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

又见“双11”一场“消费”的压力测试

2016年11月11日 08:16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consume/hotnews/20161111/3980958.shtml

在接受难度不断上升的压力测试中交出满意答卷,恐怕是此次“双11”比今年又创造多少亿销售额更值得关注的命题。

又到“双11”,无论是热衷于“买买买、剁剁剁”的女性,还是等着为爱人购物车清空买单的男人,恐怕都没有意识到,“双11”正成为典型意义的消费狂欢节,其热度和覆盖面越来越像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各行各业都在参与节日促销,全民则沉浸在“此时不爽、更待何时”的节日氛围中。

“双11”是一个目前来说比较新鲜和少见的国内消费节日IP,相比于情人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舶来品,以及针对特定人群,“双11”则服务于每个人都可能会需要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在传统文化中,商业一直不占据主流,也就不存在类似的消费狂欢节。但目前,中国正式进入消费社会,并且处于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双11”构建了聚合线上线下上千亿促销和消费金额的生态系统,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就更具备节日特色。

当然,“双11”也必须要跟上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比如,这两年“双11”除了价格优势,更需要的是品类和服务优势的提升。也因此,天猫今年推出了双11全球狂欢节,就是要宣扬将全球化的商品品类提供给消费者选择,京东主打则是强化物流优势,声称要用更快捷的物流配送,来提升消费者的节日体验。

对于关注度颇高的打假,政府和电商平台这些年也在持续推出应对举措。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就双11电商信用建设有关情况举行了发布会,对于失信主体可删除其社交媒体账号。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天猫双11发言人日前称,电商大数据已具备每秒分析实时数据1亿次的能力,仅2015年就拦截涉假商品1.2亿余件。

但不可否认,对付假货,依然需要监管部门与电商平台为之持续努力。对于消费者来说,“新消法”退一赔三、三包范围扩大至所有商品等条款,赋予了消费者更高标准的权益保障,但相比国外,司法界在打假的法律探索上还可更进一步。比如,消费者集体诉讼制的推行,以及实行赔偿金额上不封顶的严厉惩戒,让造假者面临倾家荡产的巨大风险,恐怕才是“双11”打假力度的刚性强化。

与此同时,“双11”也是对各个产业的压力测试,测试其在品质、社会美誉度、文化营销等软硬实力上,是否跟上了消费者越走越快的脚步,让“中国质造”名实相符。不仅如此,这也一场关于以电商为主导的互联网模式,在改造传统业态上究竟起到了多少创新和颠覆的压力测试。随着互联网技术、服务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提升,消费者究竟能从中受益几何。最后,更是一场对政府公共治理的压力测试,考验监管部门能否更好应对互联网+新常态,在包括立法、执法在内的制度建设上迅速跟进,让消费者买的放心、买得开心。

在这场大规模的压力测试中,参与促销的各行业以及平台电商,面临的压力测试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消费者不仅会通过下单购买,表达对于促销商家及平台的信任度有多少,也随时可能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转向用脚投票。而职能部门所承担的则是管理风险,对于涉及面如此广的线上线下产业链条,能否每个环节都监管到位,厘清各自责任;而任何一个环节的失守,都有可能被视为执法者的履责不力,其压力只会随着消费者诉求的不断提高而增加。

从这个层面而言,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双11”如何自我升级,在持续净化生态环境、接受难度不断上升的压力测试中交出满意答卷,恐怕是比今年又创造多少亿销售额更值得关注的命题,而“双11”只有应对以上挑战,才能真正成为与美国“黑色星期五”一样长盛不衰的消费节日IP。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