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家企业未通过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
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元平就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
据介绍,到3月底,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根据各地质监部门上报的数据,截至3月31日,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各地质监部门正在依法注销未通过审核企业的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核和停产整改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乳制品。
李元平指出,这次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的乳制品行业专项治理工作。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牵头进行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工作。此项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由地方发展改革和工信部门进行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企业要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第二步是通过发展改革和工信部门审查清理的企业,由各省质监部门,按照《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进行重新审核。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方可继续生产销售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
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切实加强重新审核后续监管工作:一是对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二是督促停产整改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没有达到要求的,要依法注销乳制品生产许可证;三是加大对未通过审核企业和停产整改企业的执法监督力度,对无证生产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据悉,各地质监部门已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通过乳制品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的企业名单,并已链接到质检总局网站,可供登录查询。《中国质量报》
乳企“红名单”不是“免死金牌”
全国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结果4月2日公布,仅有半数企业过关。这无疑是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保障乳制品安全的有力之举。但通过审核、被列入“红名单”的乳企并不等于获得了“免死金牌”。企业必须运用高标准生产运营,政府部门的后续监管也还得跟上。
乳制品行业长期存在的企业盲目扩张、奶源争夺乱象,是原奶质量无法保证的重要原因。进行乳品行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把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拒之门外,减少乳制品企业规模,对食品安全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一次乳制品行业洗牌“不可能”一劳永逸。从“糊精奶”“尿素奶”,到“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问题牛奶屡禁不止,企业造假手段层出不穷。近日备受关注的“瘦肉精”问题也说明,无良企业目无国法、谋求高额利润铤而走险,监管部门责任不落实、检查手段相对滞后,漏网之鱼仍将不断涌现。
对企业不法行为的监管必须经常化、常态化。由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看似完善,但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显示,监管环节不够严密,往往有所疏漏,有的问题甚至在相当严重后才有所察觉。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增强对企业的动态监管,才是堵住“问题食品”的治本之策。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3月31日调研北京乳制品企业时所言,要认真“回头”看,不要因为把关不严留下隐患,对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后续监管一定要跟上。也只有这样,百姓的餐桌才能真正安全。
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元平就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
据介绍,到3月底,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根据各地质监部门上报的数据,截至3月31日,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各地质监部门正在依法注销未通过审核企业的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核和停产整改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乳制品。
李元平指出,这次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的乳制品行业专项治理工作。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牵头进行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工作。此项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由地方发展改革和工信部门进行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企业要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第二步是通过发展改革和工信部门审查清理的企业,由各省质监部门,按照《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进行重新审核。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方可继续生产销售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
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切实加强重新审核后续监管工作:一是对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二是督促停产整改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没有达到要求的,要依法注销乳制品生产许可证;三是加大对未通过审核企业和停产整改企业的执法监督力度,对无证生产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据悉,各地质监部门已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通过乳制品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的企业名单,并已链接到质检总局网站,可供登录查询。《中国质量报》
乳企“红名单”不是“免死金牌”全国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结果4月2日公布,仅有半数企业过关。这无疑是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保障乳制品安全的有力之举。但通过审核、被列入“红名单”的乳企并不等于获得了“免死金牌”。企业必须运用高标准生产运营,政府部门的后续监管也还得跟上。
乳制品行业长期存在的企业盲目扩张、奶源争夺乱象,是原奶质量无法保证的重要原因。进行乳品行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把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拒之门外,减少乳制品企业规模,对食品安全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一次乳制品行业洗牌“不可能”一劳永逸。从“糊精奶”“尿素奶”,到“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问题牛奶屡禁不止,企业造假手段层出不穷。近日备受关注的“瘦肉精”问题也说明,无良企业目无国法、谋求高额利润铤而走险,监管部门责任不落实、检查手段相对滞后,漏网之鱼仍将不断涌现。
对企业不法行为的监管必须经常化、常态化。由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看似完善,但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显示,监管环节不够严密,往往有所疏漏,有的问题甚至在相当严重后才有所察觉。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增强对企业的动态监管,才是堵住“问题食品”的治本之策。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3月31日调研北京乳制品企业时所言,要认真“回头”看,不要因为把关不严留下隐患,对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后续监管一定要跟上。也只有这样,百姓的餐桌才能真正安全。
- 热烈祝贺金信集团国际贸易实现新突破,东南亚地区或将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新风口(2024-10-17)
- 新里程碑达成,零跑汽车第50万台整车下线(2024-10-17)
- “随江涌 入海流” 五粮液继古开新向世界讲述和美故事(2024-10-16)
- 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 | 瑞普生物入选2024年全国“质量月”质量诚信倡议企业…(2024-10-15)
- 零跑全球战略发布会于巴黎车展举行(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