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调查“刷新闻赚现金”APP:亟待监管
从签到、分享到每日阅读、推荐好友,用户使用行为被“明码标价”。然而,花样推广、诱导分享也暗藏隐患。有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刷屏之余甚是扰民;有的以蝇头小利,诱导用户分享传播涉黄文章。砸钱招来的用户能否留住?推广内容是否暗藏糟粕?平台监管如何对症下药?记者展开调查。
“收徒”推广获利 内容低质频遭吐槽
新手奖励4500金币,阅读资讯奖励10金币,发表优质评论奖励200金币……打开某资讯类APP,进入任务系统页面,各种用户操作对应的奖励规则一一列明。刷新闻赚取的金币,累积起来可按一定比例折现,转至用户微信或支付宝账户。
“听说能赚钱,所以就下载一个试试。”大学生景成经朋友推荐下载了一款资讯类APP,“新用户按要求看几分钟新闻就能提现1元。”但他发现,真要想“薅羊毛”还得费一番功夫。以某资讯类APP为例,1万个金币约等于1元现金,用户提现最低额度为1万金币,根据平台规定,相当于用户需累计阅读8个多小时新闻或者观看近17个小时视频,才能挣到1块钱。
要想来钱快,可以“收徒弟”,即通过向好友分享邀请码使其成为新用户而获益。此外,通过“唤醒”徒弟阅读资讯文章,“师傅”也能持续获得奖励。记者打开某资讯类APP,页面显示“每收一徒赚8元”,而该APP公布的每周收入榜显示,有用户最多成功收下了超过1.2万名徒弟,近一周获得收益达3773元。
“真金白银”奖励下效果如何?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一款名为趣头条的资讯类APP,今年3月日均独立设备数接近1000万台,月度总有效时长超过1亿小时。“‘看新闻赚现金’式推广在短期内传播效果不俗,但从长远看仍难以为继。”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一味执迷“金钱换流量”的模式,将导致产品和服务本身沦为附属品,平台容易陷入追求流量的泥沼而失去对优质内容供给的应有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资讯类APP内容上多以养生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等为主。“全是一些毫无营养没有依据的假新闻”“有意义的文章太少,滥竽充数”……翻看应用下载商店的网友评价,不难发现“刷新闻赚现金”式推广,人气虽高但点赞甚少。
“平台不能假借花式推广成为低质甚至低俗内容传播的源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认为,比起执迷于推广营销,互联网平台及应用更应专注自身内容建设,突出产品公共属性,致力于传播积极向上且用户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
“鸡汤”网文变味 诱导分享涉黄违规
“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
这些或劝勉或鼓励的“鸡汤文”,如今却被不少网友吐槽变“馊”了:有的文章假借抒情式措辞,实则夹带伪劣保健品等虚假广告内容;有的则直接掺杂涉黄淫秽内容,以露骨语言大打擦边球。
为何变馊了的“鸡汤文”仍被肆意传播?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号称“一键转发神器”的文章转发接单派单平台,成为低俗违规文章传播的“幕后推手”,形成了一条涉及分发、营销、获利的产业链,而其常用手段便是以现金奖励诱导用户分享。
打开某个文章转发派单平台,点击“转发赚钱”页面,只要根据提示将对应文章转发至微信等平台便可获取收益,只要有人点击阅读,后台系统自动统计,每次阅读收益在0.8—1毛钱不等。记者翻看文章列表,标题及文章内容露骨污秽,充斥挑逗性语言。
“内容涉黄违法,转发者就应担责。”宋建武指出,用户需提高素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对低俗违法内容的辨识能力,避免因贪小利而成为不良信息扩散的“帮凶”。此外,宋建武建议各社交平台也应加强监测,提高对高隐蔽性违法内容的监控精度。
微信平台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对于以外部链接形式分享传播低级趣味、庸俗、有伤风化内容和推介淫秽色情网站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处理。据微信团队介绍,未来将持续加大对涉黄等违法违规内容的整治和打击力度。
“打击违法内容肆意传播背后的产业链,除了平台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外,网信、文化等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协作、统筹协调,消除监管盲区。”朱巍提到,目前在实际处罚中对色情淫秽和涉黄内容的界定仍有待明晰,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既有判例加以界定,以进一步提高监管实效,对平台、内容生产者以及普通用户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和警示作用。
