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电视电话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2008年02月10日 00:00 信息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同志们:

国务院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刚才,北京、江苏、四川、河北等省市的负责同志介绍了专项整治的做法和经验。质检总局李长江同志通报了专项整治的总体情况,提出了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我都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专项整治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全国范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是国务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国政府形象的特殊战役。从去年8月下旬部署以来,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各地区、各部门的辛勤工作,我们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次专项整治,我们确定了八项任务、20个工作目标及12个100%的量化指标,现在总体上已全部实现,有的还提前完成。尤其是玩具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出口商品、餐饮卫生、食品加工小作坊、农业投入品、药品广告等方面的监管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很多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不少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各地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在专项整治中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认识和了解,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各地围绕建立“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全面加强了制度建设。普遍建立了小餐馆、小作坊、小食杂店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了食品、玩具等方面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将所有出口商品、所有批发市场和绝大多数生产经营者都纳入监管范围;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发挥政治优势、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管网络。国务院在颁布《关于食品等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之后,又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草案)》和《生猪屠宰条例(修订稿)》。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研究起草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制度建设上做了不少探索,为建立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次专项整治,对内是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的特殊战役,对外是一次维护“中国制造”形象、提高“中国制造”声誉的特别行动。通过这次行动,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广大中国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在国际上赢得了主动。

回顾四个多月的整治行动,可以总结的东西很多,概括起来讲,我以为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我们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仔细确定了明确、具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各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开了三次现场会分析问题,交流经验,提出要求,加强指导,确保专项整治按预定目标稳步推进,逐步深入。

二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国务院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地各有关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步调,整体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很多地方和部门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抓,深入基层,靠前指挥;有些部门还派出大批得力干部,充实一线力量,加强基层工作,使专项整治行动得以迅速地全面展开。

三是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各地各部门通过召开电视电话会、现场会,印制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使专项整治的要求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店铺,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形成强大的声势。不少地方还在社区、农村聘请了质量安全协管员、督导员、信息员,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构建社会监管网络。新闻宣传单位和各类媒体密切配合,加强舆论信息工作,对于这次专项整治的广泛发动、深入人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各方大力协作配合。这次专项整治行动,是对各地政府、各个部门大局观念和执行力的很好检验。在整个专项整治过程中,无论是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还是地方的各有关部门,没有推诿扯皮,没有拖拖拉拉,都能做到顾全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五是国际合作主动有效。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加强了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磋商、谈判、交流,完善了合作机制,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通过发布《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举办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组织国外媒体和外国驻华使馆人员等参观考察,积极宣传我国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成效,世界各国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主流面有了更多的了解。

六是制度建设及时跟进。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既解决突出问题、又注重制度建设,是这次专项整治最具有根本性的特点。我们不仅在行动的一开始就及时出台了“特别规定”,而且在整治过程中始终强调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好的做法,及时将其上升为政策和法规;始终强调要完善制度,形成规范,养成习惯。专项整治的过程也是建章立制的过程,是形成良好风气的过程,是把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过程。

这次专项整治,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明显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正确部署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协同配合的结果,是基层一线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这一仗,同志们打得很坚决,很顽强,很辛苦。四个月的专项整治,120多个日日夜夜,上上下下始终保持了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始终保持了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工作作风。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向各地区、各部门所有参加专项整治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志们辛苦了!

二、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任重道远

经过四个月的集中行动,专项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但我们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必须看到,这次专项整治虽然解决了不少突出问题,但取得的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

这次专项整治是一次阶段性的行动,主要是解决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大中城市和县城。目的就是区分轻重缓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个一个、一片一片地解决问题,梯次推进。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已经达到的阶段性目标需要花大力气巩固,防止反弹;没有列入这次整治重点范围的一些区域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治工作需要提上议事日程。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还将更加繁重。

从监管对象来看,我们已经把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了监测范围,但监测哪些品种、怎么检测、采用什么方法等等,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不合格农产品如何处理,市场经营者和个体经营者如何更好地管理等等,还需要深入研究。其他面广量大的农贸市场和县城以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监管任务,更加复杂艰巨。

