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2年学生用品等4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等情况
11月28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付文飙发布了2012年学生用品等4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2012年10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和10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等4个方面的情况,以下为具体发布内容:
一、2012年学生用品等4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学生用品、防火门、稀土氧化物、轮胎式装载机等4类产品开展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共抽查了295家企业生产的395批次产品,43家企业生产的48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抽查批次合格率为87.8%。其中,防火门和稀土氧化物2类产品抽查批次合格率在90%以上,分别为91.3%和92.1%;学生用品抽查批次合格率为87.1%;轮胎式装载机产品抽查批次合格率为68.0%。
学生用品共抽查了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东等9个省、直辖市145家企业生产的201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22家企业生产的26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质量问题是笔类产品上帽安全、书写性能,胶类产品游离甲醛、不挥发物含量、黏度,本册纸张白度等项目不合格。
防火门共抽查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4个省、直辖市80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7家企业生产的7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质量问题是耐火性能不合格。
稀土氧化物共抽查了内蒙古、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45家企业生产的89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6家企业生产的7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质量问题是稀土杂质和非稀土杂质含量超标。
轮胎式装载机共抽查了江苏、福建、山东、广西等4个省、自治区25家企业生产的25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8家企业生产的8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质量问题是司机位置处的发射声压级、司机操纵装置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报警装置、基本出入口、铰接机架、灭火器等项目不合格。
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在下一步工作中,质检部门将继续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以上抽查结果中涉及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号、主要不合格项目等具体情况,大家可以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
二、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
国内制造业产品方面。国家监督抽查37类3699家企业生产的3862种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2.3%。大、中、小型企业国家监督抽查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8.2%、94.9%、89.5%
进出口商品方面。全国共检验检疫进口商品122.90万批,货值2347.3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进口商品4.77万批,货值245.18亿美元。全国共检验检疫出口商品383.43万批,货值1789.46亿美元。检出不合格出口商品0.49万批,货值1.77亿美元。
食品方面。国内食品风险监测样品6724个,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食品品质不达标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全国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进口食品634批,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处理。
特种设备。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43起,死亡67人,受伤36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章作业、违规生产(制造、修理、改造、充装、维保)、使用以及管理不善等。
产品质量投诉。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各级12365共受理业务23.33万件,其中打假举报1.01万件,质量申诉0.75万件,咨询21.57万件。
执法打假方面。全国质检系统第三季度共查处案件3.34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236起。查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9335起,涉案货值2.36亿元;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153起,涉案货值1.4亿元;查处建材案件5004起,查获货值2.5亿元。
针对上半年产品质量问题,全国质检系统已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质量月”期间,全国共组织各类活动2200余次,参与活动的骨干企业达55余万家,参加群众人数达6000多万人次。通过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将活动同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服务民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紧密结合,检查发现并解决了一批质量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二是集中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整治活动。截至9月底,排查工业产品生产企业86272家,排查风险隐患信息23260条,查处案件5570起,查处企业7536家,查获货值2577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1起。根据风险排查情况,开展“黑心棉”专项整治活动,查获劣质原料8.3吨、伪劣絮用纤维制品8938件。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违法行为的“质检利剑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三是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部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抓好生产、招标和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解决无证生产、“低标”生产、故意规避监管等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秩序的重点问题,切实提升电线电缆质量水平。会同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制定《关于促进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要求车用汽柴油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保证的法律责任、诚信经营的社会责任、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完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油出厂检验、成品油入库查验、产品质量追溯、售后服务等制度。开展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工作,提升车用汽柴油质量水平。联合水利部、全国节水办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强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普及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实施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普及长效工作机制,提升节水产品质量。四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了电梯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教、督查工作。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设备开展监督检查。在大型游乐设施的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中,严查生产源头和使用环节,及时消除隐患。
