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反馈

洋码头陷假货风波 回应称系买家“异常交易”

2017年07月14日 09:53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ms/content/2017-07/13/content_4567815.htm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洋码头400元假货卖7000元无人管,买手靠漏洞可月入10万元,为此,《证券日报》昨日记者第一时间求证洋码头有关负责人员,按照公司方面回复,洋码头表示,在上述报道中提及的案例,买家刻意绕过了平台的监管报警机制。由于调查的交易属于“自买自卖”,是非正常交易行为,绕过了洋码头平台的流量分发监管机制;同时,买家在物流状态出现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强行确认收货,不符合正常消费者行为,“目前,洋码头平台监管机制确实未能有效覆盖’自买自卖’的交易行为。而对于正常的交易行文,洋码头的平头监管机制可有效保障消费者利益。”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261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5,高于2015年的2498亿美元。不过众多跨境购物平台正在分食这一庞大市场。根据美国奥纬咨询公司的一项新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出国游时购物额比一年前下降了17%,但中国出国游客的数量和假期消费仍持续上升。中国游客境外消费仍居世界第一。这是因为,由于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的蓬勃发展,外国商品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跨境电商销售也对在海外购买商品后在本地转售这种销售行为造成冲击。调查显示,这种转售行为所占的总购物支出的比例从2015年的8%降至3%。

在上述背景下,我国出现了一大批跨境购物平台、例如洋码头、小红书、天猫海淘平台以及京东海淘平台等,这些海淘平台在商业模式上又有所不同,而目前跨境电商主要有保税自营和跨境直邮两类模式。从消费端来看,保税自营因供应链组织相对较重,商品品类有限,难以满足消费者日趋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而随着跨境电商整体规模的扩大,它也将和一般贸易越来越趋同,二者之间的博弈实难避免。

自“48税改”以来,直邮的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以洋码头为代表的跨境直邮模式,在新政背景下优势开始显现,这也促使诸多保税自营企业转战直邮。除通关效率外,货品正宗也成为跨境平台生存的关键,对于此次有关名为《记者“卧底”洋码头当买手“假货测试”突围层层监管》的报道中,洋码头在7月12日公开回应称,自去年“48税改”以来,洋码头依照最新的海关监管要求,第一时间对电商件系统进行完善迭代,但在传统个人件的价值布控系统上没有及时迭代升级,洋码头对此深表遗憾。目前,已着手升级个人件物流风控体系,并和多个口岸海关联合严厉打击虚假申报行为。

此案例中,卖家在第一次提交物流信息时,贝海已进行了拦截、删除面单。随后卖家又绕开平台,在独立物流体系中创建订单,卖家实际生成了一个跟洋码头订单没有关系的独立物流面单。即,在洋码头物流监测体系中,是异常物流,但最终买家在异常物流状态下主动确认收货。洋码头同时表示,在洋码头的正常交易中,没有中间物流信息的订单,被视为无效物流,正常买家不会确认收货,并会向客服进行售后咨询。

“此次案例中,买家在无效物流状态下,没有进行客服咨询,对该笔订单进行了收货确认,不符合正常消费行为,资金安全难以保障。洋码头强烈建议在物流信息无效的情况下,消费者拒绝确认收货,同时及时请联系在官方客服,洋码头将第一时间给予解决。”洋码头称,对于卖家的非正常交易行为,侵害买家权益,洋码头将严肃处理,并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