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2020年产销发动机突破100万台大关
潍柴的2020年,注定不平凡。一路高歌猛进的潍柴,又迎来了新的重要时刻。2020年12月28日上午10时,潍柴在潍坊总部生产车间举行仪式,正式宣布2020年产销发动机突破100万台。
2020年,潍柴集团克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率先复工复产,抢抓市场机遇,累计产销各类发动机超过100万台,同比增长33%;在克服海外欧美企业收入、利润分别下降2%和89%的情况下,集团全年仍然保持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15%。继成功发布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潍柴在世界内燃机工业史上再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疫情“大考”,彰显国企担当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在产业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大型国企,员工群体大、复工难度大,上下游供应网络纵横交错,触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环“失守”都会波及整条产业链。作为山东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潍柴防疫生产两手抓,充分发挥国企政治优势,实施网格化科学管控,率先复工复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迅速复苏,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2019年腊月二十七,潍柴发布总动员令,海陆空、国内外紧急储备资源。大年初三,潍柴发动机板块开始恢复生产;2月5日率先打响山东满负荷生产第一枪,迅速拉动300多家产业链合作企业复工复产;3月份潍柴全力冲刺实现满产超产;进入4月,潍柴旗下国内企业全部进入超产状态,生产车间24小时连轴转,工人加班倒班、机器运转不停。
汽车的产业链是最长的,上万个零部件里,即便是缺少一颗螺丝钉,都将影响产出。在疫情的冲击下,潍柴却逆势而上,赢得了市场先机,尤其是全系列全领域高端发动机在2020年实现了“华丽逆袭”。其中,潍柴重型车动力全年销量超过50万台,稳坐重型商用车动力全球“龙头”位置;轻型车动力全年同比增长134%,行业地位由第六上升至第二;工程机械动力多点开花,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近25%,特别是在挖掘机行业的战略新市场,各系列机型实现全面配套,“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组合增长迅猛;农装动力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近50%,在拖拉机和玉米收获机等配套领域,潍柴大马力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60%,在农机行业叫响了潍柴品牌;在高端大缸径发动机领域,潍柴迅速布局数据中心、矿用应急电源等高端市场,配套量节节攀升,成为了企业的新增长点,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科技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八大重点任务。
20多年来,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创造了销售收入增长520倍、复合增长率33%,利润增长1995倍、复合增长41%的“潍柴奇迹”。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
在传统业务领域,潍柴深耕主业,成功构筑起动力总成、整车整机、智能物流等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并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持续撬动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转型升级。2020年9月16日,潍柴发布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树立了全球商用车柴油机热效率新标杆。11月11日,陕汽重卡德龙X6000正式上市,其搭载了潍柴突破50%热效率的柴油机,重新定义中国高端智能重卡,标志着潍柴突破50%热效率柴油机实现商业化配套。两者强强联合,必将重塑中国重卡行业发展格局。
潍柴深耕内燃机行业70余年,在柴油机的制造和研发领域底蕴深厚,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聚集全球高端人才,不断对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实现了在柴油机行业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实现了商用车动力总成、CVT动力总成、液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突破,补齐了中国在这三大领域的核心技术短板,推动中国柴油机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
在潍柴的科技版图里,除了传统的柴油发动机,高端大缸径发动机、燃料电池、控制策略、智能网联等也已“崭露头角”,并牢牢掌控相关核心技术,成功筑起了新科技、新业态的“新护城河”。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潍柴整合全球资源,构筑起了“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为一体的新能源动力总成,为抢抓新能源新一轮“风口”机遇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力量,成功完成了业务结构的调整。
产业升级,赋能山东装备制造
潍柴一手抓主业,一手抓转型,在传统动力跨越“百万台”大关的里程碑时刻,产业转型升级亦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高端装备是山东省“十强产业”之一,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日前,山东省委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要实现重大突破,动力装备、海工装备等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潍柴作为山东发展“十强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承接者,近年来,不断加速布局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为山东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引擎。
