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强产业 谋创新 讲故事 ——看中粮集团如何写好“茶文章”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3年前,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上最大的茶生产和消费国,成功推动设立“国际茶日”。
5月21日是第3个“国际茶日”,也是我国茶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年份。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茶产业作为中国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唯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前行。
茶是中粮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茶产业是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中粮集团通过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品牌“中茶”带动,深挖茶产区特色资源,做强茶产业链、推动科技兴茶、传播茶文化,一步步把“茶文章”写出了中粮特色。
整合资源 促进产业强茶
我国茶产业长期集中度偏低、产业供需不平衡,这导致茶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一直不够凸显。中粮依托自身全产业链优势,以茶园基地为抓手,对茶资源进行深度整合。
在各茶叶产区,中粮在深入调研后,与当地政府、供应商、茶农、合作社、村集体等开展紧密合作,分清权责、制定茶园基地建设规划,将各方纳入统一、规范的茶产业链中,实现产业共建、协同发展。
以此模式,中粮在云南、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广西等茶叶主产区相继开展茶园基地建设,截至去年4月,在全国的可控茶园基地面积超过10万亩。建设过程中,中粮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供应商、茶农等的种植技术指导、水肥管理指导、农药统一配送等,使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历史上,我国西北区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产业源远流长。着眼于此,中粮与紫阳县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中茶紫阳公司,掌握紫阳当地富硒茶特色资源,目前中茶系统在陕西已有30多个客户、50多家门店、数百个销售点。
为提升上游原料供应质量,今年4月,中茶紫阳经评估筛选与供应商合作,分别在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和洄水镇茶稻村建立“中国茶叶规范茶园基地”。根据中茶茶园基地管理标准要求,指导基地茶园提升耕作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产品可溯源管理体系,努力做到一杯好茶从茶园开始。同时带动基地周边茶园发展,成为当地茶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力量。
产研融合 推动科技兴茶
创新不足、亮点不多一直是制约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振兴茶产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科研。中粮旗下中茶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不断推动在质量检测、品种培育、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近年来,中粮在原创性科技攻关上可谓下足功夫。普洱茶清洁发酵技术落地勐海工厂,改变传统普洱自然发酵模式,实现可控发酵。六堡茶快速陈化技术于去年底达产,与渥堆发酵工序顺畅衔接,加速陈化物料周转。同时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茶产业相互融合,实现5G云仓技术突破。
云南中茶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正式开启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与重点研发计划“航天茶饮研发与示范”的项目研究,中粮从此进入“航天食品”“航天茶饮”研发新时期。
中粮打造的茶产业科技“铁军”,更是帮助茶农制茶。中粮科技特派员多次赴福建建宁、同安及云南勐海等地,为茶农现场实地讲授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生长、初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解答茶农关心的技术难题,并指导茶农进行规模化、标准化茶园管理,传授品牌建设、采购技巧、制茶工艺、制茶设备选择等经验,真正把技术送到每一位茶农手中。
以茶为媒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早已深刻融入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强茶产业,离不开传播茶文化。中粮以“国际茶日”、传统节日等为主题,持续开展茶人交流联谊活动,分享国内外茶业发展趋势,以茶会友,促进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
位于福建西北部的建宁县森林覆盖率达78%,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优越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当地得天独厚的产茶条件,也造就了建宁茶叶的优异品质。
中粮在与建宁县多次沟通之后,优选高山生态茶园的中小叶种茶树打造出“建宁红”产品,在包装设计上采用经典的“中国红”。
如今,在“建宁红”带动下,建宁茶产业展露芳华,与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而茶叶也成为当地发展的一张“烫金”名片。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3年前,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上最大的茶生产和消费国,成功推动设立“国际茶日”。
