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馨,1915年出生于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日本式质量管理的集大成者。石川馨是因果图的发明者,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质量圈”运动的最著名的倡导者,质量管理小组(品质圈)(QC小组)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一书获“戴明奖”“日本Keizai新闻奖”和“工业标准化奖”。1971年,其质量控制教育项目获美国质量控制协会“格兰特奖章”。1981年,他在纪念日本第1000个QC小组大会的演讲中,描述了他的工作是如何将他引入这一领域的。“我的初衷是想让基层工作人员最好地理解和运用质量控制,具体说是想教育在全国所有工厂工作的员工;但后来发现这样的要求过高了,因此,我想到首先对工厂里的领班或现场负责人员进行教育。”
石川馨的名字是与戴明和朱兰访日后1955-1960年发起“全面质量控制”运动相联系的。在此系统下,日本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底层员工都形成了质量控制的观点。质量控制的概念和方法可用于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于进料控制和新产品设计控制;用于分析、帮助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和贯彻政策;用于解决销售、人员、劳动力管理和行政部门问题。此项活动之中还包括质量审核——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他的质量理念: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从广义上说,质量还指工作质量、部门质量、人的质量、体系质量、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等。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TQC)在日本就是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①所有部门都参加的质量管理,即企业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学习、参与质量管理。为此,要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教育,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②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即企业的经理、董事、部课长、职能人员、工班长、操作人员、推销人员等全体人员都参加质量管理,并进而扩展到外协、流通机构、系列公司。③综合性质量管理,即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同时推进成本管理(利润、价格管理)、数量管理(产量、销量、存量)、交货期管理。
石川馨认为,推行日本的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内容可归纳为6项:①质量第一;②面向消费者;③下道工序是顾客,④用数据、事实说话;⑤尊重人的经营;⑥机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