“新业态”率先落地。2020年,潍柴两万套级产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线建成并投产,并在潍坊、济南、聊城、济宁成功推广300余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400万公里。同时,潍柴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集团产业链协同,加速城市物流、港口运输等应用场景的燃料电池重卡发动机的技术研发及商用化落地,为山东建设“氢能社会”探索出了新道路。
“新制造”走在前列。智能制造是发展先进制造的主导方向,潍柴不断加快制造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以快速设计为导向的智慧研发体系、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智慧车联网、以精益为导向的智能制造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智慧质量管理,实现了企业端到端全价值链的打通。2020年潍柴成功入选由世界经济论坛组织评选的全球“灯塔工厂”,标志着潍柴正式进入全球智能制造“第一方阵”。2020年2月12日,潍柴(潍坊)新百万台数字化动力产业基地率先开工建设,打响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第一枪。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将继续稳固潍柴传统优势业务领先地位,同时对山东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新模式”先行先试。潍柴不仅在前端市场突飞猛进,在终端市场亦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围绕后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全力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服务渠道、延展服务周期、整合全要素服务资源,在发挥巨大的保有量优势前提下,构建全周期、全系列的后市场服务体系,剑指打造500亿规模的后市场业务,持续深挖产业链价值空间,全面完成产品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为山东装备制造业“模式创新”做出了有力的示范和带动。
新目标激荡新动力,“十四五”大展宏图。“‘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坚定不移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经济振兴的主轴线,特别是要在传统装备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培育形成汽车、高端农业装备、高端工程机械三大产业集群,打造一大批产业链上的高端品牌,为山东装备制造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
潍柴的2020年,注定不平凡。一路高歌猛进的潍柴,又迎来了新的重要时刻。2020年12月28日上午10时,潍柴在潍坊总部生产车间举行仪式,正式宣布2020年产销发动机突破100万台。
2020年,潍柴集团克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率先复工复产,抢抓市场机遇,累计产销各类发动机超过100万台,同比增长33%;在克服海外欧美企业收入、利润分别下降2%和89%的情况下,集团全年仍然保持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15%。继成功发布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潍柴在世界内燃机工业史上再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疫情“大考”,彰显国企担当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在产业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大型国企,员工群体大、复工难度大,上下游供应网络纵横交错,触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环“失守”都会波及整条产业链。作为山东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潍柴防疫生产两手抓,充分发挥国企政治优势,实施网格化科学管控,率先复工复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迅速复苏,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2019年腊月二十七,潍柴发布总动员令,海陆空、国内外紧急储备资源。大年初三,潍柴发动机板块开始恢复生产;2月5日率先打响山东满负荷生产第一枪,迅速拉动300多家产业链合作企业复工复产;3月份潍柴全力冲刺实现满产超产;进入4月,潍柴旗下国内企业全部进入超产状态,生产车间24小时连轴转,工人加班倒班、机器运转不停。
汽车的产业链是最长的,上万个零部件里,即便是缺少一颗螺丝钉,都将影响产出。在疫情的冲击下,潍柴却逆势而上,赢得了市场先机,尤其是全系列全领域高端发动机在2020年实现了“华丽逆袭”。其中,潍柴重型车动力全年销量超过50万台,稳坐重型商用车动力全球“龙头”位置;轻型车动力全年同比增长134%,行业地位由第六上升至第二;工程机械动力多点开花,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近25%,特别是在挖掘机行业的战略新市场,各系列机型实现全面配套,“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组合增长迅猛;农装动力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近50%,在拖拉机和玉米收获机等配套领域,潍柴大马力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60%,在农机行业叫响了潍柴品牌;在高端大缸径发动机领域,潍柴迅速布局数据中心、矿用应急电源等高端市场,配套量节节攀升,成为了企业的新增长点,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科技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八大重点任务。
20多年来,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创造了销售收入增长520倍、复合增长率33%,利润增长1995倍、复合增长41%的“潍柴奇迹”。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
在传统业务领域,潍柴深耕主业,成功构筑起动力总成、整车整机、智能物流等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并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持续撬动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转型升级。2020年9月16日,潍柴发布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树立了全球商用车柴油机热效率新标杆。11月11日,陕汽重卡德龙X6000正式上市,其搭载了潍柴突破50%热效率的柴油机,重新定义中国高端智能重卡,标志着潍柴突破50%热效率柴油机实现商业化配套。两者强强联合,必将重塑中国重卡行业发展格局。