从签到、分享到每日阅读、推荐好友,用户使用行为被“明码标价”。然而,花样推广、诱导分享也暗藏隐患。有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刷屏之余甚是扰民;有的以蝇头小利,诱导用户分享传播涉黄文章。砸钱招来的用户能否留住?推广内容是否暗藏糟粕?平台监管如何对症下药?记者展开调查。
“收徒”推广获利 内容低质频遭吐槽
新手奖励4500金币,阅读资讯奖励10金币,发表优质评论奖励200金币……打开某资讯类APP,进入任务系统页面,各种用户操作对应的奖励规则一一列明。刷新闻赚取的金币,累积起来可按一定比例折现,转至用户微信或支付宝账户。
“听说能赚钱,所以就下载一个试试。”大学生景成经朋友推荐下载了一款资讯类APP,“新用户按要求看几分钟新闻就能提现1元。”但他发现,真要想“薅羊毛”还得费一番功夫。以某资讯类APP为例,1万个金币约等于1元现金,用户提现最低额度为1万金币,根据平台规定,相当于用户需累计阅读8个多小时新闻或者观看近17个小时视频,才能挣到1块钱。
要想来钱快,可以“收徒弟”,即通过向好友分享邀请码使其成为新用户而获益。此外,通过“唤醒”徒弟阅读资讯文章,“师傅”也能持续获得奖励。记者打开某资讯类APP,页面显示“每收一徒赚8元”,而该APP公布的每周收入榜显示,有用户最多成功收下了超过1.2万名徒弟,近一周获得收益达3773元。
“真金白银”奖励下效果如何?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一款名为趣头条的资讯类APP,今年3月日均独立设备数接近1000万台,月度总有效时长超过1亿小时。“‘看新闻赚现金’式推广在短期内传播效果不俗,但从长远看仍难以为继。”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一味执迷“金钱换流量”的模式,将导致产品和服务本身沦为附属品,平台容易陷入追求流量的泥沼而失去对优质内容供给的应有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资讯类APP内容上多以养生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等为主。“全是一些毫无营养没有依据的假新闻”“有意义的文章太少,滥竽充数”……翻看应用下载商店的网友评价,不难发现“刷新闻赚现金”式推广,人气虽高但点赞甚少。
“平台不能假借花式推广成为低质甚至低俗内容传播的源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认为,比起执迷于推广营销,互联网平台及应用更应专注自身内容建设,突出产品公共属性,致力于传播积极向上且用户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
“鸡汤”网文变味 诱导分享涉黄违规
“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
这些或劝勉或鼓励的“鸡汤文”,如今却被不少网友吐槽变“馊”了:有的文章假借抒情式措辞,实则夹带伪劣保健品等虚假广告内容;有的则直接掺杂涉黄淫秽内容,以露骨语言大打擦边球。
为何变馊了的“鸡汤文”仍被肆意传播?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号称“一键转发神器”的文章转发接单派单平台,成为低俗违规文章传播的“幕后推手”,形成了一条涉及分发、营销、获利的产业链,而其常用手段便是以现金奖励诱导用户分享。
打开某个文章转发派单平台,点击“转发赚钱”页面,只要根据提示将对应文章转发至微信等平台便可获取收益,只要有人点击阅读,后台系统自动统计,每次阅读收益在0.8—1毛钱不等。记者翻看文章列表,标题及文章内容露骨污秽,充斥挑逗性语言。
“内容涉黄违法,转发者就应担责。”宋建武指出,用户需提高素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对低俗违法内容的辨识能力,避免因贪小利而成为不良信息扩散的“帮凶”。此外,宋建武建议各社交平台也应加强监测,提高对高隐蔽性违法内容的监控精度。
微信平台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对于以外部链接形式分享传播低级趣味、庸俗、有伤风化内容和推介淫秽色情网站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处理。据微信团队介绍,未来将持续加大对涉黄等违法违规内容的整治和打击力度。
“打击违法内容肆意传播背后的产业链,除了平台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外,网信、文化等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协作、统筹协调,消除监管盲区。”朱巍提到,目前在实际处罚中对色情淫秽和涉黄内容的界定仍有待明晰,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既有判例加以界定,以进一步提高监管实效,对平台、内容生产者以及普通用户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和警示作用。
- 固宇五金|质量为本,铸就品牌辉煌!(2024-10-10)
- “天友童行爱更美好”——新鲜好奶 “绘”出梦想(2023-08-10)
- 南阳市保安公司连续三年位列“河南社会责任企业”名单(2024-09-30)
- 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第二分公司质量月系列活动圆满成功(2024-09-29)
- 好莱客艺术整装招商直播圆满收官,携手中小微装企共创经营新篇章!(2024-09-29)