下一步,质检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障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儿童用品标准,加强宣传,提高标准知晓率。加强监督抽查,发布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曝光质量违法案例。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和综合运用各类监管手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二是开展重点产品和领域的专项整治。针对风险排查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排除隐患,化解风险。综合运用好计量、标准和认证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类整治,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儿童用品、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进出口重要商品等各领域的质量违法行为。三是强化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加强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境外通报召回调查、出口退运追溯调查、出口非洲和中东国家检验检疫证书排查等四项工作,对进出口敏感消费品、进口废物原料、进口旧机电、进口汽车、进出口消费类电子产品、援外物资、境外捐赠医疗器械等7类商品实施重点排查,进一步加大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敏感商品的监管。四是推进质量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完善质量法律法规,加快《特种设备安全法》、《设备监理条例》、《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电梯安全监察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认真贯彻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深化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工作。强化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将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开展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推动各级地方政府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建立实施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和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情况,探索建立分类分级监管制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约谈和有奖举报等制度。
三、2012年10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
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2012年10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749.5万人次,同比上升2.37%。其中,发现传染病例78人次。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8.32万人次,同比上升0.13%,其中,发现病例3.36万人次。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7.82万人次,同比上升1.77%。对于以上检出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2012年10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817种 54092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25种4254次,一般有害生物1692 种49838次。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2年10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96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4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糕点饼干类、茶叶类和饮料类;不合格产品来自21个国家或地区;微生物、证书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2012年10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27.23万批次,同比增长0.11%,发现进口不合格0.50万批次,批次不合格率1.82%。其中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94万批,计411.81万吨,检出不合格11批,计545.05吨。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退运、销毁、要求整改等措施。
四、2012年10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2012年10月,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18起,死亡12人,受伤2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增加1起,死亡人数减少7人,受伤人数增加9人。事故原因主要是违章作业、维保不到位、安全意识不足和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八大类特种设备中,锅炉事故2起,压力容器事故2起,气瓶事故2起,电梯事故3起,起重机械事故2起,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3起,大型游乐设施事故1起,其他相关事故3起。以上事故正在按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11月28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付文飙发布了2012年学生用品等4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2012年10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和10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等4个方面的情况,以下为具体发布内容:
一、2012年学生用品等4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学生用品、防火门、稀土氧化物、轮胎式装载机等4类产品开展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共抽查了295家企业生产的395批次产品,43家企业生产的48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抽查批次合格率为87.8%。其中,防火门和稀土氧化物2类产品抽查批次合格率在90%以上,分别为91.3%和92.1%;学生用品抽查批次合格率为87.1%;轮胎式装载机产品抽查批次合格率为68.0%。
学生用品共抽查了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东等9个省、直辖市145家企业生产的201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22家企业生产的26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质量问题是笔类产品上帽安全、书写性能,胶类产品游离甲醛、不挥发物含量、黏度,本册纸张白度等项目不合格。
防火门共抽查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4个省、直辖市80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7家企业生产的7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质量问题是耐火性能不合格。
稀土氧化物共抽查了内蒙古、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45家企业生产的89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6家企业生产的7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质量问题是稀土杂质和非稀土杂质含量超标。
轮胎式装载机共抽查了江苏、福建、山东、广西等4个省、自治区25家企业生产的25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8家企业生产的8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质量问题是司机位置处的发射声压级、司机操纵装置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报警装置、基本出入口、铰接机架、灭火器等项目不合格。
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在下一步工作中,质检部门将继续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以上抽查结果中涉及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号、主要不合格项目等具体情况,大家可以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
二、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
国内制造业产品方面。国家监督抽查37类3699家企业生产的3862种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2.3%。大、中、小型企业国家监督抽查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8.2%、94.9%、89.5%
进出口商品方面。全国共检验检疫进口商品122.90万批,货值2347.3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进口商品4.77万批,货值245.18亿美元。全国共检验检疫出口商品383.43万批,货值1789.46亿美元。检出不合格出口商品0.49万批,货值1.77亿美元。
食品方面。国内食品风险监测样品6724个,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食品品质不达标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全国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进口食品634批,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处理。
特种设备。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43起,死亡67人,受伤36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章作业、违规生产(制造、修理、改造、充装、维保)、使用以及管理不善等。
产品质量投诉。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各级12365共受理业务23.33万件,其中打假举报1.01万件,质量申诉0.75万件,咨询21.57万件。
执法打假方面。全国质检系统第三季度共查处案件3.34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236起。查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9335起,涉案货值2.36亿元;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153起,涉案货值1.4亿元;查处建材案件5004起,查获货值2.5亿元。