5月21日是第3个“国际茶日”,也是我国茶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年份。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茶产业作为中国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唯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前行。
茶是中粮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茶产业是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中粮集团通过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品牌“中茶”带动,深挖茶产区特色资源,做强茶产业链、推动科技兴茶、传播茶文化,一步步把“茶文章”写出了中粮特色。
整合资源 促进产业强茶
我国茶产业长期集中度偏低、产业供需不平衡,这导致茶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一直不够凸显。中粮依托自身全产业链优势,以茶园基地为抓手,对茶资源进行深度整合。
在各茶叶产区,中粮在深入调研后,与当地政府、供应商、茶农、合作社、村集体等开展紧密合作,分清权责、制定茶园基地建设规划,将各方纳入统一、规范的茶产业链中,实现产业共建、协同发展。
以此模式,中粮在云南、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广西等茶叶主产区相继开展茶园基地建设,截至去年4月,在全国的可控茶园基地面积超过10万亩。建设过程中,中粮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供应商、茶农等的种植技术指导、水肥管理指导、农药统一配送等,使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历史上,我国西北区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产业源远流长。着眼于此,中粮与紫阳县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中茶紫阳公司,掌握紫阳当地富硒茶特色资源,目前中茶系统在陕西已有30多个客户、50多家门店、数百个销售点。
为提升上游原料供应质量,今年4月,中茶紫阳经评估筛选与供应商合作,分别在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和洄水镇茶稻村建立“中国茶叶规范茶园基地”。根据中茶茶园基地管理标准要求,指导基地茶园提升耕作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产品可溯源管理体系,努力做到一杯好茶从茶园开始。同时带动基地周边茶园发展,成为当地茶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力量。
产研融合 推动科技兴茶
创新不足、亮点不多一直是制约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振兴茶产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科研。中粮旗下中茶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不断推动在质量检测、品种培育、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近年来,中粮在原创性科技攻关上可谓下足功夫。普洱茶清洁发酵技术落地勐海工厂,改变传统普洱自然发酵模式,实现可控发酵。六堡茶快速陈化技术于去年底达产,与渥堆发酵工序顺畅衔接,加速陈化物料周转。同时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茶产业相互融合,实现5G云仓技术突破。
云南中茶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正式开启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与重点研发计划“航天茶饮研发与示范”的项目研究,中粮从此进入“航天食品”“航天茶饮”研发新时期。
中粮打造的茶产业科技“铁军”,更是帮助茶农制茶。中粮科技特派员多次赴福建建宁、同安及云南勐海等地,为茶农现场实地讲授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生长、初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解答茶农关心的技术难题,并指导茶农进行规模化、标准化茶园管理,传授品牌建设、采购技巧、制茶工艺、制茶设备选择等经验,真正把技术送到每一位茶农手中。
以茶为媒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早已深刻融入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强茶产业,离不开传播茶文化。中粮以“国际茶日”、传统节日等为主题,持续开展茶人交流联谊活动,分享国内外茶业发展趋势,以茶会友,促进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
位于福建西北部的建宁县森林覆盖率达78%,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优越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当地得天独厚的产茶条件,也造就了建宁茶叶的优异品质。
中粮在与建宁县多次沟通之后,优选高山生态茶园的中小叶种茶树打造出“建宁红”产品,在包装设计上采用经典的“中国红”。
如今,在“建宁红”带动下,建宁茶产业展露芳华,与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而茶叶也成为当地发展的一张“烫金”名片。
- 郎酒走进保乐力加全球总部,青花郎与世界级美酒对话(2024-08-15)
- 剑南春携手中国国家地理,共启环球文化之旅新篇章(2024-08-15)
- 前锋厨电荣获“第八届中国燃气用具十大创新机型”大奖(2024-08-15)
- 科技赋能家电美学 长虹“智造”闪耀北京(2024-08-15)
- 引领中国智造,帝王洁具成智能坐便器国标起草单位(2024-08-15)
- 保健酒业公司开展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2024-08-15)
- “风从清华来 习酒·致敬时代君子”大型交响诗画剧《我愿以身许国》公益展演在内蒙古鄂尔…(2024-08-15)
- 相约服贸 遇见未来 服贸会首钢园4.0版精彩呈现(2024-08-15)
- 从一粒种子看茅台种业科技创新(2024-08-15)
- 云南祥丰实业集团管理者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