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资讯

质量月@致匠“芯”|河南矿山电缆车间挤塑工李小娟

2025年04月26日 15:30    信息来源: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在公司全产业链战略推进的关键节点,电缆车间有这样一位女工,她用专注与匠心守护着电缆线生产的“第一道关卡”。作为挤塑工序的“穿针引线人”,她用双手编织着缆芯的精密脉络,每一米精密成型的缆芯,都在为后续绞线、成缆等环节筑牢质量根基。

首道工序严把控,毫米之间见真章

挤塑工序是电缆生产的“起跑线”,缆芯制作的精度直接决定电缆的质量性能与使用寿命。李小娟深知这一点,10余年始终扎根一线,在挤塑机前演绎着“毫米级”的精准技艺。为了让绝缘层与导体贴合度达到最佳状态,她开工第一件事,便是反复调试模具温度、螺杆转速和牵引速度,哪怕0.1℃的温差、0.5转/分钟的转速偏差,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首道工序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歪了,房子再好也是危房。” 李小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一天生产十万米,27万次反复试验零缺陷

在李小娟的工作日志中,一组数字格外醒目:单日生产缆芯10万米。经公司拖链及拖链电缆寿命试验台一年来27万次反复试验,拖链和电缆均无质量瑕疵。为了达到这样的“硬核指标”,她独创了“三查三看”工作法——开机前查原料湿度、查设备参数、查模具损耗;生产中看缆芯色泽均匀度、看绝缘层厚度波动、看牵引速度稳定性。正是她十余年如一日的严格自我要求和对产品质量的严苛把控,公司生产的电缆产品已成为行业专用线缆的“质量标杆”。

从“手艺传承”到“技术创新”,让匠心在革新中闪光

作为车间里的“老师傅”,李小娟不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更是把一身技艺化作“火种”传递给年轻人。她带领“挤塑攻坚小组”,时常进行岗位练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兼顾质量和安全。在公司推进“智能电缆全产业链升级”的过程中,她冲锋在前,针对新型高分子绝缘材料在挤塑工序的适用性展开联合攻关,为产品质量工艺提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匠心不是一成不变的守旧,而是用新办法把老手艺做到极致。”她坚定的眼神,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日复一日,春秋寒暑,挤塑机的轰鸣声如同伴奏,李小娟在缆芯流转的弧线中勾勒着匠人的年轮。她手中的每一米缆芯,都是对“质量就是生命”的注解;她做出的每一份贡献,都是对“矿源智造”的坚守。在电缆车间的方寸天地间,她用“穿针引线”的功夫,绣出了矿山人的匠心长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