针对上半年产品质量问题,全国质检系统已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质量月”期间,全国共组织各类活动2200余次,参与活动的骨干企业达55余万家,参加群众人数达6000多万人次。通过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将活动同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服务民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紧密结合,检查发现并解决了一批质量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二是集中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整治活动。截至9月底,排查工业产品生产企业86272家,排查风险隐患信息23260条,查处案件5570起,查处企业7536家,查获货值2577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1起。根据风险排查情况,开展“黑心棉”专项整治活动,查获劣质原料8.3吨、伪劣絮用纤维制品8938件。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违法行为的“质检利剑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三是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部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抓好生产、招标和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解决无证生产、“低标”生产、故意规避监管等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秩序的重点问题,切实提升电线电缆质量水平。会同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制定《关于促进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要求车用汽柴油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保证的法律责任、诚信经营的社会责任、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完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油出厂检验、成品油入库查验、产品质量追溯、售后服务等制度。开展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工作,提升车用汽柴油质量水平。联合水利部、全国节水办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强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普及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实施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普及长效工作机制,提升节水产品质量。四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了电梯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教、督查工作。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设备开展监督检查。在大型游乐设施的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中,严查生产源头和使用环节,及时消除隐患。
下一步,质检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障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儿童用品标准,加强宣传,提高标准知晓率。加强监督抽查,发布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曝光质量违法案例。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和综合运用各类监管手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二是开展重点产品和领域的专项整治。针对风险排查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排除隐患,化解风险。综合运用好计量、标准和认证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类整治,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儿童用品、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进出口重要商品等各领域的质量违法行为。三是强化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加强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境外通报召回调查、出口退运追溯调查、出口非洲和中东国家检验检疫证书排查等四项工作,对进出口敏感消费品、进口废物原料、进口旧机电、进口汽车、进出口消费类电子产品、援外物资、境外捐赠医疗器械等7类商品实施重点排查,进一步加大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敏感商品的监管。四是推进质量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完善质量法律法规,加快《特种设备安全法》、《设备监理条例》、《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电梯安全监察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认真贯彻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深化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工作。强化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将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开展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推动各级地方政府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建立实施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和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情况,探索建立分类分级监管制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约谈和有奖举报等制度。
三、2012年10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
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2012年10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749.5万人次,同比上升2.37%。其中,发现传染病例78人次。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8.32万人次,同比上升0.13%,其中,发现病例3.36万人次。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7.82万人次,同比上升1.77%。对于以上检出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2012年10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817种 54092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25种4254次,一般有害生物1692 种49838次。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2年10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96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4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糕点饼干类、茶叶类和饮料类;不合格产品来自21个国家或地区;微生物、证书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2012年10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27.23万批次,同比增长0.11%,发现进口不合格0.50万批次,批次不合格率1.82%。其中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94万批,计411.81万吨,检出不合格11批,计545.05吨。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退运、销毁、要求整改等措施。
四、2012年10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2012年10月,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18起,死亡12人,受伤2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增加1起,死亡人数减少7人,受伤人数增加9人。事故原因主要是违章作业、维保不到位、安全意识不足和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八大类特种设备中,锅炉事故2起,压力容器事故2起,气瓶事故2起,电梯事故3起,起重机械事故2起,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3起,大型游乐设施事故1起,其他相关事故3起。以上事故正在按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 2024年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等7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2024-09-26)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木制家具等100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的公告(2024-09-21)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4年 第20号〕(2024-09-07)
- 2024年上半年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情况通报(2024-07-27)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