主线,积极推动农资打假下乡行动。以查办农资大案要案为抓手,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农资打假战役,继续探索实施农资重点区域跟踪监测工作。
- 广东省湛江市集中销毁58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2024-06-18)
- 广州:450吨侵权假冒商品被集中销毁(2024-06-18)
- 货值约3900万元!广东佛山集中销毁一批侵权假冒伪劣商品(2024-06-18)
- 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开展(2024-06-17)
- 严打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3年知识产权执法十大典型案件…(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