潍柴深耕内燃机行业70余年,在柴油机的制造和研发领域底蕴深厚,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聚集全球高端人才,不断对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实现了在柴油机行业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实现了商用车动力总成、CVT动力总成、液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突破,补齐了中国在这三大领域的核心技术短板,推动中国柴油机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
在潍柴的科技版图里,除了传统的柴油发动机,高端大缸径发动机、燃料电池、控制策略、智能网联等也已“崭露头角”,并牢牢掌控相关核心技术,成功筑起了新科技、新业态的“新护城河”。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潍柴整合全球资源,构筑起了“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为一体的新能源动力总成,为抢抓新能源新一轮“风口”机遇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力量,成功完成了业务结构的调整。
产业升级,赋能山东装备制造
潍柴一手抓主业,一手抓转型,在传统动力跨越“百万台”大关的里程碑时刻,产业转型升级亦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高端装备是山东省“十强产业”之一,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日前,山东省委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要实现重大突破,动力装备、海工装备等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潍柴作为山东发展“十强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承接者,近年来,不断加速布局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为山东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引擎。
“新业态”率先落地。2020年,潍柴两万套级产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线建成并投产,并在潍坊、济南、聊城、济宁成功推广300余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400万公里。同时,潍柴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集团产业链协同,加速城市物流、港口运输等应用场景的燃料电池重卡发动机的技术研发及商用化落地,为山东建设“氢能社会”探索出了新道路。
“新制造”走在前列。智能制造是发展先进制造的主导方向,潍柴不断加快制造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以快速设计为导向的智慧研发体系、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智慧车联网、以精益为导向的智能制造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智慧质量管理,实现了企业端到端全价值链的打通。2020年潍柴成功入选由世界经济论坛组织评选的全球“灯塔工厂”,标志着潍柴正式进入全球智能制造“第一方阵”。2020年2月12日,潍柴(潍坊)新百万台数字化动力产业基地率先开工建设,打响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第一枪。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将继续稳固潍柴传统优势业务领先地位,同时对山东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新模式”先行先试。潍柴不仅在前端市场突飞猛进,在终端市场亦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围绕后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全力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服务渠道、延展服务周期、整合全要素服务资源,在发挥巨大的保有量优势前提下,构建全周期、全系列的后市场服务体系,剑指打造500亿规模的后市场业务,持续深挖产业链价值空间,全面完成产品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为山东装备制造业“模式创新”做出了有力的示范和带动。
新目标激荡新动力,“十四五”大展宏图。“‘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坚定不移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经济振兴的主轴线,特别是要在传统装备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培育形成汽车、高端农业装备、高端工程机械三大产业集群,打造一大批产业链上的高端品牌,为山东装备制造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
- 马可波罗瓷砖荣获“2024家居行业服务榜样”(2024-06-26)
- 包头冠珠瓷砖精品店盛大开业!(2024-06-26)
- 助力阜新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 | 力劲集团阜新劲达龙门CNC整机项目签约(2024-06-26)
- 比亚迪与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和中国皮划艇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龙舟入奥(2024-06-26)
- 比克电池携圆柱全系产品及半固态聚合物电芯亮相CNTE 2024国防信息化装备与技术博…(2024-06-26)
- 王力团队节假日不休息,把制胜武器送到一线(2024-06-26)
- 新质领航 桂启宏程——555电池广西经销商会议在产业园圆满召开(2024-06-26)
- 以创新厚植品牌实力!山特荣获2024 IT市场年会两大奖项(2024-06-26)
- 齐心集团荣获上海市工商联工业品服务商会颁发两项荣誉称号(2024-06-26)
- 周六福连续9年获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上升至362.15亿元!(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