再比如,这次专项整治对全国12万家食品小作坊100%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但无证无照、季节性强的小作坊还大量存在,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无证照餐饮点在不少地方包括大中城市还有较多存在。尽管取缔了一大批名人、专家药品广告,但大中城市的违法广告少了,小地方的违法广告还不少;大报的违法广告少了,小报的违法广告还不少。这些问题也要求我们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从制度建设上看,这次专项整治我们探索了不少规范管理的办法,尤其是索证索票制度,对于实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作用十分关键。但这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突出的是怎样既确保可追溯,又方便易行。现在不少经营者攒了一大堆票据,保管和查找都很麻烦。任何措施只要烦琐,就难以持续。再比如,有了食品召回的规定,但召回食品如何处理,如何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牛和羊的定点屠宰等问题,也要深入研究监管办法。

从监管的覆盖面来看,通过这次专项整治,大中城市和县城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乡村食杂店、小餐饮的监管仍然是薄弱环节。这些地方往往是问题多,监管难。我们重点解决了农产品、食品、药品、猪肉等质量安全问题,但还有一些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消费品需要进一步纳入监管视野,实施有效监管。这些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企业和社会的诚信体系都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群众知假拒假的能力和意识有待增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仍然存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归根到底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的发展中大国,要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法制,养成良好的生产和消费习惯,决不是几个月就能做到的。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没有锲而不舍的努力,没有果断务实的行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局面。这一条,各级各地领导干部务必有清醒的认识。要看到,一定程度上出现一些反弹是正常的,我们不怕反弹,关键是要抓反复、反复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麻痹和松懈。

再进一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技术性壁垒,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特点。再加上一些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了国际化、政治化的新趋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量日益加重,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突出。一些国家和境外媒体针对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炒作,今后还将发生。这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将是长期的挑战。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三、加快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巩固扩大专项整治成果,必须建设长效机制。什么是长效机制,我以为就是围绕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形成一整套制度和规范,形成科学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就是把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建设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建设长效机制,要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着力转变发展观念,大力提高包括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的发展质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就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国家形象;容忍假冒伪劣,就是容忍对人民利益的侵犯和对国家形象的损害。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不是具有强烈的质量安全意识,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首要因素。

第二,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立足于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良好习惯。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教育。要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普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努力形成不生产、不销售、不购买、不使用假冒伪劣商品的社会环境,使假冒伪劣商品没有销路,没有市场,失去生存的土壤。

第三,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用好法律武器。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是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的是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在法律框架下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一是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二是要严格执法,对侵犯人民利益、损害公平正义的各种违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惩处。三是要建章立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强制性标准。当前尤其要重点加强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制度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快制定和修订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的机制。对专项整治期间出台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要跟踪实施效果,不断补充完善,条件成熟的及时纳入立法进程。

第四,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坚持有权必有责、有权必问责。我们说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核心是可追溯,可追溯就是责任明确,有人负责。对地方政府,关键是要强化负总责的责任,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真正建立和落实好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做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守土有责。对执法部门,关键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切实做到依法履行职能,确保监管到位。同时要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防止越权乱作为、失职不作为。对生产经营者,关键是明确他们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促使他们自觉依法生产经营。

第五,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坚持整扶相济,管建结合。应该说,绝大多数生产经营者还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只是有的不知道怎么去做。这次专项整治表明,我们的职能部门在从严整治的同时,加强服务,帮助生产经营者规范管理、改进工艺,可以使很多企业和小作坊的质量水平上一个台阶。因此,“查、治、管、扶、建”必须同步进行。要把整治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大带小,以大帮小,提高集约化程度,推进品牌建设,让更多的优质产品占领市场。

第六,建立长效机制,必须注重推广现代经营方式,依托现代科技手段。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并积极向农村延伸。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检验检疫电子监管、通关单联网核查、药品稽查信息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保障能力。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发展连锁配送、电子监管,还有利于解决索证索票和台帐制度中票据过多、使用繁琐的问题,提高便捷程度和可操作性。大家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第七,建立长效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要认真总结这次专项整治中各部门密切联系、协调配合的做法和经验,使其长期化、机制化,做到信息共享、沟通及时、配合密切、形成合力;做到无论哪一个环节都有人管,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第八,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推广基层好的做法。我们国家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发现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面上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又是举办奥运会之年。春节即将到来,“两会”也将召开,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